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岳阳市八中高三语文组,制作人员:李燕平,温馨提醒:个人作品,仅供参考,1/81,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2/81,考点解读,高考对古代诗词内容情感鉴赏,其表述为“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这一考点是建立在对作品中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鉴赏基础之上。能力层级为,E,。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对诗词句准确了解。高考对古诗词鉴赏,实际上是一个简单鉴赏,即对词句内容准确了解。所以在鉴赏古诗词时,必须搞清楚诗词句表层意义,然后再进行深入地了解。,3/81,考点解读,2,、对全诗(词)主指概括,即是对作者表示某种感情,某种哲理,或对人生、社会、历史某种总结和概括。,3,、分析作者态度。即是对某个事物态度、某个人物态度、某种历史态度、某个社会态度、对人生态度等等分析。态度是一个抽象概念。诗(词)人在表示自己观点态度时,往往借用力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来表示。,4/81,考点解读,4,、评价诗歌意义。即从手法和内容上评价其对艺术发展作用,对人事、历史事件认识在当初或历史发展进程中主动意义、哲理意义或阶级、时代不足等。,5/81,考点解读,5,、从近年情况看,一是它打破了“诗必唐宋,文必史书”古代诗人考查取材模式;二是它突破了“形象”、“语言”、“技巧”等分项考查设题模式;三是首次采取系统编组方式,将全部考查点编列在一个试题中,考查亲密及效果显著加大,随之难度也对应增加;四是“避热趋冷”倾向深入强化,将明清乃至近代诗都纳入考查范围。,6/81,经典案例,【,案例,1】,(,,浙江)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鹦武洲:此处为“渔父居处”代称。,请结合全曲简明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思想情感。,7/81,经典案例,答案:(,1,)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喜爱、自豪之情;(,2,)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情怀和隐逸情趣。,8/81,经典案例,点拨:本题考查作者所表示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指是作品记叙描写事物,阐述论证观点,介绍说明道理以及抒发表示感情。写景抒情类诗歌,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如本题中,作者借“流水”“白云”等景物表现对周遭优美环境喜爱,以及希望像白云那样不受拘束隐逸之情。,答题注意几点:一要读清题意,答中关键点,答完整;二要读懂原作,搞清原作写了哪些景,景物有何特征,这些景物中包含着作者怎样思想感情。,9/81,经典案例,【,案例,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晓上空泠峡 王 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冷。,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 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政治理想,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1,)本诗前两名描写了怎样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示情感内容,谈谈你了解。,10/81,经典案例,答案:(,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2,)本诗前两句描写佛晓时猎猎风声和行船溯流而上艰难,为抒写情怀做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走,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不解”为“不在意”之意,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心态。第四句中“卧听”及“瀑布滩雷”经典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11/81,经典案例,点拨:第(,1,)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意境。能力层级为,E,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称之为“有境界”。这里“情景”即“意境”。解答这类试题要扣住“何时”“何地”“何人”“何景”“何情”来整合润色文字。,12/81,经典案例,点拨:第(,2,)题考查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态度。所以只有着眼于全篇,综合利用语言技巧等知识才能够完成。诗歌“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包含历史英雄、名流精英、亲朋故旧)、自然风物(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名胜遗址)、自我形象(“我”与叙事写景整合)。这里考查是“自我形象”。“卧听”细节,“瀑布滩雷”场景,前两句铺垫等技巧只是一个辅助伎俩而已。,13/81,备考指南,一、古典诗歌中常见几个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应离乱痛苦,:,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14/81,备考指南,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担忧,:,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难过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正统观念。最终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理想,大有澄清天下气概。全诗即景抒情。,15/81,备考指南,(,二,),、忧国思家,1,,建功立业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决心,: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16/81,备考指南,4,,山河沦丧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愁苦心情,:,屈原,涉江,17/81,备考指南,(,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8/81,备考指南,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19/81,备考指南,(,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感叹:,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情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81,备考指南,4,,青春易逝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21/81,备考指南,(,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22/81,备考指南,3,,坦陈心志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构思新奇,淡写朋友离情别绪,重写自己高风亮节。首两句沧茫江雨和孤峙楚山,衬托送别时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示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23/81,备考指南,二、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格调。,太白诗激越豪放,少陵诗沉郁凝重,摩诘诗形象如画,乐天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谲幻,贾岛诗清寒峭瘦,杜牧诗旷达绰约,24/81,备考指南,义山诗含蓄典雅,李煜词颓蘼伤感,晏殊词明朗疏淡,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柳永词缠绵自然,东坡词雄浑豪放,秦观词小巧真切,25/81,备考指南,黄庭坚词流畅自然,易安词凄苦绰约,放翁诗雄浑厚重,稼轩词壮阔雄奇,姜夔词清峭秀远,26/81,备考指南,三、,了解诗人所处历史时代,来分析诗内容。,盛唐边塞诗组成“盛唐精神”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7/81,备考指南,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表达国运兴衰,例,1,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例,2,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8/81,备考指南,宋代朝廷先天不足,外交上处于弱势,儒家理学逐步发展,诗歌讲技巧,重说理。,例,1,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例,2,朱熹,观 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9/81,备考指南,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悲怆呼号!,例,1,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例,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30/81,备考指南,四、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琢磨主旨。,写景抒情诗,诗言志 即事感怀诗 景事物是形,情怀志是神,咏物言志诗,31/81,备考指南,忧国忧民之感叹国破家亡之痛楚,杜甫,阁夜(片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文天祥,过零丁洋(片段),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2/81,备考指南,游子逐客之悲凄征夫思妇之幽怨,苏轼,临江仙(下阕),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33/81,备考指南,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辛弃疾,水龙吟(片段),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4/81,备考指南,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闲适之恬淡,陆游,老马行(片段),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江南。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35/81,备考指南,秀美河山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李白,游天竺寺,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改变,弄水穷清幽。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王维,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36/81,备考指南,边塞诗塞外风光卫国豪情征战之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片段),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高适,燕歌行(片段),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沧茫更何有。,37/81,备考指南,五、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五个角度,1,、了解诗歌创作特定背景,结合诗内容,把握作者观点与态度。诗是现实生活写照,一首诗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感情相关(所不一样是其表现方式差异)。分析诗中作者观点或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络诗歌创作特定历史背景,结合诗内容作细致、全方面分析。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边散步,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组诗之六。,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38/81,备考指南,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对生活态度,即思想感情,我们只要读一读诗注释,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态度是主动,思想感情是欣喜。因为诗注解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特定背景,诗人“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联络这一背景,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意境,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39/81,备考指南,2,、把握诗情感,领悟作者观点与态度,诗包含着作者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论是哪一个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态度与观点。所以,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态度观点。,40/81,备考指南,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思索,表示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相关“乌江亭”诗,但因为两人对项羽自刎都从本身处境出发,所以,对历史思索、表示出来情感显然是不一样。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示了对生活百折不挠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是历史必定:“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示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生活态度。,41/81,备考指南,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叹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这么诗我们应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态度与观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问:这首词表示了诗人对生活怎样一个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42/81,备考指南,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周瑜年轻有为及其卓异非凡业绩与自己“早生华发”作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联合在一起,透露了他有志报国、壮志难酬感叹,从而表示自己对朝廷不满及希望自己能有为于朝廷政治态度。所以,从把握诗词情感着手,去把握作者观点与态度,能够作为解答这类题目标一个路径。,43/81,备考指南,3,、分析诗句含蓄义或理趣义,由上分析出作者观点或态度。,大我数古诗词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词中表示自己态度或观点,而是经过写景或写事含蓄地表示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情绪态度。对这么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引入手分析出作者观点或态度。,44/81,备考指南,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老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问: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态度?,45/81,备考指南,分析这首元小令,我们能够看到,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开篇以问陡起,而后经过“老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残败景象,展现了一幅凄寂荒凉人间破落图,最终又经过描写小结。小令主体是景物描写,从选景所组成意境来看,留给读者是一个凄凉、死寂、残败景象。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一个情绪,这咱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从这种情绪中,我们又不难分析出作者对社会现实不满和厌世态度。所以,据此可知,该题答案是:“表示了对社会现实不满和厌世态度以及一个绝望情绪。”,46/81,备考指南,古诗词中除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外,还有一部分是,说理诗,,这些诗往往是经过详细事物来说理。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含有,理趣,诗句,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意义指向,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在诗和中观点与态度关键句。,47/81,备考指南,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观点态度。,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丰富性和表示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示自己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利于把握诗作所表示观点与态度。古典诗词用典是多样,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有引用神话传说,有引用历史故事,等等。,48/81,备考指南,5,、从涵咏诗意境着手,把握诗人观点与态度。,诗主指是经过一组组意境来组成,所以,体味涵咏诗意境,有利于我们把握诗作观点与态度。诗作意境能够从诗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如:,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论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问:这首诗表示了作者怎样生活态度?,49/81,备考指南,这首诗描写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而又含意深厚。“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意境。经过这么意境表示了诗人眷恋春景情感,从这组意象中能够看出作者对生活热爱、对生命热爱。,50/81,备考指南,上面说是鉴赏古诗词时怎样把握作者观点与态度一些惯用方法,要注意是,在分析某一首诗作者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方法并不是单一、孤立,而往往是多方面综合,只有这么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作者观点与态度。,51/81,(四)方法点拨:,一、评价作品思想内容要注意问题,1,、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创作格调,有利于对其作品内容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想过去如火如荼战斗生活,表示报国无门愤懑情结绪,格调豪放悲慨。,52/81,(四)方法点拨:,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风貌,一样有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深切思念,但更多是同仇敌忾豪迈,保家卫国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气象,在知识分子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53/81,(四)方法点拨:,3,、许多古代诗词前面都有一个不长“序”,有交代了创作年代,有交代了创作缘由,有交代了创作经过,有交代了创作背景,有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了解作品思想内容也是至关主要,因而不能忽略。,54/81,(四)方法点拨:,4,、大多数作品思想感情不是单一,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情感,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能够在原作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整体创作趋向和格调普通是固定,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格调之外创作。,55/81,(四)方法点拨:,二、评价作者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一首诗或词作者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示技巧等外在形式上,所以,把握诗作者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示技巧等诗歌外在形式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词形式美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观点与态度。,56/81,(四)方法点拨:,2,、对诗词作品观点与态度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拨高”错误,即用今天眼光去评价古人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经常不恰当,有失分寸。,57/81,(四)方法点拨:,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预防想当然式搬用一些现成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现象。要预防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诗、诗定作者、特定时代作出特定分析。,58/81,(四)方法点拨:,4,、作者在诗中观点,城要我们鉴赏时概括,所以,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方面性,诗中作者态度观点所包含几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预防犯以偏概全错误。,59/81,(四)方法点拨:,三、解题思绪梳理,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普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评价,二是思想感情评价。内容主题包含意义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背景现实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含富有一贯性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高考中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考查,普通不单独构想,而是与形象、语言或表示技巧联络起来进行。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示技巧多个原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鉴赏能力;单项提问:仅就首先提出问题并要求作简明分析;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关系。,60/81,(四)方法点拨:,1,、考究解题方法,(,1,)把握感情基调。抓住关键词,揣度景物意蕴,是了解诗人处境、体味诗人当初心情、感受和把握隐藏形象和画面深入情感最有效方法。,(,2,)注意抒情、议论性文字。它们往往是表达作品主题、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关键性文字。,61/81,(四)方法点拨:,(,3,)抓格调和背景。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顾及诗人以及诗人所处社会状态,注意作品格调流派和时代背景,这么才能较准确地思索作品意旨,评价作者思想态度,并深入“深思义理”。,(,4,)把握常见典故。古人常在作品中用典故,或鲜明强调,或含蓄波折也表示自己思想感情。,62/81,(四)方法点拨:,2,、追求表示有效模式,(,1,)遵照意在笔先标准,先构思成熟再落笔成文,防止涂改,追求卷面洁净利落。,(,2,)表述严密,行文要注意前后呼应,不能顾此失彼,前后矛盾。,(,3,)安排大致结构。或“分条陈说”,如一、二、三、四等;或“总分”,就是先写出结论,然后进行分析;或“分总”,先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或“总分总”。,63/81,命题特点,经过对湖南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分析,我们能够总结出一些命题特点。,1,诗歌选材范围,选材范围广泛,现有唐诗,也有宋诗,还有从文学作品中选取诗歌。由此可见,湖南卷考查重视延伸性学习问题,重视课外阅读。我们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能力提升,要打消投机猜题心理。,64/81,命题特点,2,试题命制形式,年湖南卷采取“加引导语”方法,先对绝句前三句进行赏析以作示范,然后要求考生独立完成第四句赏析。,年湖南卷依然沿用了,年出题特点,采取了对比观赏方式,有写得很美引导语,学生能够依据引导语答题,这么能激发学生赏析热情,不过也可能出现考生简单仿写弊病。,年命题者似乎觉察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对引导语作了改进,在引导语中不但提供了赏析基本方法,设有思维激活点,同时在对比赏析之中,又有一定限制,考生不能简单地依照前面引导语仿写。而,年湖南卷则舍弃了引导语形式,只给了注解,提供了一个鉴赏背景,要求学生依据这个鉴赏背景对中间两联进行赏析。所以,从命制形式来讲,命题者也在追求一个完善和创新。,65/81,命题特点,3,试题考查角度,主要考查点有“炼字”“意象”“表现手法”“修辞”“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等多方面。这就启示人们,湖南高考古诗鉴赏题重视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整体把握,突出能力迁移要求,表示赏析特点。由此我们能够把握湖南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命制规律:重视考查对古诗整体审美鉴赏,重视对古诗形象、语言、表示技巧、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综合考查。,针对这些命题特点,我们在复习古诗词时候,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66/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一、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命题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觉很多学生在古诗词鉴赏题中得分都不高。但经过和考生交流和试卷分析笔者又发觉了一个有趣现象,很多同学并不是因为读不懂诗词而丢分,而是因为答题时不知怎样组织答案,造成答案不完整而丢分。所以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概念:诗词鉴赏“公式”。所谓诗词鉴赏“公式”就是利用诗词鉴赏一些专业术语依据诗词鉴赏题目提出问题来组合答案一个固定答题模式。笔者希望经过构建诗词鉴赏“公式”,让同学们在作答诗词鉴赏题时思绪清楚,能像利用公式解答数学题那样准确、快速、规范、完整地写出答案。,67/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湖南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既表示了,考试纲领,要求,又从自主命题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格调,并沿用至今。比如,年湖南卷依照“赏析示例”完成指定赏析任务题型是湖南高考古诗词鉴赏多年来亮点,是极富创意新题型。这类鉴赏题要求考生从诗词曲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表示技巧和情感基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再结合题目特点来答题。湖南,年和,年诗词鉴赏题均延续了这一创新题型。,年湖南省将古诗词鉴赏题分值从,6,分调整到,5,分,其设题在沿用以往格调当中也表示了向传统题型回归。不过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诗词鉴赏题人均得分,1.95,分,得分率仅为,39%,。这一得分率和往年一样都不是很高,这就更显示出规范答题主要性。,68/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二、古诗词鉴赏“公式”构建,年湖南高考,考试纲领,中提到古诗词鉴赏题主要考查古诗词遣词炼句技巧、形象特点与意象内涵把握、意境营造、情感基调与表示技巧。考纲这一要求就是我们构建诗词鉴赏“公式”依据。为了规范答题,笔者结合其它省市高考题提出了三个诗词鉴赏“公式”:,69/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1,意象,+,意境,+,诗人感情,在每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常有这么一个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意境、诗词形象和诗词所表示思想感情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积累相关古诗词内容和结构特点基础知识。比如我们常说诗歌主旨句普通在律诗尾联和绝句最终一句;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等。,70/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2,表示技巧,+,意象分析,+,诗人感情,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也有这么一个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表示技巧了解和利用。要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必须在平时学习中积累相关诗词表示技巧相关术语。考生能够按下面这个框架提醒去复习准备。,表示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用典、虚实结全、动静结合、对比、反衬、赋、比兴等,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大等,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总后分、起承转合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71/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3,语言格调,+,意象(词语)分析,+,诗人感情,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还有这么一个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词语、语言格调和特点了解和利用。分析诗词语言 常有以下几个题型:,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分析这首诗语言格调;谈谈此诗语言艺术;鉴赏诗中语言(某个词语)。,72/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前三种题型完全能够按照上面所述第三个公式模式去答题: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其语言特色,然后用诗中相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语言特色,最终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第四种题型则能够只用第三个公式后两步去作答:首先从艺术和思想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所要求鉴赏诗中某个词语,接着再点明这个词语所传达诗人思想感情。,73/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三、湖南卷古诗词鉴赏“公式”利用,湖南考生备考古诗词鉴赏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准备:一是把握本省命题格调;一是注意传统题型,也就是现在绝大多数省份所采取分点详细设问题型。,近几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通常要求考生按照赏析范例去完成诗词鉴赏。像这类题目必须灵活利用以上三个“公式”来规范答题。我们能够先按照“公式”去分解“赏析示例”,然后再确定使用哪个公式。因为有时是整句鉴赏,所以有可能要组合利用以上三个“公式”。,74/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比如,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示长安君,考查是对诗人情感赏析,我们能够用“公式一”和“公式三”来组织答案。下面以此题为例来利用这两个公式。(原题略),【,解析,】,本题考查是诗词“情感基调”。因为是整句赏析,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两联关键字词、意象、意境,并结合高中所学律诗相关知识去思索。依据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特点,我们能够注意“草草杯盘”和“昏昏灯火”、“笑语”和“平生”、“自怜”和“又作”、“湖海”和“尘沙”、“三年”和“万里”几组对应词组,再结合律诗写作特点和题目中“怆情”则不难了解这几组词语词义、意象和意境。接下来能够依据“公式一”和“公式三”次序去组织答案。,75/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答案“公式化”解析,】,颔联:“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分析词语含义)“草草”可见酒菜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衬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伤痛(分析诗人情感)。(利用“公式三”分析词语作用),“草草杯盘”“昏昏灯火”(点出两个意象)营造气氛(指出意境),在这么环境中,诗人更轻易生发悲怆之情(指出诗人情感)。(利用“公式一”分析),“供笑语”表示了相逢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沧桑。(分析“笑语”“平生”两个意象含义)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指出诗人情感)。,76/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颈联: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分析词语含义),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示了心中万端悲慨(分析诗人情感)。(利用“公式三”分析词语作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分析两个意象含义),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辽国,时空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指出诗人情感)。(利用“公式一”分析),“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分析两个意象含义)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指出诗人情感)。(利用“公式一”分析),77/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2,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是出自,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咏白海棠,,采取题型是赏析示例,补全赏析形式,我们能够利用“公式二”去组织此题答案。(原题略),【,解析,】,年湖南卷古诗词题依然沿用了,年比较思索、补全赏析形式,以此来检测考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经过对“赏析示例”“公式化”分析,我们发觉示例中有表示技巧里修辞手法利用,所以我们完全能够利用“公式二”去组织答案。,78/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答案“公式化”解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精神;(依照示例先解释诗句)“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指出利用表示技巧)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奇,灵巧别致。(结合“梨蕊”“梅花”这两个意象去了解,按照示例中要求紧紧围绕“偷”和“借”这两个动词来分析表示技巧作用。)诗人表示了对白海棠芳香高洁、孤傲脱俗品性喜爱。(指出诗人情感),79/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另外,,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第一问能够用“公式三”去组织答案,第二问则能够用“公式二”去组织答案,同学们能够自己去试一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80/81,(六)构建“公式”让古诗词鉴赏题答案更完整,四、结语,湖南考生在复习古诗词鉴赏题时除了要掌握本省一直以来“赏析示例”类题型,还要关注传统题型解答。传统题型通常是设置问题详细考查诗词语言、形象、感情基调或表示技巧,同学们到时将以上三个“公式”对号利用即可。,另外,笔者在上文提出三个诗词鉴赏“公式”,主要目标是让大家在做题时思绪清析,在考试中诗词鉴赏题答案组织更规范,更有逻辑,降低无须要失分。但要利用好这三个公式,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还要掌握好诗词鉴赏基本知识。,81/8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