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305903 上传时间:2025-05-21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7/202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暂行要求,于,年,9,月,1,日正式施行,国家安监总局于,年,7,月,1,日公布了第,23,号令,正式出台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要求,,从,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安监总局负担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责以来,出台第一个关于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部门规章。它对除煤矿企业以外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督管理作出了详细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申报管理方法,于,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同时,安监总局于,年,8,月,24,日审议经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方法,,自,年,11,月,1,日起施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出台背景,任司长解读,暂行要求,介绍,园区情况及其它,讨论主要内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出台背景,众所周知,我国当前职业危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突出问题是:,一是职业危害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数量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危害事旧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备受社会关注河北农民工苯中毒、河南“开胸验肺”等极端事件。,二是职业危害范围广,作业场所劳动条件差。化工、冶金、机械、电子、建材、纺织、印染、医药等行业不一样程度地存在职业危害。许多中小企业工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缺乏必要职业危害防护,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出台背景,三是一些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对劳动者健康重视不够,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低,投入不足。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四是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就业,他们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危害防护技能缺乏,加大了职业危害防治监管难度。,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出台背景,五是政府监管存在微弱步骤,职业危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一些地方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微弱,执法不够严格。,六是伴随经济和科技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不停出现,防治工作面临新挑战。,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形势严峻,据卫生部,年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西藏、港、澳、台)统计,汇报各类职业病,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汇报,9173,例,占,75.11%,,尘肺病例死亡,966,例。截至,年,全国职业病累计发病,66,万,余例,其中尘肺累积病例,607,570,例,存活病人为,470,089,例。我国每年“显性”职业病汇报病例达,15000,人,左右,一些“隐性”和潜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现象更是大量存在。据相关方面粗略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亿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形势严峻,伴随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深入发展,职业危害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职业危害分布越来越广。全国有,30,多个行业,,1600,万家企业不一样程度存在职业危害;接触职业危害劳动者达,2,亿多,约占劳动者人数,2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暂行要求,宗旨(即第一条),在这么背景下,国家安监总局出台了,暂行要求,,其目标意在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司任树奎司长解读,安监部门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执法主体,暂行要求,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而制订,其中,“职业危害”被定义为: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原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各种损害。,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安监部门是执法主体,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通知,,对职业健康监管职责进行界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验工作,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职业危害申报,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安监部门是执法主体,国家安监总局职能调整后,为数不少企业抵制安全监管部门执法。河南省某市安全监管局因进行职业健康监督检验,而被行政诉讼。所以,在,职业病防治法,短时间内难以修订情况下,出台部门规章、明确安监部门是职业健康监督执法主体,是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迫切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义务,要求,明确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主体。按照该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将职业危害及后果如实通知职员;,二是对职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三是建立企业内部监督队伍;,四是对职员进行必要体检、为职员建立健康档案;,五是给有职业危害岗位职员配置合格个体防护用具;,六是对危险岗位工艺设备及时更新改造,严格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义务,生产经营单位新设两项义务:一为将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设施“三同时”相关文件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立案;二为将职业危害定时检测、评价结果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汇报,企业检测和评价频次详细为最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原因监测,最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实状况评价。,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行政处罚最高可达,30,万元,按照情节轻重,安监部门对,26,种生产经营企业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向违规生产经营单位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更正,逾期未更正,处,2,万元以下罚款;生产经营单位违反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已经对从业人员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情节严重,责令停顿产生职业危害作业,或者提请相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要求权限责令关闭,并处以,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企业担当防治责任,对于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现有政府监管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显得相对微弱,必须深入切实加强。国家安监总局职能调整后,设置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并要求各省、市、县设置对应处室、科室。当前这项工作仍在推进中,有些省安监部门未设置职业健康处。即使做到满编满员,每个省安监局职业健康处也只有,5-6,名工作人员,市、县职业健康科只有,2-3,名工作人员。如此少监管人员,要监管成千上万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在沿海劳动力密集地域,一个村就有几十家生产企业,要实现对广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工作全方面有效监管,几乎不可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企业担当防治责任,政府监管力量再加强,也不可能做到对生产经营企业一对一监管,应尽快理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生产经营企业真正担负起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暂行要求,介绍,共五章五十六条,第一章总则共,7,条,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职责共,29,条,第三章监督管理共,8,条,第四章罚则共,9,条,第五章附则共,3,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1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基础概念,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全部地点,包含建设单位施工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原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各种损害。,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原因时,比普通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造成原有本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造成对他人生命健康组成危险疾病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常见职业危害原因,职业病危害原因分类目录,10,大类,115,种,工作场全部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第一个别化学有害原因,化学有害原因,339,MAC 53 PC-TWA 286 PC-STEL 116,粉尘允许浓度,46,种粉尘制订了,PC-TWA,其中,14,种粉尘制订了呼吸性粉尘,PC-TWA,,如二氧化硅粉尘:,10%,游离二氧化硅,50%1 mg/m3 0.7,50%80%,0.5 0.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第二个别物理原因,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磁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作业,噪声,手动振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常见职业危害原因,(,1,)粉尘类: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可能造成尘肺。,(,2,)化学物质类: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三氯乙烯、甲醛、氨、光气、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磷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等。可能造成职业性中毒、化学灼伤、白血病、癌症、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等。,(,3,)物理原因:噪声、高温、低温、电弧光,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等。可能造成噪声聋、中暑、冻伤、烫伤、眼部灼伤、手臂振动病等。,(,4,)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钴,60,、镭、,x,线、同位素、电磁波等。可能造成放射性疾病。,(,5,)生物原因:病菌、病毒等。可能造成相关职业病。,(,6,)其它原因,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第一章总则,制订,要求,宗旨,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职业健康监督检验职责调整要求,制订本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适用范围,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企业主体责任,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正当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办法,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责任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方面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企业主体责任,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采取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应该知悉其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并采取对应防护办法。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有意隐瞒其危害而采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责任人对其所造成职业危害后果负担责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安监部门是执法主体,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2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全员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要求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政府监管部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劳动者,主张健康权利,推行保护健康义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职责,主动寻求替换,立足本质安全,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该优先采取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替换产生职业危害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前期预防,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建设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含有对应资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汇报应该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立案。,第十五条产生职业危害建设项目应该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该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立案。,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前期预防,第十六条建设项目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该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该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第十七条建设项目在完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委托含有对应资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完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汇报、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该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立案。,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使用有毒物品申办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第三十五条 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申报,第十三条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如实将本单位职业危害原因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接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机构设置和人员培训,第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应该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责任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职业健康培训。,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定时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恪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第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建立、健全以下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危害通知制度;,(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具管理制度;,(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十)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其它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提议补充,:,职业健康管理监督检验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四新”职业危害风险评定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3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作业场所环境和条件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第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应该符合以下要求:,(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二)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三)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有效防护设施;,(四)职业危害原因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其它,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保养,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该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时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私自拆除或者停顿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时监测和评价,第二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应该设有专员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结果应该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第二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委托含有对应资质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最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原因检测,,每三年最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实状况评价。,定时检测、评价结果应该存入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汇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确保职业危害原因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职业危害监测或者定时检测、评价过程中,发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该马上采取办法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警示和通知,第十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相关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监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应该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汉字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该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办法等内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警示和通知,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协议(含聘用协议,下同)时,应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办法和待遇等如实通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协议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坑骗。生产经营单位应该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从业人员在推行劳动协议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协议中未通知存在职业危害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该依照前款要求,向从业人员推行如实通知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协议相关条款。,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要求,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者终止与从业人员所订立劳动协议。,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个人防护用具配置和维护,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职业危害防护用具,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换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具。,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具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具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职业危害防护用具。,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第三十一条对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如实通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验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负担。,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验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验中发觉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验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劳动协议。,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该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要求期限妥善保留。,从业人员离开生产经营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复印件上签章。,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未成年工、女职员保护,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员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多年来,大家习惯把胎盘看成是胎儿保护屏障,不过,经相关研究证实,在工业生产中确有不少有毒化学物质能够直接透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危害,如铅、苯、汞、氯乙烯、一氧化碳等。,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4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未成年工、女职员保护,女职员在哺乳期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对婴儿危害主要有两种路径,一个是有毒有害物质被母体吸收后,经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直接对婴儿造成危害,如:铅及其化合物,苯,二硫化碳、有机氯化合物、甲醛等。另一个路径是经过母亲工作服、鞋等物,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到哺乳室或家中,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对婴儿健康造成危害。如:铅尘、染料、石棉尘等。所以,女职员在孕期、哺乳期应暂时调离有毒有害作业岗位,以免对后代产生不良影响,这对家庭、社会都是一个不容忽略问题。,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未成年工、女职员保护,物理原因,1.,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对胚胎发生及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后果早已被证实。放射线可直接经过母体作用于胚胎,造成胎儿先天性缺点,如:小头畸形、白内障、智力低下等。,2.,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主要是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据相关资料,从事高频电磁场和微波作业女职员自然流产率较高,低体重婴儿率高,同时对女性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使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血量降低、痛经加重、闭经等综合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事故处置和上报,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该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并采取有效办法,降低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原因,预防事故扩充。对遭受职业危害从业人员,及时组织救治,并负担所需费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设备和材料应同时提供职业危害相关说明,第二十四条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设备,应该提供汉字说明书,并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汉字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该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办法等内容。,第二十五条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化学品等材料,应该提供汉字说明书。说明书应该载明产品特征、主要成份、存在有害原因、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办法等内容。产品包装应该有醒目标警示标识和汉字警示说明。贮存场所应该设置危险物品标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禁用及禁止转移、接收,第二十六条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设备或者材料。,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单位和个人不得接收产生职业危害作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配合安监部门监督检验,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推行监督检验职责时,应该给予配合,不得拒绝、阻挠。,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第三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下情况进行监督检验:,(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情况;,(二)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三)主要责任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安监部门监督检验主要内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安监部门监督检验主要内容,(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申报情况;,(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具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七)职业危害原因及危害后果通知情况;,(八)职业危害事故汇报情况;,(九)依法应该监督检验其它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监督检验时,安监部门可采取办法,第四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推行监督检验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办法:,(一)进入被检验单位及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了解相关情况,,调查取证,;,(二)查阅、复制被检验单位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文件、,资料,采集相关样品;,(三)对有依据认为不符合职业危害防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施、设备、器材给予查封或者扣押,并,应该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第四十四条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并依照国家相关要求汇报事故和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第四章罚则,依据违规、违法行为情节和严重程度,安监部门对,26,种生产经营企业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行政处罚包含:警告,责令限期更正,罚款。,生产经营单位违反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已经对从业人员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情节严重,责令停顿产生职业危害作业,或者提请相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要求权限责令关闭,并处以,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5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第五章附则,第五十四条用语定义,第五十五条未要求事项执行依据,第五十五条本要求自,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园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情况,年,职业危害企业数为,510,家,职业危害接触人数约,5,万多。其中,危害程度较严重,A,类企业有,30,家,危害程度普通,B,类企业有,90,家,其余,390,家为危害程度轻微,C,类企业。,按区域分,中心区,221,家,娄葑镇,127,家,唯亭镇,78,家,胜浦镇,84,家。,至当前,园区共有,350,家以上企业开展了职业危害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危害大类,国家标准种类,(种),当前申报,(种),毒物性危害原因,339,73,粉尘性危害原因,47,12,物理性危害原因,9,5,合 计,395,90,园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情况,职业危害按危害原因性质分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按,职业病危害原因分类目录,分类表,序号,职业病危害原因分类,分类目录(种),当前申报(种),1,粉尘类,13,12,2,放射性物质类,12,5,3,化学物质类,56,29,4,物理原因,4,1,5,生物原因,3,0,6,造成职业性皮肤病危害原因,8,8,7,造成职业性眼病危害原因,3,3,8,造成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危害原因,3,3,9,职业性肿瘤职业病危害原因,8,2,10,其它职业病危害原因,5,3,合 计,115,66,园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园区企业职业卫生基础情况,经过普查,咱们在看到园区大个别企业规模大、起点高、遵法自觉性较强同时,也看到许多不足所在:一是传统职业危害依然存在;二是新技术新工艺带来新职业危害问题;三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展现“两个突出”,即先进企业管理表现突出,而小个别民营企业及外商企业主职业卫生遵法意识弱,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差,管理落后情况也很突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园区企业职业健康工作微弱步骤,尤其是在电子、精密仪器、光学镜片等生产行业,产品本身较高洁净度要求,生产中追求较高生产效率,造成高溶解性、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洁净厂房内大量使用,在局部通风排毒办法不良情况下,职员直接接触使用,极易引发职业中毒发生。,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园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1.,全方面建章立制,努力推进长期有效监管体系建设。,2.,开展分类管理,不停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效能。,3.,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掌握职业危害新情况。,4.,规范健康监护,有效保障职员职业安全健康,。,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一、全方面建章立制,努力推进长期有效监管体系建设,首先,园区安委会出台,关于深入加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卫生工作意见,,目标是深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健全园区职业卫生长期有效管理工作机制;同时,着重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各镇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强化部门联动作用,严把职业病危害企业市场准入关和长期有效监管关。该,意见,为咱们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工作思绪。,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一、全方面建章立制,努力推进长期有效监管体系建设,安监局及社会事业局分别出台,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暂行方法,、,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健康监护指导意见,,对园区企业职业卫生日常监管及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出实施方案和详细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一、全方面建章立制,努力推进长期有效监管体系建设,园区安监局部门、社会事业局依据每年职业卫生工作目标和要求,于每年初下发当年,苏州工业园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题整改方案,、,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卫生监测工作计划,等文件,将上级精神及年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将专题整改重点企业名单向劳动部门通报,帮助做好协议通知工作。,该项工作从,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5,年时间,从企业监测监护工作逐年直线上升情况能够看出,监管工作取得良好实效。,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6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一、全方面建章立制,努力推进长期有效监管体系建设,年毒物及粉尘职业卫生监测情况表,年 份,监测企业(家次),监测点数,监测合格率,(,%,),监督,委托,累计,0,66,66,759,88.6,54,150,204,1308,92.0,76,416,492,2874,95.4,121,489,610,8007,95.6,168,461,629,6505,94.6,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一、全方面建章立制,努力推进长期有效监管体系建设,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制度建设,在区内逐步形成工作有目标、管理有依据、监督有重点职业卫生工作局面,逐步建立起“用人单位负责,政府依法监管,行业依法自律,职员群众监督”职业病预防控制新体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二、开展分类管理,不停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效能。,以严格控制急性职业中毒、杜绝重大职业病事故发生为目标,对现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原因企业实施科学分类,开展分类管理。按照职业病危害原因严重程度、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办法及防护工艺有效性、职业病危害原因在作业场所浓度(强度)、接触职业危害原因人数,将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分严重职业病危害“,A”,类、普通职业病危害“,B”,类、轻微职业病危害“,C”,类三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2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二、开展分类管理,不停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效能,重点加强职业病危害程度“,A”,类和“,B”,类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经常性监督、指导和企业职业病危害原因控制水平监测。标准上,对职业病危害程度,A,类企业监督频率大于,2,次,/,年、监测频率为,1,次,/,年,,B,类企业监督频率大于,1,次,/,年、监测频率为每,2,年,1,次,,C,类企业进行不定时监督、监测。,从,年起咱们更强化了对重点企业监督监测,对全部,A,、,B,类企业全方面开展监督监测,对,C,类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从而严格督查重点危害、重点作业场所企业职业危害控制水平。,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3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二、开展分类管理,不停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效能,对不能认真推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未制订、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办法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将对企业处以警告并责令更正,监督指导企业限期整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浓度,/,强度超标,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企业,将采取全力全程跟踪督查伎俩,认真查明超标或事故原因,敦促企业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治办法,限期整改合格;对经过治理仍不能符合国家职业病防治规范标准要求或拒不治理整改企业将责令停产整理,并由安监、卫生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4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二、开展分类管理,不停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效能,经过量化分级管理,提升了监管部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遵法和自律意识,改进了企业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5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三、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掌握职业危害新情况,苏州工业园区于,年始,对监督、监测并举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伎俩进行了有益探索。结合量化分级管理,监管部门在对重点监控企业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实时监测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原因浓度,为监督工作提供更为可靠执法依据。,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6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三、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掌握职业危害新情况,咱们于年初制订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卫生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场所、监测时间及监测原因,由园区疾病防治中心按计划开展监测,定时汇总检测结果,同时将监测结果报安监局;安监局依据掌握监测信息,作业场所危害超标情况预警预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7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三、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掌握职业危害新情况,经过监督监测,监管部门及时取得科学可信第一手检测资料,及时掌握企业职业危害情况,从而更有效地监控职业危害程度较为严重,A,、,B,类企业中职业危害原因控制水平,为更深入监督执法、检验指导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提升了监管工作有效性和及时性。安监局经过掌握监测信息,对不合格企业及时开展监督检验,对现场发觉职业危害隐患,下发整改指令、提出整改意见,指导企业从管理办法、防护设施及个人保护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有效控制职业危害,限期到达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经过监督监测有效实施,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和遵法自觉性不停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8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三、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掌握职业危害新情况,年上六个月,园区卫生部门监督监测数据显示,,100,家重点单位中存在不合格作业场所企业共有,13,家,占监督监测企业总数,13%,。依据监测信息,园区安监局深入强化现场督查,促使企业认真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指令,确保准期完成整改以经过验收。年末,,100,家专题整改企业职业危害控制水平显著提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测合格率(不含物理危害原因)从上六个月,91.6%,提升到,94.9%,,其中粉尘危害监测合格率从,77.8%,提升到,86.0%,,化学危害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从,96.8%,上升到,98.7%,。,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79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三、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掌握职业危害新情况,经过实施这一有效监督伎俩,收到良好动态监管实效。实践证实,开展监督监测,有利于加强企业职业卫生基础管理,有利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主体意识,有利于提升企业职业危害控制水平。,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80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四、规范健康监护,有效保障园区职员职业安全健康,监控各类职业病危害原因健康影响。督促、指导企业依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方法,及,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健康监护指导意见,要求,正确、规范地开展职业相关性健康监护工作。要求企业重点加强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员工健康监护,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第81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