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基层部分,总 论,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一),证候禁忌,每种中成药均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合用范围,对于临床证候均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燥,面赤气粗,舌绛脉数,两拳固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凉开宣窍醒神救急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寒闭神昏者禁用本药温开宣窍苏合香丸。,配伍禁忌,中成药配伍使用一般是为了增长疗效,但需要注意中成药也是由单味中药构成,其配伍受中药配伍禁忌的影响。,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具有附子(重要成分为乌头碱),两者配合应用,相称于增长了附子的用量,也许引起毒副作用,妊娠禁忌,禁用药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如:砒霜、雄黄、马钱子、乌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慎用药包括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等;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具有上述成分的中成药,也就对应被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总 论,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二),饮食禁忌,在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食物,如热证忌食辛辣、油腻,寒证忌食生冷,水肿不适宜吃盐,胃病泛酸不适宜食醋,失眠不适宜饮浓茶,某些皮肤及疮、疖忌食鱼、虾、羊肉等。,特殊人群禁忌,小朋友应根据体重或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防止滥用滋补类药物和注射液;尽量防止使用品有毒性较大成分的中成药;尽量缩短小朋友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老人因机体器官组织衰老,对药物的吸取、代谢速度减慢,防止使用对心脏、肝脏、肾脏、血管等组织有损害的药物。,运动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应防止使用品有兴奋性成分的药物。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中药物种名单”。,总 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一),(一)辨证合理用药,1.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成果,确定对应的治疗措施。做到“法随证立,方从法出”。,2.辨病辨证相结合,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长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措施,合理使用。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围,重要病机是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寒凝心脉、心气局限性、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候体现不一样对证选药。,3.辨病论治,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成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围。,总 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二),(二)配伍合理用药,常用的中成药配伍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中成药配伍药引子使用以及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其配伍规律也遵照中药“七情”的原则,即相须、相使者可同用。,如中气下陷而又肾阳虚者,可用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但配伍应用时,应注意含配伍禁忌的中成药尽量防止同用,如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具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亦应慎用,尤其防止反复用药,以免加大毒性成分的剂量,发生不良反应。,总 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三),(三)安全合理用药,1、对的使用药物阐明书,药物阐明书包括了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信息,是指导医师和药师用药的法律根据处方管理措施,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注意剂量疗程,有毒药、剧毒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是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假如治病求愈心切而一味地提高药物的剂量和延长用药的时间,就轻易引起严重的后果国家药典,注意用药措施,注意个体差异,某些毒性药材对特定人群或机体的特定器官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有关人群应尽量防止使用。如雷公藤导致男子不孕,女子闭经。,注意配伍禁忌,有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能减少疗效,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必须严禁同用。如朱砂具有硫化汞,在肠道内与溴、碘化物生成有刺激性的碘化汞或溴化汞,引起赤痢样大便,从而导致药源性肠炎,3、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总 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一),(一)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为了防止、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予以正常剂量的药物时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 反应(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 WHO)。,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物的过程中产生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且与药物有因果关系的反应(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二)不良反应的体现,多样化,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免疫系统变态反应症状,如皮肤瘙痒、弥漫性出血点等,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损害、黄疸等,心血管系统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等,神经系统头痛、失眠,甚至抽搐等,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等,其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药物热、静脉炎、药物依赖性、汞中毒、铅中毒等,(三)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质量欠佳,方药证候不符,用量使用方法违规,个体差异,总 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二),(四)不良反应的防止,加强管理,保证质量,药证相符,合理用药,严控剂量,规范使用方法,特殊人群,尤须重视,加强监控,合理用药,内科用药,解表剂(一),辛温解表,九味羌活丸(颗粒),【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9g,一日23次。颗粒剂:姜汤或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3次。,感冒清热颗粒,【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使用方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3g(含乳糖);6g(无蔗糖);12g,一日2次。,辛凉解表,柴胡注射液,【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周身痠楚、口干而渴。,【使用方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内科用药,解表剂(二),银翘解毒丸(颗粒、片),【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使用方法用量】丸剂:浓缩蜜丸及水蜜丸,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浓缩丸,口服,一次0.70.8g,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或5g(含乳糖),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表里双解,防风通圣丸(颗粒),【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3g,一日2次。,扶正解表,玉屏风颗粒,【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使用方法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内科用药,泻下剂、温里剂,泻下剂,麻仁润肠丸(软胶囊),【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软胶囊剂:口服。一次8粒,一日2次,年老、体弱者酌情减量使用。,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片),【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水蜜丸,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浓缩丸:口服。一次812丸,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68片,一日13次。,香砂养胃丸(颗粒、片),【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胃阳局限性、湿阻气滞所致的脘闷不舒、胃痛隐隐、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8片,一日2次。,内科用药,清热剂(一),清热泻火,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爆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或水蜜丸一次36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2g,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水丸一次2g,一日3次;胶囊剂:口服。小粒一次3粒;大粒一次2粒,一日23次;软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23次;片剂:口服。小片一次3片,大片一次2片,一日23次。,牛黄上清丸(胶囊、片),【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3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 2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 2次。,内科用药,清热剂(二),清热解毒,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使用方法用量】合剂: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颗粒剂:口服或开水冲服。无糖颗粒:一次5g,一日3次;含糖颗粒,服用量加倍;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银黄颗粒(片),【功能主治】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 4-8g,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 24 片,一日 4次。,板蓝根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含糖型),或一次316g(无糖型),一日34次。,内科用药,清热剂(三),清肝解毒,护肝片(胶囊、颗粒),【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减少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初期肝硬化等。,【使用方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胶囊剂:用温开水送服。一次4粒,一日3次;颗粒剂:用温开水送服。一次2g,一日3次。,清热祛湿,茵栀黄颗粒(口服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会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颗粒剂:口服。一次3g,一日3次;口服液: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复方黄连素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内科用药,止咳、平喘剂,散寒止咳,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痠痛。,【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浓缩丸一次810丸,一日2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9g,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2粒,一日23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清肺止咳,蛇胆川贝液,【功能主治】清肺,止咳,祛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小儿酌减。,润肺止咳,养阴清肺丸,【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清肺平喘,蛤蚧定喘丸,【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咳喘,气短胸闷,自汗盗汗。,【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内科用药,开窍剂,清热开窍,清开灵注射液,【药物构成】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水牛角(粉)、金银花、板蓝根、栀子、珍珠母(粉)。,【使用方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安宫牛黄丸,【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等见上述症状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化痰开窍,苏合香丸,【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每日12次。,内科用药,扶正剂(一),健脾益气,补中益气丸(颗粒),【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6g,一日23次;颗粒剂:口服。一次3g,一日23次。,参苓白术散(丸、颗粒),【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使用方法用量】散剂: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丸剂:口服。一次6g,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3次。,健脾和胃,香砂六君丸,【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9g,一日23次。浓缩丸一次12丸,一日3次。,健脾养血,归脾丸(合剂),【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头昏,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使用方法用量】丸剂: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浓缩丸一次810丸,一日3次;合剂: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内科用药,扶正剂(二),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滋肾养肝,杞菊地黄丸(胶囊、片),【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56粒,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内科用药,扶正剂(三),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片),【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45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分次用水送服。,四神丸(片),【功能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局限性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益气养阴,消渴丸,【功能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25g2.5g(约510丸),一日3次,饭后温水送服。,益气复脉,生脉注射液,【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脱证,心悸,胸痹,症见心悸气短,四肢厥冷,面白汗出,脉微细;休克,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内科用药,安神剂、止血剂,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丸,【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局限性,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23片,一日23次。,凉血止血,槐角丸,【功能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散瘀止血,三七胶囊(片),【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使用方法用量】胶囊剂:口服。一次8粒,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小片412片,大片26片,一日3次。,内科用药,祛瘀剂(一),活血祛瘀,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血管病后遗症,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使用方法用量】静脉注射:一次25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肌内注射:一次25ml,一日12次;理疗:一次2ml,加注射用水3ml,从负极导入。,丹参注射液,【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部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丹参注射液: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或遵医嘱。,益气活血,麝香保心丸,【功能主治】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服用。,内科用药,祛瘀剂(二),滋阴活血,脉络宁注射液,【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活血祛瘀。用于阴虚内热、血脉瘀阻所致的脱疽,症见患肢红肿热痛、破溃、持续性静止痛、夜间为甚,兼见腰膝痠软、口干欲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见上述证候者。亦用于脑梗塞阴虚风动、瘀毒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语言不利。,【使用方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1020m1,一日1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1稀释后使用,1014天为一疗程,重症患者可持续使用23个疗程。,化瘀宽胸,速效救心丸,【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长冠脉血流量,缓和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用量使用方法】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地奥心血康胶囊,【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防止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内科用药,祛瘀剂(三),理气活血,血府逐瘀丸(胶囊),【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使用方法用量】丸剂:空腹,用红糖水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一种月为一疗程。,化瘀通脉,通心络胶囊,【功能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喎斜、言语不利。,【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内科用药,理气剂(二),疏肝解郁,丹栀逍遥丸,【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用温水分次送服。,逍遥丸(颗粒),【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69g,一日12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次;或遵医嘱。,疏肝和胃,气滞胃痛颗粒,【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使用方法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内科用药,理气剂(二),胃苏颗粒,【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所致的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15天为一种疗程,可服13个疗程或遵医嘱。,理气止痛,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等。,【使用方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颗粒剂:冲服。一次5g,一日3次;滴丸剂:口服。一次1g1.5g,一日3次。,内科用药,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丸,【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36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散剂: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7.8g,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祛风化瘀,正天丸(胶囊),【功能主治】疏风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引起的头痛;神经性头痛。,【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15天为一疗程;胶囊剂: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疗程2周。,平肝息风,松龄血脉康胶囊,【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祛风通络,华佗再造丸,【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48g,一日23次,重症一次816g,或遵医嘱。,内科用药,祛湿剂(一),消肿利水,五苓散(胶囊、片),【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使用方法用量】散剂: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益肾通淋,普乐安胶囊(片),【功能主治】补肾固本。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痠软、排尿不畅、尿后余沥;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胶囊剂: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化瘀通淋,癃闭舒胶囊,【功能主治】益肾活血,清热通淋。用于肾气局限性、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内科用药,祛湿剂(二),扶正祛湿,尪痹颗粒(片),【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颗粒剂:口服。一次6g,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78片,一日3次。,化浊降脂,血脂康胶囊,【功能主治】化浊降脂,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痰阻血瘀所致的高脂血症,症见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一日2粒。晚饭后服用,或遵医嘱。,外科用药,(一),清热利湿,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颗粒剂: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清热消肿,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使用方法用量】外用。涂擦患处。,清热解毒,连翘败毒丸(膏、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6g,一日2次;膏剂: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外科用药,(二),如意金黄散,【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使用方法用量】外用。红肿,焮热,疼痛,用清茶或凉水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多次。,通淋消石,排石颗粒,【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排石。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结石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次5g(无蔗糖),一日3次。或遵医嘱。,软坚散结,内消瘰疬丸,【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散结。用于痰湿凝滞所致的瘰疬,症见皮下结块、不热不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妇科用药,(一),理气剂,养血舒肝,妇科十味片,【功能主治】养血舒肝,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经行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经行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活血化瘀,益母草膏(颗粒、胶囊、片),【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经水量少、淋沥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膏剂:口服。一次10g,一日1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36粒,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34片,一日23次。,清热剂,清热除湿,妇科千金片(胶囊),【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有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用温水分次送服;胶囊剂: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用温水分次送服。,妇科用药,(二),扶正剂,养血理气,艾附暖宫丸,【功能主治】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经行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益气养血,八珍益母丸(胶囊),【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淋沥不净、精神不振、肢体乏力。,【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大蜜丸一次1 丸;小蜜丸一次9g;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用温水送服。,乌鸡白凤丸(胶囊、片),【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痠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妇科用药,(三),滋阴安神,更年安片,【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用于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症见烘热出汗、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烦躁不安;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散结剂,消肿散结,乳癖消片(胶囊、颗粒),【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用于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或产后乳房结块、红热疼痛;乳腺增生,乳腺炎初期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片剂:口服。小片一次56片,大片一次3片,一日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56粒,一日3次;颗粒剂:口服。一次8g,一日3次。,眼科用药,清热剂,清热散风,明目上清片,【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明目止痛。用于爆发火眼、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边刺痒、大便燥结、小便赤黄。,【用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扶正剂,滋阴养肝,明目地黄丸,【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耳鼻喉科用药,(一),耳病,滋肾平肝,耳聋左慈丸,【功能主治】滋肾平肝。用于阴虚阳亢,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用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粒,小蜜丸一次9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咽喉病,化痰利咽,黄氏响声丸,【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瘖,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方法用量】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小朋友减半。,耳鼻喉科用药,(二),鼻病,宣肺通窍,鼻炎康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清热通窍,藿胆丸(片、滴丸),【功能主治】清热化浊,宣通鼻窍。用于风寒化热,胆火上攻引起的鼻塞欠通,鼻渊头痛。,【使用方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35片,一日23次;滴丸剂:口服。一次46粒,一日2次。,骨伤科用药(一),活血化瘀,接骨七厘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骨折筋伤,瘀血肿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2次。黄酒送下。,伤科接骨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伤骨折,瘀血肿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4片,十岁至十四岁小朋友一次3片,一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云南白药(胶囊、膏、酊、气雾剂),【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使用方法用量】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温开水送服;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妇科各症,用酒送服;但月通过多、红崩,用温水送服。毒疮初起,服0.25g,另取药粉,用酒调匀,敷患处,只需内服。其他内出血各症均可内服;凡遇较重的跌打损伤可先服保险子1粒,轻伤及其他病症不必服;散剂:口服,一次0.250.5g,一日4次(二至五岁按1/4剂量服用;五至十二岁按1/2剂量服用);胶囊剂:口服。一次12粒,一日4次(2至5岁按1/4剂量服用;6至12岁按1/2剂量服用)。,骨伤科用药(二),活血通络,活血止痛散(胶囊),【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使用方法用量】散剂: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分次送服;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分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颈舒颗粒,【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通窍止痛。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症见颈肩部僵硬、疼痛,患侧上肢窜痛等。,【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狗皮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气血瘀滞所致的痹病,症见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或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局部肿痛;或寒湿瘀滞所致的脘腹冷痛、行经腹痛、寒湿带下、积聚痞块。,【使用方法用量】外用。用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补肾壮骨,仙灵骨葆胶囊,【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用于肝肾局限性,瘀血阻络所致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46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