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篮球原地运球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的篮球教学要求,重点围绕篮球原地运球技术进行讲解与练习。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球类运动”第二节“篮球基本技术”,详细内容包括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篮球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原地运球的节奏感和手脚协调性。
教学重点: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篮球、篮球架、口哨、计时器。
学具:篮球、运动服装、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接力”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0分钟)
(1)教师讲解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强调手部姿势、腿部协调性及节奏感。
(2)教师示范原地运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学生分组练习(15分钟)
学生按小组进行原地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例题讲解(10分钟)
(1)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原地运球动作,进行详细讲解。
(2)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5.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进行原地运球练习,教师观察并给予评价。
6. 小组比赛(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原地运球比赛,评选出运球技术最佳的小组。
六、板书设计
1. 篮球原地运球动作要领
手部姿势:掌心空出,手指张开,手腕放松。
腿部协调:膝盖微弯,脚掌着地。
节奏感:保持稳定的节奏,手脚协调。
2. 原地运球练习方法
1. 个人练习:反复练习,提高动作质量。
2. 对面传球练习:两人面对面站立,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学习的原地运球动作。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一段1分钟的原地运球视频,至班级群。
2. 答案
学生的视频中,动作要领正确,节奏感良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动作协调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
2.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参加篮球俱乐部,提高篮球技能。
(2)开展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技术讲解与示范
2. 学生分组练习
3. 例题讲解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技术讲解与示范
1. 动作要领的准确性:教师在讲解时,要确保动作要领的准确性,以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的技巧。
2. 示范动作的规范性:教师在示范时,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性,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了解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动作要领。
补充说明: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示范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针对易错点,教师可以多次示范,强调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规避错误。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跟随示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体验。
二、学生分组练习
1. 分组合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
2. 巡回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鼓励学生在分组练习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动作质量。
补充说明:
教师可以设置多个练习站点,让学生轮换练习,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例题讲解
1. 例题选取的典型性: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原地运球的技巧。
2. 讲解过程的详细性: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技巧和注意事项。
补充说明: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比赛场景,讲解原地运球在比赛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战意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例题讲解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的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活动。
补充说明: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可以开展篮球俱乐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和兴趣。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练习情况,为学生的篮球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调要有起伏,注意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拖堂。
2. 在学生分组练习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和掌握技巧。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情景导入
1. 通过趣味性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结合实际比赛场景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战意识。
教案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 实践情景引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分组练习和巡回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指导,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 时间分配上,部分环节略显紧张,导致课堂节奏较快,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消化所学内容。
2. 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有趣或针对性不强。
三、改进措施
1. 在时间分配上,适当调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2. 优化课堂提问,设置更多有趣、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增加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