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痤疮治疗近况及进展,病理生理学因素,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痤疮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进入青春期后雄性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上升,睾酮在皮肤中经5-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皮脂主要由角沙烯、蜡酯、甘油三酯和少量固醇及胆固醇组成,痤疮患者的皮脂中,蜡酯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低,而亚油酸含量的降低可使毛囊周围的必需脂肪酸减少,并促使毛囊上皮的角化。,病理生理学因素,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层细胞。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得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病理生理学因素,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继发细菌感染,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为最重要,该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局部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是导致痤疮炎症性损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趋化嗜中性白细胞、活化补体和使白细胞释放各种酶类,诱发或加重炎症。,病理生理学因素,除上述因素外,部分患者痤疮的发生还与机体的免疫状况等有关,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痤疮如聚合性痤疮和爆发性痤疮,免疫反应发挥重要作用。,痤疮的分级,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将痤疮分为三度、四级:,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除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痤疮的局部治疗,局部清洗:,应注意清水洗脸,除去皮肤表面的油脂及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此外,忌用油脂类、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和霜剂。,维,A,酸类,a),0.025%0.1%,维,A,酸霜或凝胶:此剂可以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使粉刺溶解和排出。开始用药,5-12d,时皮肤有轻度刺激反应,如局部潮红、脱屑绷紧或烧灼感,但逐渐可以消失。故应从低浓度开始,每日晚上应用一次,避免光照后增加刺激性,症状改善后每周外用,1,次。,b),13-,顺维,A,酸凝胶: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减少皮脂分泌,每日,1-2,次,维,A,酸类,c),第三代维,A,酸类药:,0.1%,阿达怕林凝胶,每晚一次,治疗轻、中度痤疮有较好治疗。,0.1%,他扎罗丁乳膏或凝胶,隔天晚上使用一次,以减少局部刺激。,过氧化苯甲酰,此药为过氧化物,外用后缓慢释放出新生态和苯甲酸,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可配成,2.5%,、,5%,和,10%,不同浓度洗剂、乳剂或凝胶,应从低浓度开始应用。含,5%,过氧化苯甲酰及,3%,红霉素的凝胶可提高疗效。,外用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用酒精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酒精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1%,盐酸氯林可霉素溶液也同样有效。,壬二酸:,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内的菌群,尤其是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均有效。可配制成,15%-20%,霜外用,其副作用为局部红斑与刺痛。,二硫化硒,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明显的部位,约,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涤。,5%10%硫磺洗剂: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等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痤疮的系统抗生素治疗,在众多定植的微生物中,只有活的痤疮丙酸杆菌明确与痤疮炎症反应加重密切关联,故选择针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重要的出发点。除感染引起的炎症外,免疫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参与痤疮炎症性损害的形成过程中,因此既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又兼顾非特异性抗炎症作用的抗生素要优先考虑。,痤疮的系统抗生素治疗,依据抗生素药代动力学,首选四环素类,其次大环内酯类,其他如复方新诺明和甲硝唑也可酌情使用,但,-,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选择。四环素口服吸收差,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敏感性低,第二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选择,两者不宜互相替代。对系统性感染目前主要或常用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应注意避免选择。,痤疮的系统抗生素治疗,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每日剂量为,100-200mg,,可以一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每日,1.0g,,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分,2,次口服。疗程不少于,6,周,但不宜超过,12,周。,痤疮的系统维A酸治疗,口服异维,A,酸的指征:,1),严重的结节性囊肿性痤疮及其变异形式,2),伴有瘢痕形成的炎性痤疮,3),对以下治疗没有效果的中度至重度的痤疮,采用联合疗 法,3,个月,包括全身应用四环素者,4),伴有严重心理压力的痤疮患者(毁容恐惧症),5),革兰阴性菌毛囊炎,6),频繁复发的需要重复和长程全身应用抗生素者,7),由于某种原因想迅速痊愈的少数患者,痤疮的系统维A酸治疗,常用剂量为,0.25-0.5/kg/d,,为了减少副作用,剂量不应超过,0.5/kg/d,。疗程决定于患者的体重和每日所用的剂量。最小累积剂量是以,60mg/kg,为目标,但如果累积剂量达到,60mg/kg,尚未取得满意疗效时,可以增加至,75mg/kg,,。然而即使一度痤疮完全清除,在尚未达到,60mg/kg,时就停止使用异维,A,酸,则永久性治愈的几率会显著降低。也有所谓的冲击疗法,就是每月的最初,7,天,每天使用,0.5g/kg,,这种方法曾经在完成全疗程后仍然复发者、慢性、病程迁延和治疗抵抗的痤疮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系统维A酸治疗的副作用,致畸胎作用,:治疗前一个月应严格避孕,直至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妊娠试验阴性。如果在治疗中怀孕的话,必须进行流产。,抑郁症状,:有抑郁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用药要谨慎。一旦发生情绪波动或出现任何抑郁症状,应马上停药。,其他副作用,:主要是皮肤粘膜干燥、暂时的痤疮加重。5%光敏感,关节肌肉疼痛,夜盲,重度脱发,血甘油三酯可能升高。治疗开始前进行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复查。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引起骨骺畸形,如骨质增生、脊髓韧带钙化、骨质疏松,系统维A酸治疗的副作用,异维,A,酸不要和四环素类药物同时应用,也不要系统应用皮质激素,因为两者有协同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可能。,维胺脂也可以替代异维,A,酸,但口服吸收稍差,起效慢,副作用相对较轻。,痤疮的激素治疗,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两大类,目前认为雄激素在痤疮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如果同时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雄激素活动旺盛的表现(皮脂溢出、痤疮、多毛、雄激素源性脱发:缩写为,SAHA,)或存在多囊卵巢综合症(,PCO,),应及早应用雌孕激素治疗。对于迟发型痤疮及在月经期前痤疮明显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以考虑联合使用避孕药。美国,FDA,批准避孕药用于治疗,15,岁以上女性痤疮。,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1),雌激素,:,a),通过减少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雄激素分泌 过多,同时刺激肝脏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合成(,SABG,),降低血清中活性雄激素的浓度,起到抗皮脂分泌作用。,b),雌激素可以增加,SHBG,的量,减少游离睾酮的量,c),雌激素有缩小皮脂腺的体积并抑制皮脂腺细胞内脂质合成的作用,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2),孕激素,a),为,5,还原酶抑制剂,它可以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使血浆中的睾酮和脱氢睾酮量降低,b),可以抑制皮脂腺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转化睾酮的能力,c),醋酸环丙孕酮还可以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3),雌激素和孕激素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分 泌和抑制粉刺生成。,药物的选择,达英,-35,(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酚,35ug,):,在月经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粒,连用,21,天,停药,7,天,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天,连用,2-3,个月后有效,疗程,3-4,月。,对于皮脂溢出特别多的患者,常规避孕药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可以在口服达英,-35,的基础上,在月经周期的,5-14,天额外服用,50-100mg,的醋酸环丙氯地孕酮,疗效可以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上腹部不适及面部发红、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出现黄褐斑等。,其他抗雄激素治疗,安体舒通,:又称螺内酯,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作用机理:,1),竞争性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其作用,抑制皮脂腺的生长和皮脂分泌,2),抑制,5,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换。推荐剂量是,1-2mg/kg/d,,疗程是,3-6,月。副作用是月经不调(发生几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恶心、嗜睡、疲劳、头昏或头痛和高钙血症。孕妇禁用。不推荐男性患者使用,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甲氰咪胍,(西咪替丁):有弱的抗雄激素作用,能竞争性阻断二氢睾酮与其受体结合,但不影响血清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皮脂分泌。推荐剂量,200mg/,次,,tid,,疗程,4-6,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雄激素分泌、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因为这些类型的痤疮往往和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短暂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免疫抑制及抗炎的作用。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本身可以诱发痤疮。,口服仅用于炎症较严重的患者,而且是小剂量、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用法,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维持,4-6,周,之后,2,周内逐渐减量,之后开始口服维,A,酸。,聚合性痤疮或暴发性痤疮在口服维,A,酸治疗时出现病情加重,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之后,6,周内逐渐减量;同时停用口服维,A,酸或减量至,0.25mg/kg/d,,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增加或减少剂量。,泼尼松,5mg/d,或地塞米松,0.375-0.75mg/d,,每晚服用,可以抑制促肾上腺激素清晨的高分泌,抑制肾上腺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好转后逐渐减量。对于在月经前加重的痤疮患者,可以在月经前,10,天开始用泼尼松,5mg/d,至月经来潮为止。,Fisher,等认为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小剂量则有抗雄激素作用。,痤疮的中药治疗,中药疗法应分型论治,随症加减。,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宜清泄肺胃,脓疱性痤疮治宜解毒散结,月经前痤疮治宜调理冲任法,对聚合性痤疮、愈后色素沉着或瘢痕者,治宜活血散瘀法。,痤疮的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PDT,):,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痤疮丙酸杆菌代谢的卟啉,通过光毒性反应、诱导细胞死亡以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皮损自愈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目前临床上使用,单纯蓝光(,415nm,),、,蓝光与红光(,630nm,),联合疗法以及,红光,+5-ALA,疗法,治疗各种寻常性痤疮。,治疗方案:,每周治疗,1-2,次,蓝光能量为,48J/cm,2,,红光为,126 J/cm,2,,治疗,4-8,次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有轻微的瘙痒,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轻微脱屑,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实验证明光动力疗法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粉刺和炎性皮损数量、促进组织修复。,痤疮的物理治疗,果酸疗法:,果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作用安全,不破坏表皮屏障功能。,果酸的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增强保湿功能。,果酸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效果越好,但相对不良反应也越大。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每,2-4,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具有不同程度减退,消退率,20-61%,。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痤疮的物理治疗,激光疗法,1450nm,激光、强脉冲光(,IPL,)、脉冲染料激光和点阵激光,是目前治疗痤疮及痤疮疤痕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可与药物联合治疗。,1450nm,激光是,FDA,批准用于痤疮治疗的激光。强脉冲光可以帮助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点阵激光对于痤疮疤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他治疗,1),粉刺挑除,这是目前粉刺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必需同时 使用药物治疗,从根本上抑制粉刺的产生和发展,2),结节,/,囊肿内皮质激素注射,有助于炎症的迅速消除,是治疗较大的结节和囊肿非常有效的办法,3),囊肿切开引流,对于非常大的囊肿,切开引流是避免日后皮损机化并形成疤痕的有效方法,痤疮的分级治疗,1,级:,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如果仅有粉刺,外用维,A,酸类制剂是最佳的选择。一些具有角质剥脱、溶解粉刺、抑制皮脂分泌、抗菌等作用的医学护肤品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来使用。,2,级:,通常采用,1,级痤疮的治疗方法,但对炎症性丘疹和脓疱较多,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此类痤疮也可采用联合治疗,如口服抗生素加外用维,A,酸类制剂,加上蓝光、光动力、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痤疮的分级治疗,3,级:,联合使用口服抗生素加上外用维,A,酸类制剂,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要求避孕的或有其他妇科指针的女性病人激素疗法的应用也有很好的效果。其他联合治疗方法也可以应用(如红蓝光、光动力疗法等),联合治疗要注意四环素类和异维,A,酸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光敏感的产生。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需要,3,个月以上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这类不引起细菌耐药的抗菌制剂很有必要,可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痤疮的分级治疗,4,级:口服异维,A,酸是这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作一线治疗。对炎症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以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这些皮损明显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余下的囊肿和结节等皮损。也可试用上述第,3,级痤疮所使用的方法和本指南中介绍的联合治疗方法。,无论哪一级的痤疮,症状改善后的维持治疗都很重要的。维持治疗一般单独外用维,A,酸类制剂。,痤疮的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的原则:,1),口服抗生素应与局部外用维,A,酸联用应用,能作用于,3,种发病因素,2),口服抗生素不应与局部抗生素联用(增加细菌耐药而不增加疗效),3),过氧化苯甲酰或局部用维,A,酸与口服抗生素联合使用,可降低耐药的发生,4),当需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时应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5),外用维,A,酸与过氧化苯甲酰联合应用时可以每隔日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 早晚交替使用。,痤疮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重要性:,目前所有针对痤疮的治疗方法仅仅是抑制其发病过程,而不是治愈痤疮。因此,有必要在所有的治疗后进行维持治疗。在最初的系统治疗完成后,局部使用维,A,酸是维持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伴有炎症性损害时,可考虑联合应用过氧化苯甲酰。,维持治疗的必要性:,微粉刺是所有痤疮损害的早期病理过程,痤疮清除后微粉刺的形成过程是永久和持续的,避免微粉刺的形成具有预防效果,维,A,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预微粉刺的病理过程,痤疮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方案,局部外用维A酸:是维持治疗的主要选择,维持治疗的时间:6-12个月,过氧化苯甲酰:与局部维A酸联合应用可降低抗生素治疗的耐药,第二线选择:壬二酸和水杨酸。,痤疮的行为治疗,1)有规律的生活,2)保持心理平衡,3)保持饮食平衡,4)注意清洁保养,5)不用手挤粉刺,6)投医专科专家,痤疮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提示,痤疮门诊常遇到的提问,“,痘痘,”,是怎样引起的?,怎样才能治好?,治好了还会复发吗?,怎样防止复发?,留下痘印、色斑、瘢痕怎么办?,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