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9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301512 上传时间:2025-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9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5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9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 2025 届高考质量调研(一) 地理试题 ( 分数:100 分,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 45分) 读“竖版世界地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 .下列有关图中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PQ 所在经线大致为 25°E B.乙地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C.PQ 长度是 MN 的 2 倍 D.先 MN 北侧陆地与海洋面积相等 .从甲地沿着最短距离飞往 P 地,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往西 B.先向东北再转为东南 D.先向西北再转为西南 C.一直往东 2 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 120km 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 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 速,在距地表 50km 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地理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3 4 5 .“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 50km 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增高 D.先升高,后降低 D.高层大气 .下列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B.大气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 D.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C.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位于千岛群岛和亚洲大陆之间,通过鞑靼海峡和宗谷海峡与 日本海相连。11 月,在两大气压中心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强烈的北风将北极冷空气携带至鄂霍次克海, 影响其海冰生成和海表温度。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和表层洋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影响鄂霍次克海的海冰生成和海表温度的两大气压中心是( ) A.亚洲高压 印度低压 地理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B.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C.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阿留申低压 7 8 .通过宗谷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的海水性质为( ) A.温暖高盐 B.高温低盐 C.低温高盐 D.低温低盐 .每年 3 月,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张范围达到最大,主导因素有( ) A.风、气温 B.气温、海陆轮廓 C.风、洋流 D.洋流、海陆轮廓 太湖石是我国观赏名石之一,形状各异,多有孔洞,其孔洞形成机制与喀斯特溶洞相似。部分太湖 石经历波浪长期侵蚀而形成品质更优的“水石”。太湖中心的西山岛自唐代以来就是太湖石的主产地。下图 为西山岛地质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1 .图中具备“水石”形成条件的地点是( ) A.① B.② 0.下列属于西山岛盛产太湖石的自然条件的是( ) A.人为干扰较小 B.地形起伏较大 C.夏季高温多雨 C.③ D.④ D.地质条件复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 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使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 流域 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城多年冻土湿化深度与降雨 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 1 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 0.7 厘米。下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 化的主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1 1 1.近年来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趋势为( ) A.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多年冻土层变厚 B.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多年冻土层变薄 C.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D.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厚 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的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增速小于蒸发量增速导致径流量减小 B.降雪向降雨的相态转变导致冬季径流量减小 C.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河流径流峰值延后 D.地表水和地下水连通性增强使径流量增大 受全球变暖影响,季节性冻土变化明显。甘肃陇东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层平均厚度超过 00m,多季节性冻土。下图为甘肃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及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统计图。完成下面小 1 题。 1 1 3.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与最低气温的关系是( ) A.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B.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C.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D.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受全球变暖影响,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 ) 地理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A.冻结厚度变厚 B.冻结时间推迟 5.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发于( ) A.11~12 月 B.1~2 月 C.3~4 月 C.消融时间推迟 D.冻结期延长 1 D.6~7 月 二、非选择题(满分 55 分) 1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刨蚀、拔蚀等方式获得大量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被冰川携带而下,通 称为运动冰碛。其中,出露于冰面的叫表碛物。表碛物覆盖型冰川即表面覆盖有不同厚度表碛物的冰川消 融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大陆型冰川萎缩。为了探究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地区的表 碛物对各类型冰川的抑制作用差异,有学者提取了 5 种类型冰川中的表碛物覆盖型冰川(平顶冰川中没有 表碛物覆盖)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并统计了近 30 年来对应类型冰川的面积变化和年均变化率(下 图)。 研究表明,表碛物厚度差异对冰川消融产生不同影响,较薄的表碛物会加速冰川融化,而较厚的表 碛物可以延缓冰川融化。此外,有研究表明规模较小的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为敏感。2020 年表碛物覆 盖型冰川的平均规模(11.20km²)远高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的平均规模(0.67km²)。 (1)据图比较各类型冰川中的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的年均变化率差异。 (2)分析表碛物厚度差异对冰川消融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简析短期内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冰川萎缩的影响。 地理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1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西洛沟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脉东缘。2020 年 8 月 30 日 17 时,黑西洛沟流域开始普降暴 雨,31 日 8 时该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后调查发现,沟内可见明显的冲刷、侵蚀痕迹,泥石流启动部 位主要位于形成流通区上游段的沟道侵蚀区。此次泥石流主要经历了“降雨汇流—下切侧蚀—一级平台淤 积分选——平台后下切侵蚀——二级平台进一步淤积分选——平台后进一步下切侧蚀—岸坡崩滑堵溃—堵 河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泄流”的过程。下图示意黑西洛沟流域的地形及泥石流物源分布。 (1)描述黑西洛沟沟谷的特征。 (2)推测相比二级平台,一级平台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并简析原因。 (3)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泥石流”这一问题,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地理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1 8.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陆风是一种存在明显日变化的天气现象。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麓,湖风与谷风的共同存在,使得博 斯腾湖的湖风特征不同于其他湖泊(如下左图)。下右图示意博斯腾湖北侧和西北侧站点在垂直湖岸方向 上逐时年平均风速日变化(凹的湖岸线会削弱湖陆风循环),当风速大于该侧全日平均值时,吹湖风。反 之,吹陆风。 (1)据图文资料,比较博斯腾湖西北侧与北侧的湖风的差异。 (2)从地形和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博斯腾湖西北侧与北侧湖风强弱差异产生的原因。 (3)有甲、乙两同学画了以下剖面图表示 M 城镇夜间的气流状况(甲图、乙图),你认为谁画的对,并说 明理由。 地理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地理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 2025 届高考质量调研(一) 地理答案 ( 分数:100 分,时间:75 分钟) 1 .B 由图所知,PQ 经线穿过了北极点和南极点,组成了一个经线圈,因此其包括了两个经度。 观察图示可知 PQ 穿过了印度半岛中部,由此可推测 PQ 线的经度为 75°E 和 105°W,A 错误。由图可知乙 位于西亚地区,处于东半球,根据图中纬线可知乙位于 30°N 以北,因此乙地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 正确。根据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PQ 是一个经线圈,MN 是赤道坐在的纬线 圈,MN 略大于 PQ,C 错误。MN 代表赤道,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 积,D 错误。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2 .D 甲地和 P 地都位于北半球,图中左侧为北极俯视图的部分区域,依据劣弧确定方向,可知 P 在甲的西方。从甲沿最短路径飞到 P 地需要向西,两地之间最短路径为两地所在大圆的劣弧,北半球大圆 劣弧应向北部凸。由此从甲地沿着最短距离飞往 P 地,飞行方向应先向西北,再向西南航行,D 正确, ABC 错误。故选 D。 3 .D 结合所学知识,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 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 12 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 千米至 50 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 千米以上为高 层大气。图文信息表明,“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 120km 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 动减速,因此此时位于高层大气,D 正确,AB 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因此“嫦娥五号”初次进入 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不可能位于臭氧层,C 错误。故选 D。 4 .B 结合所学知识,“嫦娥五号”在距地表 50km 降落至地面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大气的平流层和 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升高,因此“嫦娥五号”在距地表 5 5 0km 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B 正确,排除 ACD。故选 B。 .C 结合所学知识,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 正确,排除 D;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 错误;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不在平流 层,A 错误。故选 C。 6 .B 由材料知,11 月,在两大气压中心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强烈的北风将北极冷空气携带至鄂 地理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霍次克海,形成极端寒冷的气候,影响了鄂霍次克海的海冰生成和海表温度。所以判断 11 月亚欧大陆上 的高压为亚洲高压,海洋上的低压为阿留申低压;鄂霍次克海纬度较高,受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影响 小。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7 .A 由图示可知,通过宗谷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的海水纬度在 45°N 以北,自西南流向东北(为 对马暖流的一部分)。暖流流经可以提高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所以判断出其海水性质为温暖高盐。A 正 确,BCD 错误,故选 A。 8 .A 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张范围达到最大,其主导因素为气温低,其次为偏北风的影响,促使海冰 范围向南扩展;洋流形成了一个环流圈,不是影响海冰扩展的主要因素;海陆轮廓在不同月份没有明显差 异,不是导致每年 3 月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张范围达到最大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主导因素是风和气温,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9 .B 由材料“其孔洞形成机制与喀斯特溶洞相似。”可以推测水石属于可溶性岩石,受到水的溶蚀 作用形成孔洞,所以水石不可能是砂岩,①④错误;②③处属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材料“部分太湖 石经历波浪长期侵蚀而形成品质更优的“水石”。”可知“水石”形成在湖边,③处地处内陆,②处在湖边, ②处具备“水石”形成条件。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 1 0.C 题目要求的是自然条件,A 错误;西山岛整体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缓,B 错误;夏 季高温多雨,水热丰富,水的溶蚀作用较强,C 正确。西山岛的地质条件虽然相对复杂,但是太湖石的形 成与喀斯特溶洞相似,对太湖石的形成影响较小,D 错误。故选 C。 1 1.C 由材料可知,全球变暖对北极影响很大,可导致夏季气温更高,季节性冻土融化更多,季节 性冻土层会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化会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可推测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 会变薄。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 2.D 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的地表径流量整体显著增加,当前北极陆地的降水量 增速远大于发量增速,引起北极流城净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增加,进而导致河流径流 量增多,A 错误;北极地区降雪向降雨的相态转变,导致秋季至冬季的河流径流量增加,B 错误;随着全球升温,积 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河流的径流峰值从夏季提前到春季,C 错误;增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性 与交换强度,从面导致地下水向河流补给的水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在多年冻土覆盖率较高的流域,活动层 更厚、地下水储存能力更强,从而有利于增加表径流,D 正确。故选 D。 1 3.C 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平均深度增加,即基 本呈负相关关系,AB 错误;由图可以看出,最低气温的极值出现在 1 月中旬,而冻土的最大深度却形成 于 2 月下旬,说明季节性冻土发育与气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地理答案 第 2 页 共 3 页 1 4.B B 正确;消融时间提前,C 错误;冻结期缩短,D 错误。故选 B。 5.C 季节性冻土融化易导致地基不稳,诱发地质灾害。由图可知,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在 3 月初 受全球变暖影响,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减小、厚度变薄,A 错误;冻结时间推迟, 1 开始消融故 3~4 月季节性冻土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发,C 正确;11 月至次年 2 月,陇东地区气温低,冻土 深度增加,不易发生地质灾害,A、B 错误;6~7 月季节性冻土已全部解冻,此时多为降水导致的地质灾 害,D 错误。故选 C。 1 6.(1)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中冰斗一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 中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 (2)表碛物厚度薄,表碛物因反射率低,能够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增温,消融速度快;当表碛物超过一定厚度,会 起到隔热作用(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冰川消融速度变慢。 (3)冰雪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加:冰雪反射率下降,蒸发加剧;冰川萎缩﹐地表裸露﹐下渗增强﹐空气湿度增加, 降水增多。 1 7.(1) 沟谷呈“V”字形; 沟谷狭窄; 落差大。 (2)特点:堆积物粒径较大;堆积厚度较大。原因:一级平台位于沟道侵蚀区下游,泥石流流速较快,搬 运能力较强;一级平台相对开阔,泥石流堆积空间较大。 (3)观点一:应该干预。理由:泥石流会给人类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 可以通过修建防护工程、植树造林 等措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观点二:不应该干预。理由:泥石流是自然现象,人类干预可能会破坏生态平 衡;可以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来减少损失。 1 8.(1)北侧的湖风比西北侧的风速更大;北侧湖风开始的时间比西北侧稍早;持续时间比湖西北侧略 长;北侧湖风最大风速出现的时间晚于西北侧湖风的最大风速出现时间。 (2)湖的北部山地大致为东西走向,西北侧山地为东北—西南走向,白天北侧山地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 西北侧山地多;造成北部山区与南面谷地(湖面上空)的温差更大,形成的谷风更强;湖的北侧离北部山 区更近,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力大,湖风风力更大;湖的北侧离北部山区更近,北侧天山谷风与博斯 腾湖湖风叠加效应更强; 凹的湖岸线会削弱湖陆风循环,湖西北侧的湖岸线是凹岸,使得湖西北侧的湖 风风速比湖北侧站点的风速要小。 (3)甲画的对 理由: 夜间,湖泊温度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M 城镇受山风(陆风)影响较明显。读图可知,甲图 中,湖泊处等温面向上凸起,说明近地面温度较高;等压线向下弯曲,说明近地面气压较低,且吹山风, 故甲同学画的图正确。 地理答案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