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297161 上传时间:2025-05-19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5.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 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40,时空坐标,2/40,知识线索,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第一阶段。因为外来文化介入以及崇洋习气熏染,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突出特征。,2.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严重影响。,3.,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伴随社会日新月异改变,科技在民众生活中影响逐步增强。,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浪潮冲击下,互联网正在快速改变着民众生活。,3/40,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第,1,课,4/40,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史实,探讨影响其改变原因。,1.掌握近代衣饰、饮食、居室建筑改变表现及特点,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2.掌握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革表现,探讨影响社会习俗变革原因。,5/40,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了解主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会做题才是硬道理,6/40,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把握教材知识体系,7/40,1.,改变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步向美观、适体、方便、,_,转变。,2.,中国近代衣饰改变,(1),男子衣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通常衣饰。,西装在,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男子标准服装。,一、改变中男女衣饰,鸦片战争,中山装,平民化,8/40,(2),女子衣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与创新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旗袍,9/40,3.,中国当代衣饰改变,(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受政治影响,盛行军装和,“,干部服,”,。,(3),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归纳总结,思维点拨,10/40,思维点拨,(1),社会生活改变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产物,社会生活变迁,反应了社会进步和发展。,(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深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含有显著半殖民地化色彩。,11/40,归纳总结,近当代男女衣饰改变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2),改革开放前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显著,朴素单一。,(3),改革开放后特征:新奇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12/40,二、并行于世中西餐,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菜四大菜系得以在近代发展和最终形成。,2.,西方饮食,(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3),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欢迎。,淮扬,西餐馆,13/40,3.,中西区分,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要求都存在显著区分。,4.,主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惯用,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逐步成为国人饮食主要组成部分。,礼节,原料,西点,14/40,三、居室建筑演进,1.,传统住宅,是北方地域经典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影响:中国居室建筑开始融入西式建筑特点。中西合璧成为经典特征。,四合院,租界,15/40,四、习俗风尚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及,等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仿效西方新式婚礼。,当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个时尚。,改革开放,婚姻自主,16/40,(2),丧葬风俗,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西方色彩新式丧礼。,当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改革。,(3),其它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所中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取得了受教育,权利,开始步入社会。,火葬,公历,深化总结,思维点拨,17/40,思维点拨,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原因,(1),这些地域最早受到西方侵略,,“,西学东渐,”,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2),这些地域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影响比较小。,(3),这些地域人员流动性较强,家族、宗族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18/40,深化总结,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伴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社会生活也逐步文明化、民主化。,19/40,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了解主要史料史论,20/40,主题近当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1.,近代衣饰改变,史料,衣饰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变迁,。比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史料解读,划线信息中,“,折射着社会变迁,”“,民国时期,”,反应出衣饰改变受时代、观念影响。,21/40,问题思索,从史料中能够归纳出衣饰改变原因是什么?,提醒,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提醒,22/40,2.,婚俗改变,史料,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新,(,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宾客贺词,各种答谢,23/40,史料解读,划线部分表明从传统婚姻到当代婚姻,婚姻基础和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24/40,问题思索,据史料,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进步之处。,提醒,进步之处:观念: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提醒,25/40,史论总结,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迁原因,(1),外部原因:欧风美雨潜移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关键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域,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最早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步向中国内地辐射。,(2),内部原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每一次习俗等方面改变都与社会运动推进相关,上层人物提倡也起到了社会示范作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也推进了近代社会生活向当代化前进。,26/40,深化提升,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社会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又日趋科学合理。,27/40,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变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时尚,是一个历史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影响和妨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尤其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变迁是有限。,(3),含有显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色彩。,28/40,反馈训练,随堂巩固,会做题才是硬道理,29/40,1.,在,“,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以下衣饰既表达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族格调是,A.,西装,B.,长袍马褂,C.,旗袍,D.,中山装,1,2,3,4,答案,解析,5,6,解析,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衣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衣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结构上吸收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一样,成为兼具中西衣饰特色近代中国女子标准服装。,30/40,答案,解析,2.,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应出当初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收了西方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能够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1,2,3,4,5,6,31/40,答案,解析,3.(,浙江学考,),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吾祖国,改良婚礼,社会进文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歌词描绘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早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2,3,4,5,6,解析,依据歌词中,“,改良婚礼,”,以及男女同为新国民等信息,可知是民国时期提倡文明婚礼、男女平等思想表达,,B,项符合题意。,32/40,4.,从甲图到乙图,表明,答案,解析,1,2,3,4,5,6,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A.,先进习俗必定取代落后习俗,B.,一些生活习俗含有深刻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斗争是一个漫长过程,33/40,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两幅图片寓意。清初要求蓄辫,,“,蓄辫,”,成为归附清王朝标志,民国初年要求剪辫,剪辫被看作,“,革命,”,象征,故选,B,项;,乙图中,“,民国初年,”,表明当初清朝已被推翻,,C,项中,“,走向败落,”,表述错误;,图片无法反应民主与专制斗争过程,故,D,项错误。,1,2,3,4,5,6,34/40,5.,“,实施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儿女正当权益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婚姻制度颁布于,A.,戊戌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新中国成立早期,D.,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解析,1,2,3,4,5,6,解析,依据材料,“,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说明是新中国成立早期,该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C,项正确。,35/40,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1,2,3,4,5,6,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36/40,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2,3,4,5,6,37/40,请回答:,(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答案,答案,衣饰、建筑、饮食、交通、婚姻习俗。,1,2,3,4,5,6,(2),依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改变特点是什么?写出造成发生改变外部原因。,答案,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留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原因: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38/40,(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主动影响。,答案,答案,丰富了中国人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等。,1,2,3,4,5,6,39/40,本课结束,40/4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