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埠村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终稿.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50304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埠村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埠村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埠村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埠村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埠村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东(章丘)煤田埠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6月山东省济东(章丘)煤田埠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所在地: 山东省章丘市埠村镇矿井名称: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本次报告提交时间: 2010年6月本次提交报告性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报告编制单位: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报告主编:埠村煤矿: 杨 平 于 轲中国矿业大学: 杨国勇 孙亚军报告参编人员:埠村煤矿: 徐春生 司继俊 黄连梅 秦承坤 王青振中国矿业大学: 魏新桂辉埠村煤矿总工程师:杨平埠村煤矿矿长:张友明目 录

2、前言11 矿井及井田概况31.1 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31.2 位置、交通41.3 地形地貌41.4 气象水文51.5 地震71.6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82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92.1 普查、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92.2 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112.3 建井以来水文地质工作评述113 地质概况153.1 地层153.2 构造213.3 岩浆岩264 区域水文地质294.1含水岩组294.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特征315 矿井水文地质335.1 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335.2 含水层335.3 隔水层355.4 矿井充水条件365.5 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

3、状况395.6 矿井充水状况406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456.1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456.2 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49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水工作的建议527.1 单位涌水量换算527.2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577.3 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59附图目录序号图 纸 名 称比例尺图号1埠村煤矿1煤充水性图1:50001-12埠村煤矿3煤充水性图1:50001-23埠村煤矿9-1煤充水性图1:50001-34埠村煤矿9-2煤充水性图1:50001-45埠村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1000026埠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AA)1:

4、50003-17埠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BB)1:50003-28埠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西AA)1:50003-39埠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西BB)1:50003-410埠村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500411埠村煤矿徐灰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1:100005-112埠村煤矿奥灰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1:100005-213埠村煤矿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614区域水文地质图1:1000007附表目录序号台 帐名称编号备注1埠村煤矿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12埠村煤矿钻孔水位动态观测成果台帐23埠村煤矿矿井突水点台帐34埠村煤矿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帐45埠村煤矿水质分

5、析综合成果台帐56埠村煤矿封闭不良钻孔资料台帐67埠村煤矿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台帐78埠村煤矿陷落柱资料台帐89埠村煤矿单位涌水量换算成果表910埠村煤矿地表水文观测、河流渗漏情况台帐10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通知”(2009233号文)要求,埠村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共同开展了山东省济东(章丘)煤田埠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编写工作。1、本报告主要任务 收集本井田、邻近井田及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矿井生产资料及突水资料等; 根据收集

6、的资料,分析矿井开采煤层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对开采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2、本报告编制所依据的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2009年);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原国家能源部,1989年); 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实施补充规定(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1992年)。3、报告采用的基础资料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三号井(西区)9、10煤水文地质条件补充勘探成果报告(2003年9月);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三号井生产

7、矿井地质报告(2004年5月);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水闸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2009年1月); 山东省章丘市淄矿集团埠村煤矿资源储量2009年度报告;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东区921采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资料; 埠村煤矿各种水文地质台帐与图件。报告采用的基础资料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31日。4、坐标系统报告采用的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本矿井中央子午线为117,高斯投影带为3带与6带的重合带。原有控制成果为6带坐标,横坐标带号为“20”。根据制图要求,本报告内的所有图纸坐标注记用6带带号,即带号为“20”。基础资料坐标成果仍采用6带坐标未作变动。为做好本次矿

8、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埠村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项目组成员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各相关规程要求,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本井田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编制完成了本报告。1 矿井及井田概况1.1 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埠村煤矿分一、三两个井田,矿井在精查地质报告尚未提交的情况下,开工建设。一号井于1958年破土动工开始建设,1964年9月建成试生产, 1965年3月正式移交生产,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设计服务年限21.6a。已于2003年12月关井闭坑。本报告主要针对三号井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三号井于1958年10月开工建设,在建设上采取“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

9、原则。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设计服务年限42年。1960年贯彻国家“缩短战线、保证重点” 的基本建设方针,三号井停建,此时主井施工38m、副井施工42m。1965年由埠村生建煤矿自行对三号井进行扩大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45万ta,设计服务年限85年。1966年5月恢复建设,因资金困难,1970年7月简易投产。由于建井期间正值“文革”时期,在既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也未经验收的情况下投产,因而加大生产过程中的掘进工作量和基建任务,经过15年的边生产,边补欠,特别是经过1982年开始的技改工程,到1984年才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94年由于井田范围扩大,三号井进行改扩建工程,设计生产能力由

10、45万ta提高到90万ta,设计服务年限34.45年。改扩建工程完成后,三号井分东、西两区生产,两区分别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系统。东、西两区由-390m水平大巷贯通,并建有一道双向水闸门,实现了东、西区隔离。 2007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20万t/a。2009年实际产量106.3万t。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斜井、多水平、集中运输大巷、分组石门开拓,暗斜井延深,上、下山采区布置。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回采工艺为综采、高档普采及炮采。掘进工作面采用炮掘机运,支护方式为锚、网、梁、索、喷砼。东、西两区的通风方式均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均为抽出式。矿井东区共有三个生产水平,其中-

11、85m水平已开采结束, -390m水平和-800m水平为现生产水平;西区共有两个生产水平,-260m水平已开采结束,-390m水平为现生产水平。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6层,主要是二叠系山西组1、3煤层和石炭系太原组9-1、9-2、10-1、10-3煤层, 现东区主采1、3煤,西区主采3煤、9-1煤。1.2 位置、交通1.2.1 井田位置与范围埠村煤矿位于济东(章丘)煤田的中南部,西距济南市50km,东距淄博市(张店)80km,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271173103、 北纬363454364223。井田范围东以文祖断层(F13),西以亭山断层(F1),南部以各煤

12、层露头,北以(深部)采矿许可证批准的范围为界。根据2003年4月22日颁发的埠村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1000000320018,有效期自2003年4月至2030年4月),矿区范围由14个拐点坐标点连线圈定,拐点坐标如表1.1所示。以5和10号点连线分一、三两个井田。三井田走向长10.2km,倾斜宽5.0km,面积50.56km2。埠村煤矿相邻生产矿井有两处,一是位于东部的章丘鑫岳集团有限公司六号煤矿,二是位于西部的济南李福煤矿有限公司圣井一号煤矿。由于历史原因,上述两处煤矿与埠村煤矿矿界存在交叉重叠现象。表1.1 井田位置拐点坐标表点号XY点号XY1406407520537860840516

13、4020544760240639752053982094051650205431303405945020543850104053710205426404405849020544560114054570205411005405500020544500124059160205371006405250020546250134060840205366607405028020546000144062500205364751.2.2 交通胶济铁路线从矿区北部通过,矿区有14.7km的专用铁路线在枣园火车站与之接轨。G309(济王公路)从矿区中部横贯东西,济莱高速从矿区南部通过,S242(章莱公路)、S24

14、4(枣徐公路)与G309、济莱高速相连形成公路网,交通十分方便(图1.1)。 1.3 地形地貌井田地形属山前丘陵盆地地形,状如簸箕,自东北至西南三面奥灰出露于地表,组成低山环绕,向北逐渐开阔,地形渐变平坦。地势南高北低,井田南部山地标高+150m左右,北部平原标高+100m左右,主立井井口标高为+125m,标高+203.2m的危山孤立在井田的西部。图1.1 埠村煤矿交通位置图1.4 气象水文1.4.1 地表水系井田内河流不发育,由于山前洪水的排泄、侵蚀成季节性河流和冲沟数条,大体呈南北向,以瓜漏河最大,大冶河次之。1.4.1.1 瓜漏河瓜漏河发源于井田南部的垛庄山区,由月宫村进入井田,在官庄北

15、部流出井田,矿区内流程9.4km。自月宫庄至埠东村长3.2km段,由南向北横切各含水层露头及各煤层浅部古空区地表。该河为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在埠村一带最高洪水位+121m左右。在20世纪七十年代前,流水期持续整个雨季,后在上游建拦河坝和水库蓄水,现流水期主要在雨季降雨量集中时上游水库和各支流泄洪。根据近十年的观测资料,流水期一般10天左右,最大流量45.4m3/s(2003年9月5日),近年来流量减少,据近三年的观测资料,最大流量仅为9.57 m3/s(2007年8月19日)。历史记载最大流量900m3/s(1935年7月)。该河所形成松散砂砾石层,渗透性良好,受降水的季节性补给,是煤系各含水层

16、和浅部古空区的重要补给水源。1.4.1.2 大冶河大冶河为瓜漏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井田西南部的曹范山区,至圣井镇东姚庄村东汇入瓜漏河,全长约10km,上游建有四道拦河坝,据章丘市水利局提供资料,汇水区域60km2。大冶河在井田内流程7.5km,自翟家庄至埠村煤矿医院3.6km段,由南向北横切各含水层露头及各煤层浅部古空区地表。历史记载,流水只出现在大雨后几小时内。据2003年9月5日观测资料,大雨(当日降雨量127mm)后几小时内河内有水。近年来,由于河床附近有三座粘土矿向大冶河内排水,造成下游(大冶村至东姚庄)常年有水,正常水量在0.0086m3/s左右,最大水量约0.0683m3/s。

17、1.4.2 气象本区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2.9。高温年平均为13.6(1961年),低温年平均为11.7(1957年),年际变化为1.9。极端最高气温41.1(1960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6.8(1985年12月8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7;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6;年较差30.3。近10年平均降雨量676.1mm(20002009年),2003年最高为962.3 mm,2001年最低为376.9mm(图1.2、图1.3、表1.5);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6月份平均降雨量92.8mm,7月份平均

18、降雨量161.4mm,8月份平均降雨量149.3mm;1月份降雨量最小平均为5.4mm,12月份次之平均降雨量6.4mm(图1.4);一日最大降雨量128mm(2003年9月4日)。历年最大积雪深度80cm,地面最大结冰深度为49cm,结冰期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风向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东北风,年平均风速3.1ms,极端最大风速为34ms(1986年4月18日),风力达12级,风向西南。图1.2 2000-2009年降水量变化图图1.3 降水量月平均变化图(2000-2009年) 表1.2 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mm年月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

19、007 2008 2009 月平均1 10.7 19.8 3.2 7.0 3.5 0.0 3.0 0.0 6.5 0.3 5.42 13.3 12.7 0.0 9.1 11.2 13.8 2.0 5.7 4.9 16.2 8.93 0.9 7.5 5.9 11.2 0.0 3.0 0.0 36.2 18.0 25.0 10.84 13.8 18.8 14.8 98.2 23.1 27.5 12.3 16.6 55.4 56.5 33.75 52.0 20.0 137.5 42.1 88.3 61.6 113.4 58.9 149.9 135.5 85.96 48.4 133.3 62.0 26

20、.6 154.0 138.1 126.8 90.3 23.5 124.9 92.87 83.4 89.6 36.7 156.9 307.1 271.3 82.4 134.9 228.7 223.3 161.48 261.7 56.5 109.4 236.0 118.8 117.3 125.8 220.4 148.8 97.9 149.39 23.8 4.0 28.9 199.3 96.7 200.9 7.6 81.1 73.5 33.4 74.910 90.7 3.0 9.5 114.7 0.0 19.7 0.0 42.9 6.3 26.0 31.311 26.7 3.1 0.0 50.2 2

21、6.5 7.6 12.4 0.0 2.5 24.5 15.412 2.5 8.6 12.5 11.0 3.5 4.0 0.0 12.8 2.6 6.5 6.4年降雨量627.9 376.9 420.4 962.3 832.7 864.8 485.7 699.8 720.6 770.0 1.5 地震本区位于华北地震区,在华北平原地震带和郯城营口地震带之间,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颁布的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处于地震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烈度6级),地震反应谱周期0.45s(中硬)。根据济南市地震局统计资料,自明朝以来,济南市共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4次,最大震级5.5

22、级。1970年以来,济南市及周边地区小震不断。1990年10月至2000年2月,章丘、莱芜交界地区连续发生11次小地震。1.6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矿井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东、西区分别建有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电力系统不独立)。两区各建有两个直排地面的排水泵房,东区-85m 水平和-390m水平泵房,西区-260m水平和-390m水平泵房。另外,各辅助水平和各下山采区分别建有泵房和水仓,主要水仓均有主仓和副仓。排水能力见表1.3,水仓容量和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东、西两区-390m水平排水泵房实现了地面远程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能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表1.3 排水能力一览表地点水仓

23、 容量(m3)水泵型号水泵台数(台)排水管路直径 (mm)管路 趟数综合排水能力(m3/h)涌水量(m3/h)富余能力(m3/h)正常最大东区-85m泵房3908B122442454171041646671243.3200D4312731-390m泵房5346D450A-609537721523154585201003D280-65712731西区-260m泵房2960D450A-60723772131435474173896.7200D6563-390m泵房8296D450A-609937753270350737672893.3 2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2.1 普查、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

24、地质工作成果评述2.1.1 普查工作成果评述19561958年山东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局148队、121队先后对矿区进行勘探工作,并于1958年由121队提交山东省章丘县埠村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但由于没有严格按照勘探规范施工,所布钻孔过稀,对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均达不到精查要求(见表2.1),于1962年被原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复审将该报告降为普查。表2.1 普查工作工程量汇总表工程日 期地质孔(大钻)浅 钻水 文 钻合 计施工单位孔数(个)工程量(m)孔数(个)工程量(m)孔数(个)工 程 量(m)孔数 (个)工 程 量(m)19561958195423.28443126.6663

25、8549.94148、121队2.1.2 勘探工作成果评述 华东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公司第一勘探队(121队)于1964年初对埠村勘探区进行地质勘探, 1965年9月提交山东省章丘县埠村勘探区三井田最终精查地质报告。勘探期间前、后两期共施工地质孔122个,其中前期63个,后期64个,工程量26479.51m(其中浅钻44个,工程量3126.66m);水文孔5个,工程量1417.63,抽水试验8次。本次勘探报告是埠村煤矿三号井扩大初步设计的依据。该次精查采用勘探方法主要有地面钻探、电测井、单孔抽水试验,其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分两个时期施工,1964年以前共施工钻孔63个,(其中浅钻孔44个,大钻孔1

26、9个)。从钻探中所取煤、岩芯质量到封孔,质量均不高。电测井也因质量低全部报废,不能使用,1964年后施工钻孔64个,钻孔钻探质量较高,其中甲级31个,乙级17个,丙级15个,等外孔1个,甲级孔占50%,甲乙级孔占76%以上。穿过见煤点170个,其中甲级144个、乙级15个、丙级5个、等外1个,后两者仅占3.5%。实际开采证实封孔质量也较好。但简易水文观测,电测井质量不高。该报告对井田整体构造形态基本控制,提出的12条断层和3个小向、背斜也基本准确。对地表河水、古空水调查和分析比较细致,有关安全生产的建议,为矿井防治水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煤系四、五灰的试验工作也较充分,特别是利用古井对四、五灰进

27、行抽水试验,试验效果较好,后来也证明取得的水文地质参数较准确。徐、奥灰含水层投入工程量较少,井田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未深入研究。 1972年7月1973年2月山东省泰安地质队为惠民地区勘查煤炭资源,在山后寨村附近,先后施工寨1、寨2、寨3三个钻孔,总工程量1639.68m。本次勘探取得91煤厚0.751.03m、101煤厚1.32.0m等资料。由于煤层埋藏深,地方煤矿无力开采,勘探工作停止。此资料给以后山后寨勘探区精查勘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为满足矿井延深和发展的需要,淄博矿务局勘探队于1981年4月1982年10月对埠村煤矿三号井(东区)深部进行精查补充勘探,1983年2月提交山东省煤炭工

28、业局淄博矿务局埠村煤矿三号井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共施工地质孔22个,工程量15125.43m;观测孔5个,工程量2590.07m;长期观测孔2个,工程量960.12m;放水孔2个,工程量847.31m;放水试验1次。本次勘探提高了埠村煤矿三号井东区-225-400m水平的储量级别,为矿井的延深设计提供了依据。该次精查采用勘探方法主要有地面钻探、电测井、单孔抽水试验。其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对施工的31个钻孔均按标准进行验收,其中甲级孔6个,乙级孔24个,丙级孔1个。钻孔见煤点84个,其中甲级86点,占61%,乙级18点占12.8%、丙级37点,占26.2%。并全部通过电测井验证。钻孔按规程进行

29、测斜,并采用均距全角法进行孔斜改算。封孔采用纯水泥大段距水泵压入法,质量较高。该报告对断层控制、分析较差,该次勘探新发现的F17(落差40m)和F18号(落差15m)断层在实际开采中没有揭露,生产中新发现落差1030m断层10条。 水文地质方面:勘探工程量不足,仅有1孔利用井下巷道进行徐灰放水试验,由于放水量较小,也未能取得资料。 1983年1985年淄博矿务局勘探队对山后寨勘探区(埠村煤矿三号井西区)进行勘探,1985年底提交山东省济东煤田山后寨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共施工地质孔73个,工程量42145.85m;观测孔12个,工程量6835.00m;抽水试验8次。该次精查采用勘探方法主要有地面

30、钻探、电测井、单孔抽水试验。其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对施工的85个钻孔均按标准进行验收,甲级孔32个、乙级孔51个、丙级孔2个,甲乙级占全部孔数97.6%。见煤点332个,其中甲级169点,占50.9%,乙级139点,占41.9%,丙级点24个,占7.2%。电测井按标准进行验收,其中甲级孔6个,乙级孔73个,丙级孔6个。测斜和封孔质量均较高。该报告提出断层13条,落差大于30m的5条、大于10m的8条,已开拓证实3条,但位置、延展长度有一定的误差。另外,生产中新发现10条落差1020m的断层在勘探报告中没有提出。在水文地质方面,勘探工程量不足,对9、10煤的安全开采、安全水头值的分析和安全临界值

31、的划分,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1994年12月1995年10月原淄博矿务局勘探队在三号井东区深部施工7个钻孔,总工程量6443.29m,控制了-400-800m水平之间的1、3煤煤层赋存情况及岩浆侵入情况,为矿井第三水平延深开拓提供了地质资料。2.2 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 1997年1月1997年2月山东矿业学院在同一地区,采用磁法进行勘探,查明1、3煤煤层赋存情况及岩浆侵入情况。共布设磁法实验测线2条1840m、物理点100个,磁法测线64条59720m、物理点6004个,质检测线3条3040m、物理点307个,1997年6月提交埠村煤矿三号井三水平延深区磁法勘查报告。 1998年2

32、月1998年3月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亦在同一地区进行地震(二维)勘探,共完成测线14条,剖面长度22.44km,物理点2533个。1998年6月提交山东淄博矿务局埠村煤矿三号井(深部)地震勘探报告。两次勘探圈定了1煤岩浆侵入范围,地震勘探还确定了该区的构造形态,查出7条断层和32个断点,其中大于50m断层1条,落差5030m的2条,落差小于30m的4条。由于煤层埋藏深、厚度小、第四系厚度变化大、地面村庄密集、地形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对地震勘探影响较大。根据实际开拓揭露资料,勘探精度较差。如勘探控制程度为可靠的、落差50120m的DF1断层,三号井东区-800m水平延深下山主、副巷均未揭露

33、。2.3 建井以来水文地质工作评述2.3.1 建井以来水文地质工作 1966年2002年期间,先后有埠村煤矿钻探队、淄博矿务局勘探队及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801队)施工7个供水孔,总工程量3343.59m,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农村的生活用水问题。 2002年5月12日2003年7月28日,埠村煤矿与煤科总院西安分院合作,对三号井西区9、10煤进行水文地质条件补充勘探,2003年9月提交淄博矿业集团埠村煤矿三号井(西区)9、10煤水文地质条件补充勘探成果报告。共施工井上、下徐、奥钻孔19个,总工程量3122.86m。其中,地面徐灰孔1个,工程466.71m;井下孔徐灰孔15个、奥灰孔3个,总工程量

34、2656.15m。进行了4个阶段井下放水试验,历时37天,共采集水位(压)、水量观测数据23000余个,水温观测数据333个,采集水化学分析样本60个,环境同位素分析样5个,并利用放水试验资料进行了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处理。本次勘探为分析评价三号井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依据。其主要结论有: 本区徐灰含水层地下水的补迳排受断层等构造控制,富水性具有明显的块段差异,可以采取分块段综合治理。 西区徐灰含水层可以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块段。在局部块段奥灰水存在垂直越流补给。 2008年1月20日1月23日8时, 埠村煤矿地测科对东区921采区四、五灰进行补充勘探,2008年3月

35、提交了淄矿集团埠村煤矿东区921采区四、五灰放水试验总结报告。设计放水孔8个(四、五灰各4个),观测孔7个(四、五灰各3个、浅部采空积水1个)。所有放水孔和观测孔全部布置在9、10煤总回风道。观测孔7个,其中四灰5个,F33断层以西3个(SG2、SG3、SG5),F33断层以东2个(SG1、SG4);五灰1个(WG2),在F33断层以西,共施工两个五灰观测孔(WG2、WG3),其中WG2孔五灰无水,钻至四灰作为四灰5号观测孔(SG5);浅部采空积水观测孔1个(KG2),在F33断层以东。其最终结论认为921采区F33断层以西四、五灰水联通性差,与浅部采空区水无直接联系,可进行疏干。建议921采

36、区不必对四、五灰进行帷幕截流,采区开采前可在9、10煤大巷施工四、五灰放水孔,对四、五灰进行疏干。其试验结果可靠,可作为下组煤开采时四、五灰防治依据。 2009年1月,山东信力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提交了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水闸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其最终结论认为:埠村煤矿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严格水闸墙设计和施工管理,充水承压后对水闸墙观测、监控和维护等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有效,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安全问题,确保了水闸墙的安全可靠性,使矿井生产得到安全保障。结合水闸墙承压925年以来运行、管理实际情况,认定埠村煤矿东区303采区1、2、3、4、5、6号水闸墙,305采区的-22

37、5m水平副巷水闸墙、225m水平主巷水闸墙和305采区总回风道水闸墙,-85m水平九十行石门水闸墙,共3处10道封堵积水的水闸墙墙体目前质量可靠,周边围岩、墙体内积水和墙体承压状况清楚,满足安全要求。 2003年10月2009年5月,对东区921采区徐灰进行放水试验水文地质条件补充勘探,共施工井下钻孔14个,其中放水孔3个(Lxf1、Lxf2、Lxf3),观测孔11个(徐灰孔Lxg1、Lxg2、Lxg3、Lxg6、Lxg7、Lxg10、Lxg11,奥灰孔Og1、Og2、Og3、Og5),其中Og1与Lxg3、Og2与Lxg6、Og5与Lxg7、Og3与Lxg11徐灰奥灰水文钻孔成对孔布置,用于

38、检测徐灰与奥灰的水力联系。试验结果显示,F40断层及其伴生断层导水性较好,F33断层具有较好隔水性。2.3.2 矿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目前矿井主要水文地质问题有: 本井田及周边存在着大量老(古)空水,现周边有两处生产矿井与本矿矿界重叠,其采空区与本矿采空区相通。当开采接近老(古)空水或周边老空水时,应严格按规定探放水。 下组煤开采时四、五灰在没有强补给水源条件下可以进行疏干。由于东区921采区F33断层以东区域因浅部小煤矿开采突水造成四、五灰水与徐奥灰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对该区域四、五灰疏干难度很大,需研究有效防治措施。 本井田有些断层被证实具备一定的导水能力,同时断层也有可能活化导水,

39、本矿及周边矿井徐奥灰突水淹井主要是由于断层导水造成。在下组煤开采过程中应对断层进一步探查。 本井田徐灰、奥灰水压高,在构造发育块段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下组煤开采时主要威胁来自徐灰、奥灰水害,其水压高,突水系数大,从本矿和邻近矿区的徐奥灰突水来看,其水量大,易造成水害事故,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才能进行安全开采。2.3.3 以往水文地质和防治水工作评述2002年以前地质勘探过程中,水文地质工作不足,只有华东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公司第一勘探队(121队)于1965年9月提交的山东省章丘县埠村勘探区三井田最终精查地质报告对地表河水、古空水调查和分析比较细致,有关安全生产的建议,为矿井防治水工作起到了指导作

40、用。从2002年开始,共进行了三次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均较先进。查清了东区921采区及西区9、10煤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东区921采区四、五灰与浅部老空水不存在水力联系,可进行疏干开采;对东区921采区徐奥灰的富水性、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断层和火成岩墙的导水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徐灰、奥灰在井田内具有明显的分块性。西区徐灰含水层的补径排条件受断层等构造控制,富水性具有块段差异。埠村煤矿周边小煤窑多,与本矿形成四大片积水区,积水量大。埠村煤矿矿井涌水量大,周边矿井曾发生多次重大突水事故,曾造成本矿涌水量突然增大而被迫撤面撤人的事故。东区3片积水区修建了十道防水闸墙进行了隔离,并进

41、行了安全评价,有水压观测和监控;一号井积水区与东区的隔离煤柱为F29断层煤柱;对降雨量做到了常年观测,对河流水位、流量在汛期加密观测;在下组煤水害防治方面,对下组煤部分采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建立了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3 地质概况3.1 地层3.1.1 井田地层井田内地层为古生代华北型含煤沉积,主要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组成。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含煤地层总厚度210.88256.06m,平均厚度234.56m,含煤系数2.84%,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1.81%,各系岩性组合及煤系地层含煤情况分述如下:3.1.1.1 寒武系()上、中、下统地层齐

42、全,总厚度736m左右。其岩性主要为一套浅海相页岩、碳酸盐岩地层。各统、组间均呈整合接触。 寒武系下统(1)总厚232m,下部以白云质泥质灰岩为主,上部以页岩为主。馒头组()厚160m;毛庄组() 厚72m。 寒武系中统(2)厚105m,下部为页岩,上部为厚层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徐庄组()厚26m;张夏组()厚79m。 寒武系上统()厚399m,下部以黄绿色页岩夹灰岩扁豆体为主。上部为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页岩。崮山组()厚190m;长山组()厚97m。风山组()厚112m。3.1.1.2 奥陶系(O)总厚821.6m,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下与寒武系呈整合接触,上与石炭系呈假整合接触

43、。其分组厚度及岩性特征如下(自下而上): 奥陶系下统(O1)总厚606.57m,下部以白云质灰岩为主,中部以厚层豹皮灰岩为主,上部以质纯厚层灰岩为主。 纸坊庄组(O):厚度103.83m,以白云质灰岩为主。纸坊庄组下段(O)厚25.31m。岩性以白色细粒结晶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有竹叶状白云质灰岩。纸坊庄组中段(O)厚度48.26m,以含燧石条带的白云质灰岩为主。纸坊庄组上段(O)厚度30.26m,为泥灰角砾岩及黄绿角砾状泥质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北庵庄组(O):总厚225.3m,下部以厚层纯灰岩为主,上部以泥灰岩为主。北庵庄组下段(O)厚177.82m,以中厚层纯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和豹皮灰岩,底部灰岩有细层理。北庵组上段(O)厚47.48m,为泥灰岩和泥灰角砾岩。 马家沟组(O):厚277.44m,以厚层纯灰岩和豹皮状灰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中下部灰岩有燧石条带或竹叶状斑点。 奥陶系中统(O2)总厚215.03m,下部以泥灰岩为主,上部以厚层纯灰岩为主。 阁庄组(O):厚80.55m,以泥灰岩、泥灰角砾岩为主,夹白云质、泥质灰岩。 八陡组(O):厚134.48m,以厚层纯灰岩为主,夹少量薄层泥质灰岩。3.1.1.3 石炭系(C)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为海陆交相互沉积,井田南部有部分地段出露,缺失下统,分中统和上统,中统为本溪组,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矿业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