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测试
化 学 试 题
命题人: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审核人:
1
.实现物质转化是化学反应的应用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CO还原MgO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B.用氨气制取铵态化肥属于氮的固定中的一种
C.工业上用焦炭和二氧化硅反应可以制取高纯度的单质硅
D.石油的裂化或裂解可以制取小分子的烷烃和烯烃
Δ
2
3
.反应NH Cl+NaNO = = = = NaCl+N ↑+2H O可用于实验室制取N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2
2
2
A.NO2-的N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2
B.NH4Cl是共价化合物
C.H2O的VSEPR模型为V形
D.N2是电解质
.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l2易溶于水,可用于消毒杀菌
B.Na SiO 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2
3
C.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脱除汽车尾气中的NO
D.氨基(-NH2) 中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可与羧基反应生成酰胺基
.M、R、T、X、Y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的基态原子所含3个能级
中电子数均相等;T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M原子的相同;X与T位于同一
周期;Y和T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5
A.原子半径:r(Y)>r(X)>r(T)
B.第一电离能:I (R)>I (T)>I (M)
1
1
1
C.电负性:χ(R)>χ(T)>χ(M)
D.Y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在指定条件下实现的是
H2O
氨水
CO2
点燃
浓硫酸
△
A.Al O ――→Al(OH) ―――→NH AlO
B.Mg――→C ――→ SO
2
C.S
2
3
3
4
2
足量O2
点燃
H2O
稀硝酸
H2O
―
―→SO ――→H SO
D.Cu―――→NO――→HNO
3
3
2
4
6
.下实验室制取NH3并探究其还原性,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NaOH溶液
CuO
NH3
NH3
NH3
NH4Cl溶液
浓硫酸
水
A.制取NH3
B.干燥NH3
C.验证氨气的还原性
D.吸收尾气
7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亚砜(SOCl2)属于非极性分子
B.S8的结构为
,是共价晶体
C.CH4的熔沸点高于SiH4
D.1mol尿素[CO(NH2)2]中含有7 molσ键
8
.某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有机半导材料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CH NH +,另两种离子
3
3
为I-和P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 NH +中C和N的轨道杂化方式相同
3
3
B.X为Pb2+
C.晶胞中距离A最近的X有6个
D.该晶胞中含有8个A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
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
9
.在一定条件下M可与N发生如下图转化生成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能的中间体Q。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常压下,有机物M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苯环上的Br均可被取代
B.N存在顺反异构体
C.有机物Q难溶于水
D.可用FeCl3溶液鉴别M和Q
1
0.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由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的过程如下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X是CO2
=
B.“吸收Ⅱ”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CO +NH +H O
NaHCO ↓+NH Cl
2
3
2
3
4
C.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加过量Ca(OH)2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HCO3-+2OH-+Ca2+
CaCO ↓+CO 2-+2H O
3
3
2
D. 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并通入氨气可析出NH4Cl固体
1
1.实验室以含锌废液(主要成分为ZnSO4,还含有少量的Fe2+、Mn2+,溶液 pH≈5)为原料 制
备 ZnCO 的实验流程如下图甲所示,S O 2-具有强氧化性,易被还原为SO2-4 ,S O 2-
3
2
8
2
8
的结构如下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 O 2-+Mn2++2H O
2SO2-4 +MnO2↓+4H+
2
8
2
B.“除锰”反应中每消耗1 molS O 2-,硫原子共得到2 mol电子
2
8
C.试剂X可以选用Zn、ZnO等物质
D.滤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a+、NH4+和Zn2+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1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溶液酸性增强
生成黑色物质
出现黄绿色气体
实验结论
A
B
C
将新制氯水光照一段时间
将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
向PbO2中滴加浓盐酸
光照使HClO电离程度增大
说明有Fe S 生成
2
3
氧化性PbO2>Cl2
向Na SO 溶液中滴加Ba(NO ) 产生白色沉淀, 原Na SO 溶液中含有SO2-4
2
3
3 2
2
3
D
溶液,再加入足量盐酸
加盐酸沉淀不溶
解
1
3.一种以MgO为催化剂催化CO2合成碳酸乙二醇酯(
)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图中
“
”表示吸附,“ ”和“ ”分别表示Mg2+或O2-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表示O2-,“ ”表示Mg2+
B.环氧乙烷中氧原子吸附在“ ”上是因为氧原子比碳原子半径小
C.图中所示所有转化中,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碳酸乙二醇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加热后可生成Na CO 和乙二醇
2
3
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4分
1
4.(10分)根据信息书写方程式或描述反应过程。
纳米零价铁与Cu/Pd联合作用可去除水体中的硝态氮,其反应机理如题14图-1所示。
⑴
①
②
NO -转化为N 或NH +的过程可描述为 ▲ 。
3
2
4
若水体中的NO -与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含N物质最终均转化为N ,则水
3
2
2
体中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H2O2
CH3COOH
Fe2+
HO
OH
Fe3+
Fe3O4
题14图-1
题14图-2
⑵
活性自由基HO 可有效除去废水中的苯酚等有机污染物。H O 在Fe O 表面产生HO 除
2
2
3
4
去废水中的苯酚的原理如题14图-2所示。
①
②
酸性条件下产生HO 的反应(1分子H O 产生1个HO )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
2
HO 除去苯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
5.(8分)用废锰渣(主要成分为MnO 、MgO和Fe O ) 和硫铁矿(主要成分FeS ) 制取
2
2
3
2
MnSO ·H O 的工艺流程如下:
4
2
⑴
⑵
基态Fe原子与基态Mn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比 ▲ 。
FeS2的一种晶体与NaCl晶体的结构相似,其晶胞如题15图-1所示。
题15图-1
题15图-2
①
②
写出FeS2的电子式: ▲ 。
在图中用“□”标出其他位置的S22-。
。
⑶
已知硫酸锰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题15图-2所示。由“除铁”后的
滤液制取较多MnSO ·H O的操作是: ▲ 。
4
2
1
6.(15分) 水合肼(N H ·H O)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实
2
4
2
验室可通过如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水合肼溶液。
Cl2
CO(NH ) 溶液
2
2
NaOH溶液
反应1
反应2
蒸馏
水合肼溶液
盐溶液
已知反应1的目的是制取NaClO,NaClO对热不稳定,受热分解为NaCl和NaClO3。反应1
中NaOH溶液过量。
⑴
反应1将Cl 通入NaOH溶液后,开始时没有副产物NaClO 生成,一段时间后有NaClO
2
3
3
生成。一段时间后有NaClO3生成的原因是
▲
。
⑵
⑶
写出反应2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由反应1所得NaClO溶液和CO(NH ) 溶液发生反应2时,两种溶液正确的混合方式是
2
2
▲
,原因是
▲
。
A.将NaClO溶液缓慢滴加到CO(NH ) 溶液中,边加边搅拌
2
2
B.将CO(NH ) 溶液缓慢滴加到NaClO溶液中,边加边搅拌
2
2
⑷
蒸馏后所得盐溶液可用于吸收SO 。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检验吸收过程中是否有CO 排
2
2
出。则溶液X可以是
▲
。
SO2
溶液X
溶液Y
盐溶液
⑸
为测定所得水合肼溶液(溶质为N H ·H O)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实验:取1.000 g
2
4
2
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250 mL,准确量取25.00 mL其中溶液于锥形瓶中
,
加入硫酸酸化后,加入约1 g NaHCO ,用0.1000 mol·L-1 碘(I )标准溶液滴定至
3
2
终点。滴定终点时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4 mL。计算水合肼溶液的质量分数,并
写出计算过程。滴定过程中的反应如下:
N H ·H O+H SO +NaHCO +I - N +CO ↑+Na SO +NaI+H O(未配平)
2
4
2
2
4
3
2
2
2
2
4
2
1
7.(15分)有机化合物F是一种药物中间体,可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合成得到:
NO2
NH2
①
Ag(NH ) OH,△
CH3I
K2CO3
Fe
3
2
B
C
②H+
NH4Cl
CHO
A
O
O
D
H
N
N
E
O
O
NaBH4
O
O
H+
O
O
O
O
F
⑴
⑵
⑶
化合物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
有机物C的分子式为C H NO ,其结构简式为
▲
。
9
9
4
D→E的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会生成一个分子式为C H NO 的中间产物。则该中间
1
4
19
4
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是一种α-氨基酸
▲
。
⑷
▲
。
Ⅰ
Ⅱ.含有苯环,分子中有7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
CH3
酸性KMnO4溶液
COOH
浓HNO3
浓H2SO4, △
⑸
已知: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OH
NO2
H
N
②
(R表示H或烃基)易被酸性KMnO4氧化
R
COOH
H
N
O
写出以甲苯、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CH3CCH3
(
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
8.(16分)F是一种有机工业制备的重要中间体,其一种合成工艺流程如下图:
⑴
⑵
A→B时发生取代反应,所得产物为化合物B和CH₃OH。则X的结构简式为
Y的结构简式为
▲ 。
▲ 。
⑶
⑷
吡啶(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苯,原因有
▲ 。
吡啶(
)和其衍生物(
、
)的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
而增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
⑸
⑹
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
▲ 。:
①
②
③
结构中含有苯环,无其他环状结构;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红外光谱显示结构中含“-CN”和“C=S”结构;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结构中有3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6:6。
设计以化合物CH₂=CH₂、n-BuLi、
、
为原料,合成化合物
N
的路线图(无机试剂及有机溶剂任用)。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36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D 2.A 3.C 4.B 5.B 6.C 7.D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
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8.A
。
9
.CD 10.BD 11.A
12.C 13.AD
非选择题(共64分)
1
4.(1)①NO -在铁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 -,NO -被吸附在Cu和Pd表面的活性H继续还原
3
2
2
为N 或NH + (3分)
2
4
②
4Fe+NO -+NO -+10H+=4Fe2++N ↑+5 H O (3分)(气体和沉淀符号暂不扣分,条
3
2
2
2
件1分,物质全对配平错误只得1分)
(2)①H+ + H O + Fe2+ = H2O+ Fe3+ + HO• (2分)
2
2
②
4HO•+C H OH+H O→3CH COOH
(2分)
6
5
2
3
(共10分)
1
5.(1)4:5 (2分)
·
· ··
(2) ①Fe2+[:S:S:]2-(2分)
·
· ··
②
(2分)
(3)在100℃左右蒸发溶液至有大量固体析出,控制温度不低于90℃下趁热过滤(2分)
(共8分)
1
6.⑴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一段时间溶液温度升高,NaClO分解产生
NaClO (2分)
3
⑵
⑶
⑷
⑸
CO(NH ) +NaClO+2NaOH= N H ·H O+NaCl+Na CO (3分)
2
2
2
4
2
2
3
A
(2分)
N H ·H O有强还原性,NaClO过量时N H ·H O会被氧化 (2分)
2
4
2
2
4
2
KMnO4溶液 (2分)
n(I2)=0.10 mol·L-1×0.024 L=2.4×10-3 mol
由电子得失守恒n(I ) ×2=n(N H ·H O) ×4可得
2
2
4
2
锥形瓶中n(N H ·H O)=1.2×10-3 mol
2
4
2
原1.000 g溶液中含N H ·H O的物质的量n(N H ·H O)=1.2×10-2 mol
2
4
2
2
4
2
m(N H ·H O)=1.2×10-2 mol×50 g·mol-1=0.6 g
2
4
2
0
.6 g
水合肼溶液的质量分数w(N H ·H O)=
×100%=60% (4分)
2
4
2
1
.000 g
(
共 15 分)
1
7.⑴ 酯基、醚键(2分)
NO2
⑵
⑶
(2分)
O
O
H
N
HO
(3分)
O
O
O
CH2CHCOOH
⑷
⑸
(3分)
NH2
COOH
CH3
CH3
COOH
NH2
浓HNO3
NO2 酸性KMnO4
NO2 Fe
NH4Cl
浓H SO ,△
2
4
O
COOH
COOH
H
N
CH3CCH3
H+
N
NaBH4
(
5分)
(
共15分)
OCH3
OCH3
ClCH2CH=CCH3
1
8.(1) H2C
(2分)
(2)
(2分)
Cl
(3) 吡啶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吡啶是极性分子,苯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更易溶解
在极性溶剂水中(2分)
(4)
(3分)
(5)
或
或
(3分)
HBr
(6) CH2 CH2
CH3
CH2Br
①
n-BuLi
HgCl2
N
②
CH CH Br
CH CH CHO
3
2
3
2
H2SO4
(
4分)
(
共16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