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填空题
1.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在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检查(2)次。
2.光学瓦斯测定器由(气路)、光路、电路三大系统构成。
3.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回风巷内距采煤工作面煤壁线 (10 m)处设置甲烷传感器。
4.风障导风是用风障将巷道沿(轴向)隔成两部分。
5.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如果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必须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
6.(绝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常用单位是m/min、 3m/d。
7.瓦斯测定器是根据(光干涉)原理制成的。
8.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对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应每班至少检查(1)次。
9.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如果停风区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制定排除二氧化碳的安全措施。
10.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应在回风巷内,采煤工作面距第一合流点(10~15 m)处设置甲烷传感器。
11.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 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2.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在高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检查(3)次。
13.在瓦斯抽放工作中,一般测定(3)个重要参数,必须定期测定和掌握控制。
14.《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机电硐室的温度不得超过(30℃)。
15.采掘工作面二氧化碳浓度应每班至少检查(2)次。
16.采掘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进入串联工作面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得超过(0.5%)。
17.瓦斯含量常用单位质量的煤所含瓦斯的(体积数)来表示。
18.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
19.井下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顶板下(300 mm)处。
20.瓦斯含量是指煤层或岩层在(天然条件下)所含有的瓦斯量。
二、选择题
1.瓦斯检查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仪器必须完好,精度符合要求,同时备有长度大于( B )的胶管、温度计。
A.O.8 m B.1.5 m C.1.0 m
2.排放回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汇合处,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 C )。
A.1.0% B.2.0% C.1.5%
3.巷道瓦斯浓度超过( A ),不超过1.5%时,由通风部门值班领导制定措施,可由瓦斯检查工按措施要求排放。
A.1.0% B.0.75% C.2%
4.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设在距回风口(第一合流点)10~15 m处的甲烷传感器的断电范围为( A )。
A.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B.掘进工作面及其附近20 m内全部电气设备 C.掘进工作面全部电气设备 D.掘进工作面全部电气设备和局部通风机
5.2个掘进面贯通时,只有在2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B )时,掘进工作面方可爆破。
A.都在0.5%以下 B.都在1%以下 C.掘进面在1%以下、停工面在1.5%以下 D.都在1.5%以下
6.热导式瓦斯测定器是用( C )测定瓦斯浓度的便携式仪表。
A.光干涉原理 B.热温度变化 C.电测方法 D.过滤方法
7.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都不应超过( C )。超过时,矿总工程师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A.1.5% B.1% C.0.75% D.0.5%
8.爆破地点附近( C )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
A.10 m B.15 rn C.20 m D.30 m
9.甲烷报警器和甲烷断电仪具有( D )的功能。
A.指示 B.报警 C.切断被控电源 D.指示、报警、切断被控电源
10.单巷掘进采用混合局部通风方式时,必须检测( A )的瓦斯浓度。
A.抽出式局部通风机附近 B.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附近 C.进风道 D.2台通风机附近
11.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B )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A.1% B.1.5% C.2% D.2.5%
12.用光学瓦斯测定器在火区、密闭区等严重缺氧地点进行瓦斯浓度测定时,测定结果比实际浓度( B )。
A.偏小很多 B.偏大很多 C.基本正常 D.无法确定
13.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设在距回风口(第一合流点)10~15 m处的甲烷传感器的断电范围是( D );
A.采煤工作面及进风巷中全部电气设备 B.采煤工作面电气设备 C.回风巷中全部电气设备 D.采煤工作面及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14.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中,体积大于0.5 m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 A )时,称为瓦斯积聚。
A.2% B.1.5% C.1% D.0.5%
15.井下采掘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 A )次。
A.1 B.2 C.3
16.处理顶板冒落空间内积聚瓦斯的方法有( A )。
A.充填隔离、挡风板引风、风袖导风 B.挡风板引风、风袖导风、风桥导风 C.充填隔离、风袖导风 D.挡风板引风、风桥导风、充填隔离
17.( D )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A.高瓦斯 B.低瓦斯 C.煤与瓦斯突出 D.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
18.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测点应在风筒出风口前方( B )处的巷道中央风流中。
A.2 m B.3 m C.5 m D.10 m
19.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风,机电设备设在回风巷时,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 A )。
A.0.5% B.1% C.1.5% D.2%
20.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允许最低风速为 ( C )。
A.1.0 m/s B.0.5 m/s C.0.25 m/s D.0.15 m/s
三、判断题
1.在煤矿采掘生产过程中,放出瓦斯的现象称为矿井瓦斯涌出。 (×)
2.测定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时,应在巷道风流断面的上部进行,连续测定3次, 取其平均值。(√)
3.排放瓦斯后,经检查证实,独头巷道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氧气浓度不低于2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稳定30min后,瓦斯浓度没有变化,才可以恢复局部通风的正常通风。(√)
4.热导式瓦斯测定器是用电测方法测定瓦斯浓度的便携式仪表。(√)
5.AⅥ-I型甲烷遥测仪可对井下5个测定地点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
6.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可采用分组装药,但必须一次起爆. (√)
7.单巷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应在回风巷风流中进行, 并取其最大值作为测定结果和处理标准。(√)
8.长度不超过6 m的掘进巷道,可采用扩散通风。(×)
9.扩散通风适用于深度不超过6 m的盲巷或硐室。(×)
10.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严禁任何2个工作面是串联通风。(√)
11.在高瓦斯矿井中爆破,不应采用反向爆破。(√)
12.开采突出煤层或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时,每个采掘工作面的专职瓦斯检查工, 应该巡回检查瓦斯。(×)
13.瓦斯含量是矿井瓦斯涌出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14.排放瓦斯时,每次启动局部通风机后,均应检查局部通风机是否有循环风。(√)
15.从岩体或煤体裂隙和孔洞中放出瓦斯的现象,称为瓦斯喷出。(×)
16.轴流式通风机可采取反转反风。(√)
17.煤层注水可以减小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18.瓦斯,煤尘同时存在时,瓦斯浓度越高,煤尘爆炸下限越低。(√)
19.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应在距工工作面壁线15 m以外的 回风巷风流中测,并取其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和处理标准。(×)
20.爆破前必须检查爆破地点附近10 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四、名词解释
1.瓦斯三对口 指井下记录牌、检查手册,以及瓦斯台账“三对口”。
2.瓦斯 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
3.“一通三防” “一通”是指加强通风;“三防”是指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治矿井火灾。
4.低瓦斯矿井 指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 m/t且绝对瓦斯涌出量 3小于或等于40 m/min的矿井。
五、问答题
1.矿井通风的目的是什么?
答: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冲淡、消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为井下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
2.瓦斯有什么性质?
答:无色,无味,比空气轻,对人有窒息作用,能燃烧和爆炸。
3.采煤上隅角的概念是什么?
答:采煤上隅角是指采煤上巷切顶线往采空区侧1.2 m范围内不放顶的空间。
4.为什么停风先撤人?
答:因为停风区内,不断涌出瓦斯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没有新鲜空气补给供人呼吸,极易使人缺氧窒息和中毒,瓦斯超限很可能达到爆炸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