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
(总分:100分)
一、夯实基础(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庇护(bì) 伫立(zhù) 啜泣(chuò) 津津有味(jīng)
B. 档案(dǎng) 姊妹(zǐ) 贮蓄(chù) 忍俊不禁(jīn)
C. 气氛(fēn) 笃定(dǔ) 倏忽(shū) 踉踉跄跄(qiàng)
D. 蜷曲(juǎn) 狩猎(shòu) 圆弧(hū) 头晕目眩(xu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决别 萤火虫 喜出望外 鸦鹊无声
B. 须臾 历程碑 花枝招展 建步如飞
C. 炫耀 沙吾净 得意洋洋 截然不同
D. 蓬勃 蟠桃会 蛛丝马迹 仙露琼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洗耳恭听作者的心声。
D. 门开了,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大家把目光转向了他。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春天的济南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C.从他进入初中开始,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5.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D.我知道今天班主任安排谁打扫教室?
6. 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一篇小说,课文讲述了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牧羊人让我们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B.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就寄寓了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的道理。
C.《猫》是中国现代作家郑振铎的作品,讲述了我家养猫的三次经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
7.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B.《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服了牛魔王,她怀恨在心。
C.《草房子》中的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他倔强、坚强、有担当。
D.《草房子》中当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演员时,陆鹤毅然承担起这个角色。
二、巩固古诗文(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在?止增笑耳。
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B. 乃悟前狼假寐 才 顾野有麦场 看、视
C. 盖以诱敌 原来是 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态度
D. 一狼洞其中 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其一犬坐于前 屠自后断其股
D. 投以骨 盖以诱敌
E. 禽兽之变诈几何在 又数刀毙之
F.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10. 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浪三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猾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本文篇幅短小,结构完整,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 文中的屠户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最初的害怕和心存侥幸的心理,到丢掉幻想准备反抗,表现了屠户了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本文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故事的主旨。故事发展中狼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屠户则处于被动地位。可最后屠户奋起自卫,先后杀死两狼,这就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1~13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③,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④其侄曰:“汝胡⑤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我行我素。③波险处:笔画怪诞的地方。④诟(gòu):责骂。⑤胡:为什么。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分)
一 日 得 句 索 笔 疾 书 满 纸 龙 蛇 飞 动。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翻译:
1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答:
(三)诗歌阅读理解(共9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第一句描写的景物有 、 、 ,渲染了 的氛围。(4分)
15.描绘“古道西风瘦马”画面(3分)
答:
16.这首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54分)
(一)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名句。(40分)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树木丛生,-----------------------------。
4、-----------------------------,随军直到夜郎西。
5、海日生残夜,------------------------------。
6、潮平两岸阔,--------------------------------。
7、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8、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清洁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9、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线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2、峨眉山月半轮秋,---------------------------------。
13、---------------------------------,思君不见下渝州。
14、 岐王宅里寻常见,--------------------------------。
15、------------------------------,应傍战场开。
16、回乐峰前沙似雪,--------------------------------------。
1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18、夫君子之行,----------------------------,---------------------------。
19、------------------------------,险躁则不能治性。
20、-----------------------------,---------------------------,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1、远远的街灯明了,-----------------------。天上的明星现了,-----------------------------。
2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23、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24、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25、晴空一鹤排云上,---------------------------。
26、自古逢秋悲寂寥,------------------------。
27、 何当共剪西窗烛,-----------------------------。
28、-----------------------------,尚思为国戍轮台。
29、河流大野犹嫌束,-------------------------。---------------------------------。
(二)理解型默写。(14分)
1、《观沧海》气势恢宏,包容天地万象的诗句:-----------,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许变迁、新旧交替规律的句子:---------------------,-----------------------------。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5、《夜雨寄北》中----------------,---------------两句写出了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欢乐地憧憬。将相思之情转化为对重逢的希冀---------------------,----------------------。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