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安阳市林虑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将某植物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玻璃容器中,调节容器内的CO2浓度,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测检该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右移,B点左移
B.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左移
D.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右移
2.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B.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C.F2中的高茎均是纯合子
D.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 )
A.0 B.1/9 C.1/3 D.1/16
4.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胎儿在发育过程中五指的形成
B.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的消失
C.人体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
D.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5.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都是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对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有积极的意义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青少年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易扩散
6.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某人患有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们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如图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的含义是___________,②的含义是___________,③的含义包括______________。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时期,即下图中________细胞所处时期。
(2)染色体变异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前者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8.(10分)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
9.(10分)家猫中有很多对性状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如有尾与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睛的黄色与蓝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上述两对性状中,其中某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现从家猫中选择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猫和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雄猫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无尾黄眼
无尾蓝眼
有尾黄眼
有尾蓝眼
♂
2/12
2/12
1/12
1/12
♀
4/12
0
2/12
0
(1)家猫的上述两对性状中,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只考虑这一对性状)。
(2)控制有尾与无尾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10.(10分)某种农业害虫夏季数量最多,到了冬季,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残存的少量个体又繁殖增加种群数量。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杀虫剂个体,○表示敏感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大多被杀死了,这是由于杀虫剂的______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_____________的频率。然而,在未使用杀虫剂的自然情况下越冬,敏感个体却更多的存活下来,说明敏感个体更能适应冬天(缺少食物)的条件,这也说明,变异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种群中既有抗药型基因,也有敏感型基因,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多样性层次,生物多样性还有两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由等位基因R、r控制的相对性状,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a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需要用到酶为__________,b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图乙所示过程对应图甲所示的__________过程(填字母),此过程需要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图乙中含有核苷酸__________种。
(3)基因与a过程的产物相比,两者在化学组成成分方面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淀粉分支酶含有350个氨基酸,则过程b最多会有__________种tRNA参与。
(5)细胞中,完成b所示的过程很快速。一般来说,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快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蔗糖甜度比淀粉高,所以新鲜豌豆选择__________(填“圆粒”或“皱粒”)豌豆口味更佳。图示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的进行,因此需要更多的CO2进行补偿,但达到饱和点需要的CO2减少,此时A右移,B点左移;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增加,这将促进暗反应的进行,因此在较低CO2浓度时就出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下CO2吸收量也会增多,则A点会向左移,B点会向右移。
【详解】
A点、B点分别是CO2补偿点、CO2饱和点,在A点浓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浓度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则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A点应右移,B点左移;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则光合作用强度会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为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代只出现高茎,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子一代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详解】
由于子一代只有高茎一种性状,所以可判断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A正确;亲本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代只出现高茎,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B正确;F2中的高茎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3、B
【解析】
由图可知父母双亲都没有病,而其女儿有病说明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3和4号是异卵双胞胎,他们都有可能是1/3AA和2/3Aa,要都是AA的概率是1/3×1/3=1/9,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比较: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
(2)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指间细胞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现象,A正确;
B、蝌蚪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现象,B正确;
C、人体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
D、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易错选项C,人脑细胞因缺氧而被迫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5、B
【解析】
1、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
A.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A错误;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有积极意义,B正确;
C.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体内也有细胞衰老和凋亡现象,C错误;
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6、D
【解析】某人患血友病基因型为XhY,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HY,岳母患血友病基因型为XhXh,则它的妻子基因型一定是XHXh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如图所: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替换、增添、缺失 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A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数目 排列顺序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基因突变,②是基因重组,④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详解】
(1)①是基因突变,②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包括③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④指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对应A图所示的时期。A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前者包括易位、缺失、倒位、重复等,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会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会改变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
8、单倍体育种或Ⅰ 基因重组 DT dT 花药离体培养法 DDtt:Ddtt:ddtt=1:2:1
【解析】
由图可知,Ⅰ表示单倍体育种,包括(二)花药离体培养和(三)秋水仙素处理;Ⅱ表示杂交育种。
【详解】
(1)Ⅰ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Ⅱ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 ①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基因型为DDTT,故①的基因组成为DT;又因为DdTt可以产生四种配子即:DT、Dt、dT、dt,故④的基因组成为dT。
(3) (三)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4) ③的基因型为DDtt,⑤的基因型为ddtt,二者杂交后代为Ddtt,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tt:Ddtt:ddtt=1:2:1。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9、无尾 AA 常 X F1雌猫中无蓝眼,雄猫中出现蓝眼 基因的自由组合 AaXBXb AaXBY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中,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都是2:1,没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尾巴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却有黄眼也有蓝眼,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而无尾:有尾=2:1,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
(1)由于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2:1,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因此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性状是无尾,基因型是AA。
(2)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中,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都是2:1,没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尾巴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却有黄眼也有蓝眼,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子代无尾:有尾=2:1,可推知亲本控制尾巴的基因型是Aa和Aa;根据子代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黄眼:蓝眼=1:1,可推知亲本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XBY和XBX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判断遗传方式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0、生存斗争 是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选择 抗药性基因 环境的变化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图2表示物种形成模式中的渐变式,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农药之前,害虫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药时,由于大多数害虫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农药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当多次使用该农药后,使抗药性更强的害虫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害虫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所以农药对不同变异的害虫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
【详解】
(1)达尔文进化论中,生物由于存在生存斗争,所以生物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
(2)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三年间●基因的频率由2%变为3%再变为0%,说明生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3)农药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提高了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害虫来说是否有利,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该种群中既有抗药型基因,也有敏感型基因,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层次。
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而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11、转录 RNA聚合酶 核糖体 a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8 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或磷酸、A、G、C) 61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皱粒 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
【解析】
分析题图甲可知,过程a是以基因R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b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酶的过程,是翻译过程,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由图乙可知为转录过程,图中的酶是RNA聚合酶。
【详解】
(1)a过程为转录过程,需要用到RNA聚合酶,b为翻译过程,发生的场所在核糖体;
(2)图乙过程代表转录,与图甲中a过程类似,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图乙中既有DNA链,又有RNA链,因此,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一共8种核苷酸;
(3)基因是指DNA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其分子结构中含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A、T、G、C),而mrRNA中含磷酸、核糖、四种碱基(A、U、C、G),故都具有磷酸、A、G、C;
(4)若淀粉分支酶含有350个氨基酸,由于三种终止密码并不编码氨基酸,则过程b最多会有61种tRNA参与;(注:这里的61种,仅是理论分析结果,实际上tRNA种类每种生物有差别,一般为40-50种左右)
(5)细胞中,完成翻译过程很快速。一般来说,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快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一条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肽链,因而可提高翻译的效率;
(6)由图可知,圆粒豌豆含大量淀粉,蔗糖较少,因而甜度较低,而皱粒豌豆甜度较高,因而口味更佳,图示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来控制生物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两种方式: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和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