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 6101∕T 96-2020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西安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90781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6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6101∕T 96-2020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西安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 6101∕T 96-2020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西安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 6101∕T 96-2020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西安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 6101∕T 96-2020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西安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 6101∕T 96-2020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西安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B 01DB6101西安市地方标准DB 6101/T 962020代替 DB 6101/T 96-2014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2020-04-26 发布2020-04-26 实施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01/T 962020IDB6101/T 962020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6101/T 96-2014高产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6101/T 96-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近几年生产中发生明显加重的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茎基腐病等;

2、删除了实际生产中较少发生的病虫害防治对象,如小麦黑穗病;修改了赤霉病防治时期,将防治时期由扬花期提前至齐穗期;增加了抽穗至灌浆期“一喷多防”技术;增加了重大病虫害如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机械的统一规范内容;修改了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及药剂使用等相关内容。本标准由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选厚、张小飞、杨美悦、许爽、刘欣、武苗。本标准由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解释。联系方式如下:单位: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电话:029-85222860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40号邮编:710061DB6101/T 9620

3、20III引言小麦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近三年,我市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中条锈病、赤霉病已现流行态势,如小麦条锈病,2020年发生为2010年以来同期发生县数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一年。茎基腐病、黄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病等不常见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加重。为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及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按照市政办函【2020】34号文件要求,结合地方标准复审意见,西安市农业地方标准DB 6101/T 962014 高产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进行修订,新修订标准根据我市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发生特点,规范、统一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指标与防治方

4、法,并且集成了不同生育期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对于指导辖区小麦病虫草害科学防控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确保小麦稳产丰产提供坚实技术支撑。DB6101/T 962020IDB6101/T 9620201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西安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的定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小麦不同时期的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西安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5、GB/T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 8321.5-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35238-2017 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规范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616-2002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NY/T 1608-2008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NY/T 3302-2018 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综合防治技术DB6101/T 121-2017 水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综合防控(

6、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合理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小麦病虫草害的植物保护措施。3.2 一喷多防(multiple targets spraying)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干热风、早衰等。4防控措施4.1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工作方针,突出综合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达到减药、减量的目标。DB6101/T 96202024.2农业防治4.2.1品种选择选用以抗条锈病、赤霉病等为主的优质中强筋、丰产性好的品种,宜选用西农3

7、517、西农511、中麦895、西农979等品种。4.2.2适期播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10月20日,播种量为11 kg/667 m214kg/667 m2,基本苗16万20万。4.2.3肥水管理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控制田间湿度。肥水管理方法按照NY/T 496、DB6101/T121-2017执行。4.3物理防治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蝼蛄等地下害虫成虫,及时处理诱捕到的虫子。使用色板、信息素等物理措施,诱杀蚜虫等。4.4生物防治使用植物源、微生物、天敌等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如利用麦田的瓢虫、蚜茧蜂等天敌防治麦蚜。4.5化学防治在病虫草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合理轮换使用高

8、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有针对性防治,农药使用方法按照GB/T 8321.1-2000、GB/T 8321.5-2006和GB/T 8321.6-2000的规定执行。5不同时期的防控技术5.1播种期5.1.1防治对象条锈病、白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全蚀病、纹枯病、蛴螬、金针虫、蝼蛄等病虫。5.1.2防治方法5.1.2.1选用包衣种子。每 100 kg 小麦种子用悬浮种衣剂醚咯噻虫有效成分 160 g240 g 进行种子包衣,防治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金针虫等病虫害。种子包衣方法按照 NY/T 3302-2018执行。5.1.2.2拌种防病。防治条锈病,采用三唑酮、戊

9、唑醇,每 100 kg 小麦种子用 100 g150 g 的 2%干拌剂或湿拌剂拌种。拌种方法按照 NY/T 3302-2018 执行。5.1.2.3拌种防虫。地下害虫常发地区,每 100 kg 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240 g,或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120 g158 g,或辛硫磷 80 g 进行拌种。对孢囊线虫严重地块,宜与非禾本科(豆科,油菜)作物轮作。宜用阿维菌素,噻唑膦在播种时施入防治。5.2苗期-越冬期DB6101/T 96202035.2.1防治对象阔叶杂草主要种类有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繁缕、麦家公、荠菜、刺儿菜等。禾本科杂草主要种类有野燕麦、蜡烛草、看麦娘、日本看

10、麦娘、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5.2.2防治指标在小麦叶片 3 叶6 叶,杂草 2 叶4 叶期时进行杂草防治。时间宜为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上旬,施药时平均气温不低于 10。5.2.3防治方法5.2.3.1麦田优势阔叶杂草-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等防治适用药剂及使用剂量唑草酮+苯磺隆36%可湿性粉剂,667 m2用制剂5 g;或苄嘧磺隆+唑草酮38%干悬剂,667 m2用量10 g;或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667 m2用量1 g兑水30 kg喷雾。5.2.3.2麦田优势禾本科杂草 蜡烛草、看麦娘、野燕麦等防治适用药剂及使用剂量667 m2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50 ml70 ml;或

11、炔草酸15%可湿性粉剂20 g;或异丙隆50%可湿性粉剂,667 m2用量120 g150 g兑水30 kg喷雾。5.2.3.3麦田优势禾本科杂草多花黑麦草防治适用药剂及使用剂量每667 m2选用5%唑啉炔草酸乳油60 ml100 ml兑水30 kg喷雾。5.2.3.4麦田优势禾本科杂草节节麦防治适用药剂及使用剂量每667 m2选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30 ml加助剂90 ml;或啶磺草胺7.5%水分散粒剂,667 m2用量12.5g+助剂75 ml;或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3.6%水分散粒剂,667 m2用量20ml+助剂80 ml兑水30 kg喷雾。甲基二磺隆使用的最佳温度是1020。

12、5.3返青期-拔节期5.3.1防治对象杂草、条锈病、黄花叶病毒病、茎基腐病。5.3.2杂草防治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即早春 2 月下旬3 月上中旬开展杂草补充防治。防治方法参照 5.2.3。5.3.3条锈病防治5.3.3.1防治指标田间发现单片病叶时,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对周围 2 m 的区域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对20 m30 m 区域喷药防治。3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 0.5%1%。防治指标可按照 GB/T 15795-2011 的规定执行。5.3.3.2防治方法DB6101/T 9620204667 m2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 ml15 ml、40%戊唑咪

13、鲜胺水乳剂20 ml25 ml,兑水30 kg45 kg细雾喷施。可按照GB/T 35238-2017给出的方法执行。宜使用大型自走式喷雾机械或无人机飞防作业,依靠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承包防治、代防代治等服务。5.3.4黄花叶病毒病防治叶面喷洒病毒清、芸胎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进行防治。5.3.5茎基腐病防治667 m2用70 ml丙环嘧菌酯,加水30 kg在小麦返青期喷雾,或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喷雾。5.4孕穗期-灌浆期5.4.1防治对象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红蜘蛛、杂草。5.4.2条锈病防治参照5.3.3,或结合一喷多防来防治。5.4.3赤霉病防治5.4.3.1防治指标小麦齐

14、穗期或抽穗50%70%时期。5.4.3.2防治方法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ml200 ml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 ml25 ml,兑水30 kg45 kg喷雾,进行第一次防治,兼防条锈病、白粉病;间隔7d,再防一次。或加入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 g24 g,磷酸二氢钾100 g,一喷多防,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可按照NY/T 1608-2008给出的方法执行。赤霉病的防治要用足药量和水量,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高效的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自主飞行植保无人飞机要尽量增加用水量。5.4.4蚜虫防治5.4.4.1防治指标百株蚜量 500 头以上

15、。5.4.4.2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67 m215 g20 g,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20g25g喷雾防治。5.4.5吸浆虫防治5.4.5.1 防治指标小麦孕穗期,当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吸浆虫活动幼虫2头或蛹1头,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3头成虫,或10复次网捕10头以上成虫。防治指标按照NY/T 616-2002给出的方法执行。5.4.5.2 防治方法DB6101/T 9620205选用50%辛硫磷250 ml/667 m2,或有效成分高效氯氟氰菊酯0.35 g0.55 g,兑水喷雾防治。5.4.6红蜘蛛防治5.4.6.1防治指标当小麦单行每尺红蜘蛛

16、200头以上,或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防治。5.4.6.2防治方法用1.8%阿维菌素(齐螨素、虫螨克)3000倍液,或20%哒螨灵1000倍液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5.4.7 杂草防治在小麦生育中后期、田间杂草为未结籽时,及早人工拔除节节麦等麦田杂草,并带出田外统一处理。DB6101/T 9620206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症状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症状参见表 A.1。表 A.1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症状病虫害名称发生规律症状表现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等。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气传病害。苗期: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

17、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菌孢子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菌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发生适温1520,相对湿度大于70%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直径 1mm2mm 的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散生黑色小点。赤霉病主要危害穗部。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高温高湿阴雨多雾气候易引起暴发流行。病原菌借气流、风雨传播,经花丝侵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侵染初期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渐蔓延至整个小穗,病小穗

18、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形成枯白穗。茎基腐病一般病菌先侵染小麦茎秆基部出现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节间。田间植株密度大,温湿度高,茎基腐病危害重。小麦茎基部 1、2 节叶鞘及茎,表现为褐色或黑褐色,成株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有时候单株麦子死亡出现白穗。根腐病病菌在病苗体内越冬,返青后带菌幼苗体内的菌丝体继续为害,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根系及根茎基部变褐腐烂,抽穗后根部受害加重,次生根大量变褐坏死,茎基部出现褐色侵润状腐烂,导致地上部植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孢囊线虫病侵染根部,迅速繁殖,使根系变成球状瘤节。线虫为害后,病根常受次生性土壤真菌如立枯丝核菌等为害,使

19、根系腐烂。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寄生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胞囊老熟易脱落,仅在成虫期出现。全蚀病该菌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 12 节。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越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病苗基部叶片发黄,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纹枯病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冬小麦播种过早、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常产生白色霉状物。黄花叶病毒病主要

20、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随着机械耕作向周边田块扩展。发病初期心叶出现褪绿条斑,逐渐,多个条状斑联合形成不规测的淡黄色条状斑斑纹,呈黄色花叶状。感病小麦植株矮化,穗小粒少。DB6101/T 9620207表 A.1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症状(续)病虫害名称发生规律症状表现吸浆虫成虫虫体橙黄色,幼虫体长 3mm3.5mm,成虫体长 2mm2.5mm。、幼虫从内外颖缝隙间侵入,以口器刺伤麦粒果皮吸食流出的浆液。以幼虫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红蜘蛛麦圆蜘蛛虫体红褐色,卵圆形,成虫 0.6 mm1mm,多在早 8、9 点以前和下午 4、5 点以后活动。不耐干旱。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重者干枯死亡。蚜虫蚜虫虫体绿色或红褐色,长 0.5mm3mm。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吸取汁液,形成秕粒,造成减产。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金针虫金针虫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 20 cm85 cm 间。咬断根茎基部,使幼苗发黄,逐渐枯死。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