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4.3 特殊变异菌筛选方法:,1/18,以,温度敏感突变,为例:,筛选方法,:,用途,:惯用于提升代谢物产量,原因:,是因为某一酶蛋白结构改变后,在高温下活力丧失,主要性:,假如此酶为蛋白质、核酸合成路径中所需酶,则此变异株在高温下表型就是营养缺点型。,4.3.1条件抗性突变型筛选,2/18,举例:,由谷氨酸产生菌乳糖发酵短杆菌2256,经诱变处理得到温度敏感变异株Ts88:,30培养时能正常生长,40是死亡,但能在富含生物素培养基中积累谷氨酸(而野生型却受生物素反馈抑制)。,在富含生物素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时:,先在30(允许条件)中进行培养以得到大量菌细胞,适当初间后提升温度(40,非允许条件),即能取得谷氨酸过量生产。,3/18,方法:梯度平板法(gradient plate),4.3.2抗药性突变株筛选,抗药性突变株应用:,作为菌株遗传标识,作为生产菌种(结构类似物抗性变异株),4/18,4.3.3抗生素抗性变异株筛选:,5/18,与营养缺点突变相关三类遗传型个体:,营养缺点型,:,经诱变产生一些合成能力出现缺点,而必须在培养基内加入对应有机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变异菌株。,如:lys,-,,bio,-,野生型,:,自然界分离到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点突变前原始菌株,为该微生物野生型。,如:lys,+,;bio,+,;,原养型,:,指营养缺点型突变菌株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菌株,与野生型表型相同。,4.3.4 营养缺点型(,auxotroph,)筛选,6/18,与筛选营养缺点型突变株相关三类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凡是能,满足野生型菌株营养要求最低成份,合成培养基,。,完全培养基,(,CM,)+:满足一切,营养缺点,型,菌株,生长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x:在MM中有针对性地加入一或几个营养成份以满足对应,营养缺点,型,菌株,生长,合成,培养基。,7/18,营养缺点型诱变筛选步骤及方法,auxo判定,诱变处理,auxo浓缩,auxo检出,8/18,缺点,型,浓缩:,抗生素法,原理:青霉素、制霉菌素等抗生素作用于生长着微生物细胞,对休止态细胞无作用。,方法:将菌培养在含抗生素MM基中,9/18,菌丝过滤法,适合用于:,丝状(放线菌、霉菌),原理:,基本培养基上只有发育成菌丝;auxo孢子可经过滤膜,野生型菌丝不能经过。,10/18,逐一检出法:,缺点,型,检出:,11/18,影印平板培养法,12/18,夹层培养法,13/18,生长谱法,方法简便;,回变和污染不影响,结果,测定物质可为粉末,或纸片,缺点型,判定,:,测定普通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测定是哪类物质缺点,型;,第二节段:依据第一阶段确定范围,深入确定是哪种详细化合物,缺点,型;,14/18,组合营养物法:,步骤(以氨基酸缺点型判定为例):,a.将各种营养因子编组;,b.将组合液纸片放在涂菌基本培养基上培养;,c.结果分析;,如:一组:,1,2 3 4 5 二组:2,6,7 8 9 三组:3 7,10,11 12 四组:4 8 11,13,14 五组:5 9 12 14,15,营养因子分组编排时注意;,1)每组内无重复营,养因子,2)每组中应包含只出,现一次因子,3)每组中其它因子应,分别出现二次,15/18,一组:,1,2 3 4 5 二组:2,6,7 8 9 三组:3 7,10,11 12 四组:4 8 11,13,14 五组:5 9 12 14,15,16/18,组合补充培养基法:,将待测菌点种到各种补充培养基上,逐一分析各菌,缺点,类型,或快速分离出所需,缺点,类型菌株。,A,B,F,E,D,C,H,G,17/18,缺点型,应用,作为菌株遗传标识:进行基因工程、诱变育种、,研究代谢过程时用作亲本标识;,作为生产菌种:aa、核苷酸等生产菌种;,作为aa、维生素、碱基测定菌株。,18/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