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25年数学四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一、快乐填一填。(每题2分,共22分)
1.两个数的商是0.3,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缩小到原来的,那么商是________。
2.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填一填。
从(________)面看 从(________)面看 从(________)面看
3.把42缩小到它的____是0.042。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整数12改写成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的小数是(______)。
5.县医院为每个病人设计了一个病历号,从中可以看出这个病人所住的科室、入院时间及床号。一位病人的病历号是“外2016120305”这位病人住(________)科,(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入院,病床号是(________)。
6.把6.25扩大10倍是________,扩大100倍是________,扩大1000倍是_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0厘米=(______)米 5吨42千克=(______)吨
0.3升=(______)毫升 36分=(______)时
8.把3.1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________),小数(________)到原数的(________)。
9.点A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5,9),把它向右平移3格,用数对表示为____,再把它向下平移2格,用数对表示为____。
10.用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边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厘米.
11.在_____填“>”、“<”或“=”.
72×308_____380×72 64×(30+50)_____64×30+50
480÷12÷4_____480÷(12×4) 18×6×7_____18 ×13
二、公正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4分)
12.35×(100+1)=35×100+1。(______)
13.134+196=134+200+4。(______)
14.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说明这个立体图型是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________)
15.计算器上的一些功能键,例如:改错键“AC“,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解决问题._____
16.一个数先扩大到原数的10倍,再缩小到它的,这个数的大小不变。(____)
17.池塘平均水深110cm,小明身高150cm,小明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 (____)
18.三根长度分别是5 cm,10 cm,5 cm的木棍可以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____)
三、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9.观察下面三个物体,从( )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A.正面 B.上面 C.左面
20.5个一、4个百分之一、8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0.548 B.5.048 C.50.48 D.504.8
21.下列算式中,只有( )是方程。
A.3x=8 B.5×7=35 C.2x
22.计算器上的四则运算键有( ).
A.+、-、×、÷ B.+、-、×、· C.+、-、×、=
23.如果a×3.4<3.4,那么a一定(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四、我是神算手。(每题6分,共12分)
24.直接写得数.
+= -= += -= 1-=
+= += -= +=
25.笔算。
①625×40= ②370×40= ③46×603=
④38×124= ⑤235×30= ⑥134×57=
五、动手实践。(每题4分,共12分)
26.看一看,连一连.
27.把图中的三角形和相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28.看图连线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六、生活问题我能解决。(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9.某地区2019年4-7月份气温情况统计图。(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1)根据统计图,完成左边统计表。
(2)温度差最大的是哪个月?
(3)4-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平均最低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4)你还知道了什么信息?
30.商场运来13箱牛奶,每箱20盒,每盒售价2元。这些牛奶共售多少元?
31.育才小学四年级四个小组的同学阅读课外书统计如下。
请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组别
一
二
三
四
阅读本数
____
____
____
____
(2)根据统计图表可知:
①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________本;
②第二组和第三组共读________本;
③四年一班平均每组读________本。
32.鸡和兔一共有26只,脚共64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3.修一段路,先修了全长一半少50米,又修了余下的一半多35米,最后还剩75米没修,这段路共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快乐填一填。(每题2分,共22分)
1、30
【解析】考察商的变化规律。
【详解】除数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除数缩小10倍,所以商就扩大100倍。
2、左 前 上
【分析】,从前面看是两行,第一行是1个正方形,第二行是4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两行,第一行是4个正方形,第二行是2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是两行,第一行是1个正方形;第二行是2个正方形。
【详解】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
故答案为:左;前;上。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
【分析】由42变成0.042,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了3位,此数就缩小了1000倍,也就是缩小到它的。
【详解】把42缩小到它的是0.042;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4、12.00
【分析】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加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把整数12改写成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的小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只要在12的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后面添上2个0,即写成12.00。
故答案为:12.0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5、外 2016 12 3 5
【分析】编号前面的第一个汉字表示入住的科室,数字的前8位表示住院时间,最后两位表示床号,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位病人的病历号是“外2016120305”这位病人住外科,2016年 12月3日入院,病床号是 5。
【点睛】
因为病历号可以看出病人所住的科室、入院时间及床号,根据这个信息将住院号往这三方面靠拢即可。
6、62.5 625 6250
【解析】6.25×10=62.5;6.25×100=625;6.25×1000=6250.
故答案为62.5;625;6250.
【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可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将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需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即可.
7、0.8 5.042 300
【分析】(1)厘米换算为米,除以进率100;
(2)先将42千克换算为吨,除以进率1000,再和5吨合起来即可;
(3)升换算为毫升,乘以进率1000;
(4)分换算为时,除以进率60。
【详解】80厘米=0.8米 5吨42千克=5.042吨
0.3升=300毫升 36分=时
【点睛】
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8、0.0314 缩小
【分析】把3.14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缩小100倍,为0.0314,得到的小数是原数的,据此解答。
【详解】把3.1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0.0314,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故答案为:0.0314;缩小;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9、(8,9) (8,7)
【分析】数对中,左边的数字表示列数,右边的数字表示行数,当点A向右平移3格时,列数增加3,当点A向下平移2格时,行数减少2。
【详解】5+3=8,所以点A向右平移3格,用数对表示为(8,9),
9-2=7,所以点A再向下平移2格后,用数对表示为(8,7)。
故答案为:(8,9),(8,7)。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向右平移,列数应该增加,向下平移,行数应当减少。
10、32
【解析】略
11、< > = >
【详解】略
二、公正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4分)
12、×
【详解】试题分析:35×(100+1)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出算式的结果;35×100+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即可.
解:35×(100+1)
=35×100+35×1
=3500+35
=3535
35×100+1
=3500+1
=3501
3535>350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
熟练的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运算定律,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
13、×
【详解】试题分析:131+196,因为196接近200,所以把196看作200来加,多加了1,所以再减去1.据此解答.
解:131+196
=131+200﹣1
=2.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14、×
【分析】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上面、左面、正面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题中只是从前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观察并不全面。
【详解】从可以看出,这个立体图形有2列,只有一层,但是有几行是无法确定的,不能说这个立体图型是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故答案为×。
【点睛】
仅凭从某一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能确定组成该图形的正方体的个数的,当然也不能摆出立体图形。
15、√
【详解】略
16、√
【解析】略
17、×
【详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10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10厘米,甚至超过150厘米,所以小明下水游泳不一定没有危险,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18、×
【解析】略
三、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9、B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
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
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题目给出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均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0、B
【解析】略
21、A
【解析】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必须是等式;②必须含有未知数。如 2x虽然含有未知数,但它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5×7=35,虽然是等式,但是它不含未知数,所以也不是方程。所以本题选择A。
22、A
【解析】略
23、C
【分析】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详解】因为a×3.4<3.4
所以:a<1。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不用计算判断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我是神算手。(每题6分,共12分)
24、;;1;;
;;;
【详解】略
25、25000;14800;27738
4712;7050;7638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用下面的数的每一位分别去乘上面数的每一位;将乘得的结果相加算出乘积。
【详解】①625×40=25000 ②370×40=14800 ③46×603=27738
④38×124=4712 ⑤235×30=7050 ⑥134×57=7638
【点睛】
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只需按照乘法的运算法则仔细计算即可。
五、动手实践。(每题4分,共12分)
26、
【解析】略
27、
【分析】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
【点精】
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需熟练掌握。
28、
【详解】略
六、生活问题我能解决。(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9、(1)
(2)6月
(3)26摄氏度;18摄氏度
(4)从统计图中可得知7月份气温最高,4月份气温最低。(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给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即可;
(2)计算这四个月份的温差,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平均数的求法:分别把各月的最高温度相加,最低温度相加,再除以4即可解答;
(4)从统计图中可得知7月份气温最高,4月份气温最低。
【详解】(1)某地区2019年4-7月份气温情况统计表、统计图(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如下:
(2)4月:17-11=6(度)
5月:22-16=6(度)
6月:32-18=14(度)
7月:33-27=6(度)
答:温度差最大的是6月。
(3)(17+22+32+33)÷4
=104÷4
=26(摄氏度)
(11+16+18+27)÷4
=72÷4
=18(摄氏度)
答:4-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是26摄氏度,平均最低温度是18摄氏度。
(4)答:从统计图中可得知7月份气温最高,4月份气温最低。(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填充,根据所给的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0、520元
【解析】13×20×2=520(元)
答:这些牛奶共售520元。
31、50 60 40 70 20 100 55
【解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纵轴每格代表10本,第一组读了50本,第二组读了60本,第三组读了40本,第四组读了70本,据此填写统计表;
(2)①要求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几本,用第四组读的本数-第一组读的本数=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的本数;
②要求第二组和第三组共读几本,用加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③要求四年级一班平均每组读几本,用四个组读的总本数÷4=平均每组读的本数,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1)根据统计图,补充统计表如下:
组别
一
二
三
四
阅读本数
50
60
40
70
(2)根据统计图表可知:
①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70-50=20(本);
②第二组和第三组共读:60+40=100(本);
③四年级一班平均每组读:
(50+60+40+70)÷4
=220÷4
=55(本)
故答案为:(1)50;60;40;70;(2)①20;②100;③55.
32、20只鸡;6只兔子
【解析】略
33、340米
【解析】[(75+35)×2 -50]×2=340(米) 答:这条路共340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