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四节,第1页,1,、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上相同点与不一样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细胞核等,2.,细菌和真菌营养方式都是,:,异养(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第2页,假如没有植物,地球将变成?,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第3页,假如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第4页,假如没有细菌与真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情况?,第5页,第6页,发霉面包,第7页,1.,面包发霉后,其中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讨论:,霉菌经过呼吸作用,将面包中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第8页,每年冬天,山上树林下都铺满一层厚厚落叶。年复一年,树林里落叶层会不会越积越厚?为何?,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第9页,分解产生物质能被其它生物利用吗?,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第10页,第11页,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作用示意图,第12页,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第13页,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腐生),第14页,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各种疾病。,猩红热,丹毒,链球菌,扁桃体炎,急性鼻窦炎症状,第15页,结核杆菌,结核杆菌使人和家畜患结核病。,第16页,一些,真菌,生活在人体体表或体内,引发人患手癣、足癣、甲癣等疾病。,手癣,足癣,甲癣,第17页,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形成离不开真菌。这种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菌体,形成“夏草”。,蝠蛾幼虫,第18页,真菌引发植物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第19页,细菌引发植物疾病,软腐病细菌使各种蔬菜患病而腐烂,第20页,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腐生),二、引发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第21页,【,科学,-,技术,-,社会,】,以菌治虫,19,德国人在一个叫苏云金地方,发觉了一个寄生在昆虫体内细菌,含有很强杀虫能力,于是,人们称这种细菌为苏云金杆菌。,当前已经知道,有各种真菌含有杀虫本事,白僵菌就是其中一个。,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利用已在我国推广。,白僵菌菌丝从害虫体内钻出,第22页,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第23页,地衣,第24页,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横切面,藻类,真菌,水和无机盐,藻类,真菌,有机物,真菌和藻类植物是怎样做到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生活?,第25页,根瘤菌,豆科植物,含氮物质,有机物,豆科植物根瘤,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怎样做到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生活?,第26页,在农业生产中,人们经常经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升土壤肥力,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这是为何?,第27页,练一练,豆科植物根部生活着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多,所以种植豆科植物能够提升土壤肥力,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第28页,动物胃肠内细菌能够帮动物,分解纤维素,,而动物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第29页,人体肠道中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第30页,帮助消化,定植在肠内,预防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改进肠道蠕动,第31页,抗生素类药品,第32页,过量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第33页,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腐生),二、引发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三、与动植物共生,(共生),第34页,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之间关系呢?,有利: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有害:细菌、真菌引发动植物和人患病,第35页,评价试验方案,第36页,三种试验方案,:,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评价试验方案,第37页,1,、甲乙两组为何要用相同树叶?,2,、为何要使树叶保持潮湿?,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何?,讨论:,第38页,1,、甲乙两组为何要用相同树叶?,这是一个,对照试验,,本试验变量是有没有细菌,除这一条件不一样以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所以甲乙要用相同树叶。,讨论:,第39页,2,、为何要使树叶保持潮湿?,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所以要保持树叶潮湿。,讨论:,第40页,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何?,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先进行灭菌处理,然后都放在无菌条件下,这么就确保了甲乙两组试验条件除了有没有细菌条件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试验结果更靠近事实。,讨论:,第41页,谢谢!,第4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