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用心思考,我会填。(每小题2分,共22分)
1.30名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的人数是奇数,乙队的人数是________。(填奇数或偶数)
2.一根3米长的方钢,把它横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40平方厘米,原来方钢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最小假分数是(____).
4. “12只鸡的”,这里把( )看作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12只鸡的”是( )只鸡。
5.( )÷( )=( )=
6.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质数。
15=(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
1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__),最小假分数是(______),把这个假分数再添上(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8.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30分=(______)时 125立方厘米=(______)立方分米 0.6升=(______)立方分米
375平方分米=(______)平方米 4500克=(______)千克 2米40厘米=(______)米
9.要使12同时是2,3,5的倍数,这个四位数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
10.若a、b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a÷b=,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11.4÷5====( )(填小数).
二、仔细推敲,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12.下面所列图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
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D.等边三角形
13.与相等的分数( )
A.只有1个 B.只有2个 C.有无数个
14.用两个棱长为20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
A.体积变大,表面积变小 B.体积变小,表面积变大
C.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大 D.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小
15.若a×b=21,a、b是互质数,则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 B.b C.21
16.一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这根绳子的,两次用的绳子相比( )
A.第一次多 B.第二次多 C.两次一样多 D.不确定
三、火眼金睛,我会判。(每小题2分,共10分)
17.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________)
18.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______)
19.一根绳用去了全长的,还剩米,则用去的和剩下的一样长。(________)
20.一个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总和是1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60厘米。(______)
21.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生产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______)
四、细心审题,我能算。(每题6分,共18分)
22.直接写出得数.
+= 6÷= ×6= ÷= ×÷=
-= ÷3= ÷= ×= ×0÷=
2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
(++)×12 +(-)÷
÷9+× ÷(1-)×
24.解方程
5x﹣3x=3.2 +x= x﹣=
五、心灵手巧,我会画(共5分)
25.下面的图形分别从下边立体图形的哪一面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六、我会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13和7
(2)18和12
(3)39和91
27.一个两层书架,上层放的书比下层的3倍还多10本,如果把上层的书拿出30本放到下层,则两层所放的书本数相等。原来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28.学校修建了一个长24dm、宽16dm、高15dm的长方体蓄水池。
(1)给这个蓄水池的地面铺正方形地砖,要使铺的地砖都是整块,地砖的边长最长是多少dm?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2)在蓄水池里面的四壁上贴瓷砖,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瓷砖?
(3)这个蓄水池能够蓄水多少升?
29.小红家到明明家的路程是84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小红每分钟步行50米,小明每分钟步行70米。出发后多少分钟两人相遇?(列方程解决)
30.要制作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6分米的长方体油箱,一共需要多少铁皮?
31.学校有一块劳动实验田,总面积的种了蔬菜,种了玉米,剩下的全部种花生。种花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32.四年级同学在这次劳动中共浇树165棵,比二年级小同学浇树棵数的4倍少7棵。二年级小同学在这次劳动中共浇树多少棵?(用方程解)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我会填。(每小题2分,共22分)
1、奇数
【分析】根据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进行分析。
【详解】30名学生,学生人数是偶数,甲队人数是奇数,因为奇数+奇数=偶数,所以乙队人数是奇数。
故答案为:奇数
【点睛】
本题考查了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2、6000
【解析】略
3、
【解析】略
4、12只鸡 3 2 8
【解析】略
5、4 5 0.8 30 48
【解析】略
6、3 5 3 7 2 5 11
【分析】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别的因数的数为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为合数;据此意义分析填空即可。
【详解】15=3×5
21=3×7
110=2×5×11
故答案为:3;5;3;7;2;5;11
【点睛】
完成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质数的定义确定所填的数是否是质数。
7、 1
【解析】根
【详解】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可得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的素数是2,用2﹣=,即可得到假分数即再添上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故答案为,,1.
8、
【分析】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详解】(1)低级单位分化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60。
30÷60==时
所以:30分=时
(2)低级单位立方厘米化高级单位立方分米除以进率1000。
125÷1000==立方分米
所以:12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因为:1升=1立方分米
所以:0.6升=0.6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4)低级单位平方分米化高级单位平方米除以进率100。
375÷100==平方米
所以:375平方分米=平方米
(5)低级单位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
4500÷1000==千克
所以:4500克=千克
(6)低级单位厘米化高级单位米除以进率100。
40÷100==米
+2=2米
所以:2米40厘米=2米
【点睛】
常用单位间的进率一定要记清,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9、12901200
【解析】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0,而且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由此先确定个位数字是0,再根据原有的数字判断十位数字即可。
【详解】解:1+2=3,前两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十位数字最大是9,这个四位数最大是1290,十位数字最小是0,这个四位数最小是1200。
故答案为:1290;1200
10、a b
【分析】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若a、b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a÷b=,那么b=a÷=5a,即b÷a=5,b是a的倍数,则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b)。
故答案为:a;b
【点睛】
本题考查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及其最小公倍数。
11、10,32,80,0.8
【详解】略
二、仔细推敲,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12、A
【详解】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故选A.
13、C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即可知与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
【详解】====…
所以与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
故选C.
14、D
【分析】根据两个小正方体拼组长方体的方法可得:把小正方体拼组后粘合部分减少了2个小正方体的面的面积,长方体的体积还是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之和,由此即可进行选择.此题考查了两个正方体拼组长方体的方法的灵活应用,要注意表面积是怎么减少的。
【详解】把小正方体拼组后粘合部分减少了2个小正方体的面的面积,长方体的体积还是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之和,所以拼组长方体后的体积不变,表面积减少了。
故选D。
15、C
【解析】略
16、C
【详解】第二次用去:1×=(米);
两次都是用去了米,用去的长度相同.
故选:C.
三、火眼金睛,我会判。(每小题2分,共10分)
17、×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在和的分数就会有无数个,据此判断。
【详解】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数的大小比较,任何两个不相等的分数之间都有无数个分数。
18、√
【分析】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较小数的所有因数都是较大数的因数,较大数是较小数所有因数的倍数。
【详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说法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9、×
【分析】一根绳用去了全长的,则还剩,>,由此可知,用去的要长一些,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根绳用去了全长的,还剩米,即全长的,用去的要长一些,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解答本题时,只考虑表示关系的数即可。
20、√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长、宽、高),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已知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总和是15厘米,也就是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由此列式解答。
【详解】15×4=60(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特征和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要明确一个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1、√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分析。
【详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展示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所以此题描述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其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细心审题,我能算。(每题6分,共18分)
22、 9 0
【解析】略
23、9;
;
【详解】略
24、x=1.6 x= x=
【详解】略
五、心灵手巧,我会画(共5分)
25、
【分析】根据观察者观察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观察者所看到的被观察的对象的范围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详解】连线如下: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体三视图,从不同角度方向观察物体,常常得到不同的结果。
六、我会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1)1,1.(2)6,2.
(3)13,3
【详解】(1)13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13×7=1.(2)18=2×3×3,12=2×2×3,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最小公倍数是2×2×3×3=2.(3)39=3×13,1=7×13,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3,最小公倍数是3×7×13=3.
27、85本; 25本
【解析】略
28、(1)6块(2)1584平方米(3)5760升
【解析】(1)24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24÷8)×(16÷8)=6(块)
(2)(24×15+16×15)×2+24×16=1584(平方米)
(3)24×16×15=5760(升)
29、7分钟
【解析】解:设出发后x分钟两人相遇
(50+70)x=840
解得x=7
30、 (4×3+4×6+3×6)×2=108(平方分米)
答:一共需要108平方分米铁皮。
【解析】略
31、
【解析】1--=
答:种花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32、43棵
【分析】根据题意,设二年级小同学浇树棵数为x棵。然后列方程4x-7=165,以此解答。
【详解】解:设二年级小同学浇树棵数为x棵。
4x-7=165
4x=172
=43
答:二年级小同学在这次劳动中共浇树43棵。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含一个未知数的列方程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