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细胞中无机物
生物
必修1 分子及细胞
学案2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
B.组成淀粉、核糖、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
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离不开元素
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解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也是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构成的分子生物;组成淀粉、核糖、脂肪的元素均是C、H、O;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但镁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没有多样性。
答案:B
2.下图横坐标表示细胞中的几种化合物,纵坐标表示每种成分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以下按图中①②③④顺序排列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解析:在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糖类和核酸含量较少。
答案:D
3.羊通过吃草获得自身所需的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羊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解析: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虽然大体相同,但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
答案:D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浅蓝色→无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D.棕色→无色→砖红色
解析:斐林试剂的主要成分是()2,所以刚加入的时候显“浅蓝色”,在水溶加热后就变为“砖红色”,当溶液中既有蓝色,又有砖红色的时候显现为“棕色”。
答案:C
5.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及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解析:碘液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验脂肪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分析表格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在脂肪的切片法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答案:A
6.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及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及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解析: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因此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和蛋白质,A正确;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H,因此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B正确;生物界有的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则能说明生物界及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错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因此如果图1表示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D正确。
答案:C
7.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由无机盐维持
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细胞进行脂肪、、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
D.K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解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及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P,其合成时不需要磷酸盐,C错误。
答案:D
8.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解析:验证某元素是否为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设计时,先用只缺少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观察植物是否正常生长,若不能正常生长,则补充该元素,观察植物是否恢复正常生长状态。
答案:D
9.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组成元素中有C、H、O、N、P,且通常有S
B.所有细胞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C.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
D.蛋白酶、性激素、葡萄糖都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解析:染色体是由和蛋白质组成的,而真核生物转录蛋白质一般以甲硫氨酸作为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含有S,所以蛋白质含有S,即染色体含有S元素,A正确;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膜,而蛋白质和磷脂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B正确;酶起催化作用,葡萄糖主要起供能作用,激素才起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D错误。
答案:D
10.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A.细胞内钙浓度及肌肉收缩力量有关
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表中看出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后钙离子释放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说明细胞内钙浓度及肌肉收缩力量有关,A正确;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肌肉细胞收缩力量先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然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B错误;该表格信息不能显示钙离子进入肌肉细胞的方式,C错误;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肌肉细胞力量在60 时最大,此时钙离子浓度由7.8 下降至2.2 ,因此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D错误。
答案:A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及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解析:斐林试剂及双缩脲试剂所用物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鉴定还原糖时,甲、乙两液要现用现配,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及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Ⅰ、H、O、N、P、S在玉米和人细胞(干)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活细胞
65.0
18.0
10.0
3.0
1.40
0.30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的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多的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发生差异的原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中。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较多,此类化合物由(元素)组成。
Ⅱ.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
(1)大豆收获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水。如果大豆细胞内的水分过多,会使细胞的作用加强。
(2)从上述现象可以推断,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及结合水的比值越,则细胞的代谢越强。
(3)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 的黄豆能长出5 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种类,其原因是。
解析:Ⅰ.(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因此活细胞中氧和氢的比例比干细胞中高。人体细胞干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2)玉米细胞含糖类较多,糖类由C、H、O元素组成。
Ⅱ.(1)大豆晾晒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自由水。细胞内的水分过多会使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2)细胞内自由水及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的代谢越强。(3)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细胞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种类增多,因为细胞呼吸产生了中间产物。
答案:Ⅰ.(1)水 蛋白质 (2)糖类 C、H、O
Ⅱ.(1)自由 呼吸 (2)大 (3)减少 增多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
13.花生种子的子叶肥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某实验小组利用花生种子进行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并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将花生子叶切片,选用苏丹Ⅳ进行染色,在滴加清水盖上玻片前用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滴呈现出色。
(2)在花生种子萌发后,进行探究实验。
Ⅰ.实验课题:探究花生子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Ⅱ.实验材料:胚根长出2~3 ,种皮涨破的花生种子。
Ⅲ.实验步骤:
①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
A组:保留两片子叶;B组:保留一片子叶;
C组:保留半片子叶;D组:去除两片子叶。
②将处理后的各组种子分别种在盛有培养基的塑料杯中。
③每天定时浇水,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Ⅳ.实验结果: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萌发3周后结果如下。
组别
株高
根长
叶片数/片
A
10.1
18.25
26
B
7.2
14
19
C
5.1
11
14
D
0.8
3.8
9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对照组是。
②实验步骤中的每组处理和对照均要设置实验,目的是。
③实验中应该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④实验结果表明。
Ⅴ.实验结论:略。
答案:(1)50%的酒精(或酒精) 红 (2)①子叶的完整程度(子叶的数量、大小、多少) A ②重复(或多组) 避免种子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温度、光照、种子的萌发状况等 ④花生子叶保留越完整,越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