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1,慨论,皮肤附属器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及甲。,皮肤附属器疾病,与皮脂腺病变有关的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与毛发疾病有关的斑秃、雄激素源性脱发;,与汗腺有关的多汗症、臭汗症等平素常见的一些疾病。,主要掌握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三种疾病,2,第一节 痤疮(,ache,),3,痤疮(,ache,),(,一,),定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治疗,4,(,一,),定义,痤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5,6,7,1.,病因,(1),皮脂分泌增多。,(2),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4),遗传因素。,(5),其它。,(,二,),病因和发病机制,8,2.,发病机制:,正常状态: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以皮脂为生长物质基础,它可水解皮脂中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并产生一些低分子多肽。游离脂肪酸溢出毛孔,保护滋润皮肤。,9,病变状态:,雄激素分泌增多,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质变硬,毛囊皮脂腺管,口,角化,管口窄小,皮脂排出障碍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混合,粉刺,10,粉刺,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封闭性粉刺,黑头粉刺 白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变成厌氧环境,寄生于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11,寄生于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蛋白分解酶 溶脂酶,透明质酸酶,分解皮脂内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壁形成裂隙,粉刺内容物逸漏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炎,出现,丘疹、脓疮、结节、囊肿,12,由于雄性激素使得皮脂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活动增加,(1),游离脂肪酸增多:,可刺激毛囊壁产生炎症,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丧生及角化过度。使皮脂分泌受阻、排泄不畅产生粉刺。,13,(2),低分子多肽增多,加重炎症反应,趋化中性粒细胞,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内容物渗入真皮加重炎症反应。出现炎性从丘疹至囊肿的一系列由轻至重的变化,同样存在于毛囊中的马拉色菌、表皮葡萄球菌也靠皮脂腺生长活动频繁加重炎症反应。,14,(三)临床表现,1.,寻常性痤疮临床特征:,(,1,),15-30,岁青年男女多见,(,2,)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面颊、额头、其次胸、背、肩膀,四肢伸面,),(3),皮损多对称,(4),皮损表现: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通常 以,12,种疹型为主,(5),炎症明显时有疼痛,一般无自觉症状,(6),病程长,时轻时重,多至青春期后减缓。,(7),常合并脂溢性皮炎,(8),可遗留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性疤痕,15,寻常痤疮,丘疹性痤疮,脓疱性痤疮,16,寻常痤疮,结节性痤疮,囊肿性痤疮,17,寻常痤疮,萎缩性痤疮瘢痕,增生性痤疮瘢痕,18,2.,特殊类型痤疮,聚合性痤疮:最严重的痤疮,特征性皮损:许多多头粉刺通过内部窦道相连形成大脓肿、群集的炎性结节及瘢痕。,除面部外尚可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股部。,暴发性痤疮:病情突然加重,面部红肿明显,密集化脓性丘疹、结节、囊肿;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药物性痤疮:药物(激素、溴、碘)引起,婴儿痤疮:母亲激素水平变化带给婴儿引起。,化妆品痤疮:某些成分导致皮脂腺导管内径狭窄、毛囊口堵塞、毛囊炎症引起。,月经前痤疮:月经前,4-5,天痤疮加重,月经结束后缓解。,19,聚合性痤疮,20,婴儿痤疮,21,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类,pillsbury,分类法,I,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II,度,(,中度,),:,I,度,+,炎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脓疱,但局限于颜面,III,度,(,重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全身,22,(四)诊断:,根据发病年龄,结合典型临床表现,23,(四)鉴别诊断:,(,1,)酒渣鼻:其与痤疮不同,仅限于面部、鼻、颊、额、下颈区,表现一定时期存在有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下,,出现脓疱、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的重点区别该病要点,(2),颜面播散性栗粒性狼疮:重点区别在,好发于成年人,颜面部为半球形丘疹,/,结节,玻片按压可显出酱色小点,特别双下眼睑皮损融合呈堤状改变。,24,颜面播散性栗粒性狼疮,25,(五)治疗:,1.,治疗原则,2.,特殊治疗,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26,1.,治疗原则,(,1,)去脂,溶解角质:,口服:维,A,酸类,,外用:过氧化苯甲酰,,0.05%,0.1%,维,A,酸霜或凝胶,,使用时注意,避免涂至正常皮肤;使用后避免日晒。,(,2,)杀菌:出现化脓炎症时,可使用亲脂性的抗生素;,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注意,18,岁以上适用;,一些抑制真菌毛囊虫药物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3,)调节激素水平:一般不作为常规用药,,主要用于重度痤疮或少部份患者原因纯属睾酮增高者。,27,2.,特殊治疗:,(,1,)美容倒膜处理,(,2,)激光治疗:红蓝光治疗炎症性痤疮,超脉冲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瘢痕。,(,3,)强的松龙悬浊液皮损内注射治疗增生性囊肿性痤疮。,28,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应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2,)清洁毛孔,不使用粉质、油质化妆品。,(,3,)劳逸适度,减轻压力。,(,4,)保持大便通畅。,29,I,级,(,轻度,),IIIII,级,(,中度,),IV,级,(,重度,),维持治疗,口服异维甲酸,或,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01.10,中国痤疮治疗共识研讨会记要,口服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激素治疗,外用维甲酸,口服抗生素,,激素治疗,中国痤疮治疗原则,30,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31,脂溢性皮炎,(,一,),脂溢性皮炎定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鉴别诊断,(五)治疗原则,32,(一)脂溢性皮炎定义:,发生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33,(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有遗传性皮脂溢出,2.,继发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少数病例念珠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3.,游离脂肪酸增多、感染性变态反应、导致皮肤炎症反应。,4.,精神紧张、嗜酒、,B,族维生素缺乏、刺激性饮食,均影响疾病发展发生。,34,(三)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1,)好发部位:头、面、胸、背多见。严重继发全身。,(,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3,)不同程度瘙痒,(,4,)最初皮损为毛囊丘疹,逐渐扩大,能融合成红色、黄色斑,表面有油腻鳞屑及痂皮,可出现湿疹样改变。,35,36,2.,头皮脂溢性皮炎:,(,1,)鳞屑型:常有红斑、毛囊丘疹、表面覆盖糠状鳞屑;毛发干燥、细软、稀疏或脱落。,(,2,)结痂型:肥胖者多见,头皮有油腻厚黄色或棕色痂:痂下有明显炎症糜烂渗出,37,38,3.,颜面脂溢性皮炎:常伴有痤疮。,4.,耳部脂溢性皮炎:外耳道、耳廓、耳后皲裂,耳后皱壁处皲裂。,39,5.,躯干脂溢性皮炎:,(,1,)肥胖中年人多见,(2),部位:乳房下、腋下、外阴、大腿内侧,(3),皮损:可为淡红色椭圆形、环形、多环性、地图状的表面覆有油腻性细碎鳞屑,可有渗出。,(,4,)多伴有念珠菌感染。,40,(四)诊断:根据,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皮损特点:红斑,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41,(五)鉴别诊断:,1.,头皮银屑病:,头发生长良好,集束现象,躯体部位也有鳞屑性斑块,/,丘疹,表面有易刮之鳞屑,,Auspitz,阳性。,脂溢性皮炎毛发细软,脱发。,42,43,(五)鉴别诊断:,2.,玫瑰糠疹:,发病两周前大部分患者有母斑,,子斑为圆形、卵圆形红斑,表面有细小鳞屑,长轴与皮纹一致,,好发躯干、四肢近端。,44,45,(五)鉴别诊断,3.,湿疹:皮损呈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瘙痒症状剧烈。,46,47,(五)鉴别诊断,4.,体癣:,环状或圆形红斑,境界清楚,,真菌直接境检可见菌丝孢子。,48,49,(六)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外用药物,3.,内用药物,50,1.,一般治疗:,(,1,)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多脂多糖食物,多食青菜、水果。,(,2,)生活规律,睡眠充足,(,3,)避免各种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少用碱性肥皂。,51,2.,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含激素的复方制剂。,糜烂渗出,可用氧化锌油及糊剂。,头部可用含酮康唑的采乐洗剂。,52,3.,内用药物治疗,(,1,)维生素,B6,维胺酯胶囊,(,2,)补锌,(,3,)抗组胺药,(,4,)抗感染,包括抗真菌药。,53,第三节 酒渣鼻,54,酒渣鼻,(一)定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治疗,55,(一)定义:,酒渣鼻:,是一种发生在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人。,56,57,(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毛细血管扩张:精神因素、嗜酒、辛辣食物、高温、寒冷造成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失调,(,2,)部分毛囊蠕形螨虫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形成丘疹脓丘疹。,(,3,)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作用,,(,4,)可能有皮脂溢出基础,58,(三)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1,)中年人、女性多,男性重,(,2,)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痤疮。,(,3,)部位:面中部(鼻部、颊部、前额、下颏等),(,4,)皮疹对称性,(,5,)有灼热感,(,6,)病史长,持续数月至数年,并且只有加重。,59,(三)临床表现:,2.,根据皮损表现分三期:,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60,临床表现,(一),红斑期:,面中部、对称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常于辛辣食物或,热饮、运动、激动、冷热刺激时发生,灼痒,;,61,临床表现,(二),丘疹脓疱期:,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批红色丘疹、脓疱和结节;,毛囊口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明显。,62,临床表现,(三)鼻赘期:,鼻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紫红结节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由于毛细血管扩张严重,长期炎症,局部营养丰富,造成鼻尖、鼻翼肥大;,毛囊口扩大明显,,皮脂分泌旺盛,,病史已数十年,绝大多数为,40,岁以上男性,63,(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寻常型痤疮、脂溢性皮炎,鉴别点为酒渣鼻有毛细血管扩张。,2.,激素依赖性皮炎:,长期外用含氟激素,整个面部潮红、异色、,皮肤不同程度萎缩,,毛细血管有扩张,但没有洒渣鼻血管扩张粗大。,64,(五)治疗:,1.,一般治疗:避免冷热温度刺激皮肤,忌酒,忌辛辣食物。,2.,纠正胃肠功能,避免精神紧张,调控内分泌。,3.,外用药物:,1%,甲硝唑霜,抗生素制剂治疗,期的化脓感染。,4.,内用药物:甲硝唑、替硝唑,炎症明显用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受月经影响者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5.,手术治疗:(,1,),585nm,激光:血管扩张。,(,2,)磨削切割术:血管扩张、鼻赘,65,谢谢,!,6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