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黔东南州2025-2026学年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1958142 上传时间:2025-08-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0.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东南州2025-2026学年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黔东南州2025-2026学年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黔东南州2025-2026学年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池中负极反应为:N2H4﹣4e﹣═N2+4H+ B.甲池溶液pH不变,乙池溶液pH减小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一定量CuO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甲池中消耗2.24L O2,此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2.8g固体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焦炭还原 SiO2 制备单质 Si B.镁单质可与 NH4Cl 溶液反应生成 NH3 C.浓硫酸与 NaBr 固体共热可生成单质 Br2 D.摩尔盐的组成可表示为 NH4Fe( SO4)2•6H2O 3、下列标有横线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①1molZn与含1mol H2SO4的稀硫酸溶液反应 ②1molCu与含2mol H2SO4的浓硫酸溶液共热 ③1molCu与含4mol HNO3的浓硝酸溶液反应 ④1molMnO2与含4mol HCl的浓盐酸溶液共热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由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称为“混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则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CaOCl2 B.(NH4)2Fe(SO4)2 C.BiONO3 D.K3[Fe(CN)6] 5、在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3mol/L、0.15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2.56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mol/L B.0.225mol/L C.0.30mol/L D.0.45mol/L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 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水解 B 取少量Mg(OH)2悬浊液,向其中滴加适量浓CH3COONH4溶液 Mg(OH)2溶解 CH3COONH4溶液呈酸性 C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将海带剪碎,灼烧成灰,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滴加硫酸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I2 A.A B.B C.C D.D 7、某溶液X含有K+、Mg2+、Fe3+、Al3+、Fe2+、Cl-、CO32-、OH-、SiO32-、NO3-、SO42-中的几种,已知该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为确定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现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色气体可能是NO和CO2的混合物 B.原溶液可能存在Fe3+ C.溶液X中所含离子种类共有4种 D.另取l00mL原溶液X,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理论上得到的固体质量为2.4g 8、25℃时,关于某酸(用H2A表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H=a的Na2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14 B.将pH=a的H2A稀释为pH=a+l的过程中,c(H2A)/c(H+)减小,则H2A为弱酸 C.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D.0.2 mol·L-1 H2A 溶液中的 c(H+)=a,0.1 mol·L-1H2A溶液中的 c(H+)=b,若a<2 b,则H2A为弱酸 9、化学与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氯化铵溶液可清除铜制品表面的锈渍,是因为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C.月饼因为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10、下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所得沉淀为BaSO4 B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C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A.A B.B C.C D.D 11、某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Na+、Fe2+、Cl—、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数种。某同学取4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呈强酸性; 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沉淀生成;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加足量B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在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七种离子中肯定含有NH4+、Fe2+、Cl—三种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根反应: B.常温下通入溶液,当溶液中约,一定存在 C.向稀溶液中加入固体,则的值变小 D.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水解程度增大 13、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举办,节俭办赛是主要理念。在场馆建设中用到一种耐腐、耐高温的表面涂料是以某双环烯酯为原料制得,该双环烯酯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双环烯酯的水解产物都能使溴水褪色 B.1 mol该双环烯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双环烯酯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7种 14、中美科学家在银表面首次获得了二维结构的硼烯,该科研成果发表在顶级刊《Science》上,并获得重重点推荐。二维结构的硼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mol硼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BF3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3NA C.1molNaBH4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D.硼烯有望代替石墨烯作“硼烯一钠基“电池的负极材料 15、若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其表达式为:AG=lg[]。室温下,实验室里用0.10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10 mL0.10mol/LM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OH电离方程式是MOH=M++OH- B.C 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 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 mL,所得溶液中:c(M+)+2c(H+)=c(MOH) + 2c(OH-) 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16、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D2O和H2l8O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1L0.1mol·L-1 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常温常压下,0.5 mol Fe和足量浓硝酸混合,转移电子数为1.5NA D.0.1 mol H2和0.1 mol I2 (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其原子总数为0.2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有机物聚合物M:是锂电池正负极之间锂离子迁移的介质。由烃C4H8合成M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4H8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试剂II是________________。 (2)检验B反应生成了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反应步骤③④⑤不可以为⑤③④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Q、W、X、Y、Z 是位于不同主族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①W 的氢化物与 W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化合物甲。 ②X、Y、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两两反应均可生成盐和水。 ③常温下,Q 的最高价气态氧化物与化合物 X2O2 发生反应生成盐乙。 请回答下列各题: (1)甲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ZO3n-+M2++H+→Z-+M4+ + H2O(M 为金属元素,方程式未配平)由上述信息可推测 Z 在周期表中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 形成的难溶半导体材料 CuYO2 可溶于稀硝酸,同时生成 NO。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秳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可通过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 已知:①KClO在较高温度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ClO3 ②K2FeO4具有下列性质: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Fe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KClO溶液装置。 (1)B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需将C装置置于冷水浴中,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K2FeO4时,不能将碱性的KClO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其原因是________,制备K2FeO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NO3)3溶液,溶液中可能含有Fe2+,检验Fe2+所需试剂名称________,其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向反应后的三颈瓶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K2FeO4固体,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操作所用最佳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水 B.无水乙醇 C.稀KOH溶液 (6)工业上用“间接碘量法”测定高铁酸钾的纯度:用碱性KI溶液溶解1.00g K2FeO4样品,调节pH使高铁酸根全部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再调节pH为3~4,用1.0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进行滴定(2Na2S2O3+I2=Na2S4O6+2NaI),淀粉作指示剂,装有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起始和终点读数如如图所示: ①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②原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M(K2FeO4)=198g/mol] ③若在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的过程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导致所测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0、三草酸合铁(III)酸钾K3[Fe (C 2O4)3]•3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1),为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110℃下可完全失去结晶水,230℃时分解。它还具有光敏性,光照下即发生分解,是制备活性铁催化剂的原料。某化学小组制备该晶体,并测定其中铁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①称取5g硫酸亚铁固体,放入到100mL的烧杯中,然后加15mL馏水和5~6滴稀硫酸,加热溶解后,再加入25mL饱和草酸溶液,搅拌加热至沸。停止加热,静置,待析出固体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FeC2O4•2H2O; ②向草酸亚铁固体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10mL,40oC水浴加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20mL3%H2O2溶液,变为深棕色,检验Fe2+是否完全转化为Fe3+,若氧化不完全,再补加适量的H2O2溶液; ③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加入20mL饱和草酸溶液,沉淀立即溶解,溶液转为绿色。趁热抽滤,滤液转入100mL烧杯中,加入95%乙醇25mL,混匀后冷却,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置于暗处晾干即可。 (1)写出步骤①中,生成FeC2O4•2H2O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检验FeC2O4•2H2O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 (2)步骤②中检验Fe2+是否完全转化的操作为___。 (3)步骤③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而不是用蒸馏水洗涤的原因是___。 Ⅱ.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0mol/LKMnO4溶液19.98mL。 (4)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 (5)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6)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1、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如图是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Q(Q>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T的关系如下表: T/K 298 398 498 … K/ 4.1×106 K1 K2 … 请完成下列问题:比较K1、K2的大小:K1___K2(填写“>”、“=”或“<”) (3)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__(选填字母序号)。 A.2v(H2)正=3v(NH3)逆 B.2v(N2)正=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盐酸肼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c(Cl-)>c(N2H62+)>c(H+)>c(OH-) b.c(Cl-)>c([N2H5•H2O]+)>c(H+)>c(OH-) c.2c(N2H62+)+c([N2H5•H2O]+)+c(H+)=c(Cl-)+c(OH-) d.2c(N2H62+)+2c([N2H5•H2O]+)+2c([N2H4•2H2O]=c(Cl-)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试题分析:甲池是原电池,N2H4发生氧化反应,N2H4是负极,在碱性电解质中的方程式为N2H4﹣4e﹣+4OH-═N2+4H2O,故A错误;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有水生成溶液浓度减小,PH减小;乙池是电解池,乙池总反应:2CuSO4+2H2O=2Cu+O2+2H2SO4,乙池溶液pH减小,故B错误;乙池析出铜和氧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一定量CuO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故C正确;2.24L O2在非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1mol,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 2、D 【解析】 A. 高温条件下,可用碳还原 SiO2 制备单质 Si,故A正确; B. 镁单质可与 NH4Cl 溶液反应生成 NH3和氢气、氯化镁,故B正确; 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 NaBr 固体共热可生成单质 Br2,故C正确; D. 摩尔盐的组成可用(NH4)2SO4·FeSO4·6H2O表示,故D错误; 故选D。 3、C 【解析】 ①1mol锌与含1mol H2SO4的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不选;②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在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选;③1mol铜转移2mol的电子,生成2mol的铜离子与2mol硝酸结合成硫酸盐,而2mol HNO3的硝酸作氧化剂,得电子的量为2mol~6mol,所以铜不足,故不选;④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降低,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故选;故选C 4、A 【解析】 A.CaOCl2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a(ClO)Cl,所以该物质是由一种金属阳离子和两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因此属于混盐,故A正确; B.(NH4)2Fe(SO4)2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不是混盐,故B错误; C.BiONO3中没有两个酸根阴离子,不是混盐,故C错误; D.K3[Fe(CN)6]是含有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的盐,不是混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解析】溶液中n(H+)=0.15mol/L×2×0.1L+0.3mol/L× 0.1L=0.06mol,反应计算如下: 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 3×64g 8mol 2mol 3mol 2.56g 0.06mol 0.03mol n ∵ ∴Cu过量,∵ ∴NO3-过量,因此用H+进行计算。 n=0.0225mol,c(Cu2+)=0.0225mol/0.1L=0.225mol/L,正确答案B。 点睛:由于Cu与HNO3反应生成Cu(NO3)2,Cu(NO3)2电离生成的NO3-可以在H2SO4电离生成的H+作用下氧化单质Cu,因此利用铜与硝酸反应方程式计算存在后续计算的问题,恰当的处理方法是用Cu与NO3-、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进行一步计算。 6、C 【解析】 A.应加入碱溶液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选项A错误; B、CH3COONH4溶液呈中性,取少量Mg(OH)2悬浊液,向其中滴加适量浓CH3COONH4溶液是由于铵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溶解,选项B错误; C、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不饱和烃,选项C正确; D、灼烧成灰,加蒸馏水浸泡后必须加氧化剂氧化,否则不产生碘单质,加淀粉后溶液不变蓝,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7、D 【解析】 溶液X加入过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与空气变红棕色,说明生成了NO,X中一定含有NO3-和还原性离子,应为Fe2+,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OH-、SiO32-,它们都与Fe2+反应生成沉淀;加入盐酸后阴离子种类不变,则说明X中原来就含有Cl-,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42-,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因Fe2+被氧化成Fe3+,则不能证明X中是否含有Fe3+,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Fe2+、Cl-、NO3-、SO42-,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0mol•L-1,结合电荷守恒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CO32-,无色气体只能为NO,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溶液X中一定含有Fe2+、Cl-、NO3-、SO42-,一定不存在CO32-、OH-、SiO32-;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0mol•L-1,还应含有K+、Mg2+、Fe3+、Al3+中的部分离子,结合电荷守恒可知,应含有Mg2+,一定不含Fe3+,故B错误; C.溶液X中所含离子有Fe2+、Cl-、NO3-、SO42-、Mg2+,共5种,故C错误; D.另取100mL原溶液X,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可得到0.01molFe2O3和0.02molMgO,二者质量之和为0.01mol×160g/mol+0.02mol×40g/mol=2.4g,故D正确; 故选D。 正确判断存在的离子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镁离子的判断,要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难点为D,要注意加入NaOH后生成的金属的氢氧化物,灼烧得到氧化物,其中氢氧化亚铁不稳定。 8、C 【解析】A.若H2A为强酸,则Na2A为中性,pH=7,水电离产生的c(OH-)=10-7,若H2A为弱酸,则Na2A为碱性,pH=a的Na2A溶液中因A2-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的OH-来源于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14,故A正确;B.若H2A为强酸,c(H2A)/c(H+)=0,若H2A为弱酸将pH=a的H2A稀释为pH=a+l的过程中,c(H2A)/c(H+)减小,故B正确;C.测NaHA溶液的pH,若pH>7,说明HA-在溶液中水解,则H2A是弱酸;若pH<7,H2A不一定是强酸,可能是HA-的电离大于HA-的水解,故C错误;D.若H2A为强酸,0.2 mol·L-1 H2A 溶液中的 c(H+)=a=0.4mol·L-1,0.1 mol·L-1 H2A溶液中的 c(H+)=b=0.2 mol·L-1 ,此时a=2 b,现a<2 b,则H2A为弱酸,故D正确;答案为C。 9、B 【解析】 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可以用来除锈,故B正确; C.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包装中的硅胶为干燥剂,但硅胶没有还原性、不能除去月饼包装袋中的氧气,可放入装有铁粉的透气袋,故C错误; D.石英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0、A 【解析】 A. 盐酸是强酸,SO2通入BaCl2溶液不能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滴入稀硝酸,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与BaCl2生成BaSO4白色沉淀,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故A正确;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入蔗糖中并搅拌,发生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B错误; C. 烧碱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故不能用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故C错误。 D. FeCl3溶液可与Cu反应生成Cu2+,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铜回收,故D错误; 答案选A。 11、B 【解析】 由①溶液呈强酸性,溶液中不含CO32-;由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含NH4+、Fe2+,由于酸性条件下NO3-、Fe2+不能大量共存,则溶液中不含NO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含Cl-;由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Cl-;由④加足量B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在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溶液中含Fe2+;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溶液中肯定含NH4+、Fe2+、Cl-只需完成①②,答案选B。 12、B 【解析】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Fe-2e-═Fe2+,故A错误; B.当在25℃时由水电离的H+浓度为10-7mol/L,说明溶液呈中性,则c(H+)=c(OH-)①,根据电荷守恒c(K+)+c(H+)=2c(CO32-)+c(HCO3-)+c(OH-)②,由①②得,c(K+)=2c(CO32-)+c(HCO3-),故B正确; C.常温下向CH3COONa稀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CH3COONa固体,醋酸根离子以及钠离子浓度均增大,同时会对水解平衡起到抑制作用,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加的程度大,的比值变大,故C错误; D.在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Cl2溶液,HS-电离出的S2-与Cu2+结合生成CuS黑色沉淀,HS-电离程度增大,pH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A 【解析】 该双环烯酯水解产物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褪色,选项A正确;1 mol该双环烯酯的两个碳碳双键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加成,选项B不正确;分子中不存在苯环,共平面的原子从碳碳双键出发,至少是6个,分子中分别与两个碳碳双键共平面的原子不一定共面,选项C 不正确;分子加氢后,两边环分别有4 种一氯代物,—CH2—上有1种,共有9种,选项D不正确。 14、A 【解析】 A. 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1mol硼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NA,故A错误; B. BF3的结构为,1molBF3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3NA,故B正确; C. NaBH4与水生成氢气,氢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1molNaBH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NA,故C正确; D. 硼烯具有导电性,有望代替石墨烯作“硼烯一钠基“电池的负极材料,故D正确; 选A。 15、C 【解析】 A、没有滴入盐酸时,MOH的AG=-8,,根据水的离子积Kw=c(H+)×c(OH-)=10-14,解出c(OH-)=10-3mol·L-1,因此MOH为弱碱,电离方程式为MOH=M++OH-,故A错误;B、C点时AG=0,即c(H+)=c(OH-),溶液显中性,MOH为弱碱,溶液显中性时,此时溶质为MOH和MCl,因此消耗HCl的体积小于10mL,故B错误;C、B点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此时溶液中溶质为MOH和MCl,且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电荷守恒,由c(M+)+c(H+)=c(Cl-)+c(OH-),根据物料守恒,c(M+)+c(MOH)=2c(Cl-),两式合并得到c(M+)+2c(H+)=c(MOH) + 2c(OH-),故C正确;D、随着HCl的滴加,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10mL时,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盐酸过量,对水的电离程度起到抑制,故D错误。 16、A 【解析】 A. D2O和H2l8O的摩尔质量相同都为20g/mol,中子数也相等均为10,所以2gD2O和H2l8O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故A正确;B. NaHCO3属于强碱弱酸盐,HCO3-既能发生电离:HCO3-H++CO32-,也能发生水解:H2O+HCO3-H2CO3+OH-,根据物料守恒可知,1L0.1mol·L-1 NaHCO3溶液中H2CO3、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故B错误。C. 常温常压下, Fe和足量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C错误;D. 0.1 mol H2和0.1 mol I2 (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为H2(g)+I2 (g)2HI,其原子总数为0.4NA,故D错误;答案:A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 NaOH水溶液 取样,加入新配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生成C。或取样,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证明生成C 保护碳碳双键不被氧化 【解析】 (1)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F与乙酸酯化生成M,则F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CH2CH2OH。E和环氧乙烷生成F,则E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因此C4H8应该是2—甲基—2丙烯,其结构简式为;B连续氧化得到D,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所以反应②应该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因此试剂II是NaOH水溶液; (2)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即C中含有醛基,所以检验B反应生成了C的方法是取样,加入新配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生成C。或取样,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证明生成C; (3)D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于碳碳双键易被氧化,所以不能先发生消去反应,则反应步骤③④⑤不可以为⑤③④的主要理由是保护碳碳双键不被氧化。 18、NH4++H2O NH3·H2O+H+ 2Na2O2+2CO2=2Na2CO3+O2 第三周期第ⅦA 族 16H++3CuAlO2+NO3-=3Cu2++ 3Al3++NO+ 8H2O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 Q、W、X、Y、Z 分别为 C、N、O、Na、Cl 五种元素。 (1)甲为硝酸铵,其水溶液呈酸性,主要是铵根水解显酸性,其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NH4++H2O NH3·H2O+H+。 (2)③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根据方程式ZO3n- →Z-,由上述信息可推测Z为Cl,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ⅦA 族。 (4)Y形成的难溶半导体材料 CuYO2 可溶于稀硝酸,同时生成NO。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3CuAlO2+NO3-=3Cu2++ 3Al3++NO+ 8H2O。 【详解】 (1)甲为硝酸铵,其水溶液呈酸性,主要是铵根水解显酸性,其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NH4++H2O NH3·H2O+H+,故答案为:NH4++H2O NH3·H2O+H+。 (2)③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3)根据方程式ZO3n- →Z-,由上述信息可推测Z为Cl,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ⅦA 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ⅦA 族。 (4)Y形成的难溶半导体材料 CuYO2 可溶于稀硝酸,同时生成NO。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3CuAlO2+NO3-=3Cu2++ 3Al3++NO+ 8H2O,故答案为:16H++3CuAlO2+NO3-=3Cu2++ 3Al3++NO+ 8H2O。 19、吸收HClKClO在较高温度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ClO3将KClO浓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Fe3+过量,K2FeO4在Fe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或答:将KClO浓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K2FeO4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铁氰化钾3Fe3++2Fe(CN)63-==Fe3[Fe(CN)6]2↓B18.0089.1%偏低 【解析】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A装置中反应生成氯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一定会混有氯化氢,因此通过装置B除去氯化氢,在装置C中氯气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KClO,装置D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结合题示信息分析解答。 (6)用碱性的碘化钾溶液溶解高铁酸钾样品,调节pH,高铁酸根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铁酸根离子全部被还原成亚铁离子,碘离子被氧化成碘,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关系FeO42-~2I2,再根据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利用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得高铁酸钾的质量,进而确定质量分数。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B装置是用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的,故答案为吸收HCl; (2)根据题干信息知,KClO在较高温度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ClO3,因此反应时需将C装置置于冷水浴中,故答案为KClO在较高温度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ClO3; (3)根据题干信息知,K2FeO4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Fe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因此制备K2FeO4时,不能将碱性的KClO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防止Fe3+过量,K2FeO4在Fe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KClO浓溶液与Fe(NO3)3饱和溶液反应制备K2FeO4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故答案为将KClO浓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Fe3+过量,K2FeO4在Fe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或将KClO浓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溶液成酸性,在酸性条件下,K2FeO4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4)工业上常用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NO3)3溶液,溶液中可能含有Fe2+,检验Fe2+可以使用铁氰化钾,如果含有亚铁离子,会产生蓝色沉淀,其反应原理为3Fe3++2Fe(CN)63-==Fe3[Fe(CN)6]2↓,故答案为铁氰化钾;3Fe3++2Fe(CN)63-==Fe3[Fe(CN)6]2↓; (5)根据上述分析,反应后的三颈瓶中生成了KClO,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K2FeO4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由于K2FeO4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为了减少K2FeO4的损失,洗涤K2FeO4时不能选用水或稀KOH溶液,应该选用无水乙醇,故答案为B; (6)①根据装有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起始和终点读数,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9.40-1.40=18.00mL,故答案为18.00; ②用碱性的碘化钾溶液溶解高铁酸钾样品,调节pH,高铁酸根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铁酸根离子全部被还原成亚铁离子,碘离子被氧化成碘,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关系FeO42-~2I2,再根据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得关系式FeO42-~2I2~4Na2S2O3,所以高铁酸钾的质量为×1.0mol/L×0.018L×198g/mol=0.891g,则原高铁酸钾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89.1%,故答案为89.1% ③若在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的过程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配制的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大,滴定过程中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测得的高铁酸钾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