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人教(部编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11231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人教(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人教(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花之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排比句式营造出的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3.领悟作者使用比喻、拟人含蓄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排比句式营造出的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使用比喻、拟人含蓄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事物都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纪伯伦这首诗很适合在不看题目时,让学生根据十分形象的词语“猜谜”,猜猜“我”是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真切地体验作者语言的隐趣,让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迅速抓住诗歌主体。 2.给出谜底,“‘我’是花”,小结入题。 二、课前预习,检查情况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把自己比作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 (2)柔美的样子,多用来写景物。( ) (3)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 (4)盘旋舞动的样子。( ) 2.作者简介:纪伯伦,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三、自主朗读,读出韵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的实践中,把文本读足、读熟,去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进一步理解诗意。 四、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是花? 第一段: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 第二段:交代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犹如草坪中亮丽的星星点点。 第三段:这是花的四季变化。 五、课文探究,解决问题 1.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赞赏?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这几句写出了花的什么样的品质或精神?(花的奉献精神。)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可以看出花和世界关系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 (3)“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仔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是花在享受亲爱的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2.是怎样借助修辞表现花的美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含蓄地表达情感。) (排比、比喻的连用,使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呈现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3.配乐朗读纪伯伦的《花之歌》,在音乐声中读散文诗,体会作者寄予诗歌的特殊情感。 六、练习内化,当堂测试 本诗开篇连用四个比喻“我是……”,构思精巧,语言清新。请你也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花之歌”吧。 【板书设计】 花之歌 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花的态度,花的精神 【教学反思】 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问题精而不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