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复数
知识内容
一、复数的概念
1. 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即;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
i就是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的一个根,方程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
, , , .
2. 数系的扩充:复数
3. 复数的定义:
形如的数叫复数,叫复数的实部,叫复数的虚部.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表示
4. 复数的代数形式:
通常用字母表示,即,把复数表示成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
5.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的关系:
对于复数,当且仅当时,复数是实数;当时,复数叫做虚数;当且时,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时,就是实数
6. 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
7.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这就是说,如果,, ,,那么,
二、复数的几何意义
1. 复平面、实轴、虚轴:
复数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点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复数可用点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轴叫做实轴,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2. .对于虚轴上的点要除原点外,因为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它所确定的复数是表示是实数.
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3.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三、复数的四则运算
1. 复数与的和的定义:
2. 复数与的差的定义:
3.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
4.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5. 乘法运算规则:
设,(、、、)是任意两个复数,
那么它们的积
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换成,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6. 乘法运算律:
(1)
(2)
(3)
7. 复数除法定义:
满足的复数(、)叫复数除以复数的商,记为:或者
8. 除法运算规则:
设复数 (、),除以 (,),其商为(、),
即∵
∴
由复数相等定义可知解这个方程组,得
于是有:
②利用于是将的分母有理化得:
原式
.
∴(
点评:①是常规方法,②是利用初中我们学习的化简无理分式时,都是采用的分母有理化思想方法,而复数与复数,相当于我们初中学习的的对偶式,它们之积为是有理数,而是正实数.所以可以分母实数化. 把这种方法叫做分母实数化法.
9. 共轭复数:
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等于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共轭虚数.
例题精讲
1. 复数的概念
【例1】 已知为虚数单位),那么实数a,b的值分别为( )
A.2,5 B.-3,1 C.-1.1 D.2,
【答案】D
【例2】 计算: (表示虚数单位)
【答案】
【解析】 ∵,而(),故
【例3】 设,,则下列命题中一定正确的是( )
A.的对应点在第一象限 B.的对应点在第四象限
C.不是纯虚数 D.是虚数
【答案】D
【解析】 .
【例4】 在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②若是纯虚数,则实数;
③是虚数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④若是两个相等的实数,则是纯虚数;
⑤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⑥的充要条件是.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复数为实数时,可以比较大小,①错;时, ,②错;为实数时,也有,③错;时, ,④错;⑤⑥正确.
2. 复数的几何意义
【例5】 复数(,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不可能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A
【解析】 由已知在复平面对应点如果在第一象限,则,而此不等式组无解.即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不可能位于第一象限.
【例6】 若,复数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B
【解析】 结合正、余弦函数的图象知,当时,.
【例7】 如果复数满足,那么的最小值是( )
A.1 B. C.2 D.
【答案】A
【解析】 设复数在复平面的对应点为,因为,
所以点的集合是轴上以、为端点的线段.
表示线段上的点到点的距离.此距离的最小值为点到点的距离,其距离为.
【例8】 满足及的复数的集合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复数表示的点在单位圆与直线上(表示到点与点的距离相等,故轨迹为直线),故选D.
【例9】 已知复数的模为,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
【答案】
【解析】 ,
,故在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表示圆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如图,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的最大值为.
【例10】 复数满足条件:,那么对应的点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A
【解析】 A;设,则有,,
化简得:,故为圆.
【点评】①的几何意义为点到点的距离;
②中所对应的点为以复数所对应的点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的点.
【例11】 复数,满足,,证明:.
【解析】 设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为,,由知,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故可设,所以.
也可设,则由向量与向量垂直知,
,故.
【例12】 已知复数,满足,,且,求与的值.
【答案】;4.
【解析】 设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为,,由于,
故,
故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从而,则;.
【例13】 已知,,,求.
【解析】 设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为,由知,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记所对应的顶点为,
由知, (可由余弦定理得到),故,
从而.
【例14】 已知复数满足,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答案】,
【解析】 设,则满足方程.
,
又,故当时,;当时,有.
3. 复数的四则运算
【例15】 已知,若,则等于( )
A. B. C. D.4
【答案】B
【解析】 .
【例16】 计算:.
【答案】
【解析】 原式.
【例17】 已知复数,,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3
【答案】A
【解析】
,
故当时, 有最大值.
【例18】 对任意一个非零复数,定义集合.
(1)设是方程的一个根,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若在中任取两个数,求其和为零的概率;
(2)若集合中只有个元素,试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值,并说明理由.
【答案】(1);(2).
【解析】 (1)∵是方程的根,
∴或,不论或,,
于是.
(2)取,则及.
于是或取.(说明:只需写出一个正确答案).
【例19】 解关于的方程.
【答案】.
【解析】 错解: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分析:“,且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但本题并未告诉是否为实数.
法一:原方程变形为,.
由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得,.
原方程的解为,.
法二:设,则有,
,
由②得:,代入①中解得:或,
故方程的根为.
【例20】 已知,,对于任意,均有成立,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 ,,
对恒成立.
当,即时,不等式恒成立;
当时,.
综上,.
【例21】 关于的方程有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 误:方程有实根,.
解得或.
析:判别式只能用来判定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而该方程中与并非实数.
正:设是其实根,代入原方程变形为,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解得.
【例22】 设方程的根分别为,,且,求实数的值.
【答案】或.
【解析】 若,为实数,则且,
解得.
若,为虚数,则且,共轭,
,解得.
综上,或.
【例2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并证明,从而.
【解析】 时,结论显然成立;
若对时,有结论成立,即,
则对,
由归纳假设知,上式
,
从而知对,命题成立.
综上知,对任意,有.
易直接推导知:
故有.
.
【例24】 若是方程()的解,
求证:.
【解析】 将解代入原方程得:
,
将此式两边同除以,则有:
,
即,
,
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例25】 设、为实数,且,则=________.
【答案】4
【解析】 由知,,
即,
故,解得,故.
【例26】 已知是纯虚数,求在复平面内对应点的轨迹.
【答案】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并去掉点和点.
【解析】 法一:
设(),
则是纯虚数,
故,
即的对应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并去掉点和点.
法二:
∵是纯虚数,∴(且)
∴,∴,得到,
设(),则()
∴的对应点的轨迹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并去掉点和点.
【例27】 设复数满足,求的最值.
【解析】 由题意,,则.
设,
则.
当时,,此时;
当时,,此时.
【例28】 若,,试求.
【答案】
【解析】 ∵,
∴
又知,∴
设(),则,∴ ,即,
由复数相等定义得,解得.∴.
故.
【点评】复数的共轭与模长的相关运算性质:
①设()的共轭复数为,则;;
②为实数;
③为纯虚数;
④对任意复数有;;,特别地有;;.
⑤,.,,.
以上性质都可以通过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具体计算进行证明.
【例29】 已知虚数为的一个立方根, 即满足,且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证明,并求与的值.
【答案】0;
【解析】 法一:
,解得:或.
由题意知,证明与计算略;
法二:
由题意知,故有.
又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出现,故的两根为.
由韦达定理有.
.
.
【点评】利用的性质:,可以快速计算一 些相关的复数的幂的问题.
【例30】 若(),
求证:
【解析】
设,
则有,即,
,解得,即.
【例31】 设是虚数,是实数,且.
(1)求的值及的实部的取值范围;
(2)设,求证:为纯虚数;
(3)求的最小值.
【答案】(1);的实部的取值范围是;(3)1.
【解析】 (1)设,,
则,
因为是实数,,所以,即.
于是,,,
所以的实部的取值范围是.
(2).
因为,,所以为纯虚数.
(3).
因为,所以,
故.
当,即时,取得最小值.
【例32】 对任意一个非零复数,定义集合.
(1)设是方程的一个根,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设复数,求证:.
【答案】(1);(2)略
【解析】 (1)∵是方程的根,
∴或,
当时,∵,.
∴,
当时,∵,
∴.
∴;
(2)∵,∴存在,使得.
于是对任意,.
由于是正奇数,,∴.
【例33】 已知复数,和,其中均为实数,为虚数单位,且对于任意复数,有,.
(1)试求的值,并分别写出和用表示的关系式;
(2)将作为点的坐标,作为点的坐标,上述关系式可以看作是坐标平面上点的一个变换:它将平面上的点变到这一平面上的点.当点在直线上移动时, 试求点经该变换后得到的点的轨迹方程;
(3)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它上面的任一点经上述变换后得到的点仍在该直线上?若存在,试求出所有这些直线;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答案】(1);(2);
(3)这样的直线存在,其方程为或
【解析】 (1)由题设,,∴,
于是由,且,得,
因此由,得关系式.
(2)设点在直线上,则其经变换后的点满足,
消去,得,故点的轨迹方程为.
(3)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
∵平行坐标轴的直线显然不满足条件,∴所求直线可设为.
∵该直线上的任一点,其经变换后得到的点仍在该直线上,
∴,即,
当时,方程组无解,故这样的直线不存在.
当,由,得,解得或.
故这样的直线存在,其方程为或.
课后检测
【习题1】 已知,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1,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而,∴
【习题2】 设为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复数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的(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B
【解析】 ,.
【习题3】 复数等于( )
A. B. C. D.
【解析】原式,选B.
【习题4】 已知复数满足,且,求证:.
【解析】 设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为,,由条件知,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为正方形,而在复平面上对应的向量为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所以.
【习题5】 设复数,满足,其中,求的值.
【答案】5
【解析】
,
把代入上式,得.
高中数学.复数 Page 16 of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