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宁夏宁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547309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宁夏宁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5届宁夏宁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宁夏宁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根据下图,分析有关该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上图可表示细胞膜等各种膜结构 B.细胞间的识别与图中的e结构有关 C.该细胞结构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该细胞结构的最基本部分是脂双层,磷脂的a亲脂,c亲水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生物个体发生基因突变 C.生物有利的变异积累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3.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8 B.1/16 C.3/16 D.3/8 4.居里夫人对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她在研究工作中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上了白血病.最可能的病因是放射性物质使细胞发生了( ) A.基因重组 B.基因复制 C.基因分离 D.基因突变 5.如图表示果蝇生殖发育过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c时、e时与f时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 B.处于b〜c段的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C.图示过程中有3次细胞分裂、3次DNA复制 D.处于a〜b段、c〜d段、f〜g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 6.下列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7.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纯合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 A.1/8 B.1/16 C.3/16 D.3/8 8.(10分)有关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出完整的肾脏用于器官移植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在一定条件下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胡萝卜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物种指的是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的统称。不同物种之间、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促进了__________的形成。 (2)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岛上B物种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其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__.如果甲岛上B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含弃隐性性状个体仅保留显性性状个体,让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则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 10.(14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位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_________,图2中的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2) 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图1中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曲线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__条。 (5)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基因突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是 _________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________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_______材料。基因重组的类型有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组合;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 12.图甲~丁分别表示细胞中发生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示过程为②③④表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与图乙是否表示同一个过程?_____(填“是”或“否”) (2)已知过程丙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为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图丁中,决定“…————…”的基因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丙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 图中的膜结构含有糖蛋白e,是细胞膜,不能表示各种生物膜结构,A项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细胞间的识别功能,B项正确;该细胞结构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的a亲脂,c亲水,D项正确。 2、A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综上所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3、C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纯合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F2代中出现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ddRR、2/16ddRr,所以子二代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3/16。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则纯合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据此答题。 4、D 【解析】 由题意可知,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属于物理致癌因子,会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细胞癌变。因此居里夫人患上了白血病可能的病因是放射性物质使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A、B、C错误;D正确。 5、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d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e点表示受精作用,e〜g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详解】 A、c时与f时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均为着丝点分裂,e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受精作用,A错误; B、b〜c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图示过程中有3次细胞分裂、2次DNA复制,C错误; D. 处于a〜b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含1个或2个DNA分子、c〜d段、f〜g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1)纯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其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自交后代会发生分离。(2)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 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Dd的自交后代会出现DD与dd的纯合子个体,A错误; 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双亲均携带控制无耳垂的隐性基因,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正确;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说明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判断高茎是显性性状,C错误;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如Dd(杂合子)与dd(隐性纯合子)的测交后代有Dd、dd,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根据提供信息分析,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为DDRR、ddrr,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则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_R_:D_rr:ddR_:ddrr=9:3:3:1,其中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ddRR、2/16ddRr,因此子二代中出现纯合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1/16,故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判断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判断出F1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8、C 【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 【详解】 受精卵是未分化的细胞,全能性最高,A正确;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保持着全能性;因为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状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多利”羊就是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重组形成的一个细胞发育而成的,B正确;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出完整的肾脏用于器官移植的过程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细胞到肾脏没有培育出个体,C错误;在一定条件下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胡萝卜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要求考生识记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实例进行判断。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二、非选择题 9、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 生物与无机环境 生物多样性 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 甲、乙两岛自然选择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B物种与C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的基因库 70% 是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根据题意可知,甲岛和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达到生殖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物种;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故B会形成新物种C和D。 【详解】 (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甲岛、乙岛上的A物种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甲、乙两岛之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且存在地理隔离,A和C在一起后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进化,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3)一个种群,其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舍弃aa个体后AA的频率为2/5,Aa为3/5,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子代基因频率不变,所以A频率为70%,由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种群发生了进化。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掌握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概念及根据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10、次级精母细胞 丙 ⑤ 精原细胞 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②③④ 8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染色体颜色错误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染色体复制,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分析图2:甲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二者属于次级精母细胞;④是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间、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⑦有丝分裂末期。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②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对应图2中的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的⑤过程,其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体细胞或精原细胞。 (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主要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曲线②③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曲线②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据图分析可知该雄性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会出现8条染色体。 (5)图2甲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是该图中细胞质应该是均等分裂的,且染色体的颜色也是错误的。 11、普遍性 随机性 不定向性 低频性 少利多害性 新基因 根本 原始 非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解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涉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知识,回忆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基因重组的类型,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可以发生在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不定向性: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等位基因。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突变率低。少利多害性:一般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基因重组的类型:一种类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另一种类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意义和基因重组的类型便可解答本题。 12、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否 26% CCACTGACC 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题图,甲表示逆转录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磷酸基团,②表示核糖,③表示鸟嘌呤;乙图表示DNA复制,丙图表示转录,丁图表示翻译,据此分析。 【详解】 (1)图甲中所示过程为逆转录,其中②③④表示一个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图甲与图乙不是同一个过程。 (2)α链是mRNA,已知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4%,其中G占29%,所以U占25%,则其模板链中C占29%、A占25%,G占19%,T占27%,则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A占(25%+27%)÷2=26%。 (3)据丁图可知,决定“…————…”的密码子为GGUGACUGG,则决定“…————…”的基因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丙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原因是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是进行选择性表达的。 本题考查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主要涉及DNA分子中碱基概率计算、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