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兰大二院 熊文静,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心肺脑复苏术,心脏骤停,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 概述,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终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的缺血缺氧。,临床死亡期:心搏和呼吸停止及意识丧失,4分钟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存活率70-80%。,生物学死亡期;极端缺氧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丧失,细胞自溶,永久性脑死亡,不可逆转。,国内:在全部院外急诊病例中,心搏骤停病例约占10%,且87.8%发生于家庭中。,美国:每天死于心搏骤停者约1200人,其中2/3在发病一小时死于院外。,一、心脏骤停的原因,冠心病,心肌病变,心瓣膜病,主动脉病变,呼吸停止,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心源性,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原因,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酸碱失衡,6H,电解质升高/降低,低/高糖血症,低/高温,张力性气胸,创伤,药物过量,6T,心脏栓塞,心包填塞,肺栓塞,二、心脏骤停的类型,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简称室颤)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心脏停搏:(ventricular standstill,)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见P波。,心电-机械分离(electronic-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心电图出现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小于20-30次/分,临床表现,意识丧失或伴短阵抽搐;,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呼吸断续或停止;,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绀。其中早而可靠的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最有助于确诊的临床表现是心音消失。,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全身主要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大脑 4-6分钟,小脑 10-15分钟,延髓 20-30分钟,心肌、肾小管 30分钟,肝脏 1-2h,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简称CPCR),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BLS,ALS,PLS,BLS-基础生命支持,BLS-初期复苏或现场急救,目标: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临床死亡的时间,包括,2010新版复苏指南,A airway,畅通呼吸道,B breathing,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循环,BLS,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BLS步骤,一 判断:轻拍重呼,10秒内完成。,二 查体:检查颈动脉搏动,10秒内完成。,三 启动EMSS:立即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患者体位,复苏体位:平卧、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恢复体位:意识未恢复,已有自主呼吸、心跳的患者,原则:1 平卧、头偏向一侧;,2 体位稳定;,3 避免胸部挤压,以免影响呼吸;,4 易查体、易恢复;,5 便于观察、便于护理;,6 不会造成患者进一步损伤;,循环支持,一 心前区捶击: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一种低能电流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通路,心室颤动转为较稳定的节律。,方法:空心拳、距胸壁20-25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1-2次、每次间隔1-2秒,注意事项:,1、不可反复,2、用力适中,3、婴幼儿禁用,胸外心脏按压,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致胸腔内压力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心脏回流。,方法,患者平卧,解开上衣,救护者立于患者一侧,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确定按压部位:,1 右手中指食指并拢,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定位,另一手中指放于患者胸骨上。,2 双手食指自患者两乳头出同时向中心移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即为正确的按压部位。,*注意:定位后掌跟接触患者胸壁,双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成人与儿童按压频率均大于100次/分,而按压深度分别为大于5厘米(成人)、约5厘米(儿童)、约4厘米(婴儿)。,注意事项,1.按压部位要准确。,2.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3.按压姿势正确,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4.按压式放低患者头部避免呕吐物反流,防止回心血流受阻。,5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按压吹气=30:2。,6双人CPR时,一人按压,另一人通气并负责观察病情变化,完成一组按压后方可互换。,7复苏有效指标:,a自主呼吸、心跳恢复,b颈动脉搏动可触及,c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应出现,d血压60/40mmHg,开放气道,1,仰面举颏法,2,双手托颌法,3,仰头抬颈法,开放气道,舌后坠是什么?,开放气道-仰面举颏法,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必要时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开放气道-双手托颌法,抢救者用双手从两侧抓紧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以下颌上提为主,不能将病人头部后仰及左右转动。注意,颈部有外伤者只能采用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不宜采用仰头举颏法和仰头抬颈法,以避免进一步脊髓损伤。,开放气道-仰头抬颈法,抢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压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气道开放。,注意事项,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免口腔闭合。,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开放气道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呼吸支持,常用方法:,a 口对口人工呼吸,b 口对鼻人工呼吸,c 环状软骨压迫法,d 其他,检查呼吸,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救护者以2倍的换气量吸气后,吹入病人的气道,在规律条件下,可使:,PaCO2达30-40mmHg,PaO2大于或等于75mmHg,,SaO2大于或等于90%。,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方法:,1、打开气道,2、捏住病人鼻孔,防止漏气,3、包住患者口唇吹气,持续2秒以上,给予10ml/kg的潮气量,确保呼吸时胸廓起伏。,注意:单纯人工呼吸成人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8岁以下儿童为15次/分,婴幼儿为20次/分。,并发症:,1、胃胀气,2、误吸,3、吸入性肺炎,口对鼻人工呼吸,患者不能经口呼吸,(癫痫发作,口唇撕裂伤等),操作方法:,1、开放患者气道,2、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3、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4、必要时可间断分开患者口唇,让气体呼出。,注意:婴儿实施时应同时覆盖口鼻,环状软骨压迫法,操作方法:用力压迫病人的环状软骨,向环状韧带压迫,使气管后坠向后压住食道开口,以减轻胃胀气,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的危险,只有在病人意识丧失时才应用此法。适用于三人心肺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BLS,ALS,PLS,进一步生命支持,主要为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心脏骤停5-10min后第二个处理阶段,一般在医疗单位进行,包括: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机械辅助呼吸等,BLS与ALS可同时进行,一 明确诊断:明确心脏骤停的原因,二 控制气道:,1、口咽气道:用于浅昏迷、不需气管插管的患者,2、鼻咽气道;适用于牙关紧闭、舌咬伤等患者,3、可选择的辅助气道:适用于不能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或急救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包括:,a 食道气管导管,b 喉罩气道,4、气管插管,5、环甲膜穿刺,6、气管造口术,三 氧疗和人工通气,1、简易呼吸器法,2、机械辅助通气与按压,四 开胸心脏挤压,实验证明开胸心脏挤压心排出量高于胸外心脏按压,其长期存活率高。,适应证:,1 胸腔及心脏手术时发生心脏停搏。,2 胸外心脏挤压超过30min仍不恢复心搏。,3 无法施行有效胸外心脏挤压的胸廓或脊柱畸形。,4 某些心脏病理状态:如心包填塞、心脏撕裂、二尖瓣狭窄及心房粘液瘤引起的瓣口阻塞等。,5 某些胸腔病理状态:如张力性气胸、严重肺气肿及严重胸部挤压伤等。,6 胸外电击除颤难以奏效者。,方法:,1 自左前外侧第四肋间切口以右手进入胸腔,2 右手大鱼际及拇指位于心脏前面,余四指及手掌置于心脏后面,3 以80次/min的速度,有节律地挤压心脏。,4 也可两手置于左右心室同时挤压,五 药物治疗,用药目的:,1 增强心肌收缩力,激发心脏复跳,2 提高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回心血量,3 纠正电解质失衡,4 防止发生室颤,为除颤做准备,给药途径:,1 静脉给药,2 气管内给药,3 心内注射给药,常用药物,肾上腺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强烈快速而短暂的兴奋和型效应,对心脏1-受体的兴奋,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作用于骨骼肌2-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减低舒张压。兴奋2-受体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对-受体兴奋,可使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临床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也可治疗荨麻疹、枯草热及鼻粘膜或齿龈出血。,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用法用量,1常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该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也可用于0105mg缓慢静注(以等渗盐水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2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由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以02505mg心内注射,同时作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和纠正酸血症。对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亦可用该品配合电除颤器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3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迅速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即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可重复注射1次。,4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万50万)于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内,可减少局麻药的吸收而延长其药效,并减少其毒副反应,亦可减少手术部位的出血。,5制止鼻粘膜和牙龈出血:将浸有(1:2万1:1000)溶液的纱布填噻出血处。,6治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皮下注射1:1000溶液0205ml,必要时再以上述剂量注射1次。,用药注意,1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病、心源性哮喘、阻塞性心肌病、心律紊乱、尤其是室性心律紊乱、甲亢及糖尿病患者,以及脑组织挫伤、分娩患者禁用。,2小儿、老年人、器质性脑损害患者及孕妇应慎用。,3注射时必须轮换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长期大量应用该品可致耐药性,停药数天后,耐药性消失。,4用于过敏性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以抵消血管渗透性增加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5使用该品时必须注意血压、心率与心律变化,多次使用应监测血糖。,6心脏复苏三联针为盐酸肾上腺素、硫酸异丙基肾上腺素各lmg,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去甲肾上腺素1mg)。三者注射液于临用前混合,作心室内注射。,用药监护,1、常见副作用又心悸头痛,对未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室颤。,2、复苏成功后立即控制用药量,避免脑出血。,3、用药效果不佳时,考虑耐药。,阿托品,药理作用: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包括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血管循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适应证:,(1)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人每次12mg,小儿0.030.05mg/kg,静注,每1530分钟1次,2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即减量或停药。,(2)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磷定合用或单用,注意用药量,防止阿托品化。,(4)缓解内脏绞痛: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肾绞痛、胆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每次皮下注射0.5mg。在治疗胆绞痛,肾绞痛时应与吗啡或哌替啶联用。,(5)用为麻醉前给药:皮下注射0.5mg,可减少麻醉过程中支气管粘液分泌,预防术后引起肺炎,并可消除吗啡对呼吸的抑制。,(6)用于眼科:可使瞳孔放大,调节功能麻痹,用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禁忌症:心梗,室上速,和老年人慎用,剂量:首次给药1.0mg静注,3-5min内重复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方法:复苏时于肾上腺素交替使用,气管内给药用生理盐水稀释,用药监护,静注后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停药后自行消失,阿托品过量:出现吞咽困难、面潮红、心动过速、瞳孔扩大、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可致谵妄、狂躁、眩晕、幻觉、摸空动作和共济失调。中毒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病情严重者,发生昏迷、血压下降,最终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用药过程严密监护,成人心率大于110次/min,斌伴有室速,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停药,通知医生。,利多卡因,临床常用的局部麻药,用于治疗心率失常,是目前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各种心脏病并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首选药。,适应证:除颤或给予肾上腺素后仍表现为室颤或室速的患者,禁忌证:心、肝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应减量,房室传导阻滞,局麻药过敏,癫痫及休克患者忌用。,剂量:心脏骤停患者1.0-1.5mg/kg静脉注射,两次给药间隔5-10min,1h内用药不可超过200-300mg。,方法:静脉推注,气管内给药,用药监护,给药时应同时给予心电监护,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推注速度。一旦中毒,立即抢救。,用药24-48h后,其代谢受到抑制,半衰期延长,继续用药前应监测血药浓度。,碳酸氢钠,药理作用:早期纠正酸中毒,适应证:心脏骤停15min以上,动脉血PH值小于7.2,心脏骤停前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的患者适量应用。,禁忌症:心、肾衰竭、低钾、尿潴留患者慎用。,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按时监测患者酸碱状态,避免碱中毒。,电复律-电除颤,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非同步电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非同步电除颤,操作步骤,1、迅速检查电除颤仪,各部位按键、旋钮、电极板完好,电能充足。,2、患者取仰平卧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位。,3、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显示患者心律。,4、用干布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5、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胸部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放在平乳头,腋前/中线、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为室颤。,6、选择除颤能量,首次除颤用200J;第二次用200300J;第三次为360J。,7、按压除颤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8、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加压约5公斤,确定无周围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9、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同时协调按压手控电极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10、放电结束不移开电极,观察电击除颤后心律,若仍为室颤,则选择第二次除颤、第三次除颤,重复第410步骤。,非同步电除颤,注意事项:,1 除颤前详细检查设备,做好抢救准备,2 电极板放置位置准确,并应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3 放电时,任何人不能接触病床,避免触电,4 细颤患者先按压,给药使之转变为粗颤再进行除颤,5 电击部位皮肤可出现轻度发红,疼痛现象,3-5天可自行消除,6 开胸除颤能量一般为5-10J,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便携、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AED,又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1、开启AED,2、给患者贴电极: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4、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5、按下“分析”键,自动分析心率,在此过程中请不要接触患者,分析完毕有除颤指征时,不要与患者接触,同时告诉附近的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电”键除颤。,6、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进行5个周期CPR。,紧急起搏-心脏起搏器,又称电子起搏器,是一种医疗器材,使用电击对于心脏的肌肉做持续与规律的刺激,以维持心脏的持续跳动。,方法:,1 安装前为患者做好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律变化,2 接通起搏器电源,3 消毒皮肤,植入起搏器,4 选择起搏方式,设置起搏频率,5 按患者病情调整起搏电压直至有血压、脉搏为止。,注意事项,1 严格按操作流程使用起搏器,2 使用前快速监测,以免出现故障,3 起搏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4 阈值过高起搏失灵时注意调整参数,5 此方法只作为紧急措施,不能长期使用,三 延续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BLS,ALS,PLS,三 延续生命支持,防治肾功能衰竭,维持呼吸功能,纠正酸中毒,维持循环功能,脑完全性缺血缺氧,脑复苏,延续生命支持,脑完全性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1 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量减少,2 微血管管腔狭窄,微循环灌注受限,3 细胞代谢紊乱,脑水肿,4 二氧化碳潴留,渗透压升高,脑水肿加重,脑复苏,一 治疗措施,1 维持血压:稍高或正常水平,2 呼吸管理:早期加压给氧,纠正低氧血症,防治脑水肿,3 降温:降低大脑代谢率,减轻脑损伤,温度每下降1,颅内压下降5.5%,a 降温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抢救5min内用冰帽降温。,b 降温深度:体表温度35-32,脑组织温度28,肛温34-32提倡头部降温法。,c 降温持续时间:一般2-3天,严重者一周,持续至患者听觉恢复开始复温,复温应在停止降温后是提问缓慢恢复,24h体温上升1-2为宜。,d 降温方法:,物理降温,药物降温,e 护理要点:,及早降温,平稳降温,深度降温 持续降温 缓慢升温,脑复苏药物的应用,1 冬眠药物:消除低体温引发的寒战,血管痉挛,辅助物理降温,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2 脱水剂:防治脑水肿,早期使用。速尿,20%甘露醇。,3 激素的应用: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推荐皮质激素地塞米松。,4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的应用:供给能量,葡萄糖,ATP,5 巴比妥类药物的应用:镇静,安眠,解痉。鲁米那,6 钙通道阻滞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等:减轻缺血后的脑损害。,高压氧的应用,原则:,1 应用越早越好,2 复苏后患者心率保持60次/min以上,血压能维持,即可应用高压氧治疗。,3 强调以高压氧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疗。,二 转归,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复苏后其转归效果:,1 完全恢复,2 意识恢复,但有智力减退,肢体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等,3 去大脑皮质综合征:无意识活动,只保留呼吸及脑干功能。,4 脑死亡: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不可逆损害,a 持续深昏迷,b无自主呼吸及自主活动,c脑干功能及反射丧失,d脑电图呈等电位,e排除其他因素后观察24-48h方可作出结论。,三 维持循环功能,:检测中心静脉压,结合动脉压及尿量给药,四 维持呼吸功能,:行动脉血气分析,促进自主呼吸恢复,防治肺部并发症。,五 纠正酸中毒,:根据静检测结果酌情决定碳酸氢钠的用量。,六 防治肾功能衰竭,:留置导尿管,监测24h尿量,预防肾功能衰竭。,七 积极治疗原发病,第三节: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一 维持酸碱平衡,1 呼吸性酸中毒: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纠正酸中毒,如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2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支持、碱性药物的应用,如碳酸氢钠,并适当利尿,保护肾脏排酸保碱的功能,发挥肾脏代偿功能。,二 循环系统的监护,1心电监护,2脉搏、心率、动态血压的监测,3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4 末梢循环的观察,三 呼吸系统的监测,1 保持呼吸道通畅,2防治肺部并发症,3 应用呼吸机的注意事项:,a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b 加强气道湿化,c 气管切开患者及时更换敷料,d 控制氧浓度及流量,四 脑缺氧监护,a 早期应用低温疗法及脱水剂,b 严密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变化,五 肾功能监护,a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b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尿比重,六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a防治呼吸衰竭,b防休克,c观察患者的意识,防止脑损伤,d观察患者浅反射,七防治继发感染,a保持病室清洁,b注意无菌操作,c如病情许可,应及时更换患者床单元,d注意口腔及五官护理,e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思考,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010版心肺复苏的步骤?,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何种病人?,常用抢救药物有哪些?,电除颤的正确部位?,成人心脏按压的深度、频率分别是多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