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装 订 线
班级 学号 姓名
大学
院、(系、部) 专业 级
大学语文 课程 期终考试试卷(B卷)
2010-2011学年度二学期 2011年7 月 日 00:00-00:00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
A、《易经》 B、《诗经》 C、《楚辞》 D、《古诗》
2.先秦时代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战国策》
3.在下列文人中,谁的诗被称为“诗史” ( )
A .曹操 B.李煜 C.李商隐 D.杜甫
4.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
A.马致远 B. 王实甫 C. 关汉卿 D. 白朴
5.下列词人中不属于婉约派的是( )
A柳永 B李清照 C辛弃疾 D秦观
6.《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 )
A、议论与叙事 B、议论与抒情 C、抒情与描写 D、叙事与抒情
7.苏轼,字子瞻,号( )
A.少陵野老 B. 西溪遗民 C. 东坡居士 D.青莲居士
8.《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10 .《漱玉词》 为( )的词集
A .李清照B .晏殊C .姜夔 D .张孝祥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 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 。
2.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分别为 ﹑ ﹑ 。
3.人生在世不称意, 。
4.“韩柳文章李杜诗”中的“李杜”指的是 和 。李白 杜甫
5.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
6.蓬莱文章建安骨, 。
7.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
8.主张写作诗文应“为时”、“为事”的是 。
9.默写王维的《鹿柴》: , 。
, 。
得分
评卷人
三、翻译题(本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四、问答题(本题2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阅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3分)
答: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答:
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4分)
答:
2.阅读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
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
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
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
此矢所以志也。“
①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4分)
②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③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3分)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35分)
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0
400
600
800
(B卷)答案
二、 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B2A3D4A5C6A7C8C9.B10A
三、 二、填空题(本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 孟子
2.苏洵 苏轼 苏辙
3.明朝散发弄扁舟
4.李白、 杜甫
5.《稼轩词》
6.中间小谢又清发。
7.诗经。
8.白居易。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翻译题(本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译文: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2. 译文:燕、赵收藏的财宝,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如山一样。
四、问答题(本题2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答:哀叹亡国之痛何日了结,生不如死。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
答:写出了“愁”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因而意境深远。
2.①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断指不食
射矢明志
。②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慷慨激昂、坚强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③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正面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正反人物之间的反衬
五、作文(35分)略
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p><!--张中丞传后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