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定义:,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一、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影响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第七章 选线与总体设计,第一节 概 述,1,.,1,)平原、微丘地形,(,1,)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2,)山岭、重丘地形,(,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3,)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以上。,1地形:,2,.,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条件。,3,水文及水文地质:,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4,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决定地基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确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方工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5,土质:,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型式和结构的确定。,6,植被情况:,地面的植物覆盖影响暴雨逞流、水土流失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基土壤的水理和热理状况。,2气候:,3,.,二、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多方案选择:,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4,.,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2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3具体定线,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5,.,一、总体设计与新理念,总体设计是在综合考虑建设规模、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对全线总体布局及各专业设计配套协调方面做出的综合设计。,各级公路应根据功能、等级及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进行总体设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综合各种因素作好总体设计。二级公路宜按相关因素进行总体设计,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视需要可参照进行。,第二节 选线新理念与总体设计,6,.,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7,.,二、总体设计主要内容及文件组成,(一)主要内容,1.,路线方案,路线方案是路线控制点的连线,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网规划、公路功能、等级,结合其他运输体系的布局,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订的路线走向。,路线控制点是指公路网规定的通过地点以及为便于分段布线,在选线过程中选定的对路线走向起控制作用的点。,路线起、终点和指定必须连接的城镇以及指定的特大桥、特长隧道位置,为路线基本走向控制点。,8,.,2.技术标准、工程规模及工程方案的拟订,(1)确定设计速度,(2)确定车道数和标准横断面宽度,(3)合理划定设计路段长度,(4)经过沿线城镇的路线布置,(5)立体交叉位置及其形式,(6)重大工程地质病害处理方案,(7)沿线设施,(8)高速公路分期修建,9,.,3.线形设计,公路基本形状由选线确定,公路线形好坏,可从经济性、快速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四个方面评判。,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1)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2)总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路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5.公路景观设计,通视良好、诱导视线、景观协调、建设风景,10,.,(二)文件组成,以初步设计阶段为例:,1.项目地理位置图,2.说明书,概述,建设条件,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方案,设计概算。,3.图表及附件,路线平、纵面缩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推荐方案),附件,总体设计图表:路线方案比较图、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公路标准横断面图、运行速度曲线图、运行速度计算表、公路分期修建方案设计图,11,.,一、路线方案的拟订与比选,1,路线方案的拟订,2.,路线方案比选,(,1,)技术指标,(,2,)经济指标,(,3,)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第三节 路线方案选择,12,.,二、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等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4.,路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5,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等。,13,.,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与步骤,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1,)收集资料,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卫星像片、航摄像片和以往的勘测设计资料。,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交通调查资料。,相交道理的主要技术标准、平面与纵断面图、交通量以及设计、施工和运营资料。,路线行经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资料。,路线行经地区的城镇、工矿、铁路、航空、水利建设和规划资料。,与路线方案有关的统计资料。,(,2,)根据确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14,.,(,3,)按是内初步研究的方案实地勘察,连同野外发现新方案,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可能方案。,勘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初步落实各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对路线、大桥、隧道均应提出推荐方案。,分段提出采用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意见。,在深入调查基础上,通过比选,选定路线必经的控制点。对地形、地质、地物情况复杂的地区,应提出路线具体布局的意见。,分段估算各种工程量。,筑路材料调查。,其他如沿线民族习惯、居住、生活供应、水源、运输条件、气候特征、沿线林木覆盖、地形险阻等情况也应调查,为下一步勘察提供情况。,(,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报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15,.,16,.,17,.,18,.,19,.,(,1,)路线长度,(,2,)线形标准、技术指标,(,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土石方、路面、桥涵、挡土墙、防护工程,(,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6,)劳动力:数量、来源,(,7,)工程总造价。,评价路线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一、平原区路线特点,平原区是地面高度变化微小的地区,有时有轻微的波状起伏和倾斜;,平原地区除泥沼、盐渍上、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又多等特点;,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21,.,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22,.,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3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何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23,.,(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基本原则:,过境公路:,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连接公路:,选择适当位置与城市道路连接或穿越城镇。,1,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必须靠近或穿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力,电讯设施。,24,.,(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1.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2.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制点。,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25,.,(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高地布线。,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当路线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时,一般应绕避;,如需要穿越时,应选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通过,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确定。,(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1.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处理好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的关系,2.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平原地区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路线应尽可能靠近建筑材料产地,以减少施工,养护材料运输费用。,2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