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歌让文章笑起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整合本学期所学诗歌,积累描写所用资源。
2、 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并能提炼加工恰当运用。
一、 导入
李延年唱,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白居易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个女人,如果有时常含笑,那整个人都必然是生动的。当然,我们这节课不是谈女人,是谈写作文。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什么是她的笑容呢?我想是描写。只有适当的描写,才能让一篇文章生动起来。因此,我们这节课,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文章笑起来。
二、 教学过程
(一)片段展示,比较优劣
片段1:“我看见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头不停地摆着,还像病人一样颤动,看来他真的吓坏了。就这样走着,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害怕。他颤抖的身体停了下来,瘦小无力的手拉着我前进,我们仿佛看不见希望……”
片段2:“我看见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头不停地摆着,还像病人一样颤动,看来他真的吓坏了。就这样走着,晚上的雨潇潇不歇,不知道什么鸟在忽近忽远地悲鸣。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害怕。他颤抖的身体停了下来,瘦小无力的手拉着我前进,我们仿佛看不见希望……”
学生评论:两个片段有何不同?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
(二)梳理资源,体会意境:描写从哪里来?平常课外积累不够,不要紧。我们有现成的资源可用。大家回想下我们刚才那个片段的句子,熟悉吗?
范例:潇潇暮雨子规啼→晚上的雨潇潇不歇,不知道什么鸟在忽近忽远地悲鸣。
我们初中的三个学期,学过的古诗歌不下30首,里面有很多的描写的诗句其实我们都可以拿来用用。
归纳: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 初日照高林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 烟笼寒水月笼沙。
5、 无可奈可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7、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9、 青草池塘处处蛙。
10、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该怎么提炼?
没什么技巧,关键是要联想,能在脑海里形成画面。
(三) 提炼加工,化为材料:
制作微视频:老师朗诵,配上相应的音乐(如鸟鸣等声音),引导学生联想其它几句诗歌。
1、 反复朗读:“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读出“来”“落”的舒缓和“烟”“日”的轻柔。
2、 想象画面:立于山顶,远处几处似浓似淡的白云,清风徐来,从云边掠过,好像拉着云的手缓缓踱来;竹林青翠,密密疏疏,落日金黄的余晖映在那一片绿色上,娇而不媚。
3、 归纳作用:这样的描写适合烘托温暖的氛围,衬托人物平静的心理
(四) 巧妙插入,适当运用:
1、 环境描写有很多作用,我们把作用简化,只看对氛围的烘托和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上。
2、 留白填空:下面几段文字分别留了个空,大家把提炼的东西放进去,看看效果怎样。请说明为什么这么填。
a终于回到家乡了。还是熟悉的庭院,还是熟悉的门前的池塘。()爷爷奶奶早已在门口迎接我们,人还没到,声音就已经到了:“我的乖孙子,你们可回来啦!”
B为什么这次又失败了?我躲到学校的偏僻处时,终于忍不住哭起来。原以为半个学期的努力肯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可残酷的现实又给了我狠狠的一击。()
C看着她越跑越远,我心里痛极了。相知五年的友谊在一个误会面前这么不堪一击?难道真正的友谊都是这么脆弱?我叹了口气,把视线转向一边。()
(五) 小结深化:我们经常说读课外书少,积累少。其实,只要你把课本里的内容真正琢磨透了,琢磨成自己的东西了,我们写作的素材还会少吗?诗歌可以用,古文呢,现代文呢?
(六) 作业。把化用的诗句描写插入叙事中,描写前后各写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