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740047 上传时间:2025-08-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运用化学知识对以下事例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2、科学家用20Ca轰击97Bk合成了117T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17Ts处于第7周期 B.117Ts是通过化合反应合成的 C.117Ts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D.117Ts可能属于金属元素 3、工业上采用如图装置模拟在A池中实现铁上镀铜,在C装置中实现工业KCl制取KOH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为精铜,b为铁制品可实现镀铜要求 B.c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 C.从e出来的气体为氧气,从f出来的气体为氢气 D.钾离子从电解槽左室向右室迁移,h口出来的为高浓度的KOH溶液 4、聚乙烯胺可用于合成染料 Y,增加纤维着色度,乙烯胺(CH2=CHNH2)不稳定,所以 聚乙烯胺常用聚合物 X 水解法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合物 X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后的产物相同 B.测定聚乙烯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C.乙烯胺与 CH3CH=NH 互为同分异构体 D.聚乙烯胺和 R-N=C=S 合成聚合物 Y 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5、已知当NH4Cl溶液的浓度小于0.1mol/L时,其pH>5.1。现用0.1mol/L的盐酸滴定l0mL0.05mol/L的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量应是() A.10mL B.5mL C.大于5mL D.小于5mL 6、NH4X(X为卤素原子)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H5 B.∆H6=∆H1+∆H2+∆H3+∆H4+∆H5 C.已知NH4Cl溶于水吸热,则∆H6>0 D.相同条件下,NH4Cl的(∆H2+∆H3+∆H5)比NH4Br的大 7、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再次合成117号元素,其中有5个X,1个X。下列关于X和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种核素 B.互为同位素 C.中子数分别为176和177 D.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76.5 8、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6gHe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个数为0.6mol. 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1NA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铁片表面产生气泡 金属铁比铜活泼 B 常温下,测定同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NaA小于NaB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HA电离程度大于HB C 加热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溶液红色加深 CO32-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向饱和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测得溶液中c(Fe2+)不变 Ksp(CuS)<Ksp(FeS) A.A B.B C.C D.D 10、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险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加少量稀溴水 观察白色沉淀三溴苯酚 B 向待测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鉴别苯、甲苯 C 向3mL5%的CuSO4溶液中滴加3-4滴2%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加入0.5mL乙醛,加热 检验醛基 D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足量氧氧化钠溶液,搅拌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A.A B.B C.C D.D 11、某有机物A与氢气的相对密度是38,取有机物A7.6g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CO2和0.2molH2O。此有机物既可与金属钠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下列有关A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分子式为C2H4O3 B.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OOH C.A分子中的官能团有两种 D.1 molA与足量的单质Na反应时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使溶液中的水大部分蒸发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A.H2S B.SO2 C.CO2 D.SO42- 14、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按原子的电子构型,可将周期表分为5个区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15、在下列有关离子共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K+、Ba2+、Cl-、Br- B.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SCN-、I-、K+、Br- D.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Cl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B.1.00mol/LCa(NO3)2溶液中含有的NO3- 离子数目为2NA C.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1molO2与足量Na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某强酸性溶液含有Al3+、NH4+、Fe2+、Fe3+、:CO32-、Si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和相关数据(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如下 (1)步骤①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生成沉淀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______离子,请写出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中______(填“含”或“不含”),______(若填不含,则不需计算) (5)通过上述实验,溶液中除外,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6)若测得溶液中,则溶液中______。 18、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在实验室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停止加热,将试管中的混合物冷却后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物质。于是他对黑色物质进行了探究。 (2)该同学假设黑色物质CuO。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该同学的实验操作: 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将黑色物质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________。 (3)再次假设,黑色物质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现象 1.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2.A试管内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 3.B试管中出现…… ①现象2说明黑色物质具有________性。 ② A试管内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③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_________。 (4)以上实验说明,黑色物质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物质是 CuS与Cu2S的混合物。已知1molCu2S与稀硝酸反应转移8mole-,写出试管A中Cu2S 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0、铁与水蒸气反应,通常有以下两种装置,请思考以下问题: (1)方法一中,装置A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中,装湿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后,取出装置一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两种成分: (1)乙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设计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3)欲检验乙中的含氧官能团,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的CCl4溶液 D.银氨溶液 (4)乙经氢化和氧化得到丙()。写出同时符合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图上产生4个吸收峰等要求的丙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可以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选项A正确;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选项B正确;C、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用途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选项C错误;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正确。答案选C。 点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D就是一种固液萃取。 2、B 【解析】 A. 117Ts处于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第VIIA,A正确; B.在用20Ca轰击97Bk合成了117Ts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元素,而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117Ts是通过核反应产生的,B错误; C.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所以117Ts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正确; D.117Ts是第7周期第VIIA的元素,上一周期同一主族的砹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由于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117Ts可能属于金属元素,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3、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B为原电池,氧气得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d作电池的正极;c上甲醇失电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A、C为电解池g、a为电解池的阳极,b、h为电解池的阴极; 【详解】 A. a为精铜,作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b为铁制品作阴极,铜离子得电子可实现镀铜要求,A正确; B. c为负极,甲醇失电子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B正确; C. 电解KCl,e处为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出来的气体为氯气,从f出来的气体为氢气,C错误; D. 电解槽左侧为阳极室,钾离子从电解槽左室向右室迁移,h口出来的为高浓度的KOH溶液,D正确; 答案为C 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室移动;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4、A 【解析】 A、聚合物 X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和HCOO-、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和HCOOH,故A错误; B.聚乙烯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除以链节的式量可得聚合度,故B正确; C. 乙烯胺结构简式是CH2=CH-NH2,CH2=CH-NH2与CH3CH=NH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 聚乙烯胺和 R-N=C=S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聚合物 ,故D正确。 5、C 【解析】 当盐酸与NH3·H2O恰好完全反应,n(HCl)=n(NH3·H2O),解得消耗盐酸的体积为5mL,此时溶液中c(NH4Cl)=<0.1mol·L-1,溶液的pH>5.1,而甲基橙变色范围是3.1~4.4,因此溶液不能变色,还需继续加入盐酸降低pH,因此最终消耗盐酸的量大于5mL,故C正确; 答案选C。 6、D 【解析】 A.一般而言,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形成化学键需要放热,则△H1>0,△H5<0,即△H1>△H5,故A错误; B.结合盖斯定律可知,途径6的逆过程为1、2、3、4、5的和,则-△H6=△H1+△H2+△H3+△H4+△H5,故B错误; C.途径6为化学键的形成,则△H6<0,故C错误; D.氯原子半径比溴原子小,氯气中的共价键比溴分子中的共价键强,氯气比溴的能量高,则同条件下,NH4Cl的(△H2+△H3+△H5)比NH4Br的大,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A.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B.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D.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解析:X和X质子数都是117,中子数分别是176、177,是两种核素,A正确;X和X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互为同位素,B正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X和X中子数分别是176、177,C正确;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117,故两种核素的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A. 1molHe含有2NA个中子,6gHe是1.5mol,含有3NA个中子,故A不正确; B. 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个数为0.6NA,故B不正确; C.2.7g铝是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Al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3价,失去0.3mol电子,即0.3NA,故C正确; D. MgCl2溶液中Mg2+发生水解,其数目小于0.1NA,故D不正确。 故选C。 9、A 【解析】 A.将铜片和铁片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由于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所以铁为正极,铜为负极,但金属活动性Fe大于Cu,故A错误。 B.常温下,测定同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NaA小于NaB,说明HA的酸性比HB强,相同条件下,在水中HA电离程度大于HB,故B正确; C.加热促进盐类水解,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加热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溶液红色加深,所以CO32-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向饱和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测得溶液中c(Fe2+)不变,说明没有FeS 生成,所以说明Ksp(CuS)<Ksp (FeS),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A。 注意点: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生成的氧化膜组织铁继续被氧化。所以铜和铁做电极材料的时候,铜先放电做原电池的负极。 10、B 【解析】 A.苯酚和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但三溴苯酚溶于苯中,所以用苯酚的浓溶液与少量溴水反应时不能看到白色沉淀,故错误;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故正确; C.检验醛基时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为少量,故错误; D.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除去乙酸,故错误。 故选B。 注意有机反应的条件很关键,条件改变,反应可能改变。如苯和溴水的反应,若用浓溴水则可以看到白色沉淀;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必须氢氧化钠过量,否则不能看到红色沉淀。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而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等。 11、D 【解析】 有机物A与氢气的相对密度是38,故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7.6gA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CO2和0.2molH2O,可知1mol有机物含有2molC、4molH,有机物含有O原子为(76−2×12−4)/16=3,则有机物分子式为C2H4O3,此有机物既可与金属钠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则结构简式应为HOCH2COOH,1molHOCH2COOH与足量的单质Na反应时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1mol,ABC正确,D错误。 答案选D。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生成物的质量和有机物的质量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含有O元素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2、D 【解析】 A项,应在水分快蒸干时停止,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故A项正确; B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支管口处,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B项正确; C项,分液操作时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两口倒出,防止残留在出口的两种液体出现混合,故C项正确; D项,萃取剂的选择与被萃取物质的性质有关,且萃取剂密度不一定需要比水大,比如可作为萃取剂的苯,密度就比水小,故D项错误。 答案选D。 13、A 【解析】A.B. H2S分子中价层电子对数为2+2=4,所以其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型,有两个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V形,故A正确;二氧化硫分子中价层电子对数为2+1=3,所以其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故B错误;C. CO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数为2+0=2,所以其VSEPR模型为直线型,该分子中没有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型,故C错误;D. SO42-离子中价层电子对数为4+0=4,所以其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该离子中没有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故D错误;本题选A。 点睛:VSEPR模型为四面体说明该微粒的价层电子对是4,价层电子对=σ 键电子对+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V形说明该微粒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据此解答。 14、B 【解析】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不断合成一些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种类在不断的增加,故A错误;B.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可将周期表分为5个区,5个区分别为s区、d区、p区、ds区和f区,故B正确;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不是道尔顿,故C错误;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而不是呈周期性变化,故D错误;故选B。 15、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掌握题目中的条件是关键。 详解:A.能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为碱性,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正确;B.铁离子在中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错误;C.铁离子和SCN-反应,也和I-反应,故错误;D.铝离子和硫离子反应,故错误。故选A。 点睛:离子共存是高频考点,注意以下几点: 1.颜色:铜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都有颜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共存。 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即能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弱酸或弱碱或水的离子不共存。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共存。 4.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共存。 16、C 【解析】 A、常温常压下,不能直接用22.4L·mol-1,无法求出Cl2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没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故B错误; C、22g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标准状况下,11.2L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22gCO2与标准状况下的11.2LHCl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故C正确; D、假设全部生成Na2O,1mo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全部转化成Na2O2,1mo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生成Na2O和Na2O2混合物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应在2mol和4mol之间,故D错误;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3Fe2++NO3-+4H+=3Fe3++NO↑+2H2O AlO2-+CO2+H2O=Al(OH)3↓+HCO3- Fe2+ 3Fe2++2[Fe(CN)6]3-=Fe3[Fe(CN)6]2↓ 取样,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Cl- 含 1 Al3+、NH4+、Fe2+、SO42-、Fe3+、Cl- CO32-、SiO32-、NO3- 14.5 【解析】 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SiO32-,NO3-与Fe2+不能同时存在;由转化关系可知,X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和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含还原性离子Fe2+,不含NO3-,则气体A为NO、D为NO2、E为HNO3,溶液B中一定含有Fe3+,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沉淀C为硫酸钡,则溶液中一定含SO42-,由硫酸钡的质量可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B溶液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和溶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NH4+,生成的沉淀G是Fe(OH)3,气体F为NH3,由NH3的体积可知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由Fe(OH)3的质量可知溶液B中Fe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则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由溶液H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沉淀可知溶液H中含有AlO2-,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沉淀J为Al(OH)3,由Al(OH)3的质量可知溶液B中Al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由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综上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NH4+、Fe2+、SO42-、Fe3+、Cl-,一定不含CO32-、SiO32-、NO3-。 【详解】 (1)步骤①的反应为为在强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硝酸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硝酸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一氧化氮和水,则生成一氧化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故答案为:3Fe2++NO3-+4H+=3Fe3++NO↑+2H2O; (2)步骤②的反应为过量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容易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H2O=Al(OH)3↓+HCO3-,故答案为:AlO2-+CO2+H2O=Al(OH)3↓+HCO3-; (3)铁氰化钾溶液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检验溶液B中是否含有Cl-,应选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具体操作为取样,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Cl-,故答案为:Fe2+;3Fe2++2[Fe(CN)6]3-=Fe3[Fe(CN)6]2↓;取样,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Cl-; (4)由题意NO的体积为224mL,则由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0.03mol,由Fe(OH)3的质量为4.28g,可知溶液B中Fe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则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答案为:含;1; (5)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除H+外,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NH4+、Fe2+、SO42-、Fe3+、Cl-,一定不含CO32-、SiO32-、NO3-,故答案为:Al3+、NH4+、Fe2+、SO42-、Fe3+、Cl-;CO32-、SiO32-、NO3-; (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0.01molAl3+、0.015molNH4+、0.03molFe2+、0.02molSO42-、0.01molFe3+,若溶液中c(H+)为5 mol/L,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由电荷守恒可知n(Cl-)=0.01mol×3+0.015mol×1+0.03mol×2+0.01mol×3+0.05×1—0.02mol×2=0.145mol,则c(Cl-)为14.5 mol/L,故答案为:14.5。 红棕色气体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由红棕色可知,加入过量硝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一定由亚铁离子;应用电荷守恒确定氯离子是解答关键。 18、BaCl2 CuSO4 Na2CO3 CO32-+2H+===H2O+CO2↑ Cu2++SO42-+Ba2++2OH-===BaSO4↓+Cu(OH)2↓ 【解析】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 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①②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根据上述推断作答。 【详解】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 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①②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 (1)A的化学式为Ba(NO3)2,C的化学式为CuSO4,D的化学式为Na2CO3。 (2)D为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 (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 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熟悉各离子的性质和离子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离子的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互斥原则(相互间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守恒原则(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19、2H2SO4(浓)+CuCuSO4+SO2↑+2H2O 做对比实验 黑色沉淀中不含CuO 还原性 2NO+O2=2NO2 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3Cu2S+20HNO36Cu(NO3)2+3SO2↑+8NO↑+10H2O 【解析】 (1)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铜和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发生CuO+H2SO4=CuSO4+H2O,根据信息,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②将黑色物质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Cu2+,即黑色物质中不含CuO;实验①的目的是做对比实验观察反应现象; (3)①黑色物质与稀硝酸反应,黑色沉淀逐渐溶解,A试管内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该气体为NO2,说明黑色物质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证明了黑色固体具有还原性; ②根据①的分析,其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 ③证明S元素的存在,试管A中S元素被氧化成SO2,NO2和SO2进入BaCl2溶液中发生NO2+SO2+Ba2++H2O=BaSO4↓+NO↑+2H+,即当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 (4)1molCu2S与稀硝酸反应转移8mole-,说明S元素被氧化成SO2,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u2S+20HNO36Cu(NO3)2+3SO2↑+8NO↑+10H2O。 20、提供水蒸气 提供水蒸气 在溶液中Fe3+被未反应的铁粉完全还原为Fe2+ 【解析】 根据铁和水蒸气反应原理结合装置图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于反应需要的是铁和水蒸气,则方法一中,装置A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同样可判断方法二中,装湿棉花的作用也是提供水蒸气。 (2)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实验完毕后,取出装置一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中,由于反应中铁可能是过量的,过量的铁能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21、醛基、碳碳双键 保护碳碳双键 +O2+2H2O D 【解析】 (1)由乙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醛基; (2)由反应①产物的结构,可知反应①是甲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②发生催化氧化生成X为,反应③是X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3)用弱氧化剂检验醛基,避免碳碳双键影响; (4)丙为,其同分异构体符合: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CHO;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含酚醛基;③分子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则苯环上和甲基中各有1种位置的H。 【详解】 (1)由乙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醛基; (2)由反应①产物的结构,可知反应①是甲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②发生催化氧化生成X为,反应③是X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可见设计步骤①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防止碳碳双键被氧化,反应Ⅰ类型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O;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能氧化碳碳双键与醛基,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中的溴单质能氧化醛基,能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银氨溶液只能与醛基发生反应,而与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故合理选项是D; (4)丙为,其同分异构体符合: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含-CHO,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含酚羟基,③分子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则苯环上和甲基中各有1种位置的H,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推断、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官能团检验等,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本题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考查了学生对各种官能团的性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