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题方法技巧(精选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76596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题方法技巧(精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题方法技巧(精选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题方法技巧 1 单选题 1、伏尔泰对英国革命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及权力构造十分称颂,认为:“英国政府这种可喜的混合:下院议员、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据此可知,伏尔泰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主张社会契约论 C.坚持人民主权原则D.倡导自由与平等 答案:A 解析: 根据“下院议员、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这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伏尔泰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推崇说明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主张社会契约论的是卢梭,排除B项;伏尔泰推崇君主立宪制,只能说明他反对君主专制,不能说明坚持人民主权和倡导自由平等,排除CD项。故选A项。 2、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下列属于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有 A.伏尔泰B.霍布斯C.拉斐尔D.凯恩斯 答案:C 解析: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C项正确;霍布斯、伏尔泰为启蒙运动中英国、法国代表人物,排除A项、B项;凯恩斯是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排除D项。故选C项。 3、某位思想家指出“目前的情形表明,要让全体民众无需外部教导就能够在宗教事务上自信地运用自己的理智,甚或说是将他们自己摆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中去,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仍存在巨大的缺失,但人类朝向这一目标自由前行的道路已被开启。”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彼特拉克C.康德D.马丁·路德 答案:C 解析: 这一思想家充分肯定了人类运用自身理智的作用,认为运用理智是人类通向自我解放的重要途径,这是康德的理论,强调理性的作用,C项正确;苏格拉底并未强调通过理智来摆脱宗教机构的束缚,排除A项;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其批判了教会,但没有提出用理智来突破教会的约束,排除B项;马丁·路德主张宗教改革,但是其本身强调要虔诚的信仰,因此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 A.雕塑艺术的不断进步B.对人的关注越来越明显 C.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然D.理性和科学的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精神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因此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雕塑艺术的特色变化,不能说是雕塑艺术不断进步,排除A项;材料的信息也没有体现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然,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理性和科学的紧密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 5、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法定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派领袖为首相,授权首相组阁。这说明当时英国 A.法律未能得到执行B.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C.议会主权得以确立D.国王“统而不治” 答案:D 解析: 国王只能接受议会的选举结果,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反映是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非法律没有执行,内阁权力开始膨胀,排除AB项;在17世纪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就得到确认,排除C项。故选D项。 6、“改革法案并未显著扩大选民范围,但也使得代表权的基础从世袭特权向人口和财富因素转移”,从而“拉开了英国在19世纪制度革新的序幕。”上述改革 A.改变了政治运行机制B.使英国政治废除了世袭特权 C.有效缓和了劳资矛盾D.较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但也使得代表权的基础从世袭特权向人口和财富因素转移,从而‘拉开了英国在19世纪制度革新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法案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代表权,体现不出改变了政治运行机制,排除A项;使英国政治废除了世袭特权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劳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7、“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 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来看,是因为皇帝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决定有法律效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民授”,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项。故选A项。 8、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A.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B.不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导火索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由此可知,这次改革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C项正确,B项错误;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与农奴制改革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9、伏尔泰曾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主张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C.自由竞争D.权力制衡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自由”“人与自己平等”可知,该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B项正确;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竞争,排除C项;权力制衡,是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这些力量表现为一定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机构和组织等等,他们在权力主体行使过程中,对权力施以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运行中的正常、廉洁、有序、高效等,并且使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它的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双元革命”其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二是 A.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B.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C.第一次工业革命D.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答案:A 解析:  根据“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可知另一革命是科学革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所学判断可知应该是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A项正确;伽利略不是英国科学家,和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属于科学革命,排除C项;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在19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有学者指出,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建构的未来社会图景有三个层面:自由、平等和宽容,后来发展为自由、平等和博爱。而同时期英国思想家则提出了“商业社会”、“文明社会”的概念,论述了未来社会的基础架构是市场、法律、道德这三大基础要素。两国思想家构建理想蓝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工业革命的基础不同B.两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同 C.两国历史传统上的差异性D.两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同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世纪的法国封建势力雄厚,而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所以两国构想的理想蓝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同,D项正确;原因主要是由于两国的社会环境的差异,而非工业革命的基础和阶级力量禅意,更不是因为历史传统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 1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其目的是 A.赢得民众支持B.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 C.改善民众生活D.促进北方的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大批的黑人支持北方,因此是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其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1517年,马丁·路德的战斗檄文《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仅仅两周时间,便传遍了德意志地区,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全西欧。实际上,当时欧洲的印刷术才使用不久,造价极其高昂。这种不可思议的传播速度主要得益于 A.信徒们倾囊相助B.封建君主的支持 C.新兴资本的力量D.新教理论的成熟 答案:C 解析: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思想领域出现资产阶级思想。《九十五条论纲》符合资产阶级新思想,因此传播较快,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信徒的倾囊相助和封建君主的支持,排除A、B两项;宗教改革此时刚刚拉开序幕,新教理论尚未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14、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材料旨在强调路德教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颠覆了基督教会统治 C.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 据题意可知,路德教既是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由使教会处于世俗政权的统治之下,因此能够得到基督教徒和世俗政权的支持,说明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颠覆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项;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德意志新教诸侯签署的《奥格斯堡和约》中的一条原则。即由诸侯决定他们自己及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臣民所信宗教必须与其所属的领地上的诸侯的宗教信仰一致。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5、宗教改革期间,加尔文教宣称,人应该完成上帝给予他在现世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人们必须理性地生活;他们认为高利贷者和商人是以理性来生活的。这一思想 A.奠定了欧洲天赋人权的思想基础B.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 C.成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思想武器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这一思想主张人应该现世的“责任和义务”,并“认为高利贷者和商人是以理性来生活的",这一思想成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思想武器,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天赋人权”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的这一思想和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摧毁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填空题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16—17世纪,英国________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________。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②曲折:英国经历了共和国、________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巩固:1688年,发生“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法律保障 ①《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王位继承法》:1701年又通过《________》,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 “光荣革命”后,英国________逐步形成。 答案:     资产阶级     革命     军事独裁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君主立宪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17、意义 (1)形成了重视____和事实的____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____、实验、____、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____方法。 (2)促进了____和社会进步。 答案:     经验     理性     观察     分析     科学     思想解放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科学革命的意义是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8、________________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牛顿力学体系 结合所学可知,牛顿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填写牛顿力学体系。 19、17世纪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答案:     英国     法国 ①:结合课本可知,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①处填写英国; ②:结合课本可知,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②处填写法国; 20、文艺复兴代表:14世纪意大利产生了_____、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15世纪出现了___________、米开朗基罗、拉斐尔________。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____________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答案:     但丁     达芬奇     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 ①:结合课本可知,14世纪意大利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①处填写但丁; ②:结合课本可知,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美术三杰,②处填写达芬奇; ③:结合课本可知,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美术三杰,③处填写美术三杰; ④:结合课本可知,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④处填写莎士比亚。 21、德意志——(1864-1871年)统一战争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____状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____为宰相。 (2)过程: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____,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3)影响:1871年,____成立,实行____。 答案:     分裂     俾斯麦     法国     德意志帝国     君主立宪制 结合所学知识,(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2)过程: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3)影响: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22、文艺复兴:精神内核:____是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以____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____;反对____,抨击____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____;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____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答案:     人文主义     人     价值和尊严     禁欲主义     教会     理性     现世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3、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____的民族危机。1868年推翻____统治。 (2)内容:加强____,废除封建____制度,推行“富国强兵”____“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____国家制定宪法。 (3)影响:保留了大量____势力,官僚寡头和____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____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____。 答案:     半殖民地     幕府     中央集权     等级     “殖产兴业”     西方     封建     军阀     军国主义     侵略扩张 结合所学“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可知(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①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推翻②幕府统治。(2)内容:加强③中央集权,废除封建④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⑤“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⑥西方国家制定宪法。(3)影响:保留了大量⑦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⑧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⑨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⑩侵略扩张。 24、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________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3)特点 ①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②涉及领域广泛;③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④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 (4)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答案:“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25、1517年德意志_________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瑞士的加尔文派,___________影响也很大。 答案: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英国的国教 ①:结合课本可知,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①处填写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②:结合课本可知,瑞士的加尔文派,英国的国教影响也很大,②处填写英国的国教。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后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举入侵、东罗马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速往两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学院”,专门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要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联邦党人文集》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对美国宪法的内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联邦党人在其中充分地论述了建立联邦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难发现在美国的制宪过程中,《联邦党人文集》中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孟德斯鸠,正是在对孟德斯鸠的思想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着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蒲慧等《读〈联邦党人文集〉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孟德斯鸠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答案:(1)历史背景: 意大利具有文化遗产和人才优势;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束缚,追求财富和现世享乐。 (2)继承: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发展:确立共和政体,人民与政府的分权制约;确立联邦制,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约。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速往两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学院’”可知意大利具有文化遗产和人才优势;根据材料“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要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可知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束缚,追求财富和现世享乐。 (2)继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对孟德斯鸠理论“继承”主要体现在按照孟德斯鸠理论确立了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三者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体制。 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体现为美国宪法中其他体现的分权制衡的原则,主要有确立共和政体,人民与政府的分权制约;确立联邦制,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约。 27、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解析: (1) 特点:根据“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得出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根据“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得出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根据“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得出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作用:结合材料和的所学可从积极与局限角度概括,可得出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局限:结合“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和所学可得出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 权力制衡关系:根据“1689年《权利法案》”可得出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根据“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并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可得出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根据所学可得出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根据“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得出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近代,英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两国的权力中心有何不同? (2)美国与德国确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方式分别是什么?在一战中它们分属于什么联盟? (3)陈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答案:(1)确立政体:英国1689《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权力中心:英国议会、德国皇帝 (2)美国独立战争、德国三次王朝战争。美国协约国、德国同盟国。 (3)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通过1689《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英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德国权力中心是皇帝。 (2)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通过美国独立战争;德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美国属于协约国、德国属于同盟国。 (3)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有四个阶段,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9、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又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中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圆,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答案:(1)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特征: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密切。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 (3)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解析: (1) 特点:根据“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又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得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得出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根本原因:根据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特征: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可得出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根据“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得出与科学联系密切。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 (3) 综合所学可得出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进入18世纪,欧洲迎来了一场启蒙运动,在不同的領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一系列新颖主张,这场运动主要流行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当时的思想家非常自觉的运动。“启蒙”这个词也是当时的人经常使用的。人们之所以称这次思想运动为启蒙运动,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正在从漫长的黑暗和无知中摆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和尊重人性的新时代。 ——摘引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别指出这场运动中法国的三位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提出的“新颖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答案:(1)精神内核:“理性”(或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新颖主张:孟德斯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或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权在民(或直接民主制) (2)主要观点:自由、平等;相互制约。 影响: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解析: (1)精神内核:根据材料“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一系列新颖主张,这场运动主要流行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当时的思想家非常自觉的运动”可知,精神内核是“理性”(或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新颖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或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权在民(或直接民主制) (2)主要观点:依据材料“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可以得出自由、平等;相互制约。影响:依据材料“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并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可知,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1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