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入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11217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入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入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 ---仅适用于专升本层次(大专起点本科) A型题 说明:每道习题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论语 《论语·季氏》 A.论语 B.礼记 C.周易 D.论衡 2.“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B.孟子 《梁惠王 寡人之于国》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列子 3.出自《秋水》的成语有 C.贻笑大dai方 A.庖丁解牛 B.狐假虎威 C.贻笑大方 D.守株待兔 4.《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B.秦王嬴政 A.秦始皇 B.秦王嬴政 C.汉高祖 D.梁惠王 5.《陈情表》的作者是:C.李密 A.诸葛亮 B.王粲 C.李密 D.李商隐 6.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C.政教多元、人民安乐的局面 A.政教清明、人民安乐的局面 B.政治民主、人民富裕的局面 C.政教多元、人民安乐的局面 D.政教统一、人民富裕的局面 7.匪我愆qian期, :C.子无良媒 《诗经 卫风 氓》 A.人生几何? B.君子好逑。 C.子无良媒。 D.秋以为期。 8.出不入兮往不反, 。C.平原忽兮路超远《九歌·国殇 屈原》 A.魂魄毅兮为鬼雄 B.首身离兮心不惩 C.平原忽兮路超远 D.终刚强兮不可凌 9.在“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于”指:A.拜见《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A.拜见 B.鉴于 C.接见 D.被见 10.在“邻国之民不加少”中,“加”之义是:C.更加 《孟子 梁惠王 寡人之于国也》 A.增加 B.施加 C.更加 D.加倍 11.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颠”之义是:A.跌倒 A.跌倒 B.颠倒 C.癫痫 D.头顶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12.在“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中,“椟”之义是:D.匣子 A.山中 B.屋子 C.笼子   D.匣子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13.《庄子·秋水》中的人物是:C.河伯和海神 A.庄子和河伯 B.庄子和海神 C.河伯和海神  D.惠施和河伯 14.孟子属于:D.先秦儒家 A.先秦法家 B.先秦道家 C.先秦农家   D.先秦儒家 15.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说明王朝的兴衰不在天命,而在:C.人事 A.文化 B.军事 C.人事    D.经济 16.王安石字介甫,号:C.半山 A.东篱 B.太白 C.半山    D.南山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xī”比喻:B.实至名归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A.沉默是金 B.实至名归 C.门生遍布    D.四通八达 18.屈原的代表作是:A.离骚 A.离骚 B.怀沙 C.送别    D.关雎 19.《杜工部集》作者是:D.杜甫 A.杜审言 B.杜牧 C.杜荀鹤     D.杜甫 20.在“弃甲曳yè兵而走”中,“曳兵”之义是:A.拖着兵器《孟子·梁惠王上》 A.拖着兵器 B.拉住士兵 C.丢掉士兵    D.失去兵器 21.在“南绝幕(通“漠”),遇前将军、右将军”中,“绝”之义是:B.穿越 A.揭开 B.穿越 C.到达 D.进入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22.在淇水汤汤shāng  “.渐车帷wéi裳cháng”中,“渐jiān”之义是:D.浸湿 A.逐渐 B.漫漫 C.流入 D.浸湿 《诗经 卫风 氓》 23.在“首身离兮心不惩”中,“惩”之义是:D.后悔《九歌·国殇 屈原》 A.惩罚 B.甘心 C.改变 D.后悔 24.在“既来之,则安之”中,“来”之义是:C.召来 使动用法 使……来 A.来到 B.送来 C.召来 D.来往 《论语·季氏》 25.在“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中,“吊”之义是: D.安慰晋·李密《陈情表》 A.吊唁 B.伴随 C.悬挂 D.安慰 26.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时”之义是:D.季节《外篇·秋水》 A.时时 B.时候 C.生日 D.季节 27.在“满招损,谦得益”中,“损”之义是:D.害处《大禹谟 尚书》 A.减少 B.损失 C.创伤 D.害处 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 28.《论语》的核心思想是A.仁爱 A.仁爱 B.兼爱 C.博爱 D.慈爱 29.孔子名丘,字:C.仲尼 A.子路 B.子长 C.仲尼 D.元化 30.《寡人之于国也》选自:B.孟子 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孙子 31.庄子是______时期人。B.战国 A.春秋    B.战国   C.秦汉    D.商朝 3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 一文。C晋·李密《陈情表》 A.谏逐客书   B.前出师表  C.陈情表    D.养生论 33.《大同》选自:A.《礼记·礼运》 A.《礼记·礼运》  B.《孟子•梁惠王》 C.《论语》   D.《周礼》 34.柳宗元是中唐 运动的倡导者。A.古文 A.古文     B.古白话 C.诗歌改革    D.小品文 35.在“是谁之过与?”中,“与”之义是:B.同“欤”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A.参与    B.同“欤” C.过错    D.一起 36.在“斧斤以时入山林”中,“斤”之义是:D.斧《孟子·梁惠王上 寡人之于国也》 A.刀    B.锯 C.锄     D.斧 37.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大方”之义是:B.见识广博《庄子·秋水》 A.懂得医方     B.见识广博 C.心胸宽广   D.慷慨无私 38.在“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中,“赍”的读音是:A.jī送给《谏逐客书 李斯》 A.jī   B.dì C.tī  D.jì 以兵藉蔻,以粮赍盗 39.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当”之义是:B.承担 《陈情表 李密》 A.应当   B.承担 C.正当  D.同“挡” 40.在“男有分,女有归”中,“归”之义是:C.出嫁《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A.通“馈”   B.分别 C.出嫁  D.结局 41.在“望洋向若而叹曰”中,“望洋”之义是:C.仰视《庄子·秋水》 A.汪洋 B.望海 C.仰视 D.广阔 42.在“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中,“西面”之义是:D.向西《谏逐客书》李斯 A.低头 B.当面 C.西方 D.向西 43.在“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中,“儿息”之义是:C.儿子 李密《陈情表》 A.女儿 B.子嗣 C.儿子 D.儿媳 44.在“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之义是:A通“鳏”guān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A.鳏 B.夸 C.孤 D.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45.在“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中,“举”之义是:C.全部 A.列举 B.号召 C.全部 D.推举 46.在“.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中,“强聒guō”之义是:C.罗罗嗦嗦 A.勉强请求 B.大吵大闹 C.罗罗嗦嗦 D.努力倾听 47.在“.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中,“隧”之义是:C.挖了地道 A.穿过水泉 B.挖到水泉 C.挖了地道 D.在地道里 48.在“孟尝君怪之”中,“怪”之义是:B.好奇 A.责怪 B.好奇 C.轻视 D.欣赏 49.在“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中,“陈”之义是:C.列阵 A.躲藏 B.阵地 C.列阵 D.日久 50.在“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中,“仅”之义是:C.接近 A.仅仅 B.才 C.接近 D.超过 《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 51.在“智勇多困于所溺”中,“溺”之义是:A.淹没 A.淹没 B.沉迷 C.醉酒 D.淹死 52.在“爱其母,施及庄公”中,“施”之义是:B.延及 A.施加 B.延及 C.顾及 D.带动 53.在“千金,重币也”中,“币”之义是:A.财物 A.财物 B.钱币 C.金币 D.钞票 54.在“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中,“负”之义是:C.仗恃 A.夸耀 B.辜负 C.仗恃 D.面对 55.在“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中,“鄙人”之义是:C.指自己 A.乡下人 B.卑鄙人 C.指自己 D.轻视人 56.在“自我徂 cú尔”中,“徂”之义是:C.前去 A.阻止 B.自从 C.前去 D.迎接 57.在“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中,“少”之义是:D.嫌少 A.轻视 B.少于   C.减少 D.嫌少 58.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中,“让”之义是:A.推辞 A.推辞 B.谦让 C.责难   D.通“攘” 59.在“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中,“无”之义是:B.不分 A.没有 B.不分 C.不需 D.无限 60.在“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就”之义是:B.完成 A.接近 B.完成 C.变成 D.探究 B型题: 说明: 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下面两问是两道习题,如这两道题与答案A有关,则选A,余此类推。每个答案可以选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以一次也不选。 A.局限 B.深知   C.缠绕     D.遭遇 E.顺应 15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笃”之义是:A.局限 15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中,“婴”之义是:C.缠绕 A.全 B.塞   C.开       D.深 E.建 153.“强公室,杜私门”,“杜”之义是:C.开 15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中,“胥”之义是:A.全 A.春秋时人 B.战国时人 C.西汉人 D.唐朝人 E.宋朝人 155.荀子是:B.战国时人 156.韩非子是:B.战国时人 A.《师说》 B.《劝学》 C.《鸿门宴》 D.《赤壁赋》 E.《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57.司马迁的作品是:C.《鸿门宴》 158.韩愈的作品是:A.《师说》 A.有时    B.时时 C.天性    D.按时 E.喜好 159.“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之义是:D.按时 160.“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中,“天”之义是:C.天性 A.用 B.率 C.而 D.故 E.因 161.“忧劳可以兴国 ”中的“以”指:C.而 162.“泰山不让土壤是以成其大 ”中的“以”指:C.而 A.苏轼 B.文天祥 C.黄庭坚 D.韩愈 E.柳宗元 163.《师说》的作者是:D.韩愈 164.《赤壁赋》的作者是:A.苏轼 A.春秋时人 B.战国时人 C.西汉人 D.唐朝人 E.宋朝人 165.苏轼是:E.宋朝人 1666.李白是:D.唐朝人 A.《战国策》 B.《劝学》 C.《鸿门宴》 D.《赤壁赋》 E.《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67.“孟尝君我客”出自:A.《战国策》 16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出自:D.《赤壁赋》 A.名词活用作动词 B.名词活用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E.为动用法 16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中“邑”的活用类型是:C.使动用法 170.“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祖”的活用类型是:A.名词活用作动词 X型题 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每道考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古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阅读以上文言文,根据本文回答以下问题: 201.在“犹蒙矜育”和“ 不矜名节”,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第一个“矜”指怜悯           B.第二个“矜”指追求 C.第一个“矜”指养育           D.第二个“矜”指夸耀 E.第一个“矜”指培育,第二个“矜”指喜爱。 202.在“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中,含有“做官”之义的词是: A.事 B.历 C.职 D.宦 E.达 203.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中,含有“卑贱”之 义的词是: A.贱 B.微 C.陋 D.蒙 E.宠 204.“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中,“盘桓”之义是: A.犹豫畏惧 B.停顿转圈 C.徘徊不进 D.迟疑不前 E.往返重复 205.这段文章中表示谦敬色彩的词语是: A.伏 B.蒙 C.过 D.渥 E.特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阅读以上文言文,根据本文回答以下问题:AD 206.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大任:重任      B.大任:仁义    C.斯人:仁人 D.斯人:此人      E.斯人:谁人 207.在“行拂乱其所为”中,以下解释正确的是:BDE A.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      B.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C.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   D.扰乱他的所作所为 E.使他所行不顺,扰乱他所做的事情 208.在“必先苦其心志”中,“苦其心志”解释正确的是:BD A.使他的意志、感情痛苦       B.使他的心里感到痛苦 C.他的心里不是滋味         D.他的志向受到挫折 E.让他感到自己生病 209.“所以动心忍性”今译不正确的是:ACD A.因为他的心惊动,他的性情就会坚韧起来 B.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C.用来使他的心跳动,使他学会忍耐 D.因为使他的心惊动,他的性情就会坚韧起来 E.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起来 210.“增益其所不能”今译不正确的是:BCD A.增加他原来没有的能力       B.增加他不能实现愿望的机会 C.增减他做事的能力         D.加强他的能力 E.增加他本不具备的能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阅读以上文言文,根据本文回答以下问题: 211.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中,以下对“于”字的语译正确的是: A.“取之于蓝”的“于”译作“到”。 B.“青于蓝”的“于”译作“对”。 C.“取之于蓝”的“于”译作“比”。 D.“取之于蓝”的“于”译作“从”。 E.“青于蓝”的“于”译作“比”。 212.在“木直中绳”中,“中”、“绳”解释正确的是: A.中,合于。 B.绳,墨绳。 C.中,击中。 D.绳,标准。 E.绳,目标。 213.“金就砺则利”今译不正确的是: A.黄金磨磨就会光滑。 B.刀剑磨了就会锋利。 C.金属放磨刀石上就锋利。 D.铜器用力就好使一些。 E.刀具放在石头上磨就变得快。 214.“日参省乎己”今译不正确的是: A.一天多次反省自己。 B.今天从自己节省。 C.每天检查自己。 D.一天到晚约束自己。 E.每天一次次检查自身行为。 215.“遗言”一语,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前人的训示。 B.先人临终嘱托。 C.古代的书籍。 D.古人的教导。 E.先王的声音。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阅读以上文言文,根据本文回答以下问题: 216.在“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中,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它就拉不动大的船。 B.那它面对大船就没力量。 C.那它就因没力量对不起大船。 D.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E.那它就托不住大的船只。 217.“置杯焉则胶”解释正确的是: A.放杯子在那里就粘在地上了。 B.在那儿放杯子杯子就贴地了。 C.放上一个杯子就粘住拿不起来了。 D.杯子放在哪里才能像胶一样粘住呢。 E.杯子在那个部位放上胶才能粘得牢。 218.关于“培风”解释不正确的是: A.把风匯聚起来。 B.让风托举着。 C.“培”通“倍”,加倍。 D.“培”通“背”,背对。 E.“培”通“凭”,凭借。 219.“图南”解释不正确的是: A.考虑向南飞行。 B.展望南方的风景。 C.看到南方的情况。 D.贪图南方的生活。 E.打算往南方去。 220.在“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中,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所以大鵬飞到九万里高才能让风在下面。 B.因为大鵬飞到九万里远才能见到下面的风。 C.因为大鵬到达九万里外风才足够大。 D.因此大鵬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把下面足够的风聚集起来。 E.所以风吹到九万里下面才会遇到大鹏。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椎,不亦晚呼? 阅读以上文言文,根据本文回答以下问题: 221.关于“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已病”指已经显示出疾病的症候。 B.“未病”指未能痊愈的症候。 C.“已病”指已经痊愈的症候。 D.“未病”指没有显示疾病的症候。 E.治疗还没生病的人而不治疗生病的人。 222.在“乱已成而后治之”中,“乱”、“治”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乱,头晕昏乱。治,头脑清醒。 B.乱,指天下动荡。治,指治理天下。 C.乱,指治疗失误。治,指治疗正确。 D.乱,指疾病已成形。治,指治疗疾病。 E.乱,指动乱局面。治,指平定动乱。 223.“斗而铸椎”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打起仗来才增加武器的制造。 B.打仗以后才想到制造兵器。 C.面临打仗才去铸造兵器。 D.一边打仗一边铸造兵器。 E.该打斗了才去铸铁锤。 224.这段文章中含有词类活用或特殊语序的句子是: A.不治已乱治未乱 B.此之谓也 C.不亦晚呼 D.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E.斗而铸椎 225.“愚者佩之”句中“佩”的含义是: A.敬佩 B.佩戴。 C.违逆 D.误解 E.违反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远程教育/电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