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590529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知》教学设计 设计人:耒阳市白山坪学校 王小英 教学课题: 语文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用书第六单元《古文二则》之一——《四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积累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文中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描写对比烘托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四知”思想的现实意义,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文中注释和有关工具书了解文意,培养自学能力。 2. 学习语言描写和对比烘托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时数及方法:一课时;自读训练法。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激发兴趣——自读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自读注释,疏通文意——深入探究,明确主旨——布置作业,知识延伸。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古语有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封建官场的贪腐现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不过,黑暗的官场里也不乏清官、好官。今天我们要走近东汉的杨震,他曾以著名的“四知”语录成就了一位大义凛然的清官形象。 板书:四知 二、自读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是我国前四史之一。另三部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三、自读注释,疏通文意 1. 读生字,正字音 骘 zhì 辟 bì 遗wèi 谒 yè 涿zhuō 2. 读句子,划节奏 1)大 将 军 邓 骘/ 闻 其 贤/ 而 辟 之。 2)故/ 所 举 荆 州 茂 才 王 密 /为 昌 邑 令。 3)至 夜/ 怀 揣 十 金/ 以 遗 震。 4)故 旧 长 者/ 或/ 欲 令 为 开 产业。 3、读注释,明词意。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其:杨震 辟:征召 ) 2)举茂才( 举:推举 茂才:秀才,刘秀名讳 ) 3)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故:过去;为:做 ) 4)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遗:赠送) 5 )不受私谒( 谒:拜见 ) 6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故旧:老朋友;或:有人) 7)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升职或平调) 4、读注释,译句子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5、读注释,译课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银子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后来杨震又调动为涿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门步行。辈份大的老朋友中有人劝他(利用手中的权利)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种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 四.深入探究,明白主旨 1)课文描写了杨震哪几件典型的事例?杨震是一位怎样的官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杨震两件典型的事,一是拒绝王密的“十金”贿赂;二是拒绝利用职权为子孙开办产业。从中可以看出杨震是一位清正廉洁、严格自律的好官。 2)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掌握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对比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 3)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你是怎样理解的?有何现实意义?(引导理解重点句子,具体品析人物性格) “天知道,神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四知语录所体现的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在贪腐成风的封建官场尤其难能可贵,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仍有借鉴意义:要彻底改变官场的贪腐之风,一要加强教育,提高官员个人修养;二要加强法制,培养官员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4)杨震还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谓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出理由。(引导品析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明确: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我同意他的观点,父辈留给孩子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物质财富给得太多,会使孩子安于现状而产生惰性;而精神财富更能够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激发孩子自强自立的潜能,从而健康成长。 5)找出文中的对比烘托,说说其作用 把王密“暮夜无知”与杨震的“四知”比,突出杨震拒金时严肃的神情,坚决的态度。把“故旧长者欲令为开产业”与杨震的“为清白吏子孙”比,突出杨震不徇私情,严格自律的品质。 (学法借鉴:个性化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首选方法;对比烘托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比较突出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这两种方法都简便有效,希望同学们写作时积极借鉴。) (五)设计板书 概括主旨 1)板书设计 拒绝贿赂 清正廉洁 四知 –杨震 严格自律 拒开产业 (个性化语言描写和对比烘托) 2)概括主旨:课文通过杨震拒绝贿赂和拒绝为子孙开办产业的两个典型事例,使用个性化语言描写和对比烘托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清正廉洁、严格自律的清官形象。 五、布置作业,知识延伸。 你知道“清官”还称作什么吗?你知道古代还有那写清官吗? 明确:“青天”、“循吏”、“良吏”、“廉吏”等 古代清官:包拯 董宣狄 仁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