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copyrights by,苏莱曼 2004.,imfec,经济学基础,张建伟 主编,第一章 导论,知识目标,掌握资源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的定义,掌握经济学的定义,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涵与关系,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理解边际分析与均衡分析的定义,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含义及区别,能力目标,能从机会成本角度进行分析和选择,能辨别现实生活中的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能利用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经济问题,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1,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1.,稀缺性,所谓资源,就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手段或物品。,所谓欲望,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经济资源以及用其生产的物品和服务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资源稀缺的相对性,相对性是相对人类多样、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稀缺的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时代和社会,稀缺性产生的原因,物资资源是有限的,人们消费商品的欲望(需要)却是多种多样、多层次和永无止境的。,穷人的寓言,就必须进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何时生产?为谁生产?如何保障供给,如何消费,等方面的选择。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2.,选择和机会成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备选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人类社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稀缺资源于各种用途,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机会成本,是指把一项经济资源配置到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将其配置到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要注意的是:,1.,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2.,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视为机会成本,小案例 机会成本究竟有多大?,假如某人手中的一笔资金有,3,种用途:购买政府债券,可获得,1,万元收益;存入银行,可获得,0.6,万元利息;购买股票,可获得,0.5,万元红利。则购买政府债券的机会成本为,0.6,万元;蒋倩存入银行和购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均为,1,万元。很显然,决策者会选择机会成本小(收益大)的方案,即将这笔钱用来购买政府债券。,1.1.2,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不能确保你发财,但是,没有经济学,你简直非吃亏不可。,经济学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确能使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萨谬尔森,经济学是使人变聪明的学问,上个世纪,90,年代末,当财经类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他们就深刻的体会到了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原理的重要性。,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学科。,1.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物价是否保持稳定,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一只无形的手)。,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只有形的手)。,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基本假设,主要目标,研究方法,单个经济体,厂商、居民的资源配置问题,价格理论,市场有效,厂商、居民的利益最大化,个量分析,整个经济,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问题,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市场失灵,社会福利最大化,总量分析,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目标相同。,(,2,)两者互相补充。,(,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4,)两者都是实证分析。,1.3,经济学研究方法,1.3.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如: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为,8%,,失业率是,6%,。,规范分析:,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如:要实现,8%,的年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国的收入分配是不是公平。,1.3.2,边际分析,边际分析,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为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1.3.3,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对某一市场或某一商品经济变量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如:某一商品的供给量、需求量与价格间的平衡关系。,一般均衡分析,:以整个经济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总供给、总需求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1.3.4,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法,:只分析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状况,(,2,),比较静态分析法:,只分析始点和终点的经济变量的 状况,(,3,),动态分析法,引入时间因素,分析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的过程状况。,参考书目,1.,萨缪尔森,经济学,,,12,、,14,、,16,、,17,版,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3,版,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1,、,2,版,4.,彼得,蒙德尔等,经济学解说,第,3,版,上下册,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6.,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7.,张东辉,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粹,8.,朱明,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国外优秀初级教材,曼昆,经济学原理,是美国德赖登出版社以,140,万美元征求经济学教科书的中标作品,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令人鼓舞的经济学教科书,”,。英国,经济学家,撰文认为该书将取代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成为天下第一。该书出版仅,3,个月就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名家箴言,经济学的理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它帮助拥有经济学的人作出正确的结论,。,凯恩斯,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从三个层次进行考察:,第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消费者如何以最优决策获得最大效用,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利润。,第二,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它是由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它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回顾: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 需求、供给及市场均衡,一、需求,二、供给,三、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四、,市,场均衡,五、蛛网理论,(,一,),需求与需求函数,1,需求,(,Demand,),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有效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一 需 求 理 论,需求与需要的区别?,需要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渴求和欲望,是成为人们行动的直接导因和原动力。当消费者只有购买消费品的欲望,而无能力支付货币时,就只是需要;只有当他既有对消费品的欲望,并且有货币支付能力时,才是需求。,例如,一个有,1000,万户居民的地区,居民都需要一台电冰箱,但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其居民户中只有,15,的家庭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地区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将是,150,万台,而不是,1000,万台。,2,、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1,),商品自身价格,(,2,),相关商品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4,),消费者的偏好,(,5,),预期变量,(,6,),人口(数量与结构),(,7,)消费政策,需求函数是指需求量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公式为:,Qd,(,P,,,Pr,,,I,,,F,,,t,),一般表示为:,Q,D,f,(,P,),1,需求的表达之一:,需求表,(,二,),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2,需求,(,Demand,),的表达之二:,需求曲线,以图形的形式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Q,P,O,A,B,D,特征,:向右下方倾斜。,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的趋势。,P,,,Q,;,P,,,Q,。,讨论,:,需求定律的例外,。,吉芬商品,P,,,Q,;炫耀商品,P,,,Q,。,需求规律的,特例,(,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P,Q,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原因:土豆涨价引起英国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2,)炫耀性物品。,Conspicuous goods,由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茅台酒价格;,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Positional Goods,,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P,Q,0,P,价格,Q,数,量,D,向右上方倾斜,需求定理的,特例,(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2,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Q,P,O,A,B,D,D,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返回,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的图示区别,O Q,d,需求量的变化,(点的移动),P,1.0,D,1,O D,2,D Q,d,7 8 9,需求的变化,(线的移动),D,P,二 供 给 理 论,(一)供给与供给函数,1,供给,(,Supply,),的概念,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愿意供给,),欲望,”,+,“,(,能够供给,),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2,、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与供给函数,1,、商品自身价格,2,、相关商品价格,3,、厂商的目标,4,、生产技术的变动,5,、生产要素价格,6,、预期价格,7,、政府的政策,供给函数是指供给量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公式为:,Q,S,f,(,a,,,b,,,c,,,d,,,e,),其形式一般如下:,Qs,f,(,P,),1,、供给的表达之一:,供给表,(二)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2,供给,(,Supply,),的表达之二:,供给曲线,S,以图形(,几何,)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Q,P,O,G,H,S,特征,:向右上方倾斜。,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的趋势。,P,,,Q,;,P,,,Q,。,讨论,:,供给定理的例外,。,稀缺物品,P,,,Q,。,第一,劳动,,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第二,某些特殊商品,如土地、文物等,,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W,W,0,0,L,0,L,E,供给规律的例外情况:,(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2,供给,(,供给曲线,)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返回,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的图示,P,O Q,s,供给量的变化,(点的移动),P,S,2,S S,1,O Q,s,供给的变化,(线的移动,),s,三,弹 性 理 论,(,一)、基本概念,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的一般公式为:,注意:弹性概念是就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而言,因此,弹性数值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若,X,、,Y,各表示变量,X,、,Y,的变动量,,e,表示弹性系数,则弧弹性公式为:,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则弹性就等于因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与自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之比。即点弹性公式为:,(二)、需求价格弹性,1,、含义,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弹性系数为负值。为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或者用绝对值表示。,2,、计算,分以下两种情况,:,(1),需求弧弹性,需求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需求弧弹性公式为:,在计算同一条弧的需求弧弹性时,由于,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同,因此,降价和涨价的计算结果不同。如果仅是一般计算某一条弧的需求弧弹性,并未强调是作为降价或涨价的结果,则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通常取两点的价格和需求量各自的平均值(中值)来作为,P,和,Q,值。即需求弧弹性中点公式为,:,例,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件下降为,15,元,/,件(,P,20,,,P,15-20,-5,),需求量由,20,件增加到,40,件(,Q,20,,,Q,40-20,20,),这时,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若将上例倒过来,即该商品价格由,15,元,/,件上升为,20,元,/,件(,P,15,,,P,5,),需求量由,40,件减少到,20,件(,Q,40,,,Q,-20,),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显然,上述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两种不同情况下我们所选择的,P,和,Q,的值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我们选择的起点不同。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可以采取平均计算的办法,即运用运用,中点公式,来计算商品的需求弹性。这就是:,若运用,中点公式,计算,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2,)需求点弹性,需求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对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需求点弹性公式为:,例已知需求函数为,Q,120,20P,,则需求点弹性为:,这时,可求出任何价格水平的需求弹性系数,如:当,P,2,时,,以此类推,当,P,3,时,,e,d,=1,;当,P=4,时,,e,d,=2,。,3,、类型 需求弹性按其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富有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如图(,a,)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弹性值为,2.1,。,1,2,3,4,5,0,10,20,30,40,50,Q,P,A,B,(,a,)富有弹性,Q=f,(,P,),(2).,缺乏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如图(,b,)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弹性值为,0.6,。,(,b,)缺乏弹性,1,2,3,4,5,0,10,20,30,40,50,Q,P,A,B,Q=f,(,P,),(3).,单位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如图(,c,)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1,。,1,2,3,4,5,0,10,20,30,40,50,Q,P,A,B,(,c,)单一弹性,Q=f,(,P,),单位弹性,(4).,完全弹性:,e,d,,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如图(,d,)中,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3,,需求量是无限的。,1,2,3,4,5,0,10,20,30,40,50,Q,P,(,d,),完全弹性,Q=f,(,P,),(5).,完全无弹性:,e,d,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如图(,e,)中,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Q,30,。,1,2,3,4,5,0,10,20,30,40,50,Q,P,(,e,)完全无弹性,Q=f,(,P,),需求弹性的分类,完全无弹性(,e,d,=0,),急救药,完全弹性(,e,d,=+,),黄金,富有弹性(,e,d,1,),奢侈品,缺乏弹性(,0,e,d,1,),生活必需品,单一弹性(,e,d,=1,),衣服,Q,P,e,d,=0,e,d,=+,e,d,1,e,d,=1,图示,:需求弹性的类型,O,(,P,Q,),价格弹性系数的例子,物 品,需求价格弹性,物 品,需求价格弹性,食 盐,0.1,汽 车,1.2,水,0.2,国外旅游,1.8,咖 啡,0.3,餐馆就餐,2.3,香 烟,0.3,飞机旅游,2.4,鞋 类,0.7,电 影,3.7,住 房,1.0,特定品牌的咖啡,5.6,请你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判断一种商品的弹性的大小?,比较购买一台电视与购买一支铅笔的区别。,结论:透过人们对价格的,关心,程度来判断。,对价格越关心的商品,其弹性越大。,对价格越不关心的商品,其弹性越小。,4,、影响需求弹性的诸多因素,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小。,例如,在苹果市场,当国光苹果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就会减少对国光苹果的需求量,增加对相近的替代品如香蕉苹果的购买。这样,国光苹果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又如,对于食盐来说,没有很好的可替代品,所以,食盐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几乎等于零,它的需求弹性是极其小的。,对一种商品所下的定义越明确越狭窄,这种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往往就越多,需求弹性也就越大。,譬如,某种待定商标的豆沙馅面包的需求要比一般的豆沙馅面包的需求更有弹性,豆沙馅面包的需求又比一般的面包的需求更有弹性,而面包的需求弹性比一般的面粉制品的需求弹性又要大得多。,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小。,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它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它的各种用途上。,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例如,粮食的需求弹性是较小的,电影票的需求弹性是较大的。,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例如,火柴、盐、铅笔、肥皂等商品的需求弹性就是比较小的。因为,消费者每月在这些商品上的支出是很小的,消费者往往不太重视这类商品价格的变化。,第五,考察的时间长短。一般说来,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因为,当消费者决定减少或停止对价格上升的某种商品酌购买之前,他一般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和了解该商品的可替代品。例如,当石油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在短期内不会较大幅度地减小需求量。但设想在长期内,消费者可能找到替代品,于是,石油价格上升会导致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地下降。,因此,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商品本身被需要的程度:,越被需要,弹性越小,2,、商品被替代的程度:,易被替代,弹性越大,3,、占总支出的比重:,比重越大,弹性越大,4,、商品种类的大小:,小类弹性大,大类弹性小,5,、商品用途的大小:,用途越多,弹性越大,6,、时间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 结,5,、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即总收益的关系(实践意义),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与商品销售量的乘积,即总收益。,假定商品销售量等于商品需求量,则,R,PQ,。其中,,R,表示销售收入,,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需求量。,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点:,(,1,),e,d,1,,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即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动。,这个结论可以解释,“,薄利多销,”,这类现象。,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d,1),,那么降低价格,可以增加销售总额;反之亦然。,P,0,P,1,P,Q,0,Q,1,Q,0,A,B,C,Q,P,O,A,B,P,1,P,2,Q,1,Q,2,“,薄利多销”策略原理图解,D,降价前的收入,:,TR,1,=P,1,Q,1,降价后的收入,:,TR,2,=P,2,Q,2,结果:,TR,2,TR,1,(,2,),e,d,1,,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即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即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P,0,P,1,0,P,Q,1,Q,0,Q,D,B,A,C,谷贱伤农:,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分析,Q,P,O,A,B,P,1,P,2,Q,1,Q,2,D,平年的收入,:,TR,1,=P,1,Q,1,丰年的收入,:,TR,2,=P,2,Q,2,结果:,TR,2,TR,1,返回,(,3,),e,d,1,,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三),.,需求的交叉弹性(交叉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1,定义: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Q,A,=f,(,P,B,),2,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公式,Q,A,P,B,Eab,=,P,B,Q,A,dQ,A,P,B,dP,B,Q,A,Q,A,(,P,B,0,+P,B,1,),P,B,(,Q,A,0,+Q,A,1,),3,交叉弹性的基本类型,(,1,),Eab0,。替代商品。商品,a,的需求量和商品,b,的价格同方向变动。,(,3,),Eab=0,。,无,关商品。,A,、,b,这两种商品相互无关。,(四),.,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弹性),1,定义: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敏感性程度。,Q,d,=f,(,I,),2,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公式,3,收入弹性的基本类型,(,1,),E,I,0,。正常商品,包括必需品和奢侈品。,(2),E,I,0,TU,;,MUB,AB,BC;,那么,AC,。,3.,非饱和性,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之前,对商品的占用是多多亦善的。,(二)、无差异曲线 及其特点,1,、含义:,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的满足水平或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消费组合 商品,X,量(鸡腿)商品,Y,量(小面包,),A 1 12,B 2 6,C 3 4,D 4 3,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0,4,X,(鸡腿),12,Y,(面包),A,B,C,D,I,6,3,1 2 3 4,U,XY,2.,无差异曲线图,Q,X,Q,Y,O,I,2,I,3,I,1,无差异曲线(,IC,)的形状,效用水平增加,结合图形分析曲线特点,3,、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2,),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其中离原点越远,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Y,各为商品,X,和商品,Y,的变化量,则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为:,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X,和商品,Y,的变化量成反方向变动,为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正值以便于比较,我们通常取绝对值。,假定商品,X,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则,边际替代率还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因此,X,对,Y,的边际替代率,MRS,XY,=,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可以解释如下:,当消费者处于商品,x,的数量较少和商品,y,的数量较多时,会由于拥有较少商品,x,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x,更偏好,由于拥有较多商品,y,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y,偏好程度较低,即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较大。,随着消费者拥有的商品,x,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x,的偏爱程度会越来越低;同时,消费者拥有的商品,y,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y,的偏爱程度会越来越高。则每单位的商品,x,所能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X,2,X,1,1,2,3,4,5,0,X,1,X,2,A,B,C,E,D,f,(,X,1,X,2,),=U,0,3,、边际替代率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1,)凸向原点。两种物品可以替代,但又不能完全替代。,(,2,),呈直角形。两种物品一点不能替代,是完全互补的商品。,(,3,)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两种物品可以,完全替代。,无差异曲线越是接近直线,两种商品的替代程度越大;无差异曲线越是凸向原点,两种商品的互补程度越大。,(四),.,预算线,1,、定义,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又称为家庭预算线,或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消费者的预算线,I/P,X,(15),Y,X,I/P,Y,(20),0,A,B,I=P,X,Q,X,+P,Y,Q,Y,N,M,消费集,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120,元,商品,X,的价格为每单位,8.00,元,商品,Y,的价格为每单位,6.00,元。,2,、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负值。它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K,AB,=-OA/OB,=-,(,I,/P,Y,),(,I,/P,X,),=-P,X,/P,Y,3,、预算线的位移,(,1,),.,价格不变,收入变化,会平行移动。,Y,X,0,A,1,A,0,A,2,B,0,B,2,B,1,P,不变,,I,,右移,P,不变,,I,,左移,(,2,)、,收入不变,价格比率变化,会以一端为轴心转动。,假如收入和,Y,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格,预算线内旋。,X,商品的价格,预算线外旋。,A,Y,X,a,b,c,0,B,1,B,0,B,2,价格影响下的预算线移动,(五)消费者均衡,1,、含义,消费者均衡就是指消费者在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通过购买、消费,获得最大效用的一种状态。,2,、消费者均衡点的确定,关键在于寻找两条线的切点。,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即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Q,X,Q,Y,O,E,消费者均衡表现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在切点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均衡条件,Mu,x,/Mu,y,=P,x,/P,y,MUx/Px=MUy/Py,(,2,)限制条件,P,x,Q,X,+P,Y,Q,Y,=,I,(,M,),可见,两种效用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实现,消费者均衡,必须满足,限制条件和,均衡条件的要求。,已知,I=100,元,,Px=10,元,,Py=3,元。,7,单位,x,商品和,10,单位,y,商品的,mu,分别是,50,和,18,。若想获得最大效用,应该:,(,1,)停止购买?,(,2,)增加,x,商品,同时减少,y,商品?,(,3,)减少,x,商品,同时增加,y,商品?,(,4,)同时增加,x,商品和,y,商品的购买量?,四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一)、价格,消费曲线,(,Pcc,),1,、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支出)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因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简称,Pcc,。,设:,I,、,P,Y,=C,;,P,X,0,P,X,1,求:,E,0,E,1,Y,0,X,B,0,(I/P,X,0,)B,1,(I/P,X,1,),A,I,0,I,1,P,CC,E,0,E,1,2,、从价格消费曲线引申出需求曲线,这是,X,商品的需求曲线。,P,CC,X,Y,Px,0,Px,0,Px,1,Q,X,Dx,X,0,X,1,X,0,X,1,A,B,1,(,I/Px,1,),B,0,0,a,b,(二)、收入,消费曲线(,Icc,),1.,含义: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消费者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I,CC,0,Y,X,A,0,A,1,B,0,B,1,(以收入增加为例),2,、从收入消费曲线引申出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恩格尔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支出),的变化与某一商品,购买量变化间的关,系。简称,EC,曲线。,(,以收入提高为例,),Y,X,X,0,I,0,I,1,I,0,X,0,X,1,A,1,A,0,B,0,B,1,I,0,I,1,X,0,X,1,Ec,(,2,),.E,C,曲线的形态,a.,必需品的,E,C,曲线,b.,奢侈品的,E,C,曲线,c.,低档品的,E,C,曲线,I,I,1,I,0,0,X,0,X,1,X,0,X,1,X,1,X,0,X,I,I,X 0,X,Ec,Ec,Ec,(a),(b),(c),判断题,1,、,从消费者均衡理论中可引申出的结论是,为使消费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化,消费的产品必须多样化。,答案:,2.,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都会同时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答案:,3.,效用完全取决于消费品的客观物质属性,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无关。,答案:,4.,预算线在平面几何图上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有关商品的价格。,答案:,5.,收入效应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答案:,1,消费者剩余意味着,A,消费者得到了实际货币利益,B,消费者支付的货币额比他愿支付的数额小,C,消费者获得的效用超出他原本预期的效用,D,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比他原本打算购买的多,答案:,B,单项选择题,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了,A,消费者为了提高效用而获得另一些商品时愿意放弃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B,消费者花在各种商品上的货币总值,C,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D,在确保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替代比率,答案:,D,3,消费者均衡意味着,A,消费者花费的货币额最小,B,消费者购买了其希望购买的全部商品,C,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了给其提供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D,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的各种商品都分别是市价最低的,答案:,C,4.,预算线以同纵轴(代表,Y,商品量)的交点为轴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说明,A,X,价格下降;,B,X,价格上升;,C,Y,价格下降;,D,Y,价格上升。,答案:,B,5,、设某消费者仅消费,X,、,Y,两种商品,其价格分别为,8,角、,2,元,已知达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的,X,为,5,件,第,5,件提供的边际效用为,28,单位,则这时消费的最后一单位,Y,提供的边际效用为,A.20,B.4,C.70,D.25,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本章我们将从供给方面研究生产者行为,,分析产品供给状况的决定及其变化等。,这种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从实物形态上 分析生产的原理,叫生产理论;从货币形态上分析生产成本的结构,叫成本理论。它们是同一生产者行为的两个方面。,(一)、企业,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指能作出统一的生产经营决策的经济单位。,2,、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3,、企业的目的,实现利润最大化。,一、生产函数,(二)、生产函数,1,、生产,所谓,生产,,就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任何生产都需要投入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从这个关系上看,,,生产,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劳动,指生产中劳动力提供的服务。,资本,指生产中使用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土地,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对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2,、生产要素,3,、生产函数的定义,生产函数,表示的是一定期间内,在生产技术不变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能提供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记为:,Q=f(L,,,K,,,N,,,E),其中:,Q,代表总产量,,L,代表劳动,,K,代表资本、,N,代表土地、,E,代表企业家才能。,在分析要素和产量的关系时,一般把土地作为固定的,企业家才能难以估算。因此,生产函数一般写为:,Q=f(L,,,K),。,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短期和长期的区别,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则是指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1,、含义,总产量(,TP,):,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AP,Q,平均产量(,AP,):,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TP/Q,边际产量(,MP,):,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MP=,TP/Q,(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各种产量概念的一个简单举例说明,劳动投入量(,L,)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1,2,3,4,5,10,30,36,44,51,10,15,12,11,10.2,20(3010),6(3630),8(4436),7(5144),2,、产量变动曲线图,设短期生产函数为:,Q=f(K,,,L),,,TP,表示总产量,,AP,表示平均产量,,MP,表示边际产量。由表,3-1,可得下图:,Q,C,B,TP,A,O 3 4.5 7 L,MP D,AP E,AP,O 3 4.5 7 L,MP,F,(a),(b),各种产出的变动曲线,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产量,L,0,TP,AP,MP,E,A,B,F,MPAP,AP,MPAP,AP,MP0,TP;,当,MPAP,AP;,当,MPAP,AP;,MP=AP,AP,最高,E,。,Q,L,0,TP,AP,MP,E,A,B,F,(三)、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大于零阶段,.,第三阶段:边际产量负增长阶段,.,生产的三个阶段,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在第二阶段上从事生产。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第二阶段。为什么?,AP,MP,A,L,1,L,2,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 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个阶段。,Q,L,0,TP,AP,MP,E,A,B,F,(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又称,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