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050421 上传时间:2024-04-11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浏阳市中医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制标准操作规程 骨科四骨科四 易爱武易爱武l一、为控制多重耐药菌在院内流行所导致的医院感染,规范临床隔离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l(一)医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纳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提供人、财、物的支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l(二)医务人员应接受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危险及预防措施的教育和训练,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筛选。l(三)应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l(1)、微生物

2、实验室应使用标准的实验室方法,确定目标微生物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NDM-1和产KPC的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艰难梭菌(CD)等多重耐药菌。l(2)、应建立机制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在监测到异常的耐药模式时能够迅速通知感染控制人员或临床科室主任。l(3)、每季度向临床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l(4)、各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病例的监测工作,并按照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时限的要求上报医

3、院感染管理部门。由院感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现播散现象,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l(5)隔离标识:l(6)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处置流程l浏阳市中医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l多重耐药报告、处置流程多重耐药报告、处置流程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菌后即刻电话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医师接到检验报告单通知本科室护士长:做好消毒隔离及登记工作同时上传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督察相关科室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做好得登记工作说明:说明:1检验报告单上盖有多重耐药报告专用章检验报告单上盖有多重耐药报告专用章l2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l(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

4、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l(2)产超广谱产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的细菌l(3)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如产NDM-1和产和产KPC的细菌的细菌l(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l(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l(6)多重耐药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l(7)艰难梭菌(艰难梭菌(CD)l连续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或感染已痊愈方可解除隔离。

5、出多重耐药菌或感染已痊愈方可解除隔离。l二、多重耐药菌暴发时:应按浏阳市中医医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制度并采取相应措施。l三、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l1设专用隔离室或进行床边隔离。l床栏上放置接触隔离标识。床边柜上备有快速手消毒液,医疗废物专用箱。l2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l(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l(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l(3)、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l3.凡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病人须戴手套,医

6、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l4预计与病人或环境如医疗设备、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l5.接触病人或污敷料后及护理另一名病人前必须洗手。l6.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l7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定期消毒。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l8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多重耐药菌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须采取接触传播隔离措施,并向接受方说明,用后的器械设备及时清洁消毒。患者转诊之

7、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用品。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进行个人防护装备的处置。l9尽量限制探视人数,嘱咐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手消毒制度。l10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解除隔离。l11防止利器损伤,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统一回收。l12在隔离室内感染性废物要立即放置黄色医疗废物桶内,在全部操作完成后将废弃物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扎紧袋口(注明“多重耐药菌”)统一回收。l13探视者需进隔离室时,应先通知值班护士并采取相应措施。l14病人使用

8、专用体温表,用75酒精浸泡。l15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当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口罩和防护镜。物体表面(桌椅、床边柜等)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每日二次擦拭。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拖把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l16.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对环境如物品表面、公用设施进行采样培养。l17.采取以上控制措施后,如果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空病房消毒处置)l三、多重耐药菌预防及治疗l1.合理使用抗生素 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l2.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治疗:使用对多重耐药菌敏感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