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滇中“老画师”李诂书画艺术及真伪初探——以云南存世作品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156627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滇中“老画师”李诂书画艺术及真伪初探——以云南存世作品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滇中“老画师”李诂书画艺术及真伪初探——以云南存世作品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滇中“老画师”李诂书画艺术及真伪初探——以云南存世作品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國书画经典古代作品CHINESEPAINTING&CALLIGRAPHY滇中“老画师”李话书画艺术及真伪初探以云南存世作品为例杨雯玥清代书画流派纷杂,自明末董其昌倡导文人画以来,清初“正统”一派摹古之风盛行,宗法董元、巨然与“元四家”,冀与古人“同鼻孔出气”,而终未逾越古人之藩篱。遗民一派画风个性强烈,激进且富有变化,形成一股强劲的清新之气。清代中期,扬州画派逐渐改变题材,关注民生及当下生活,注重诗书画的结合,常以书法笔意入画,趣味十足。云南昆明人李话受大环境影响,深谱传统技法,又紧跟扬州画派步伐,技法全面,笔下画风汲古出新,可谓清代中期云南画坛巨擎。一、李话作品及艺术风格李话生平资料稀少,

2、按昆明县志记载:“李话,字仰亭,放达不羁,性明敏,见古画临摹,几逼图1 清 李话人物祝寿图卷8 7 cm147cm纸本设色真,后遂以老画师名。巨室豪家张之壁者,不得话款识:戊申小春,恭祝老夫子大人六旬荣庆,受业李话。画不贵也。嘉庆二十三年,总督伯麟既平礼社江,夷铃印:李话之印(白)酋高罗衣绘诸夷人图以献,俾话司之,图成神采酷肖,称善本云。”方树梅滇南书画录中“李话”条目亦参考昆明县志,此不赘录。从仅有的文献可知,“嘉庆二十三年”即1 8 1 8 年,李话奉旨绘夷人图,给李话生平提供仅有的参考年代。目前云南省各公藏机构藏李话书画百余件,有时间可考者二十余幅(表1),从作品中可探知李话大概活动年限

3、。云南省博物馆藏表1 李话纪年作品表(云南省公藏机构藏品)序号01戊申1 7 8 8 年春02已酉1 7 8 9 年5 月03已未1 7 9 9 年春04已未1 7 9 9 年05庚申1 8 0 0 年5 月06乙丑1 8 0 5 年1 2 月07丙寅1 8 0 6 年08丙寅1 8 0 6 年8 月09戊辰1 8 0 8 年6 月10戊辰1 8 0 8 年9 月11庚午1 8 1 0 年12庚午1 8 1 0 年冬13乙亥1 8 1 5 年14己印1 8 1 9 年15庚辰1 8 2 0 年4 月16辛已1 8 2 1 年17王午1 8 2 2 年4 月18王午1 8 2 2 年19王午1

4、8 2 2 年1 0 月20丙戌1 8 2 6 年1 0 月21丙成1 8 2 6 年1 2 月22戊子1 8 2 8 年5 月23戊子1 8 2 8 年1 2 月24戊子1 8 2 8 年1 2 月时间作品人物祝寿图掌范宽笔意图掌元人归舟图扇面琴书自乐图扇面昆明市博物馆遗经教子图云南省博物馆指画竹石四条屏澄江县文物管理所掌文同竹石图扇面昆明市博物馆指画孤鹰图通海县博物馆指画骑驴图云南省博物馆人物故事四条屏剑川县民族博物馆山水亭阁图通海县博物馆仿古山水四条屏云南省博物馆摹董源山水图鹤庆县文物管理所清供图昆明市博物馆掌关全山水图云南省博物馆仿董源山水图昆明市博物馆山水图昆明市博物馆仿古山水四条屏

5、石屏县博物馆掌黄公望山水图昆明市博物馆三秋佳色图云南省博物馆兰石图通海县博物馆墨竹四条屏云南省博物馆墓董其昌山水图云南省博物馆雨过将晴图通海县博物馆收藏单位云南省博物馆嵩明兰茂纪念馆云南省博物馆图2 清 李话雨过将晴图轴122.5cm59.3cm纸本墨笔通海县博物馆藏款识:雨过将晴香寞时,叠叠雾气苍岩迷。回首试看晓处,干寻峻岭白云低。戊子初冬,仰亭李话。铃印:滇南李话(白)图3 清 李话遗经教子图轴133cm66.5cm纸本设色云南省博物馆藏款识:庚申蒲月仿瘘瓢老人遗经教子图,亭三兄先生鉴,释之弟李话。铃印:话印(白)42图4 清 李话人物故事四条屏1 6 3 cm42cm4,纸本设色剑川县民

6、族博物馆藏款识:戊辰秋九月,仰亭李话写。铃印:李话书画之章(白)目前李话纪年最早作品见于云南省博物馆藏人物祝寿图(图1),画上题:“戊申小春,恭祝老夫子大人六旬荣庆,受业李话。”作于1788年春,是为他人贺寿所作,绘画风格用笔与扬州画派黄慎如出一辙。最晚作品见于通海县博物馆藏雨过将晴图(图2),画上题:“雨过将晴查冥时,叠叠雾气苍岩迷。回首试看晓处,千寻峻岭白云低。戊子初冬,仰亭李话。”作于1 8 2 8 年1 2 月,是用“米点云山”技法刻画文人水阁纳?的古之作。从作品可知,李话基本活动年代在乾隆末期至道光年间。李话绘画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人物画主要受扬州画派影响,题材贴近市民生活,以祥瑞

7、福禄等主题受到追捧。李话纪年最早作品1 7 8 8 年人物祝寿图中绘九位老者,聚首畅言,相谈甚欢,旁侍立一童子手捧花篮,画面左上一鹤腾飞,从人物数量及人物间志趣相投的表现,似所绘为“香山九老”,配合题记祝寿之意,可谓相得益彰。图中人物技法受扬州画派黄慎影响,线条劲有力,融草书意趣,以气运笔,行笔时顿时提,粗细随意,变化多端。此图与1 8 0 0 年遗经教子图(图3)如出一辙。遗经教子图仅绘一老者与一童子对谈,图画样式与人物祝寿图中的老者与童子相似,唯笔墨有些许变化。遗经教子图中人物线条无板滞之气,率易潇洒。同为仿黄慎笔意的作品,遗经教子图较前者显得更加成熟,表现出李话艺术生涯的进步。同类型的人

8、物图还有昆明市博物馆藏仕女图、罗平县博物馆藏献寿图,剑川县民族博物馆藏人物故事四条屏(图4)等,皆为士民喜闻乐见的祥瑞题材。李花鸟画存世数量较人物和山水少,从不多的作品中可看出李话仿古技法的继承与创43图5 清 李话享掌文同竹石图扇1 5 cm50cm款识:丙寅夏日,文与可笔意,仰亭李。铃印:李(白)话(朱)纸本墨笔昆明市博物馆藏图6 清 李话三秋佳色图轴142cm65.5cm绢本设色云南省博物馆藏款识:三秋佳色,丙戌小阳月写,为之三兄大人鉴,仰亭弟李话。铃印:滇南李话(白)图7 清 李话指画荷塘双亮图轴97cm50cm绢本设色云南省博物馆藏款识:仿高司寇意,爱堂大兄鉴,仰亭李话指头写。铃印:

9、滇南李话(白)仰亭(朱)图8 清 李话仿范宽雪栈图轴130cm60cm绢本设色会泽县文物管理所藏款识:仿范华源雪栈图,仰亭李话写。铃印:滇南李话(白)44八年月越世香光年素图9【清 李话仿刘松年山水图轴129cm49.3cm绢本设色昆明市博物馆藏款识:仿刘松年意,淘斋弟属,仰亭话。图1 1【清 李话仿倪瓒黄公望山水图轴125cm36cm纸本设色昆明市博物馆藏款识:倪黄合作法。铃印:李话(白)仰亭(朱)图1 2 清 李话摹董其昌山水图轴85cm40cm绢本墨笔云南省博物馆藏款识:戊子嘉平月掌董香光笔意,仰亭为子卿侄属。铃印:李话(白)仰亭(朱)新。作于1 8 0 6 年墓文同竹石图扇面(图5)是

10、李话墨竹作品的代表之作,此图自题:“丙寅夏日,摹文与可笔意,仰亭李话。”李自述用文同笔法,但从画面来看,绘数竹从石后斜出,画中巨石淡墨皴染,少许点苔,竹叶皆用“介”字法写出。此图用笔沉稳,用墨规矩静谧,并不似文同风竹动静有度,更多像元代吴镇笔法,虚实相宜但无积墨技法。李话画竹遵循传统,未受到清中金石画风影响,属于传统一路,终未脱离历代画竹案白。李话花卉法辉寿平常州画派笔意,作于1826年1 0 月三秋佳色图(图6),图上自题:“三秋佳色,丙戌小阳月写,为之三兄大人鉴,仰亭弟李话。”图中用没骨技法写于乱石中生出各色花卉,一变浓郁俗艳之习,而设色淡雅秀逸,含蓄清丽,使人观之有恽寿平所谓“灌花香,涉

11、趣幽艳,玩乐秋容,资我吟啸”(2)之感。李话还有部分特殊的人物、花鸟作品,便是指画。用“非笔绘画”者历代不乏其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条下有云:“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素。”“王默”条下有云:“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陈容”条下有云:“泼墨成云,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至清初,在前人的探索与实践中,铁岭高其佩终走出自己指头画一路,神肖多姿,成为指画的集大成者,沾丐后世。李话深受高其佩影响,指下遣兴,意到神足。指画荷塘双图(图7)是李话指画中用墨精到之作,画上自题:“仿高司寇意,爱堂大兄鉴,仰亭李话指头写。”画中技法纯熟,

12、毫无指画恣肆狂傲之气,而有祥和淡逸之感。细看下,荷叶用手掌擦染,芦苇用指甲钩皴,节奏顿挫有致,不见用笔痕迹,可谓指画佳作。清代山水画墓古之风盛行,自明末董其昌倡导文人画以来,有清一代画家奉“元四家”为圭桌,而上溯五代董、巨,李话受时风所染,笔下山水技法全面,仿古佳作频出,有仿董源、关、范宽、李成,仿刘松年、米蒂,仿赵孟癫、高克恭、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仿沈周、董其昌等,以至“巨室豪家张之壁者,不得话画不贵也”。45图1 0【清 李话仿高克恭山水图卷1 4 0 cm350cm纸本墨笔鹤庆县文物管理所藏款识:仿高房山意,仰亭李话。铃印:仰亭(朱)烟云供养(白)仿范宽雪栈图(图8)上题:“仿范华

13、源雪栈图,仰亭李话写。”全幅构图奇炎险,栈道由近至远穿插山间,峰峦突元,皴法多为雨点、钉头,密点簇,有范宽雪景寒林意趣,但较之范宽稍显稀薄,无厚重之感,而淡雅过之。仿刘松年山水图(图9)上题:“仿刘松年意,淘斋弟属,仰亭话。”此图李话虽写仿刘松年意,但与清初扬州袁江、袁耀更为相似。“二袁”以界画名世,对山水的描绘过于精细,趋于程式化。李话在经营位置吸取了不少宋代山水的长处,近景松树亞枝错节和云锁远山的刻画字饱含宋人遗韵,但在山石皴法上显得模块化,与“二袁”有异曲同工之效。此类型的作品还有云南省博物馆藏仙山楼阁图、玉溪市博物馆藏墓赵千里仙山楼阁图等。仿高克恭山水图(图1 0)上题:“仿高房山意,

14、仰亭李话。”自北宋米蒂倡导文人画,创出“米点云山”技法后,历代文人趋之若鹭。元代高克恭在米蒂基础上改良“米氏云山”技法,参以董、巨,用淡墨横点层层积染,避免流于形式。李话师高克恭而上溯米蒂,在淡墨皴染的基础上,大量留白,再用干笔浓墨点苔,使得画面烟云氮盒,得“米点云山”精髓,一反文人戏墨之轻浮。仿倪瓒黄公望山水图(图1 1)中用“一河两岸”式构图,用披麻皴、折带皴技法刻画山石,不着一完笔,上题“倪黄合作法”,是李话对“倪黄”致敬之作。从题跋和画面看,此图应为四条屏之一,惜其余三条已,可想见其三条应也为仿古技法之作。明末自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后,整个有清一代文人均奉董其昌为文人书画正统,纷纷效

15、仿,李话亦趋。作于1 8 2 8 年1 2 月摹北董其昌山水图(图1 2),上题:“戊子嘉平月墓董香光笔意,仰亭为子卿侄属。”此图怪石突元,山峦滞结,在构图上与董其昌一脉相承,在笔墨上较董其昌相对保守,老辣不足而秀润过之。李话书法作品极少,目前所见均为隶书对联。清代康、雍、乾时期由于清廷广施“文字狱”,罗织罪名迫害士子,士大夫大多放弃文化思想、文学思辨的研究,转而投南海入更为安全的文字考据中,形成了一股考据之风。加之清中期出土了大量秦汉碑板,为了对抗萎靡不振的馆阁书风,碑学书法应运而生,与帖学并行发展。馆阁体从艺术内部制约着书法形态,“文字狱”从内容外部束缚着书法发展,必然导致金石书风的诞生。

16、远宦云南的桂馥、阮元等均善文字训话之学,影响甚巨,李话虽不以书名,但从存世隶书看来,亦不为妄作。从“谈经识字”隶书轴(图1 3)可看出李话金石书风的偏向,字体雄伟古朴,融篆一体,有伊秉绶韵致。书中许汝南、郑北海分别为汉代图1 3【清 李话“谈经识字”隶书联88.3cm22cm2纸本云南省博物馆藏释文:谈经郑北海,识字许汝南。仰亭李话。铃印:李话书画之章(白)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和郑玄,这是李话对前辈先贤的推崇与致敬,同时也是刻意强调自我训话学之正脉。46李话绘画人物、画鸟、山水皆能,主要为摹古之作,上至宋、元名家,下至董其昌、扬州画派,虽以古为徒,但未落入“与古人同鼻孔出气”的迁腐之习。书法虽

17、不是长项,但亦能随时代变化,紧跟金石学书风趣尚,严谨可观。二、李话绘画真伪初探方树梅滇南书画录中记载,李话为乾隆时画师杨腕亭弟子。因仰慕老师遂字“仰亭”,李话绘画技法多承继杨亭,传承有序。李话弟子众多,因清中期受巨室豪家青睐,不免在同时代便有伪作出现(老仿)的情况,笔者基于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查阅云南省公藏机构李话绘画作品,发现存疑作品中添款情况较为普遍。李话书法作品虽多为隶书轴,但落款均为行书,不见隶书款,有“仰亭李话”“仰亭话”“李话”“仰亭”“话”等。行书结字基本趋同,法“二王”、赵孟笔意,“仰”“话”二字较为厚,“亭”“李”二字瘦劲,“话”字“古”中一竖与“口”字为连笔

18、。伪款、添款往往僵硬板滞,虽形似但缺少变化,或浓墨重顿,或轻桃浮躁,皆因行笔过慢所至。(图1 4 一图1 8)李话常用印章有“仰亭”朱文方印、“滇南李话”白文方印、“李话”白文方印、“烟云供养”白文方印、“李话”一白一朱连珠印等,承明代流派印摹古之余习,因循守旧,面貌均一,惜其未以书法名世之故。(图1 9 一图2 3)李话人物画习扬州画派,多法黄慎,人物衣纹线条参草书笔意,点画狼籍,折笔、顿笔较多,裹锋而行,节奏顿挫有致,显得快意潇洒。人物多为侧面开脸,用笔、烘染均不多,神态毕现(图2 4)。伪作人物线条用笔谨慎抑或杂乱无章,无以书入画意趣,脸部刻画细腻而显板滞,有行家习气,无文人雅致。(图2

19、 5)李话花鸟伪作不多,大都为后人于清晚名画作上添款附会之为,艺术水平低劣,兹不赘述。而大量伪作见于山水画,李话山水仿古技法全面,对山水传统皴法有深刻理解,作品层次分明,用墨灵动。伪作往往过于程式化,皴法刻板呆滞。同为仰竹事图1 4图1 5图1 4李话“谈经识字”隶书对联落款云南省博物馆藏图1 5仰亭话仙山楼阁图落款云南省博物馆藏图1 6仰亭李话摹李成笔意孤舟图落款云南省博物馆藏图1 7伪款之一图1 8伪款之二仿刘松年笔意作品,真迹设色淡雅,构图前后关系准确,经营置位安排妥当,山石皴法井然有序,树木枝错节、疏密合宜,山间楼阁刻画细致。(图9)而伪作构图关系混乱,山间石桥与小径关系交代不明,山石

20、披麻皴法及树木干墨横刷,重复僵硬,用墨浓淡不均,山间楼阁用笔板滞,摇摇欲坠,为晚清好事者俗工之作,满幅匠气。(图2 6)自米蒂创“米点云山”技法后,为历代文人公余笔墨遣兴之作,讲究气韵生动,浓淡相宜。唯元代高克恭画山峦先用淡墨垫染,后施以墨点,显得笔墨淳厚,集“米山”之大成,后继者多由高溯米,一窥门径。李话作米氏云山作品亦不少,多以水墨晕染山石后,加以米氏“落茄法”卧笔横点成皴,一点中浓淡有别,层次分明,时有用焦墨点之,墨点参差变化,生动有致。而伪作大多不识高克恭“米山”之技法,仅凭画史记载落墨法而作,或以浓墨重落,或以焦墨擦染,胡乱堆砌而成,毫无章法可言,无足可观。(图2 7)李话以画名世,

21、绘画造谐可圈可点,仅从艺术水平高低便可将大部分伪作择出。而李话及其师杨亭门人众多,绘画一脉相承,有张绍衡、张士廉、杨琛、杨应选、李话之子李维章图1 6及李话徒弟杨万青等,多有无款之作,常被后人添款割配,绘画风格与李话相近,水平亦不低,此情况不多见,虽为伪作但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亦需重视。结语清代中期昆明画师李话绘画技法全面,墓古面貌多样,其笔下出唐入宋,游艺元、明,为滇中巨。惜文献资料阙如,未能享誉画史,幸存世画作不少,能从有限的作品中窥其风貌,可谓弥足珍贵。其弟子门徒众多,且商贾巨富求画者亦多,不免真伪交杂。对其摹古技法和用笔习惯的分析,可初步辨别真伪,而更多的方法还需待后来者俾补缺漏。注释

22、:(1)(清)戴孙纂:昆明县志,卷六下、艺术二,清光绪二十七年刊本,第1 2 1 页。(2)潘运告: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4 2 页。【3)潘运告:唐五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1 1 年版,第2 5 7 页。【4)同(3),第2 6 1 页。(5)魏崇武:图绘宝鉴元代画塑记学古编墨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6 年版,第1 1 0 页。(作者为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责任编辑:欧阳逸川图1 7图1 8南图1 9 仰亭图2 0 滇南李话图2 1 李话图2 2 烟云供养图2 3 李话47腰新老人运行辣子斋图2 4 遗经教子图(局部)图2 5 作推洱南仰师亨花鸡图2 6 伪作图2 7 伪作48徽御情花事西师元月湖又戴来酒生铃印:枯之石章(白)杨柳池台月又生徽明仁兄正笃周彭枯释文:画艇西湖载酒行藕花风度管弦声。余情未尽归来晚”【清彭枯行书诗轴杨徐82cm50cm纸本福大理市博物馆藏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