收藏 分销(赏)

2026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生物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998228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6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生物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6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生物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6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生物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建构模型法、同位素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等方法或技术。下列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或技术不相同的一组是( ) A.T2噬菌体侵染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2.有关“转基因猴”、“ 克隆猴”和“试管猴”的说法合理的是( ) A.三种猴都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B.三种猴培育过程都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三种猴培育过程都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D.为提高繁殖效率三者都可采用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 3.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甲、乙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Ⅰ-2和Ⅰ-1 C.Ⅱ-2有1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4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一个患两病的男孩概率是5/12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结果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及结果 结论 ① 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未观察到线粒体 人口腔上皮细胞不含线粒体 ② 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90℃水浴加热下,产生气泡的速率大于常温下 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③ 某生物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 该生物组织不含还原糖 ④ 利用PCR技术扩增某目的基因,扩增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加热变蓝 扩增产物含有该目的基因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相对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B.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C.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D.仅IAA表现出两重性,GA无两重性 6.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B.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相同 C.成熟红细胞内的O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通过注射EPO可高效改善症状 7.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首次获得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将此悬浮液(含水,不含CO2)与黄色的高铁(Fe3+)盐混合,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在遮光下,则没有气泡产生,也没有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糖的生成 B.实验表明氧气是叶绿体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 C.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还原剂将Fe3+还原为Fe2+ D.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相比,希尔的实验排除了细胞内其他结构的影响 8.(10分)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B.人类干细胞分化使该组织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癌细胞,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D.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二、非选择题 9.(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氮源种类来看,一部分微生物是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为氮源的,它们能把_____(列举两例)等简单氮源用于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因而可称为“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 (2)伊红美蓝培养基可用于饮用水大肠杆菌数目的测定,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推测大肠菌的数量。但单位体积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相对较少,若直接将一定体积的自来水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后可能无法得到菌落或菌落数目太少,可通过“滤膜法”解决这个问题,其操作思路是:_____。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更常用的两种方法。 (3)在固定化细胞实验中, 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等物质能作为包埋细胞载体的原因是______。在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_____条件下进行的。 (4)为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去污效能,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类型洗衣粉实验,结果如下图。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四类酶制剂除纤维素酶外,还有_____(至少答两类)。根据以上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能/否)得出对污布类型 2 的去污力最强是因碱性纤维素酶所致, 并说明原因_________。 10.(14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小鼠制备的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试剂盒”,检测早孕的准确率在90%以上。 资料2:葡萄糖异构酶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为提高其热稳定性,朱国萍等人在确定第138位甘氨酸为目标氨基酸后,用有效方法以脯氨酸替代甘氨酸,结果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10—12℃,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更具刚性。 资料3: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但是甘蔗易受螟虫的侵害。2017年6月8日,巴西向世界宣布,全球首款能抵抗螟虫的转基因甘蔗已培育成功,并且批准该品种进入市场。 资料4: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自来水一旦被它污染,就有可能引发肠道传染病,甚至流行病。因此,必须对自来水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饮水安全。我国规定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 (1)资料1中,在该“单抗”的生产过程中,将__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接种后,从脾脏中提取B淋巴细胞,并设法将其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对该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符合需要的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中提到的生物技术属于____工程的范畴。在该实例中,直接需要操作的____________(选填“肽链结构”、“蛋白质空间结构”、“基因结构”)。 (3)资料3中获得转基因甘蔗的过程中,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别进行切割。 (4)实验前应进行无菌处理。将漏斗、培养皿、三角瓶和镊子等进行 _________________灭菌。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灭菌。为了鉴定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___________色。 11.(14分)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促性腺激素(IU/L) 性激素(pg/mL) T细胞亚群a(%) 健康对照组 4.7 6.5 43.8 吸毒组 1.4 4.1 35.6 (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______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而可卡因会______(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___________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_____所致;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可将吸毒者体内______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______。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______也不同。 ②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12.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一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该结论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45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680 nm补光组在10:00时若要增加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 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该方法,A符合题意;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不符合题意; 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都用到了构建模型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都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科学实验的实验方法,掌握不同阶段各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C 【解析】 “克隆猴”的产生: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诞生的新个体,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试管猴”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转基因猴”是外源基因转移到猴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的细胞核中,再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猴中。 【详解】 AB、“克隆猴”的性状主要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供体,该过程可以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试管猴”是有性生殖过程,可继承双亲性状,不能体现细胞核全能性,A、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三种猴培育过程都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C正确; D、胚胎分割的时期应是桑椹胚或囊胚期,D错误。 故选C。 掌握三种猴的产生过程是解题关键。 3、D 【解析】 分析系谱图,依据“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无病为常显”,可得出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合题干中“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和“无中生有为隐性”,以及乙病有女患者,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 Ⅱ-3的致病基因中,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而乙病的致病基因则来自Ⅰ-1,B正确; C.假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2只有一种基因型,为aaXBXb;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分别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正确; D. Ⅲ-4基因型为AaXBXb,Ⅲ-5基因型有AAXbY和AaXbY,比例1:2,他们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2/3×1/4)×1/2×1/2=5/24,D错误。 故选D。 4、B 【解析】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检测还原糖时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进行,颜色由浅蓝色变成棕色,最终变为砖红色沉淀。 3、鉴定DNA时可以使用二苯胺,水浴加热后呈现蓝色。 【详解】 ①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料染色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呈蓝绿色),①错误; ②过氧化氢热稳定性较差,水浴加热后,可提高其分解的速率,产生气泡速度明显大于常温下,②正确; ③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某生物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确定其是否含有还原糖,③错误; ④二苯胺试剂与DNA(基因)在加热条件下成蓝色,因此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变蓝说明有DNA(基因)产生,但不一定是目的基因,④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生长素、赤霉素均能促进茎段生长,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根的敏感性大于茎;GA具有促进作用,没有两重性。 【详解】 A、对IAA而言,根的敏感度更高,A错误; B、IAA浓度为b时,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表现为正常生长,B错误; C、IAA浓度大于c时,对茎的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 D、从图中看出GA没有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两重性,仅IAA表现出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本题易错点是区分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理解两重性必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 6、A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属于一种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进而促进机体的运输氧气的能力,可缓解低氧时的缺氧状态。 【详解】 A、EPO是一种分泌蛋白,参与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A正确; B、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成熟红细胞内进入组织液,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即使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也是异常功能的红细胞,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加重,因此,注射EPO不能高效改善其症状,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光合作用的阶段包括在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和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的发生条件需要光照,过程中消耗水并产生氧气与还原氢;暗反应的发生不需要光照,过程中CO2进入卡尔文循环最后产生三碳糖。 【详解】 A、悬浮液中不含CO2,暗反应无法正常进行,糖类无法生成,A错误; B、实验现象是在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在遮光下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氧气的产生一定要有光照,B正确; C、实验在光照条件下,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说明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以将Fe3+还原为Fe2+,C正确; D、希尔的实验将叶绿体离体,与细胞内其他结构分开,排除了其他结构在光合作用中可能造成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8、A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详解:由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癌变是细胞中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明确全能性是以形成完整的个体为标志的,并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 9、尿素、铵盐、硝酸盐、氮气 将已知体积的水用滤膜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 显微镜直接计数 这些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多孔性材料 无菌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不能 除污布类型外,洗衣粉类型这一变量也会影响去污力(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解析】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分析题图:若不考虑是否加酶,图中自变量有三种,即洗衣粉的种类、污布的种类及酶用量。 【详解】 (1)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氮源,从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氮源种类来看,一部分微生物是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为氮源的,它们能把等尿素、铵盐、硝酸盐、氮气等简单氮源用于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 (2) “滤膜法”的操作思路是:将已知体积的水用滤膜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的两种方法; (3)在固定化细胞实验中,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等物质能作为包埋细胞载体的原因是这些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多孔性材料,便于细胞的包埋;在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4)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四类酶制剂,除纤维素酶外,还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自变量有三种,即洗衣粉的种类、污布的种类及酶用量,故由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其原因是除污布类型外,洗衣粉类型这一变量也会影响去污力。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和酶活性的测定,要求考生识记统计菌落数目常用的两种方法,明确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 1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杂交瘤细胞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蛋白质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使用两种能产生不同黏性末端的(不同)限制酶 干热 高压蒸汽 伊红—美蓝 黑 【解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细节: (1)二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 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2)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 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2、单克隆抗体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详解】 (1)资料1中,在该“单抗”的生产过程中,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接种后,从脾脏中提取B淋巴细胞,并设法将其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对该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符合需要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2)资料2是改造现有蛋白质,使之符合人类需求,属于蛋白质工程,其原理是通过改造基因来获得相应功能的蛋白质。 (3)基因工程的关键环节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使用两种能产生不同黏性末端的(不同)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分别进行切割。 (4)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漏斗、培养皿、三角瓶和镊子等进行干热或高压蒸汽灭菌,为了鉴定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应加入伊红——美蓝。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受体 阻碍 低于 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促性腺激素 T细胞减少,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传入神经 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解析】 1、分析题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胞吐;多巴胺能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由图可知,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2、分析表格数据:上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此外吸毒者T细胞减少。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 (1)由图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 (2)上表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若此时吸毒者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相同,说明吸毒者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否则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T细胞减少,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4)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传入神经也不同。 ②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被麻醉,后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收缩,说明传出功能正常,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该实验的结论: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神经兴奋传导的过程,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12、不正确 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CO2吸收速率降低 上升 因为光合色素增加,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 增加 提高CO2浓度(开棚通风等提高CO2浓度的措施都可以) 【解析】 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给植株补充450nm和6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图表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该实验为补光实验,上午7:00−10:00自然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利用的光为自然光和所补的光。 【详解】 (1)据图分析可知,给植株补充580m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降低,所以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是错误的。 (2)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所以光饱和点会上升。 (3)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光反应减弱,[H]和ATP 的生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来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680nm补光组在10:00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CO2吸收速率最大,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