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省铜陵一中、阜阳一中2025年化学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2019年2月,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发布了中国制造首款5G折叠屏手机的消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硅
B.用铜制作手机线路板利用了铜优良的导电性
C.镁铝合金制成的手机外壳具有轻便抗压的特点
D.手机电池工作时,电池中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2、中华文化绚丽多彩且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醅酒”是新酿的酒,酿酒使用的谷物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B.“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用陶土烧制而成,“黑陶”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木活字”是元代王祯发明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的工艺品,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3、常温下,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与变化是多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相同的①CH3COONa ②NaClO ③NaOH三种溶液c(Na+)大小:①>②>③
B.往稀氨水中加水,的值变小
C.pH=4的H2S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存在下列等式:c(Na+)+c(H+)=c(OH—)+2c(S2—)
D.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lO—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
4、化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用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
B.纯铁易被腐蚀,可以在纯铁中混入碳元素制成“生铁”,以提高其抗腐蚀能力
C.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K2CO3
5、2015年2月,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不存在于
A.原子与原子之间 B.分子与分子之间
C.离子与离子之间 D.离子与电子之间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 FeI2 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2Fe2++ Br2=2Fe3+ + 2Br-
B.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 2HCO3- + Ca2+ + 2OH-=CaCO3↓+CO32- + 2H2O
C.向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至SO42- 恰好沉淀完全: Al3+ + 2SO42- + 2Ba2+ + 4OH-=2BaSO4↓+AlO2- + 2H2O
D.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 溶液中:SO2 + H2O + ClO- = HClO + HSO3-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环己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面
C.分子式为C5H10O2,且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二环己烷( )的二氯代物有6种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
8、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 x[x表示c(H2CO3)/c(HCO3-)或c(HPO42-)/c(H2PO4-)]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碳酸pKal=6.4、磷酸pKa2=7.2(pKa= -lgK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I表示lg c(HPO42-)/c(H2PO4-)与pH的变化关系
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C.当c(H2CO3)=c(HCO3-)时,c(HPO42-)=c(H2PO4-)
D.当pH增大时,c(HCO3-)∙c(H2PO4-)/c(HPO42-)逐渐减小
9、25 °C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体积均是20mL、浓度均为0.1000 mol/L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顺序是HX> HY> HZ
B.加入10 mL NaOH溶液时,HY溶液中c(Na+ )>c(Y -)
C.pH=2的HZ溶液加水稀释10倍,pH为3
D.加入20 mL NaOH溶液时,只有HY溶液达到滴定终点
10、证明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分别设计甲、乙、丙三个实验:(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溶液颜色很快褪去.(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则上述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都不行
11、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种元素X,其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为NaOH溶液,乙为白色沉淀,则X可能为短周期金属元素
B.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则甲与乙反应可生成丙
C.若A为氧气,丙在通常状况下为红棕色气体,则甲可能为非金属单质
D.若乙为NaHCO3,则甲或丙可能是CO2
12、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0 B.9:1 C.4:1 D.4:3
13、已知 A、B、C、D、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化合物 DC 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E 的两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B>A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E>C
C.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E
D.化合物 DC 与 EC2 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14、电视剧《活色生香》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香”的魅力。低级酯类化合物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下列说法中,利用了酯的某种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可以提取某些花香中的酯类香精,制成香水
B.炒菜时加一些料酒和食醋,使菜更香
C.用热的纯碱液洗涤碗筷去油腻比冷水效果好
D.各种水果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含有不同的酯
15、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镁的电子式:
B.氘(2H)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D.CO2的比例模型:
16、一定量的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若充入惰性气体,、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时,反应达平衡后的转化率为
C.时,若充入等体积的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平衡常数的关系:
17、已知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W为同一周期元素且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Y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其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C.X与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一定为气态
D.X、Y、Z、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8:1:2:3的化合物
18、Mg与Br2反应可生成具有强吸水性的MgBr2,该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MgBr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冷却水进水口
B.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挥发出的溴蒸气
C.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D.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因为副产物MgO会阻碍反应的进行
19、下列物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A.(NH4)2CO3:碳铵 B.CaSO4·2H2O:生石膏
C.Ag(NH3)2+:二氨合银离子 D.:2-乙基-1-丁烯
20、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mol·L-1 氨水的 pH=11: NH3·H2O ⇌ NH4+ + OH-
B.Mg 和 Cl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C.电解 CuCl2 溶液: CuCl2 == Cu2+ + 2Cl-
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H3COOH + C2H518OH CH3COOC2H5 + H218O
21、把1.4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2.3 mol NO2和2.2 mol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2
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2、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酸性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
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___。F的结构简式___。
(2)写出D中的官能团名称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
(4)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写出2种)。
①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24、(12分)丙胺卡因(H)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实验室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H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3)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由G生成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使用K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X是E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组峰。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写出以丙酮和甲醇为原料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25、(12分)绿矾(FeSO4·7H2O)可作还原剂、着色剂、制药等,在不同温度下易分解得到各种铁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已知SO3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6.8℃,沸点44.8℃,氧化性及脱水性较浓硫酸强,能漂白某些有机染料,如品红等。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上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绿矾的分解产物。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由此得出绿矾的分解产物中含有SO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认为需要补做实验。对甲组同学做完实验的B装置的试管加热,发现褪色的品红溶液未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绿矾分解的产物中__________(填字母)。
A.不含SO2 B.可能含SO2 C.一定含有SO3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绿矾受热分解还可能有O2放出,为此,丙组同学选用甲组同学的部分装置和下图部分装置设计出了一套检验绿矾分解所得气态产物的装置:
①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有O2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含有三价铁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硫酸锌可用于制造锌钡白、印染媒染剂等。用锌白矿(主要成分为ZnO,还含有Fe2O3、CuO、SiO2等杂成) 制备ZnSO4·7H2O的流程如下。
相关金属离了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1
3.2
Fe2+
5.8
8.8
Zn2+
6.4
8.0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酸浸”过程中,提高锌元素浸出率的措施有:适当提高酸的浓度、______________(填一种)。
(2)“置换”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锌粉,除与溶液中的Fe3+,H+反应外,另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一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pH控制在[3.2,6.4)之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母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有_________ (填化学式)。
27、(12分)叠氮化钠(NaN3)固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是汽车安全气囊中的主要成分,能在发生碰撞的瞬间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鼓起。
已知:。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级NaN3制备。
实验Ⅰ:制备NaN3
(1)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a容器均匀受热,装置D中进行油浴而不用水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氨气与熔化的钠反应生成NaN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2O可由NH4NO3(熔点169.6℃)在240℃分解制得,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实验Ⅱ:分离提纯
分离提纯反应完全结束后,取出装置D中的混合物进行以下操作,得到NaN3固体。
(5)已知:NaNH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氨气,操作Ⅳ采用__________洗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实验Ⅲ:定量测定
实验室用滴定法测定叠氮化钠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
①将2.500g试样配成500.00mL溶液。
②取5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0.00mL 0.1010(NH4)2Ce(NO3)6 溶液。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稍稀释,向溶液中加入8mL浓硫酸,滴入3滴邻菲啰啉指示液,0.0500(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Ce4+,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9.00mL。测定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H4)2Ce(NO3)6+2NaN3=4NH4NO3+2Ce(NO3)3+2NaNO3+3N2↑,Ce4++Fe2+=Ce3++Fe3+
(6)配制叠氮化钠溶液时,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若其它读数正确,滴定到终点后读取滴定管中(NH4)2Fe(SO4)2标准溶液体积时俯视,将导致所测定样品中叠氮化钠质量分数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试样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8、(14分) (CdSe)n小团簇(CdnSen,n=1~16)为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常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生物系统成像与诊断等方面。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
(2)Cd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因是___。
(3)CdS、CdSe、CdTe均为重要的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熔点分别为1750℃、1350℃、1041℃,上述熔点呈规律性变化的原因是___。
(4)利用有机配体PH3、N(CH3)3等修饰(CdSe)2可改善其光致发光效率。其中PH3的空间构型是___。N(CH3)3中参与形成配位键的孤电子对占据的轨道是___。
(5)CdSe的一种晶体为闪锌矿型结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则B、C的原子坐标参数分别为___。该晶胞中CdSe键的键长为___。已知Cd和Se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Cdnm和rSenm,则该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
29、(10分)当今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NO和CO,两种气体均会使人体中毒。处理大气中的污染物,打响“蓝天白云”保卫战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还原法将NO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已知:
2C(s)+O2(g)2CO △H1=-221.0KJ/mol
N2(g)+O2(g)2NO △H2=+180.5KJ/mol
2NO+C(s)CO2(g)+N2(g) △H3=-573.75KJ/mol
请写出CO与NO生成无污染气体CO2与N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O和足量的焦炭,反应过程中测得各容器中c(NO)(mol/L)随时间(s)的变化如下表。
已知: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甲= 500℃、T乙= 500℃、T丙= a℃
甲容器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丙容器的反应温度a _______50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
②在n(NO)/n(CO)=1的条件下,为更好的除去NO物质,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_____K左右。
(4)利用电解原理也可以处理NO。下图为工业生产模拟装置。其中A、B为多孔电极(外接电源未画出),则B为___________极(填“正”“负”“阴”或“阳”,),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D
【解析】
A. 单晶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芯片,A项正确;
B. 铜属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做手机线路板,B项正确;
C. 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轻便抗压的特点,C项正确;
D. 手机电池工作时,电池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但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会散失,D项错误;
答案选D。
2、A
【解析】
A. “新醅酒”是新酿的酒,酿酒使用的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故A错误;
B. “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用陶土烧制而成,“黑陶”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B正确;
C. “木活字”是元代王祯发明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正确;
D. “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的工艺品,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A
【解析】
A、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CH3COONa与NaClO水解显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若溶液的pH相同,CH3COONa的浓度最大,所以三种溶液c(Na+)大小顺序为:①>②>③,故A正确;
B、NH3•H2O的电离常数K=c(NH4+)•c(OH‾)/c(NH3•H2O)=c(NH4+)•Kw/c(NH3•H2O)•c(H+),所以的值为常数,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因为H2S为弱酸,所以pH=4的H2S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H2S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OH—)+2c(S2—)+c(HS‾),故C错误;
D、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CaCO3与HClO,溶液碱性减弱,故D错误。
答案选A。
4、B
【解析】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其中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着重要的影响,由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所以食用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故A正确;
B.生铁中的铁、碳和电解质溶液易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生铁比纯铁更易腐蚀,故B错误;
C.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水淋汁”,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亦去垢,能洗去油污,发面,能作为发酵剂,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主要为碳酸盐,所以是碳酸钾,故D正确;
答案选B。
生铁是铁的合金,易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
5、B
【解析】
A.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为共价键,属于化学键,选项A错误;
B.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存在范德华力或氢键,选项B正确;
C.离子与离子之间为离子键,选项C错误;
D.离子与电子之间为金属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B
【解析】
A选项,在 FeI2 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首先是溴水和碘离子反应,故A错误;
B选项,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少定多变”即澄清石灰水定为1 mol来分析:2HCO3- + Ca2+ + 2OH-=CaCO3↓+CO32- + 2H2O,故B正确;
C选项,向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至SO42- 恰好沉淀完全,铝离子先生成沉淀,再是铵根离子反应: Al3+ + NH4++2SO42- + 2Ba2+ + 4OH-=2BaSO4↓+Al(OH)3↓+ H2O + NH3↑,故C错误;
D选项,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 溶液中,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会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物质发生反应的顺序是: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再生成沉淀的反应,再是沉淀不变的阶段,再是沉淀溶解的反应。
7、C
【解析】
A.乙醇是饱和一元醇,甘油是饱和三元醇,所含官能团数目不同,因此二者不是同系物,A错误;
B.环己烯分子中含有4个饱和碳原子,由于甲烷的分子结构中与该C原子连接的四个原子构成的是四面体结构,所以该物质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同一个平面上,B错误;
C.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为饱和一元酯,若为甲酸与丁醇形成的酯有4种,HCOOCH2CH2CH2CH3、HCOOCH2CH(CH3)2、HCOOCH(CH3)CH2CH3、HCOOC(CH3)3;若为乙酸和丙酯,有2种,CH3COOCH2CH2CH3、CH3COOCHCH(CH3)2;若为丙酸和乙醇形成的酯,只有1种,CH3CH2COOCH2CH3;若为丁酸和甲醇形成的酯,有2种,CH3CH2CH2COOCH3、(CH3)2CHCOOCH3,所以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2+1+2)=9种,C正确;
D.二环己烷有2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其二氯取代产物中,若2个Cl原子在同一个C原子上,只有1种结构,若在两个不同的C原子上,有6种不同的结构,乙醇其二氯代物共有7种,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D
【解析】
H2CO3HCO3-+H+的电离平衡常数Kal=c(H+)·c(HCO3-)/c(H2CO3),所以lgc(H2CO3)/c(HCO3-)=pKal-pH=6.4-pH,H2PO4-HPO42-+H+的电离平衡常数Ka2=c(H+)·c(HPO42-)/c(H2PO4-),所以lgc(HPO42-)/c(H2PO4-)=pH-pKa2=pH-7.2,
A.当lgx=0时,pH分别为6.4、7.2;
B.酸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即pH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
C.当c(H2CO3)=c(HCO3-)时,即lgc(H2CO3)/c(HCO3-)=0,溶液中pH=6.4,则lgc(HPO42-)/c(H2PO4-)=pH-7.2=6.4-7.2=-0.8;
D.c(HCO3-)·c(H2PO4-)/c(HPO42-)=c(HCO3-)·c(H+)/Ka2=Ka1×c(H2CO3)/Ka2,pH增大则H2CO3HCO3-+H+正向进行,使c(H2CO3)减小。
【详解】
A.当lgx=0时,pH分别为6.4、7.2,所以曲线I表示lgc(H2CO3)/c(HCO3-)=pKal-pH=6.4-pH,曲线II表示lgc(HPO42-)/c(H2PO4-)=pH-pKa2=pH-7.2,故A错误;
B.酸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即pH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a-b的过程中pH增大,溶液酸性减弱,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B错误;
C.当c(H2CO3)=c(HCO3-)时,即lgc(H2CO3)/c(HCO3-)=0,溶液中pH=6.4,则lgc(HPO42-)/c(H2PO4-)=pH-7.2=6.4-7.2=-0.8<0,即c(HPO42-)<c(H2PO4-),故C错误;
D、c(HCO3-)·c(H2PO4-)/c(HPO42-)=c(HCO3-)·c(H+)/Ka2=Ka1×c(H2CO3)/Ka2,pH增大则H2CO3HCO3-+H+正向进行,使c(H2CO3)减小,Ka1、Ka2不变,所以pH增大时,c(HCO3-)∙c(H2PO4-)/c(HPO42-)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把握电离平衡常数意义及应用、分析图象信息是解题关键,注意比例式的恒等转化以判断其增减性的方法。
9、C
【解析】
0.1000 mol/L的HZ,pH=1,c(H+)=0.1000 mol/L,则c(HZ)= c(H+),则HZ为一元强酸,HX和HY的pH都大于1,则HX和HY都是一元弱酸,同浓度的三种酸酸性强弱关系为:HX<HY<HZ,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三种酸酸性强弱顺序是HX<HY<HZ,A错误;
B.加入10 mL NaOH溶液时,HY有一半被中和,此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HY和NaY,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Y-)+c(OH-),由图可知,此时溶液呈酸性,c(H+)>c(OH-),所以,溶液c(Na+)<c(Y-),B错误;
C.HZ是强酸,加水稀释10倍,即101倍pH增大1,即pH=2的HZ溶液加水稀释10倍,pH为3,C正确;
D.加入20 mL NaOH溶液时,三种溶液pH均发生突变,说明三种溶液均达到滴定终点,D错误。
答案选C。
C.pH=a的强酸稀释10n倍,稀释后溶液pH=a+n(pH<7);
pH=a的弱酸稀释10n倍,稀释后溶液pH<a+n(pH<7);
pH=a的强碱稀释10n倍,稀释后溶液pH=a-n(pH>7);
pH=a的弱碱稀释10n倍,稀释后溶液pH>a-n(pH>7)
10、D
【解析】
溴乙烷水解反应:C2H5Br+NaOH→C2H5OH+NaBr(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消去反应: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氢氧化钠乙醇共热),即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混合液里面都有Br-。
【详解】
A、甲同学未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过量的NaOH可与溴水反应使溶液颜色很快褪去,A不正确;
B、乙同学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可证明混合液里含有Br-,不能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B不正确;
C、酸性KMnO4溶液遇醇类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变浅,C不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三种方案都不行,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1、B
【解析】
A、若A为NaOH溶液,甲是AlCl3,乙是Al(OH)3白色沉淀,丙是NaAlO2,X为短周期金属元素铝,符合题意,A正确;
B、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X应是变价金属,则甲是Fe,乙是Fe(NO3)2,丙是Fe(NO3)3,甲与乙不反应,B错误;
C、若A为氧气,丙在通常状况下为红棕色气体即NO2,则甲是N2,乙是NO,C正确;
D、若乙为NaHCO3,甲是CO2,A是NaOH,丙是Na2CO3,或者甲是Na2CO3,乙是NaHCO3,A是HCl,丙是CO2,D正确。
答案选B。
12、D
【解析】
已知: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二者相加可得H2+Na2O2=2NaOH,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则增加的质量为H2的质量,据此回答。
【详解】
分两种情况:
⑴ 若O2过量,则m(H2)=2g,m(O2)=26g-2g=24g,n(H2):n(O2)= ;
⑵ 若H2过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 H2 + O2 = 2 H2O,参加反应的氢气2g,消耗氧气为16g,所以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是16g,H2的质量是10g,n(H2):n(O2)= ;
故答案为D。
抓住反应实质H2+Na2O2=2NaOH,增重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注意有两种情况要进行讨论,另外比值顺序不能弄反,否则会误选A。
13、C
【解析】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A为H,B为N,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则D为Mg,化合物 DC 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为O,A、B、C、D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E为Si。
【详解】
A. 原子半径:N>C>H,故A错误;
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 > SiH4,故B错误;
C. 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 H2SiO3,故C正确;
D. 化合物 MgO含有离子键,SiO2含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为C。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增强,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14、C
【解析】
A. 用酒精可以提取某些花香中的酯类香精,制成香水,利用酯类易溶于酒精,涉及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
B. 炒菜时加一些料酒和食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利用挥发性和香味,涉及物理性质,B不符合;
C. 用热的纯碱液洗涤碗筷去油腻比冷水效果好,因为碳酸钠在较高温度时水解程度大,氢氧根浓度大,更有利于酯类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羧酸钠和醇类,水解属于化学性质,C符合;
D. 各种水果有不同的香味,涉及的是所含酯的物理性质,D不符合;
答案选C。
15、B
【解析】
A.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B.氘(2H)原子中有1个质子,核外有1个电子;
C.结构式中需要用短线代替所有的共用电子对,CH2=CH2为结构简式;
D.比例模型表示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原子连接顺序、空间结构。
【详解】
A.氯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镁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氯化镁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氘(2H)原子中有1个质子,核外有1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之间通过共用2对电子形成一个碳碳双键,碳碳键与碳氢键之间夹角120度,为平面型结构,其结构式为:,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2,由模型可知小球为碳原子,2个大球为氧原子,而氧原子半径小,实际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其正确的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B。
易错点D,氧原子半径小,实际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
16、B
【解析】
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若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则压强减小,则、逆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时,CO的体积分数为,设开始及转化的分别为n、x,则,解得,平衡后的转化率为,选项B正确;
C.时,若充入等体积的和CO,与原平衡状态时体积分数相同,平衡不移动,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O的体积分数越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K与温度有关,则,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D
【解析】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W为同一周期元素且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Y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根据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结合各元素形成时的价键可推知X为H、Y为C、Z为N、W为O。
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 Y >Z>W> X,选项A错误;
B. 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除氢原子最外层为2电子结构,其它均满足8电子结构,选项B错误;
C. X与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有多种烃,常温下不一定为气态,如苯C6H6,选项C错误;
D. X、Y、Z、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8:1:2:3的化合物(NH4)2CO3,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推出各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结合各元素形成时的价键可推知X为H、Y为C、Z为N、W为O。
18、B
【解析】
A.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冷凝管内冷凝水的方向为下进上出,则a为冷却水进水口,故A正确;
B.MgBr2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制备无水MgBr2,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则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但无水CaCl2不能吸收溴蒸气,故B错误;
C.制取MgBr2的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时利用干燥的氮气将溴蒸气带入三颈烧瓶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故C正确;
D.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可将镁氧化为副产物MgO会阻碍反应的进行,故D正确;
答案选B。
19、A
【解析】
A. 碳铵是NH4HCO3的俗称,名称与化学式不吻合,A符合题意;
B. 生石膏是CaSO4·2H2O的俗称,名称与化学式吻合,B不符合题意;
C. Ag(NH3)2+表示二氨合银离子,名称与化学式吻合,C不符合题意;
D.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上含4个C原子,在2号C原子上有1个乙基,物质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名称与物质结构简式吻合,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20、A
【解析】
A选项,温下,0.1mol·L-1 氨水的 pH=11,说明氨水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 NH3·H2O ⇌ NH4+ + OH-,故A正确;
B选项,Mg 和 Cl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故B错误;
C选项,CuCl2 == Cu2+ + 2Cl-是CuCl2电离方程式,故C错误;
D选项,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因此CH3COOH + C2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