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7)
例19 某水利工程项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某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跨多个省、市,建设周期超过10年,建筑形式主要包括渡槽、暗渠、隧洞、涵洞等,工程包括河渠交叉建筑物多座,主体工程建设需完成大量土石方开挖和钢筋混凝土构筑。
目前正在施工的工程任务主要包括黄河水下穿越工程、三座桥梁、一条500 m长的石质山体隧道和一段长15km、宽100m、深50m的明渠开挖工程。
1.请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分析该施工阶段存在哪些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
参考答案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各种施工机械由于运动,防护失效导致的各种伤害。
(2)设备漏电,接地、接零失效等造成的电危害。
(3)振动危害.机械震动,振动棒振动等。
(4)噪声,施工机械,振动棒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2)隧道施工,明渠施工:易燃易爆性物质伤害。
2.简述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别及职业病类别。
参考答案
主要事故类别:
(1)冒顶片帮。
(2)机械伤害。
(3)放炮。
(4)触电。
(5)瓦斯爆炸。
(6)车辆伤害。
(7)高处坠落。
主要职业病:
(1)矽肺。
(2)手臂振动病。
(3)噪声聋。
案例21 某小型货车生产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某企业为小型货车生产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年产小型货车5万辆,现有职工1100余人。
厂区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扳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
冲压车间设有3条冲压生产线。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 t单梁桥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式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生产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工艺,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运输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喷漆室外附设有调漆室。
整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流水装配线。
车身装焊线旱季选用悬挂点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机等。车身装焊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车身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
车架装焊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他零件一起进入总装胎具焊接线。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
装焊车间通风系统良好。
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品运输以叉车为主。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16辆,叉车15辆。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度8m、转弯半径大于9m.次干道宽度5m、转弯半径大于6m.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
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35kV,内设5台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3900 kV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设,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锅炉,为厂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压站安装有4台供气量为20 m3/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生产提供压缩空气。
某日,冲压车间进行起重机吊装板材作业,工人甲、乙挂上吊钩后,示意天车司机开始起吊。随着板材徐徐升起,工人甲发现板材倾斜,与工人乙商议是否需要停车调整,工人乙说:“不必停车,我扶着就行。”作业场所地面物品摆放杂乱,工人乙手扶板材侧身而行,被脚下物品绊倒,板材随之倾斜、脱钩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辨识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所辨识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些设备、设施或场所。
参考答案
(1)火灾:喷漆室,调漆室,油漆存放点,焊接作业点。
(2)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喷漆室,调漆室,蒸汽锅炉,空气压缩机。
(3)起重伤害:在起重作业区内的桥式起重机,单粱电动葫芦,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
(4)机械伤害:冲压设备,总装生产线和焊接生产线等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手持工具处。
(5)触电:变配电站,机电设备,手持电动工具。
(6)车辆伤害:主干道路,次干道路,车辆,半成品库,叉车。
2.说明诚事故调查取证中应取得的主要资料和证据。
参考答案
(1)发生事故单位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2)工人乙的自然情况,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
(3)事故发生当天工人乙工作情况。
(4)板材冲压车间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设备、工件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
(6)工人乙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
(7)工人乙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8)起重机或吊钩等部件质量和安全状态记录。
案例20 某聚苯树脂厂重大危险源辨识
某聚苯树脂的厂区布置如图所示。厂区占地面积64 292㎡,建筑面积35 514 ㎡,周边纵向距离为400 m,横向距离180 m.厂区主要建筑为12层综合楼、3层主生产车间和2座辅助车间,另有机修、仓库等设施。生产装置区建有3条聚苯乙烯生产线(1#、2#、3#生产线),并有日用罐区(乙苯储罐1个,80 ml;苯乙烯储罐2个,均为5815 m3)。原料罐区基本情况如下表。
试根据《重大危险源分辨识》(GB18218-2000)别对该公司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参考答案
考虑到其整个生产区域划分,主要危险物品存在部位是生产装置区(包括1#、2#、3#生产线及日用罐区)和原料罐区。因此针对这两个单元进行辨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品主要是乙苯、苯乙烯。乙苯,闪点15℃: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 t,储存区临界量为20t;苯乙烯的闪点为344℃,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0t,储存区临界量为100t.
1.生产装置区
日用罐区乙苯一个储罐的容积约为80m3,共1个。乙苯的相对密度为(水=1)0.87按充装系数0.85计算,0.87×80×0.85=59t.
另外,如果还考虑各聚合釜、管道中的乙苯、苯乙烯的量,则在主生产装置区的危险物品远远超过其临界量,因此其生产装置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2.原料储罐区
原料储罐区中苯乙烯一个储罐的容积为6 750 m,共2个。苯乙烯的相对密度(水=1)为0.91.按充装系数0.85计,0.91×6750×0.85=5 22lt.
因此,原料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案例22 某热力发电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灰库等;大型设备主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汽车直接运往储煤场,在储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入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两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制氢装置中存有的氢气为50 kg.制氢装置边缘30m处,有6个卧式储罐,作为生产过程成品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油为柴油。厂内有两个固定顶储罐,存储了柴油,两柴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 m处有一个汽油储罐区,有两个卧式汽油储罐,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其所在的生产工艺单元。
参考答案
(1)火灾:储煤场。
(2)锅炉爆炸:燃烧系统。
(3)容器爆炸:制氢系统。
(4)其他爆炸: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5)触电:配电与送电系统。
(6)车辆伤害:储煤场。
(7)灼烫:燃烧系统。
(8)淹溺:汽水系统。
(9)机械伤害: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10)中毒和窒息:制氢系统。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GB/T 13861-1992)给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指出该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
参考答案
(1)易燃易爆性物质:汽油。
(2)自燃性物质:燃煤。
(3)腐蚀性物质:硫。
3.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或设施,并提出预防其发生爆炸的保护装置或设备。
参考答案
(1)锅炉:安全阀。
(2)氢气储罐:安全阀。
(3)制氢装置:安全阀。
(4)汽油储罐:阻火器。
(5)磨煤机:惰性气体保护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