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教学过程一、复习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二、新课出示圆锥实物图,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
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1、圆锥的认识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那么将直角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三、课堂练习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第六课时教学反思借助圆柱特征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快就迁移类推到圆锥的认识上。
大家从底面、侧面和高三个角度有序地进行了特征的探究。
只是没想到今年调整了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用附页2制作圆锥后,今天居然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处出现了以往未出现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
原来,附页2的扇形与半圆大小很接近,所以造成了负迁移。
再教建议如果教材附页中的图仍旧不变,那么下次再教时,我会请班级部分优秀的同学尝试自己画图制作与教材大小不同的圆锥。
教材对圆锥的高是这样定义的——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袁文杰同学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这句话去掉圆心表述更简洁。
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距离要求线段最短,所以一定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
对于这段话,我给予了肯定,只是解释为了大家更明确高的起点和终点,所以才这样表述。
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正确?拓展1、介绍了圆锥的母线,并且要求学生对母线和高进行了对比。
2、对于新增内容加大教学力度,提问将直角三角形硬纸板贴在木棒上有几种贴法?哪几种旋转后能成为圆锥?小结以任意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可成为圆锥形。
旋转后形成的圆锥体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