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概况,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是动物界较大、较复杂的一个类群。,线虫纲Nematoda,、,轮虫纲Rotifera,、,腹毛纲Gastro-tricha,、线形虫纲Nematomorpha及棘头虫纲Acanthoce-phala等5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体腔都为原体腔;,具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目前已知约,1.5,万种,估计,50,万种。主要分布在海水、淡水、土壤。农田每平方米具,1000,万条,重可达,10,g。体长最小者为200,m,最长者可达1m。,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蛔虫,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几种重要的习见线虫,2、原体腔,(primary coelom),定义 线虫体壁围成的广阔空腔称为原体腔,又称假体腔,(,pseudocoel,),。,起源 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要特征。,3、发育完善的消化管,由前肠、中肠、后肠组成。,前肠(具角质膜),由,外胚层,于原口处内陷形成,分化为口、口腔(常具齿、口针等)及咽。,中肠 由,内胚层,发育形成,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后肠(具角质膜)由,外胚层,于胚后端处内陷形成。包括直肠和肛门。,4、腺型或管型排泄器官排泄器官,腺型,(,glandular type,),原始类型,通常由,1,2,个原肾细胞构成,见于海产类群,位于咽后端腹面,排泄孔开口于腹侧中线。,管型(,renette,type,),由,1,个原肾细胞特化而成,呈,“,H”,。,起源于外胚层。,5、生殖系统,一般为异体,且雌雄异型。极少数为雌雄同体,营孤雌生殖。,雄性生殖器官 绝大多数单个,细长管状,分化为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射精管通入直肠(泄殖腔)。,雌性生殖器官 成对,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雌性生殖孔开口于腹侧中线。,6、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围咽神经环(,circumenteric,ring,),主要是神经纤维,仅具少数神经节细胞;发出很多条神经。,侧神经节,(,lateral ganglion,),成对,。,腹神经节,(,ventral ganglion,)单个或成对。,感觉器官,不发达,。,头端:,头刺毛、唇乳突、头感器。,尾端:,尾乳突、尾感器。,二、代表动物人蛔虫,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史,1、外部形态,体形:乳白色,圆柱状,两侧对称(具背、腹、侧线)。,雌雄区别:,较短且细,尾端钩状;体长,两端尖细。,口:具,3,片唇(背,1,、腹,2,),唇上具双乳突和侧乳突。,在口稍后处腹中线具一极小的排泄孔。体末端腹中线具肛门。,雌、雄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从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位于体前部约,1/3,处的腹中线上。,2、内部结构,体壁(皮肌囊),由角质膜、上皮和肌层构成。,角质膜,发达,由皮层、基质、纤维层及基膜构成。,原体腔,充满体腔液,消化管和生殖器官浸没在体腔液中。,消化系统,简单,无消化腺,直接吸收寄主肠内已消化和半消化的食物。,呼吸和排泄,借酶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获得能量,称泛氧呼吸。排泄器官属管型。,神经系统,简单,自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6,条神经。,生殖和发育,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直接发育。,人蛔虫横切面,1角质膜;2上皮;3纵肌层;4肌细胞核;5肌细胞原生质部分的突起;6背线;7腹线;8背神经;9腹神经;10侧线;11纵排泄管;12肠;13肠腔;14肠上皮的微绒毛;15原体腔;16子宫;17卵巢;18合胞体中轴;19输卵管;20卵;21精巢;22储精囊,蛔虫横切面,3、人蛔虫生活史,受精卵在适宜条件下约两周发育成为幼虫,经第一次蜕皮后成为感染期卵;人吞食,在十二指肠中孵化,穿肠壁入血管或淋巴管,经心脏到达肺泡(蜕皮2次),破肺泡经气管逆行至咽喉,随吞咽活动再次入胃并达到小肠,最后一次脱皮发育为成虫。共需6070天。蛔虫的寿命为一年左右。,三、线虫动物门的分类,无尾感器纲,(,Aphasmida,),:无尾感器;排泄器官退化或无;雄虫只有一交合刺,多数营自由生活。,包括嘴刺目,Enoplida,和色矛目,Chromadorida,。,尾感器纲,(,Phasmida,),:有尾感器;排泄器官为成对的纵管;雄虫具一对交合刺;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包括小杆目,Rhabditida,、蛔虫目,Ascaridida,、圆线虫目,Strongylida,、旋尾目,Spirurida,、垫刃目,Tylenchida,。,线虫有,15000多种,一般分为2,纲:无尾感器纲、尾感器纲。,几种重要的线虫,扭曲线虫,Plectus,parietinus,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人蛲虫,Enterubius,vermicularis,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斑氏丝虫,Wucheria,bancorfit,小麦线虫,Anguina,tritici,扭曲线虫,Plectus parietinus,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寄生小肠及幼虫寄生肌肉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在欧美各国发病率很高,我国云南、西藏、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等省都曾有人体旋毛虫病发生。,形态:成虫纤细,长2-4mm,雄虫无交合刺;幼虫常卷缩成螺旋状,并形成一卵圆形的囊胞后钙化,囊中幼虫可生存几十年。,成虫,寄生于人、猪、鼠等的小肠上段,,幼虫,寄生在猪、鼠、猫、狗的横纹肌中。,旋毛虫幼虫包囊(肌肉组织,)(The encapsulated larva of T.spiralis in muscle):包囊梭形,大小为0.250.500.210.42mm,长轴与肌纤维长轴相平行。包囊内通常含幼虫12条,也可多达67条。幼虫卷曲如螺旋状,长约1mm。,人蛲虫,Enterubius vermicularis,(Linne),成虫体细小,乳白色,似白线头状,前端具翼膜。,蛲虫前端,蛲虫及虫卵,蛲虫及虫卵,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仍有9亿之多。,斑氏丝虫,Wucheria bancorfit,小麦线虫,Anguina tritici,我国小麦的重要寄生线虫,寄生于小麦穗粒中,形成虫瘿,使小麦发育不良,严重时不能抽穗或死亡。,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Rotifera),体微小,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目前已发现近2000余种,大部生活在淡水中。我国已报道252种。大多数轮虫分布广泛,为世界性种类,从浅水到深水都能生存。绝大多数轮虫为单体,少数为群体。,1、生活习性,体一般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部较宽,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头冠,(,corona,),。,被角质膜,常在躯干部增厚,称为兜甲,(,lorica,),,其上往往形成刺或棘。,尾部又称足,长筒状,少数浮游种类无足。足内具足腺,借其分泌物可粘附于其他物体上。,2、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消化管:分为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口位头部腹面,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又称咀嚼囊,(,mastax,)。咽内具有咀嚼器(,trophi,),。,排泄器官:为,1,对由排泄管和焰球,(,flame bulb,),组成的原肾管,位体的两侧,为合胞体细胞衍生而成,细胞核位排泄管的管壁中。,2,排泄管汇入膀胱,经肠入泄殖腔。,神经系统:主要由位于咽背侧的双叶状脑神经节及伸向体后的,2,条腹神经组成。,轮虫的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体,且各部的细胞核数目是恒定的。轮虫自卵孵出后,细胞核即不再分裂。身体部分受损,也不能再生。,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但雄性个体不常见,有些种类从未发现雄性个体。具孤雌生殖现象。,轮虫动物门,(Rotifera),几种常见轮虫,第四节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体微小,水生,多海生,少数在淡水,目前已知近,200,余种。,体圆筒状,被角质膜;背面略隆,常见有刚毛、鳞片、棘等,有感觉作用。腹面平,具纵行或横排纤毛,故称腹毛动物。体末2叉,端部有粘腺开口。,原体腔;上皮为合胞体,其下纵肌成束,消化管完整,排泄器官为,1,对具焰球的原肾管,排泄孔位于腹面中央,脑神经节,1,对,位咽的前端,侧神经,1,对与之相连,绝大多数(海产种类)为雌雄同体,有些种类的精巢退化,营孤雌生殖。直接发育,内部结构,鼬虫,原腔动物的比较,结 构,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相同点,体形,线形,头、躯干、尾,筒形,表皮,光滑,具兜甲、头冠,具棘、纤毛,角质层、合胞体,体腔及中胚层,纵肌,纵、环肌,纵肌,原体腔,有体壁中胚而无肠壁中胚,消化系,无消化腺,有消化腺,无消化腺,完全消化管,排泄系,腺型、管型,具焰茎球,具焰茎球,原肾型,生殖发育,线形,管形,管形,有蜕皮现象,原腔动物的系统发生,线虫动物具有特殊的排泄管,无纤毛,特殊的纵肌层,线形生殖系统。说明该类群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杜塞分枝。,腹毛动物体表具纤毛,具焰球的原肾管,双腹式神经,多为雌雄同体,似涡虫纲。,许多轮虫体形较扁;具纤毛的头冠显著偏向腹面;焰球的原肾管与涡虫纲单肠目动物相同;雌雄异体,具卵黄腺,胚胎发育中早期卵裂属螺旋形;双腹式神经。说明轮虫可能由涡虫纲演化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