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是( )
A.生产和分配关系
B.生产和交换关系
C.生产和消费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
2、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 )
A.研究对象
B.出发点
C.根本任务
D.核心问题
3、生产资料是( )
A 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B 人的劳动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C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D、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总和
4、商品的二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价值和交换价值
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D 价值和价格
5、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是( )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6、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
A.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矛盾
B.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C.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矛盾
D.表面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 出现拥有巨额财富的货币所有者
B 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社会化大生产占据统治地位
8、同一部门内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
A.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利润
9、资本家经营是赚钱还是赔钱的界限是( )
A.生产价格
B.商品价值
C.成本价格
D.销售价格
10、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商业员工新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
C.产业工人新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商品批发价与零售价的差额
1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 )
A.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加
B.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加
C.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减少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增加
12、在资本的具体形态中,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的资本是(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金融资本
13、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中的( )
A.平均利润转化的
B.超额利润转化的
C.垄断利润转化的
D.企业利润转化的
14、如果一块土地一年的地租收入是100万元,当年银行利息率为5%,那么这块土地的价格是( )
A.2000万元
B.1500万元
C.1000万元
D.500万元
1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C.两大部类比例关系问题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
1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是( )
A、Ⅰ(V+△V)=Ⅱ(C+△C)
B、Ⅰ(V+M)=ⅡC
C、Ⅰ(C+V+M)=ⅠC+ⅡC
D、Ⅱ(C+V+M)= Ⅰ(V+M)+Ⅱ(V+M)
17、资本周转的时间是( )
A.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之和
B.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之和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 物质资料生产和生产关系生产的统一
19、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是( )
A.获取产业利润
B.规定垄断价格
C.获取垄断利润
D.获取平均利润
20、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21、政治经济学是( )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
22、经济规律是( )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C 在一定经济条件基础上发挥作用
D 人们可以认识、利用,消灭和改造的
2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 )
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
B.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
C.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增加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
24、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A.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C.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 )
A.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B.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为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26、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劳动生产率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C.物价的变动
D.借贷资本的供求
27、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A、成本
B、地租
C、利润
D、利息
28、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29、形成金融资本的是( )
A、国家垄断资本
B、银行垄断资本
C、工业垄断资本
D、商业垄断资本
30、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A、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B、能容纳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C、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计算题(10分)
31、某国社会总产值中第Ⅰ部类生产资料价值为12000亿元,第Ⅱ部类消费资料价值为6000亿元。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均为4:1,m’=100%。假定所用资本和所耗资本相等,运用上述资料试计算:
①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各为多少?
②社会两大部类各自的产值是多少?
③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交换产品的价值总额是多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32、简述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
33、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在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
34、为什么垄断形成后并不能消灭竞争?
35、简述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内容。
五、论述题(共20分)
36、试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 )
A.十九世纪初
B.十九世纪中叶
C.十九世纪末
D.二十世纪初
2、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
A、自然科学
B、边缘经济学
C、应用经济学
D、理论经济学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A、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体力劳动为尺度的
D、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4、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 )
A、消灭私有制 B、进行社会分工
C、进行协作 D、商品交换成功
5、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该理解为(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6、关于金银成为货币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 )
A、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也是金银
B、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也不是金银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D、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7、利润的本质是( )
A、商品的价值 B、全部新创造的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8、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
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9、生产价格是由(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构成的价格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的价格
C.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D.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价格
10、资本主义工资是(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的全部报酬
D、工人应得的报酬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需求不足
D、供给不足
1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13、商业资本是( )
A、货币资本的独立形态
B、生产资本的独立形态
C、商品资本的独立形态
D、借贷资本的独立形态
1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决定于农业生产中( )
A.社会平均生产条件 B.优等地的生产条件
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D.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15、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6、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
A、国土的大小
B、人口的多少
C、军事力量的强弱
D、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
17、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增值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年利润率
1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19、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规定垄断价格来实现
B、创办企业来实现
C、垄断流通来实现
D、“参与制”来实现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A、为社会主义提供最完备的物质基础
B、标志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改变性质
C、标志着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产生
D、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2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是( )
A、Ⅰ(V+M)=ⅡC
B、Ⅰ(C+V+M)=ⅠC+ⅡC
C、Ⅰ(V+△V)=Ⅱ(C+△C)
D、Ⅱ(C+V+M)= Ⅰ(V+M)+Ⅱ(V+M)
2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A、是许多个简单价值形式表现的总和或扩大
B、是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有一种,而等价物有一系列的价值形式
C、是等价物只有一种,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有一系列的价值形式
D、仍然属于直接的物物交换
2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
A、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占据统治地位
C、垄断与竞争并存
D、垄断消灭了竞争
24、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是( )
A、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发生的损耗
B、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损耗
C、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贬值
D、由于新技术装备取代旧技术装备而造成的固定资本价值损失
25、从理论上说,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的资本家有( )
A、工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农业资本家
D、借贷资本家
26、产业资本的循环( )
A、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是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C、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D、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统一
27、从不同角度看,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是(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通资本
28、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 )
A、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
B、土地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
C、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
D、土地上基础设施多少不同
2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A、为商品输出开路
B、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之一
30、垄断利润是( )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三、计算题(10分)
31、某资本家新办一个企业,用20万元建造厂房,又用2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每年厂房、机器设备损耗10万元,资本家购买一年内全部消耗完毕的原材料20万元,雇佣工人工资一年10万元,年产品的总价值为60万元。
计算:
(1)成本价格是多少?
(2)利润率是多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32、怎样理解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33、为什么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34、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
35、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0分)
36、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