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一社会七下复习提纲
37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渤海。全长5400千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的上中下分界处分别为河口与桃花峪。黄河主要水利工程有龙羊峡水电站和青铜峡水电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开封附近出现了悬河即“地上河”,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黄河的主要景观有壶口瀑布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和糊口。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河赣江。主要水里工程有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工程和古代的水里工程—都江堰。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是黄金水道。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黄河和长江都流经的省份是青海省和四川省。
38东西部差异:东部地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西部地区牧业生产发达。东部地区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和能源相对短缺,污染严重。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灯方面差距较大。为实现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9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实现交流和互补的主要工程有:南水北调、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修建青藏铁路等。
40台湾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台湾岛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和交通作用。
第六单元
41红松之乡:东北三省是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小兴安岭是红松的故乡。
42沟壑纵横横的黄土高原: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地文化游信天游、安塞腰鼓。民居以窑洞为主。
43古老而又现代的首都---北京: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建城有3000多年,作为统一的王朝也有800多年的历史。北京又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天安门及其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分布着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体现了北京文化中心的内涵。要想体现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要走进胡同和四合院。
44南方地区---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以平原为主。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这里有大运河和太湖。,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高产地区,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太湖流域著名的小城镇有盛泽、南浔、乌镇。谁是水乡城镇的主要特色,河道是进出的通道。主要景观有“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游”。河道和桥梁是不变的风景。
45四川盆地
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盆地地处亚热带,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畜牧业发达。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得益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由秦国的李冰父子修建,成都平原从此过上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生活。四川盆地有丰富的矿藏,天然气、芒硝资源居全国之首。自贡素有“千年盐都”的美誉。四川盆地是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的故乡。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川剧的变脸,川菜。
46珠江三角洲
位于我国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是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为吸引外资尤其是港澳的资金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是亚洲乃至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这几年努力从“中国制造产地”转型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转变
47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上海受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早在200年前,上海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枝都会”的美誉,现在上海市亚洲东南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1990年,国家实施了浦东开发的战略,上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如今,浦东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中心。上海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有金融业、制造业、航运业和旅游业。
48丝路明珠----新疆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气候为大陆性干旱气候。,在山前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在绿洲上居住的人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创造出一种灌溉设施----坎儿井,被人们誉为“地下运河”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里的瓜果特别甜,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有葡萄、哈密瓜、棉花。
49草原风情----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温带草原气候,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牧民世代生活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蒙古包式牧民的家,蒙古袍是牧民的传统服饰,食物主要有白食、红食、茶食。每年的七、八月间,举办一年中最大的误乐活动-----那达慕大会,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许多比赛项目。长调是蒙古族的主要音乐。
50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市新疆的首府,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的南缘,自古就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乌鲁木齐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势,称谓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后,乌鲁木齐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成为覆盖新疆,辐射中亚、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乌鲁木齐主要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巴扎维吾尔语为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集中了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5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是我国的主要牧区。这里不仅面积大,而且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主要动物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帐篷是牧民的家,牧民一直延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52高原圣城---拉萨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有“日光城”之称。佛教传入西藏演化为藏传佛教,在拉萨会感受到浓浓的宗教氛围。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拉萨传统的节日有雪顿节又叫酸奶节、藏戏节、晒佛节。“打林卡”是藏族特有的休闲方式之一。
53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第一步:确定主题 第二步:拟订提纲 第三步:实施调查 第四步: 撰写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更多方法很多,可以查阅乡土资料,可以进行野外实地考擦,或是走访当地的村民,也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第七单元
54规则的演变:规则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有以文字的方式存在的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如风俗习惯。可见,规则因生活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55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传播史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文化传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有商贸活动、人类的迁徙活动、通过学校教育,教育是最为直接的传播途径。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着就是媒介或者媒体。
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作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互联网这一新兴的媒体其特点在于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人们从中可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同时,互联网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的生活正步入信息时代。
56生活的故事
生活的故事,不仅有物质生活的故事,而且有精神生活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在变化之中。
生活的代际差异: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会导致代际隔阂,着就是代沟。
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历史告诉我们怎样选择、怎样做事、怎样为人。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
57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
人口的迁徙、环境的变化、交通的发展我们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变化。
我们了解历史需要有第一手资料如来自自己的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也可用第二手资料如从当事人或目击者哪里转述得来的资料。一般来说,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第八单元 文明的探源
1、 史前时代: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2、 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3、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北京人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4、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所处时代
使用火的情况
北京人
70万——2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
3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人工取火
4、 大约一万年前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换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人类大约在此时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5、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当时的原始人类不仅使用磨制石器,而且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定居的聚落。)
6、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
7、
距今时间
所处流域
种植作物
房屋特色
使用陶器
半坡聚落
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
7000年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黑陶(黑陶钵)
8、
农业区
自然原因
半坡聚落
粟作农业区
远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大量种植耐旱的粟。
河姆渡聚落
稻作农业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大量种植喜湿的水稻。
9、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文明
流域
使用文字
代表城市
种植作物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孟菲斯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楔形文字
乌尔、乌鲁克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棉花
古中国文明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二里头(夏王朝)
粟、水稻
10、两河流域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11、各个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
5500年前后,尼罗河两岸出现几十个小国。
5000年前后,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
5000年前,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城遗迹。
4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4000年前,夏王朝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
4000年前后,文明曙光投射到克里特岛上。
3000年前,出现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
12、两河流域的早期居民:苏美尔人; 中美洲居民:印第安人
13、印度河流域最早种植:棉花; 印第安人种植了:玉米
1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15、
爱琴文明 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 古希腊文明 欧洲文明
迈锡尼文明
16、中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之后,出现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文明,其中最杰出的是玛雅文明。
17、中国文字的雏形可能是新石器中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18、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蛋壳黑陶杯。
19、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称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20、炎帝(神农氏)的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1、黄帝(轩辕)的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22、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原因:书本113+炎黄二帝的发明改善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23、尧舜禹时期把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
24、4000年前,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25、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
26、资料大致可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
27、文献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字和音像资料。
28、实物资料主要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
29、口述资料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