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资料,第二章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1,土的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饱和土,为二相体:,固,相、,液,相。,2.1,概述,2,2,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2.2.1,土的固体颗粒(固相),1.,、,高岭石,:,水稳性好,可塑性低,压缩性,低,亲水性差,,稳定性最好,。,2,、(,1,)、,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横坐标,:土的粒径(,mm,),为,对数坐标,;,纵坐标,: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百分数(,%,),,常数指标,。,(,2,)、,.,由曲线的形态可评定土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悬殊,,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颗粒均匀,级配不良。,3,、工程中用,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来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C,U,=d,60,/d,10,;C,C=(,d,30),2,/(d,10,d,60,),d,6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d,1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d,3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2.2.2,土中水和气,1,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2.,土中气体:粗颗粒中常见与大气相连通的空气,它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不大;在细颗粒中则,存在与大气隔绝的封闭气泡,,,使土,在外力作用下压缩性提高,,透水性降低,,,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2.2.3,土的结构和构造,1,土的构造最主要特征就是成层性,即层理构造,。,2.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都很重要,建议整节复习,不赘述)会做,P,19,例,2.1,2.4,无黏性土的密实度,1,、影响砂、卵石等,无黏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密实度,。,2,、,相对密实度(,1,),D,r,=(e,max,-e)/(e,max,-e,min,),e,天然空隙比;,e,max,最大,空隙比(土处于,最松散,状态的,e,);,e,min,最小,空隙比(土处于,最紧密,状态的,e,),(,2,)相对密实度的值介于,01,之间,值越大,表示越密实。,2.5,黏性土的物理特性,2.5.1,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1,、黏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掌握上图),2.5.2,黏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1,、(,1,),塑性指数,I,p,=w,L,-w,p,(w,L:,液限;,w,p,塑限,),(,2,)、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百分数表示。,(,3,)、,I,p,越大,表明土的颗粒越细,土的黏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越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越大。(判断题),(,4,)、,塑性指数,常作为工程上,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的依据。,2,、(,1,)液性指数,I,L,=(w-w,p,)/(w,L,-w,p,)=(w-w,p,)/I,p,。,用小数表示。,w,为天然含水量。(,2,)、,可以利用,I,L,来表示黏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判断题),2.5.3,黏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1,、天然状态下的黏性土,由于地质历史作用常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工程上常用灵敏度,S,t,来衡量黏性土结构性对强度的影响。,S,t,=q,u,/q,u,qu,qu-,分别为原状土和重塑土式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2,、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越明显。,3,、与结构性相反的是土的触变性。黏性土结构遭到破坏,强度降低,但随时间发展土体强度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2.6,土的渗透及渗流,1,、水透过土空隙流动的现象,称为渗透或渗流,而土被水透过的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2.6.1,土的渗透性,1,、达西定律,v=ki,得到的结论:渗透速度,=,土的渗透系数水力梯度或水力坡降,2.6.3,动水力及渗流破坏,1,、,流砂或流土:当动水力的数值等于或大于土的浮重度时(即向上的动水力克服了土粒向下的重力时),土体发生浮起而随水流动的现象。(名词解释),2,、,管涌:当地下水流动的水力坡降,i,很大时,水流由层流变为紊流,此时渗流力将土体粗粒孔隙中充填的细粒土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名词解释),2.7,土的压实性及动力特性,2.7.1,土的压实原理,1,、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或最佳)含水量,用,w,op,表示。与其相对应的干密度则成为最大干密度,以,dmax,表示。,2.7.2,击实试验及其影响因素,1,、,击实曲线的特点,:(结合,P,33,图,2.40,理解记忆),峰值,。只有当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优含水量时,才能达到这个峰值,dmax,击实曲线位于理论饱和曲线左边,。,击实曲线的形态,。,2,、只有在适当含水量的情况下,土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压实效果。,2.7.3,土的振动液化,1,、,土体液化是指饱和状态砂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性质而完全丧失承载力的现象。(可能名词解释),2.8,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2.8.7,特殊土(必考),1,、软土的特性:孔隙比大(,e,1,),天然含水量高(,w,w,L,)、压缩性高、强度低和具有灵敏性、结构性。为不良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黏性土、淤泥质粉土等。,2,、淤泥和淤泥质土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软土。,当黏性土的,w,w,L,,,e,1.5,时称为淤泥;,当,w,w,L,,,1.5,e,1.0,时称为淤泥质土。,是非题,若土的颗粒级配曲线较平缓,则表示粒径相差悬殊,土粒级配良好。,当某土样的含水量在缩限和塑限之间时,土处于可塑状态。,土的相对密实度越大,表示该土越密实。,黏性土的塑性指数越大,说明黏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越大。,液性指数是指无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甲土的饱和度大于乙土的饱和度,则甲土的含水量就一定高于乙土的含水量。,颗粒级配曲线平缓,表明粒径大小相差较多,土粒不均匀;曲线较陡,表明土粒大小相差不多,土粒较均匀。,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工程性质就越好。,土的灵敏度定义为: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经重塑后的土体无侧线抗压强度,之比。,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黏性土称为淤泥质土。,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若甲乙两种图的不均匀系数相同,则,两种土限定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值相同,。,黏性土的塑性指数越大,表示土的,黏粒含量越高,。,下列黏土矿物中,亲水性最强的是,蒙脱石,。,土的三个基本试验指标是,天然密度、含水量和土粒相对密度,。,若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很陡,则表示,土粒较均匀,。,不同状态下同一种土的重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sat,d,.,某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空隙比相等,则该土处于,最松散状态,。,对无黏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密实度,。,无黏性土,随着孔隙比的增大,它的物理状态是趋向,松散,。,黏性土以塑限指数,I,p,的大小来进行分类时,当,I,p,大于,17,为黏土。(超了,应该不会考,书上没有,百度知道,,10,到,17,之间为粉质黏土),对黏性土进行分类定名的依据是,塑性指数,。,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无计算),1,、土体因自身重力产生的竖向应力,c z,即为自重应力。,3.1.1,均质土的自重应力,1,、对于均质土(土的重度为常数),在地表以下深度,z,处自重应力为,c z,=z,3.1.2,、成层土的自重应力,1,、各土层厚度为,h,i,重度为,i,,,则深处,z,处土的自重应力可通过对各土层自重应力求和得到,即:,3.2,基地压力,1,、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3.2.2,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1,、中心荷载作用时,其中,公式,G=,G,A d,需掌握,考,。,3.3,地基附加应力,3.3.1,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1,、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是竖向法向应力,z,,有,z=,选择、判断,称为集中力作用下的地基竖向应力系数,是,r/z,的函数,由表,3.1,查取。,2,、,P52,例,3.2,不要求掌握。但,图会出选择或判断,需知道,r=1m,处竖直面上附加应力是,先大后小,;,z=3m,处水平面上是向四周渐变小的。,3.3.2,分布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填空、判断、选择,),1,、,需会做,P55,的例,3.3,与例,3.4,,在此不赘述。,2,、应用角点法时尚须注意:要使角点,M,位于所划分的每一个矩形的公共角点划分矩形的总面积应等于原有的受荷面积查表时,,所有分块矩形都是长边为,l,,短边为,b,。,3.4,有效应力原理,1,、,=-u,称为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其中:,为有效应力,,为总应力,,U,为孔隙水压力。,第四章、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4.1,土的压缩性,4.1.1,基本概念,1,、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4.1.2,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1,、评价土体压缩性通常有,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2,、压缩系数,a,:,e-p,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a,表示相应于压力,p,作用下的压缩性,如图,4.4,所示,压力由,p,1,增至,p,2,,所对应的点为,M,1,、,M,2,,则土的压缩性可用图中割线,M,1,M,2,斜率表示,由上式可知,只有,附加应力才会引起地基的变形,。,为了统一标准,通常采用压力间隔由,p,1,=100kPa,(,0.1MPa,)增加到,p,2,=200kPa,(,0.2MPa,)时所得到的压缩系数,a,1-2,来评定土的压缩性高低,3,、压缩指数,Cc,:(,1,)、,用,e-lg p,曲线求得,。图,4.5,;,(,2,)、压缩指数越大,土的压缩性越高(压缩系数也是一样),4,、压缩模量,Es,:压缩模量越小,土的压缩性越高。(由此可见,压缩模量,Es,与压缩系数,a,成反比,,Es,越大,,a,就越小,土的压缩性越低),Es=,(,1+e,1,),/a,4.1.3,土的荷载试验及变形模量,1,、,土的变形模量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单轴受压时的应力与应变之比,用符号,E,0,表示,。(,考,),4.2,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4.2.1,分层总和法,1,、分层。从基础底面开始将地基土分为若干薄层,分层原则:厚度,h,i,0.4b,(,b,为基础宽度)天然土层分界处地下水位处。,2,、确定沉降深度,z,n,。按“,应力比,”法确定,即,一般土,zn/czn,0.2,软土,zn/czn,0.1,3,、按公式计算每一分层土的变形量,Si=,该式即为,=E,的变形,其中:,E,Si,表示第,i,层土的侧限压缩模量(,MPa,),4,、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s,S=s,1,+s,2,+s,n,=Si,4.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方法,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规范法通过“变形比”试算确定。,4.3,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4.3.1,天然土层应力历史(会有,判断、选择、填空,),1,、黏性土在形成及存在过程中所经受的地质作用和应力变化不同,所产生的压密过程及固结状态亦不同。根据,土的先(前)期固结压力,p,c,(,天然土层在历史上所承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与,现有土层自重应力,p,1,=z,之比,即,p,c,/p,1,,称为“超固结比”(,OCR,),可把天然土层划分为三种固结状态。,(,1,)、超固结状态。,p,c,p,1,即,OCR,1,。其可能由于地面上升或河流冲刷将其上部的一部分土体剥蚀掉,或古冰川下的土层曾经受过冰荷载(荷载强度为,p,c,)的压缩,后来由于气候转暖、冰川融化以致使上覆压力减小等。,(,2,)、正常固结状态。,p,c,=p,1,=z,,,OCR=1.,土层沉积后厚度无大变化,以后也无其他荷载的继续作用。,(,3,)、欠固结状态。土层逐渐沉积到现在地面,但没有达到固结稳定状态。如新近沉积黏性土、人工填土等。,p,c,p,1,(这里,p,c,=h,c,h,c,代表固结完成后地面下的计算深度。),4.4,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4.4.1,饱和土的渗透固结,1,、饱和粘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将随时间的迁延而逐渐被排除,同时孔隙体积也随之缩小,这一过程称为,饱和土的渗透固结,。,2,、如图,弹簧,活塞模型。外力,Z,,弹簧承担的压力为,,水承担的压力为孔隙水压力,u,,则有,Z,=,+u,(实为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可见,,饱和土的渗透固结也就是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和有效应力相应增长的过程,。,可见,,饱和土的渗透固结也就是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和有效应力相应增长的过程,。,4.4.2,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1,、,Cv,土的竖向固结系数,k,、,a,、,e,0,分别为渗透系数、压缩系数,和土的初始孔隙比,2,、,(不记公式,需知道字母的含义),式中:,u,z,t,-,深度,z,处某一时刻,t,的孔隙水压力,H-,压缩土层最远的排水距离,当土层为单面排水时,,H,取土层的厚度;,双面排水时,,水由土层中心分别向上下两方向排出,此时,H,应取土层厚度之半,。,Tv-,竖向固结时间因素,式中:,t-,时间。,变换形式则为,由上式及,H,的定义可得,,达同一固结度时,双面排水所需时间仅为单面排水的,1/4,。,3,、固结度:地基荷载作用下,时间,t,的沉降量与最终沉降量之比。即,U,t,=s,ct,/s,c,4,、,可知,固结度是时间因数的函数。,给公式需会转化。,5,、,P,95,例,4.3,。注意单位。,P,79,习题,4.1,土的抗剪强度,5.1.2,莫尔,-,库伦强度理论,1,、当土体中某点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将该点即濒于破坏的临界状态称为“极限平衡状态”。,2,、,此图为“微单元体上的应力”。图上的,、,与,1,、,3,的关系可用莫尔应力圆表示。(知道即可),3,、,左图为“极限平衡状态时的莫尔圆与抗剪强度包线”。圆周上各点的坐标即表示该点在相应平面上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圆与横轴分别相交于,3,(小主应力)和,1,(大主应力)。,5.1,土的抗剪强度概述(,计算题,),1,、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5.1.1,库伦公式,1,、沙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f,=tan,式中,f,-,土的抗剪强度(,kPa,),-,作用在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kPa,),-,沙土的内摩擦角(,),2,、(,1,)粘性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f,=c+tan,式中,c-,土的黏聚力(,kPa,),(,2,)由上式可知,黏性土的,f,包括摩阻力(,tan,)和,黏聚力(,c,),两个组成部分。,3,、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即为,c,、,4,、便于理解,上图,左:砂土,右:黏性土,4,、黏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或,上式公式必须记,会考。(无黏性土的黏聚力(,c,)等于零,即没有后项),例:已知,1,=400kPa,,,3,=200kPa,,,c=10kPa,,,=,20,。问是否会剪破?,由,1,求,3 f,,若,3 f,3,,则破坏;反之。,由,3,求,1 f,,若,1,1 f,,则破坏;反之。,(,不要死记,可画图理解,),题目难度会超过此题。如作业题。,5.2,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只考直剪、三轴试验的优缺点,)(,选择、判断,),5.2.1,直接剪切试验(直剪仪),优点:,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缺点:剪切过程中试样内的,剪应变和剪应力分布不均匀,人为限制的剪切面并非是试样抗剪最弱的剪切面,剪切面在剪切过程中逐渐减小,,且垂直荷载发生偏心,但计算抗剪强度时却按受剪面积不变和剪应力均匀分布来计算,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因而,不能量测试样中的孔隙水压力,中主应力,2,无法确定,5.2.2,三轴压缩试验(,与直剪仪的优缺点对比记忆,),优点:,严格控制试样的排水条件,,,准确测定试样在剪切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从而可定量,获得土中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与直剪试验对比起来,试样中的应力状态,相对,地较为明确和均匀,,不硬性指定破裂面位置,除抗剪强度外,,还可测定,如土的,灵敏度、侧压力系数、孔隙水压力系数,等力学指标,缺点:试样,制备,和试验,操作,比较,复杂,,试样中的,应力与应变仍然不够均匀,注:,分清谁是谁的优缺点,不要记混淆了,,P,104,图,5.8,三轴仪比较复杂,比较精密,5.4,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选择、填空、判断,),1,、三种标准试验方法:,(,1,)固结不排水剪(又称固结快剪,以符号,CU,表示),围压时排水,轴压时不排水。,(,2,)不固结不排水剪(又称快剪,以符号,UU,表示),围压时不排水,轴压时不排水。,(,3,)固结排水剪(又称慢剪,以符号,CD,表示),围压时排水,轴压时排水。,注:理解记忆。先围压,后轴压。,2,、固结不排水剪强度指标(,P,111,),sorry,老师没把我教会,3,、不固结不排水剪强度指标:(,1,)这里的“不固结”意思是:只在实验过程中不固结,并非试样从未固结过。(,2,)抗剪强度包线为一条水平线。,4,、固结排水剪强度指标:,5.4.3,无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选择、判断,),1,、密砂受剪时体积膨胀(,剪胀,),孔隙比变大。剪切过程中,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变形较大的终值强度(应变软化型),2,、松砂受剪时体积减小(,剪缩,),孔隙比变小。剪切过程中,无明显,的峰值,强度(应变硬化型),3,、对一定侧限压力下的同种砂土来说,密砂和松砂的,强度最终趋于同一数值,,孔隙比也趋于某一稳定值,e,c r,。,该值称为,临界孔隙比,,在这一孔隙比下,砂土在不排水条件下受荷至破坏时,其,体积变化为零,。,5.4.4,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选择,),1,、三种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UU,试验:地基为透水性差的饱和黏性土或排水不良,且建筑物施工速度快。常用于施工期的强度与稳定性验算,CU,试验:建筑物竣工后较长时间,突遇荷载增大。如房屋加层、天然土坡上堆载等,CD,试验:地基透水性较佳(如砂土等低塑性土)和排水条件良好(如黏土层中夹有砂层),而建筑物施工速度又较慢,注:,P,121,习题,5.3,、,5.4,要会做,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6.1,概述,1,、挡土墙的结构形式: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等。,2,、挡土墙的,土压力,:挡土墙后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3,、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能力。,6.2,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1,、根据挡土墙的,位移,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的,应力,状态,可将土压力分为三种:,(,1,)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一般用,Ea,表示。,(,2,)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一般用,Ep,表示。,(,3,)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不动,,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用,E,0,表示(,三种土压力考名词解释,),2,、在相同的墙高和填土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又小于被动土压力,亦即:,Ea,E,0,Ep,(判断),6.3,朗金土压力,6.3.2,主动土压力,1,、,基本假设,: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考,),2,、朗金主动,土压力强度,黏性土:,a,=z K,a,-2c,(,6.4,),无黏性土土:,a,=z K,a,式中:,K,a-,主动土压力系数,(无黏性土),(黏性土),c-,填土的黏聚力(,kPa,),3,、取单位墙长计算,,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为:,E,a,=1/2hhKa=1/2h,K,a,且,E,a,通过三角形形心,即作用在离墙底,h/3,处,。,4,、取单位墙长计算,,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E,a,=1/2,(,h-z,0,),(,hK,a,-2c,),注:,以上公式结合上图对比理解记忆,式中:,z,0,-,临界深度(,a,点离填土面的深度,)(,a,点即为图上应力(,a,)为零的点),所以,当填土面无荷载时,可令上式(,6.4,)等于零求得,即:,;故临界深度,黏性土主动土压力,Ea,通过三角形压力分布图,abc,的形心(见上页右图),即作用在离墙底(,h-z,0,),/3,处,。,6.3.3,被动土压力(公式跟主动土压力差不多),1,、被动土压力强度,p,为,2,、被动土压力,取单位墙长计算,则总被动土压力为(非重点,可不记),3,、无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E,p,通过三角形形心,即作用在离墙底,h/3,处,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E,p,将右图的梯形分为矩形和三角形,,对墙底求矩得到。(,不懂的去问钱老师,),6.3.4,其他几种情况下的土压力计算,6.3.4.1,填土表面有连续均布荷载(书上比较详细,且,结合,P128,例,6.2,看效果更佳,在此不赘述,只给公式),黏性土均布荷载,+,两层土压力:,第一层填土的土压力强度:,第二层填土的土压力强度:,注:理解记忆,无黏性土时,只需令上述各式中,c,1,=c,2,=0,即可。此外尚需注意,在两土层交界处因各土层土质指标不同,其压力大小亦不同,故此时土压力强度曲线将出现突变,6.4,库伦土压力,1,、基本假定,墙后填土是理想的散粒体(黏聚力,c=0,)滑动破裂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考,),注:墙踵即墙背的最下面,2,、朗金理论与库伦理论比较:(考)建立在,不同的假设,基础上,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计算,只有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两种计算结果才相同。朗金理论是库伦理论的特殊情况。,6.5,挡土墙设计,1,、常用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等。,2,、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倾斜方向可分为仰斜、直立、俯斜,3.,挡土墙的计算:,(,1,)稳定性验算,包括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和抗滑动稳定性验算,(,2,)地基承载力验算,(,3,)墙身强度验算,4,、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措施:(,判断题,),(,1,)挡土墙中主动土压力以,仰斜最小,直立居中,俯斜最大,。,(,2,)对于重要的、高度较大的挡土墙,不宜,采用黏性土。(黏性土干缩湿胀),(,3,)墙后填土应,分层夯实,,以提高填土质量。,6.7,地基破坏形式及地基承载力,1,、,地基破坏形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2,、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有两个明显的拐点,其中,A,点,的荷载称为临塑荷载,,B,点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3,、,一般紧密的砂土、硬黏性土地基常属整体剪切破坏,中等密实的砂土地基常发生局部剪切破坏,松砂及软土地基常发生冲剪破坏,浅基础设计,7.1,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1,、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2,、浅基础是相对深基础而言的,其差别主要在,施工方法,和,设计原则,上。,3,、,建筑地基规范,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设计等级。,其中,丙级可不做地基变形验算(判断),7.2,浅基础的类型,1,、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用砖、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名词解释,),2,、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时,,必须规定基础材料强度及质量、限制台阶高宽比、控制建筑物层高和一定的地基承载力,无需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判断,),3,、扩展基础系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名词解释,),7.3,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1,、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筑物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选择,),7.4,地基承载力,1,、设计原则:总安全系数设计原则、容许承载力设计原则、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采用的抗力设计值(,名词解释,),3,、按地基规范承载力表确定(不记公式,需知道符号代表的意思),7.6,地基变形验算,1,、地基变形特征一般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填空题,),7.10,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判断、选择,),1,、建筑措施,(1)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2,)控制建筑物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3)设置沉降缝,(,4)控,制,相,邻建筑物基础的,间距,(5)调整建筑物的局部标高,不要背,要能区分是建筑,2、结构措施,措施还是结构措施,(1)减,轻建筑物自重,(2,),设,置圈梁,(3,)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4)增强上部结构刚度或采,用非敏,感,性,结构,第八章 桩基础,8.2,桩和桩基的分类与质量检测,8.2.2,桩的分类,8.2.2.1,按承载性状分类(,名词解释,),1,、摩擦型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摩擦桩:桩顶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担,桩端阻力可忽略不计。,端承摩擦桩:桩顶极限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大,2,、端承型桩: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端承桩:桩顶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担,桩侧阻力可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桩顶极限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大,8.2.2.2,按施工方法分类,1,、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填空、判断),8.3,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8.3.1,土对桩的支撑力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两部分组成。,8.3.3,单桩的破坏模式:屈曲破坏、整体剪切破坏、刺入破坏(,填空题,),8.3.4,桩侧负摩阻力,1,、桩土之间相对位移的方向决定了装侧摩阻力的方向,当桩周,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桩侧摩阻力方向向下,称为负摩阻力,2,、以下情况考虑负摩阻力,(,4,)冻土地区,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桩侧的缺陷。,注:不要背。,选择题,3,:引起桩侧负摩阻力的条件是,桩侧土体下沉必须,大于,桩的下沉。(并非桩不下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