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感受中学物理新课程.ppt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296994 上传时间:2025-05-19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46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中学物理新课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感受中学物理新课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中学物理新课程,1/35,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生发展最主要基本素质。,学生终生发展最主要基本素质,2/35,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表达得很好课程目标,3/35,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反馈,被调查者儿女天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占67.7%,,在6小时以下占,22.2%,;,被调查者儿女天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占41.6%,,没有占,19.4%,。,4/35,去年听合肥五十中一位老师上这节课,大致过程是:,先指出也能产生压强,然后做演示试验:演示一个侧壁和底部都有开口粗试管,用橡皮膜封住开口处,向试管中加水,观察原来平膜形状发生了什么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即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接着问:液体内部有压强吗?用一个自制小器材,与上面相同方法,放到液体中去后发觉形状也发生改变,即内部也存在压强。于是,请学生猜测液体压强可能与哪些原因相关,学生说有深度、液体密度、压力大小等。老师说我们就一起探究压强与深度和密度之间关系,与压力关系以后再研究。,5/35,接着介绍“U”管压强计,说明怎样保持深度不变,以及怎样改变橡皮膜方向等。提出控制变量法,与学生讨论怎样用此方法研究这个问题,且请学生上台动手做试验,最终得出结论。,然后指出,上述结论也能够从理论上推导出来,又经过帕斯卡裂桶试验深入感受这一关系。,感到该老师做法已经很好了,反应了物理学研究问题时理论与试验结合,且很多细节处理也很适合初中生年纪特点。,在听后就想,假如是我上这节课,我目标定位,以及对知识思索是什么样呢?,6/35,学习要求:,(1)知道液体和气体在物理学通称为流体,现在接触属于静流体力学内容。,(2)液体压强是反应液体性质一个基本物理量,是以后学习了解浮力、升力等物理问题基础。,(3)经过试验观察、感受并能定性了解液体压强特点。(能使用“U”管压强计进行测量试验,并能有效统计试验数据。),(4)能推导出液体压强关系式。能利用此结论解释说明相关物理问题和进行简单地计算。,7/35,我认为本节课需要明确以下知识及其逻辑关系:,(1)前面我们学习了压强这一物理概念,应该说该概念主要是用来描述液体、气体性质。在物理学中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我们今天学习就是流体静力学知识。,(2)那么,当然我们再使用关系式P=F/S去说明液体压强就不方便了。我们需要用其它物理量来有效地描述它。我们首先来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经过观察因液体压强而产生物理现象。,(3)做几个小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而且在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并从受力角度加以简单地说明。(前面为何强调压力垂直作用在接触面积上力,因流体不能承受切向力),8/35,(4)物理学上研究这个问题,是首先建立“流体”这个物理模型开始,由此模型就能够直接得出液体压强与其它物理量之间关系式。不过,我们现在知识水平对此还不能了解和体会。所以,我们还是先经过试验来定性地探究这个关系。,(5)前面试验,使我们已经发觉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密度也是流体力学概念)相关,于是我们能够设计更规范、严谨试验来研究它们之间关系。我们大家能够一起做各种情况试验,来进行比较,并得出定性结论。,(6)从试验现象我们能够很清楚地得到液体压强与其深度、密度之间定性关系,那么,从理论上我们也应该能得出其定量关系。,9/35,(7)经过建立模型,选取研究对象,利用压强定义式推出关系式P=F/S.,(8)历史上帕斯卡为了让人们对这个关系式有所了解,曾设计了一个能表现出对人们思想有冲击作用经典试验裂桶试验。能够课上做,也能够请学生课下做。,我想上面整个认识已经能够反应出本课教学策略了。,10/35,07年中考卷,11/35,09年中考卷,12/35,能够看出,中考试题更多地关注基本知识,并表达出对物理知识学习要求。这应该是我们对实施课程改革深入思索和实践这是考试说明所要求。,(当初有一位负责审题老师,明确地说:今年中考题又回到了过去!)让我们仔细思索,会发觉他评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不过我们是在现在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有意识地实践,我想一定是远远高于过去。,一开始,我提出怎样应对中考话题,我想我们物理学工作者考虑问题有其本身特点,那就是寻找问题本质。所以,实现中考理想结果前提和基础都是高质量日常课堂教学。,当然,高考也一定是如此!,13/35,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是,依靠生产、生活实践中感受、经验等感性知识,进行初步演绎归纳后教给学生知道和掌握。在让学生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后,会用这些现成理论反过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现象,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创新实践活动。,就拿初中物理力学为例,它只包括直线上情况,如二力平衡、力图示法、功和能等。高中物理一开始就是测量和力学,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与估读,从初中力三要素和力图示法,引伸、扩展到理想模型、理想状态、受力分析等知识,从简单了解一条直线(一维空间)特殊情况,拓展到一个平面上力学问题进行分析计算,这就要求有相当抽象和归纳能力。,14/35,例1(安徽)14,一质量为,m,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恒力,F,,如图所表示。则物块(),A仍处于静止状态,B沿斜面加速下滑,C受到摩擦力不便,D受到合外力增大,F,A,因为质量为,m,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作用力与物块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动摩擦因数,=tan,。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恒力,F,,使得协力依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正确,B、D错误。摩擦力由,mg,sin,增大到(,F,+,mg,)sin,,C错误。,15/3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全部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包括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深入学习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强调让学生领悟物理思想和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增强实践意识,新高考将更多关注新课程理念表达,试题将更多包括研究过程与方法、物理学史等方面问题,在教材中也有表达。,16/35,学习提议循序渐进,步步登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凡是教学中难点,普通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经有认知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教师搭好适当“台阶”,正是教学艺术之所在,新教材在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矢量教学,教材是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经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经过“思索与讨论”体会到矢量相加含有特殊规律;经过试验探索矢量相加法则;给矢量科学定义;经过“说一说”深化矢量相加法则。,再比如,教材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写法是循序渐进教学又一个例子。,17/35,在“运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知识应用过程中,学生常犯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速度与速度改变量之间关系常混同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尤其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例2 气球以10m/s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抵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高度。(g=10m/s,2,),18/35,“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应用过程中,学生常犯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分析,其原因通常出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分析与计算方面,尤其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分析;对运动和力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处理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错误,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认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合外力,则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19/35,例3 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例4 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合外力为 (),A.10N向左 B.6N向右,C.2N向左 D.0,D,20/35,包括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题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能直接经过纸笔考试来实现,不过在理科考试中能够在试题中设计一些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生活试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关注,在平时学习中要善于把物理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生活相联络,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加工处理能力。,高中物理学习中几个主要方法,1.利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较繁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题目中包括几何关系问题;对于图象要求。必修一部分难点内容主要有后两个方面。,21/35,(1)几何关系:如力合成与分解相关问题中包括:力分解结果唯一性问题;两种特殊情况合成(两力垂直、两力大小相等)。共点力平衡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利用相同三角形、三角形法则等方法解动态问题。,(2)图像处理:主要包括运动图象在研究运动中作用:图象能够使比较复杂运动形象化,能够明确已知量与研究量之间数学关系;在研究几个物体在同一直线运动,在同一速度-时间图象中能够明确它们之间运动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做到:(1)了解图像建立过程;(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22/35,例5(江苏卷)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500kg空箱悬索与竖直方向夹角,1,=14。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m/s,2,时,悬索与竖直方向夹角,2,=14。假如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质量,试求水箱中水质量,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140.242;cos140.970),23/35,1.教学中“过程”含义是什么?,学生自主经历某种学习活动。如观察、记忆、试验、调查、思索、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教学中通常说“过程”,是指:,关于“过程”迷惑,有些人说:“过程好比耕耘,结果才是收获。过程怎能作为目标?莫非只顾耕耘、没有收获也是教学追求?”这包括到“过程目标是什么?”,24/35,2.“过程”,目标是什么?,经历某一学习“过程”目标,不但仅是落实在知识结论上。学习“过程”,对学生取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含有主要作用。而后者恰恰是学生处理问题主要素质。,过程和结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力和知识关系。,完成纸笔测验题目,不但靠知识,愈加需要是考生基本素质。难题普通都难在素质要求上。,25/35,(1)对实现过程目标主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知识”是解答题目标关键,没有认识到难题都是难在能力、意识、习惯等非知识素质方面。,3.教学中“重过程”为何极难?,没有认识到,“过程”对学生取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含有不可替换作用。,26/35,(2)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然而,正因为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这就很轻易把教学设计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意思索怎样使学生取得知识结论,而忽略了“过程”目标。,一个新知识构建,需要原有知识作为基础。知识展开,形成了一个结构,其间联络就是线索。所以,新课教学都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27/35,(3)教科书信息展现方式为“重过程”带来了困难,教科书是一个单向传递信息方式,而教学中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因为教科书难以取得读者信息,也就极难设计出有呼有应活动过程。假如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创造,那就只能束缚在“重结果”圈子里。,28/35,“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试验设计,29/35,(1)学生在试验通常表现:,(2)教学过程改进设计:,无悬念、漫不经心。,“知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过程”:,“等效代替”方法应用。,“情感”:,激发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进行质疑;,养成认真、仔细试验习惯;,培养严谨、求实态度。,把三维目标融在一起,“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试验设计,30/35,当前“教学方法”下对学习物理几点提议:,1、分清定律、定理与公式,掌握概念定义、规律文字表述,并能熟练应用;,2、物理书本中还常是一些物理术语,如“位移”、“旅程”、“属性”、“竖直”、“状态”等等,部分刚进入高中学生也是不易了解,也需要教师经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3、学会“译读”公式写,比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读”成“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反比”等等;,31/35,4、尊重老师引领和指导作用,提升课堂学习效率;,5、要有课后马上看书回想习惯,物理教学中许多问题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处理,有待于同学在课后经过看书去加深了解和帮助记忆;,7、总体来说,物理教材上概念和规律是高中教学中心内容,对各种类型参考书、练习册、资料,可分门别类在老师指导下使用,但要少而精。,6、要确保一定习题量,不能看看认为会做就轻轻放过,对经典题一定要深研透,并做到一题多解;,32/35,谢谢大家,33/35,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42页科学漫步介绍了黑洞相关知识,第47页在介绍从弱引力到强引力知识时,提及到光线经过大质量星体附近时,会发生偏转现象。对此现象解释包括到广义相对论相关知识,,如图a所表示:电梯静止在均匀引力场中时,电梯内小球以加速度下落;若电梯在无引力场空间以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则电梯内一切物体也以同一加速度下落,如图b所表示,电梯内人不论做,什么试验(力学、电磁学或其它)都无法判断自己是在均匀引力场静止电梯内,还是无引力场空间匀加速上升电梯,内。理想试验说明:在处于均匀引力场惯性系中,所发生一切物理现象,能够和一个不受引力场影响,但以恒定加速度运动非惯性系内物理现象完全相等,这就是等效原理。,34/35,如图c所表示,电梯静止在无引力场空间,若从电梯左壁上水平地发出一条光线,则光线将水平地射到电梯右臂上。假如电梯在无引力场空间匀加速上升,那么从电梯左壁水平发出光线将向下偏转。依据等效原理,加速度与引力场等效,故光线应该在引力作用下发生偏转。爱因斯坦预言,星光从太阳旁边经过时,受太阳引力作用将发生偏转,如图d所表示。1919年5月29日,天文学家观察当日日全食时太阳背后毕宿星光,观察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预言。,35/3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