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9月开学考-历史(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303793 上传时间:2025-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9月开学考-历史(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9月开学考-历史(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25 届高三期初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2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卷上。 3 4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您本人的是否相符。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 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题,每题 3 分,共计 5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 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聚落平面图(局部),图中有 2组各由大、中、小型房屋组成的居住区。居住 区外有若干组墓葬区,这些墓葬规模小、随葬品少、没有明显差别。该遗址出土了许多彩陶器,一些陶器 上还发现了刻划符号。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 A. 旧石器时代早期 B. 旧石器时代晚期 C. 新石器时代早期 D. 新石器时代晚期 2 . 春秋时期,官书散入民间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各诸侯国也开始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并设置掌管图籍的 史官。士阶层经过藏书、读书,进而著书立说。上述现象说明( ) A. 图书出版行业得到发展 B. 学术下移推动文化繁荣 C. 下层平民利益受到重视 D. 宗法礼乐制度已经瓦解 - 3 . 汉初讲究清静无为,政务简单,皇帝和丞相五天才开一次办公会。到汉武帝时期,积极有为,“朝廷多 事”,原有的那套轻简的旧制度无法适应需要,汉武帝进而另起炉灶。汉武帝“另起炉灶”主要表现为 ( ) A. 确立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B. 设立刺史制度以监察官员 C. 逐渐提升尚书令的作用 D. 提高文书传送系统的效能 4 . 东晋时期租调制下的户调征收品常为纺织品,到南朝时,南齐推出按比例折纳货币的制度,准许扬州、 南徐州将当年户租的 2/3纳布,1/3折换为钱。上述变化( ) A. 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 说明南方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C. 推动了政府赋税收入的增加 D. 表明经济重心正在逐渐南移 5 . 唐人编撰《晋书》时,依据南朝轶事小说集《世说新语》编写了周处“除三害”的情节,还叙述周处求 见江南大族陆机、陆云兄弟,请教自新之道的经过。但据清代学者考证,周处接近成年时,陆机兄弟尚未 出生。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断( A. 史书可能因稽考不慎,而掺杂不实 C. 求见二陆故事,反映社会尚贤思想 ) B. 《晋书》杜撰故事,不具史料价值 D. 周处除三害情节,肯定是出之虚构 6 .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的开创者大都经历过称号从王到天王再到皇帝的变化过程,其中 11个少数民族政 权采纳汉代以来的五德终始说,标榜自身承继五德推移顺序,将政权置于中国正统王朝之列。十六国统治 集团的做法( ) A. 有利于强化伦理秩序 B. 消弭了各族间的隔阂 C. 意在维护统治合法性 D. 削弱本民族文化认同 7 . 唐朝载初元年,武则天亲策贡士,殿试自此开始,以后历代沿袭。殿试以一种制度形态昭显“君师合 一”,由帝王亲任主考官,将录取最高一级知识官僚的命题权、评判权收归皇帝。殿试的设置( ) A. 扩大了科举选官用人的范围 B. 避免了取士的主观随意性 C. 使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D. 有助于防范官僚结党营私 8 . 下图为唐晋昌郡太守乐庭环夫妇礼佛图。图中描绘了太守夫妇携其子女和侍从前往礼佛的场景。与前代 礼佛图中身躯微小的人物不同,该图中的人物非常高大,女性衣着华丽,丰腴健美;男性则身着公服,身 材修长。该画作的创作反映了( ) A. 绘画发展的世俗化倾向 B. 三教合一局面逐渐形成 C. 市民文化日益得到发展 D. 儒学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9 . 据宋崇宁四年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给客商李充的公凭记载,李充“今将自己船一只”“欲往日本国,转卖 回货”,所带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白绫等三十匹及瓷器六千件。该史料能够佐证宋代( ) A. 朝贡贸易规模较大 B. 太平洋贸易网络形成 C. 中日官方贸易兴盛 D.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0. 西夏颁布的《天盛律令》,是中国历史上以少数民族文字颁行的第一部律典。其首卷规定,企图危害国 家政权和颠覆皇权统治的“谋逆”和“背叛”,以及“不孝”“不睦”“内乱”等违犯家族伦常的罪行属 于“十恶”,须予以严惩。这反映了( A. 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需求 ) B. 西夏沿用宋朝法律体系 C. 儒家伦理传统影响深刻 D. 法典旨在捍卫皇权正统 1 1. 福建泉州曾发现一块以印度南部泰米尔文刻的石碑,碑文为“向庄严的湿婆神致敬。愿此地繁荣昌 盛。时在释迦历 1203年哲帝莱月(公元 1281年 4月),港主为感谢大汗御赐商业执照,特建寺庙,敬奉 神灵入坐,并愿吉祥的大汗幸福昌盛”。该碑文可用于研究( ) A. 唐帝国的东西文化交流 B. 伊斯兰教教义的传播 C. 印度的君主向中国朝贡 D.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1 2. 下图采自明邝璠《便民图纂·耕织图》,图片所配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 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 ) A 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 B. 农业生产克服地形制约 C. 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 D. 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 1 3. 明清时期,民间买卖土地的契约必须详载买卖双方、中人及撰写契约的代笔的姓名,交易的标的、价 格,注明土地范围,并向官府呈报登记,由买方缴纳报官时的税金。据此可知,当时( ) A. 市场价格咨询公开透明 B. 政府积极管理交易活动 C. 民间风气强调交易诚信 D. 中介协助交易收费低廉 1 4. 随着明代赋役制度改革的推进,江西等地的大量百姓为征求所迫而沦为流民。面对这一问题,巡抚南 赣的王阳明一方面大力提倡“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新经济伦理,另一方面招抚流民,使其落籍定居。王阳 明的思想与实践( ) A. 为人的独立发展寻找出路 B.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使封建统治秩序得以重建 D. 具有反君主专制倾向 1 5. 美索不达米亚的君主自称是“真正的君主”,而波斯帝国的统治者则采用了“王中王”的称号,在波斯 的统治下,不同的民族继续有自己的统治者。这说明波斯的统治者( ) A. 通过武力连接不同文明区 B. 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C. 承认治下各民族地位平等 D. 成为各民族联合体的领导者 1 6. 下图为公元前 4世纪波鲁斯系列钱币中的银币,银币正面是身着戎装的勇士手持长矛冲向正在骑着战 象撤退的印度战士,背面是正在飞翔的希腊胜利女神向这位勇士捧加桂冠。该枚银币( ) A. 向东方输送了基督教文化 B. 记载了种姓制度历史渊源 C. 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锋 D. 印证笈多帝国的贸易繁盛 1 7. 10到 11世纪的欧洲,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由 8至 9世纪的种一收二上升为种一收五;而且由于大片 荒地和森林被开垦,耕地面积明显扩大,农产品总量显著增加,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 余。这可以用于说明欧洲( A. 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化 C. 庄园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 B. 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条件逐渐形成 D. 农业生产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 1 8.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位于山脊之上,以中央广场为界,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地势高,神庙、宫殿、贵 族宅第聚集于此;东区地势低,分布着普通住宅、仓库及其他设施,房子粗糙矮小。全城还建有完善的供 水系统,水池、水渠皆用岩石或直接从岩体中雕琢而成,引高山泉水,供饮用、沐浴和灌溉之用。据此推 断,印加( ) A. 早期国家特征鲜明 B. 城市国家经济发达 C. 组织动员力量强大 D. 祭司掌握最高权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满分 46 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秦统一进程的展开,新征服地区残余贵族、旧俗和制度严重迟缓了秦制的推行。秦统一后 有意打压民间力量,李斯推行了“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的政策。乡里政令传播的工作几乎完全落在 基层吏员身上,借由“乡啬夫—里典—伍长”的官方传播序列直达乡里的家家户户。然而,乡里原有的基 层秩序并不会因打压而解体,最终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西汉自建立以来,有意地引入民间传播以辅助官 方在乡里进行政令传播。汉文帝下诏派遣谒者慰问各地的三老、孝悌、力田等权威人士并使其荣誉头衔常 态化,希望他们能够带头领会政令内涵并传导给广大民众。汉武帝令搜粟都尉赵过推广代田法,先是地方 长吏与三老、力田及里父老一同参与技法学习,随后再向广大民众进行耕作推广。不仅得以在空间上广泛 推行,还取得了“用力少而得谷多”的良好成效。 — —摘编自王岳《论秦汉时期乡里的政令传播》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乡里政令传播机制实施的原因。 ( 2)根据材料,说明西汉乡里政令传播机制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乡村 治理的历史启示。 2 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之后,中国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圈”。 日本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制定的冠位从高到低为:大德、小德、大仁、小 6 7 7 03年 01年 37年 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 日本政府制定《大宝律令》,设官制为“二宫八省制”,在地方设国、郡和里三级。 圣武天皇在平城京内以日本僧人道慈在长安临摹的西明寺建筑样式为蓝本,设计制造了 大安寺。 新罗仿唐科举制公布读书三品出身法,以儒家经典与汉学为主要考试科目,进行国家考 试,以录用官吏。 7 9 88年 世纪 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基础上,日本借用汉字的形和义创造出假名,后逐步形成了日本语言 文字。 左右 新罗僧人无染来华,习《华严》,受传心印,回国后被奉为国师,受六代君王的优隆礼 遇。 9 世纪 1 1 225— 越南陈朝时期,借用汉字的形、音、义所创造的“喃字”得到推广,并运用到文学创作 400年 中。 1 6世纪 朝鲜李滉继承朱熹的理本论,对“理气一物”进行了富于思辨性的解释,突出了“理” 的主宰作用。 中期 1 1 428— 越南黎朝的阮秉谦糅合理学与道家学说,提出“安闲”的思想;黎贵惇认为理在气中, 788年 理因气而有。 —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文化圈”的共同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 ( 2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很早就通过订立契约来处理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西周时期的“质剂”“傅别”是最初的 契约形式。秦汉时期,契约标的物种类明显增多,据《居延汉简》记载,既包括田地、房屋等不动产,也 包括衣物、丝织品、口粮、牲畜等动产。隋唐时期的契约种类除传统契约之外,还出现了寄托契约、租赁 契约和担保契约等类型。此外,政府规定加盖官印的契约即“市券”中的时间、双方、地点、价格等都要 一一注明,以确保契约的效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宋元时期政府推行“不立田制”和“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加上政府保护及推动商品交易的系列措施的采取,信用性契约、商事契约等迅速发展起来。 订立契约由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四个环节组成,并通过法律制度维护实施。政府规 定缴纳完契税以后的契约才合法有效,契约订立双方应及时过割税赋,契税成为官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 一。宋元时期的契约制度不仅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而且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 — —摘编自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的历史意义。 2 025 届高三期初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2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卷上。 3 4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您本人的是否相符。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 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题,每题 3 分,共计 5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1 题答案】 答案】C 2 题答案】 答案】B 3 题答案】 答案】B 4 题答案】 答案】B 5 题答案】 答案】A 6 题答案】 答案】C 7 题答案】 答案】D 8 题答案】 答案】D 9 题答案】 答案】D 【 【 【 【 【 【 【 【 【 【 【 【 【 【 【 【 【 【 10 题答案】 答案】C 11 题答案】 答案】D 12 题答案】 答案】B 13 题答案】 答案】B 14 题答案】 答案】A 15 题答案】 答案】D 16 题答案】 答案】C 17 题答案】 答案】B 18 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满分 46 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 19 题答案】 答案】(1)新征服地区残余贵族、旧俗和制度严重迟缓了秦制的推行;秦统一后有意打压民间力量;李 斯推行法治的政策;通过基层吏员的官方传播序列直达乡里的家家户户。 (2)变化:引入民间传播以辅助官方进行政令传播;汉文帝派遣谒者慰问各地的三老、孝悌、力田等权 威人士,并使其荣誉头衔常态化;汉武帝推广代田法,地方长吏与三老、力田及里父老一同参与技法学习, 再向广大民众推广。 启示:治理乡村需要结合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单纯依靠官方力量可能会导致基层秩序的动摇;利用民间 权威人士的影响力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政令;政策推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技术推广和民众的接受度。 【 【 20 题答案】 答案】(1)条件:隋唐时期中国的强盛和文化繁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频繁交流;儒家思想的传播;汉 字的广泛使用;中国制度和文化的吸引力。 ( 2)共同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汉字的使用和改造;仿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佛教的传播和影 响。 影响: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周边国家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基础 的东亚文化共同体。 【 【 21 题答案】 答案】(1)趋势:契约种类不断增加,内容逐渐丰富。契约形式日益规范,法律效力增强。契约涉及的 领域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原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保护私有财产和商业交易。法律 制度的完善,提高了契约的法律效力。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诚信和契约精神。 ( 2) 意义: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业交易的活跃。加强了法律制度的 完善,提高了契约的法律效力。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弘扬了契约精神。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 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法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