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25289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 5.敬业与乐业 四川省剑阁县开封中学 赵星红 第一学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总——分一总”的议论文结构。     2、明确文章中心论点。学会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引用材料)。     3 、初步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初步学习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来阐明观点;增强思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诵读感知文本,以读促思帮助理解课文。     设疑启发法:通过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推动课堂每一个环节。     讨论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讨论并分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分析中总结,能吸取集体的智慧。     质疑辩论法:设置辩论的环节,放飞思维,展示自我,是突破难点的切入口。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借助录音、图片等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积极人生观、价值观。 2.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文章“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部分。从文章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运用。 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巡回辅导,不断引导、点评,促使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朗读讨论、多媒体辅助 3. 初三4班学生学习语文课,阅读的兴趣不高;其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学生没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从成绩来看中等生将要走向差生的边缘,学生没有目标学习没动力,一切都无所谓的心态,班级缺少学霸型精英的领导的,班级缺少浓郁的学习氛围。缺少质疑精神和求真的态度。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差,抄作业的现象极为严重,语文成绩的保障关键在课堂。 4.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文章“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部分。从文章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运用。 1.环节设计思路: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听读一段课文录音,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语言。然后以“我能行”即兴演讲。 2.环节设计思路:     活动二通过组织学生自由辩论,达到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 5.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4、体会本文演讲语言的特色, 6.1.1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6.1.2 1、 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 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6.1.3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6.1.4活动一 第一学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介绍作者。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  5、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 三、合作学习   I、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旁鹜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   明确:(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能用相同意思的短评代替“唯一途径”)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并在文中找出。     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     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引用名人的话。   5、观点是: 人类一方面为生活而劳动,一方面为劳动而生活。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一件看做我的生命……。敬业主义对于人生最重要,对于人生最为有利。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板书: 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能用相同意思的短评代替“唯一途径”)   论据:   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6.1.4活动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折本(shé)   羡慕(mù)  亵渎(xiѐ) B.解剖(pᾱo)   佝偻(gōu)  强聒(guō) C.骈进(pián)  亵渎(dú)   教诲(huì) D.承蜩(tiáo)   旁骛(wù)  层累(lě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下列各组关联词填写在句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 并且 即使  却     B、 故  因而  即使  才 C、但 所以 无论  却     D、故  所以  无论  才   参考答案:(1)B,(2)①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②道理极易明白。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④原为佛教用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3)C。   6.2.1教学目标 评论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6.2.2学时重点 评论 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结构安排。 6.2.3学时难点 评论 1、体会本文语言通俗、准确、生动有力的特色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结构安排。 6.2.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敬业与乐业  第二学时 一、研读赏析,课文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观点:要敬业。第一层:“第一要……便是敬”。  什么是敬。第二层:“业有什么……没有什么分别拣择。”什么是敬业。第三层:“总之,……第一等人。”  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文中指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仪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   ③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   ④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等,并没有高下,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1、  举二组事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丝毫不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2、  从反面论述不敬业的害处。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二、让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②       (总)——(分)——(总)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 1、  分别指当木匠的和当挑粪的两种人。 2、  泛指一般的人。 3、  作者自己。  五、学了本文后,结合自己平时做事的态度,谈谈自己的想法。请你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板书: 第一层:什么是敬。 第二层:什么是敬业。 第三层: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活动2【作业】敬业与乐业 评论 一、反复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文章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二、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 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三、“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能够发现身边凡人琐事的意义。同时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辩证地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不必强求他们达到某种程度。 参考答案: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活动3【活动】敬业与乐业  课堂活动 评论 1.环节设计思路: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听读一段课文录音,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语言。然后以“我能行”即兴演讲。 2.环节设计思路:     活动二通过组织学生自由辩论,达到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