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生物安全和职业暴露,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梁金明,1/36,生物安全,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概念。所谓生物安全普通指由当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办法。生物安全问题引发国际上广泛注意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发尤其重视是在,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此次大会签署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条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2/36,生物安全,从,199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生物多样性条约,(,CBD,)秘书处共组织了,10,轮工作会议和政府间谈判,为制订一个全方面,生物安全议定书,做准备,为了尽快确定议定书初稿,还召开了,4,次关于,生物安全议定书,“特设教授工作组”会议。,1999,年,2,月和,年,1,月先后召开了,生物多样性条约,缔约国大会尤其会议及其“续会”,,13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相关问题,其中欧盟,15,国最为主动,环境部长全部到会,美国副国务卿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屡次讨论和修改,,生物多样性条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终于在,年,5,月,15,日至,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其后从,年,6,月,5,日至,年,6,月,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3/36,生物安全,年非典,4/36,试验室生物防护,ISO15189,或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等试验室认证除了强调质量确保外,就是要确保试验室人员安全。,5/36,个人防护,试验室所用个人防护装备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1.,防护服,试验室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置足够防护服,包含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平时应将清洁防护服置于试验室清洁区内专用存放处。离开试验室时,应脱去防护服。每次穿过污染防护服应及时放入污衣袋中,待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当发觉防护服已被污染时,应马上更换。,2.,试验室应配置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安全防护眼镜及冲洗眼睛装置、专用工作鞋,鞋面覆盖足背,鞋底防滑。,6/36,个人保健,1,、高标准个人保健对于降低感染危险性很主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危险。皮肤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2,、进试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带刺指甲,以免刺破手套。,3,、进入试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假如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4,、离开试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5,、禁止在艾滋病试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装。,7/36,试验室管理要求,1,、试验室仪器设备、建筑和设施安全性应符合,试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年版),要求。,2,、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年修订版),制订本试验室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该制度或程序应适合用于现有试验条件,并与试验室其它要求相一致。,建立安全制度,8/36,试验室管理要求,3,、不论是否发生意外事故,每年都要对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验和修订,并有统计。,4,、制订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建立意外事故登记和汇报制度。,5,、试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和职业暴露事故进行调查、登记、处理和汇报。,建立安全制度,9/36,试验室管理要求,1,、向管理人员和全部检测人员提供并完成与工作相关充分有效技术培训。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和“普遍性防护标准”安全意识。全部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省级以上艾滋病试验室安全培训,包含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收试验室管理人员监督。试验室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安全负责,全部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2,、必须通知新上岗人员试验室工作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3,、试验室主任应了解全部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依据人员工作种类和所包括生物材料,对试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验。,人员培训和管理,10/36,试验室管理要求,4,、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试验室之前必须经过试验室主任同意。非试验室人员和非试验室物品不得进入试验室。,5,、严格执行试验室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HIV,抗体和立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久保留。试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识物检测;注射乙肝疫苗;每六个月至,1,年进行,1,次,HIV,抗体检测,并保留血清样品。,6,、建立严格保密制度并定时检验。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标全部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含送检单与检测统计保管、汇报单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人员培训和管理,11/36,试验室安全操作,1,、在安排工作人员试验室区域时,要依据其工作种类和所包括生物试剂,对试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验。,2,、进入试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如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测或确认时,或直接对,HIV,毒种进行操作时)戴防护眼镜,以防污染暴露皮肤和衣物。不用戴手套手触摸暴露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3,、如接触物传染性危险大,可戴双层(两付)手套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应马上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12/36,试验室安全操作,4,、禁止采取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试验室全部液体。,5,、操作中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浓度高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应先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6,、工作完成,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工作台面应该用,0.1%,0.2%,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min,以上;,7,、工作完成,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8,、血清及其它体液样品均应严格按要求妥善保留,,HIV,抗体阳性样品应做好标识单独保留。,13/36,试验室安全操作,1,、尽可能防止在试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刺伤。假如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办法预防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物品进行消毒处理。,2,、尽可能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危险性。,3,、应将用过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针头直接放入坚固容器内,消毒后废弃。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利器使用,14/36,试验室安全操作,全部血液、血清、未固定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安全方式进行操作。,1,、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全部可能有传染性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用后包裹应进行消毒。,2,、采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采血用一次性注射器,慎重操作,预防发生刺伤皮肤和造成外界污染。,3,、如用滤纸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消毒严格按常规进行。在刺破皮肤后,快速把滤纸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它物体表面造成污染。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4,、,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罐和密封头,以防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样品采集,15/36,试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1,、意外是指发生了未造成个人伤害偶然发生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2,、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和重大。,3,、小型意外:少许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惯用于这种情况有效处理办法是消毒污染处。,4,、重大意外:任何情况下,假如怀疑有严重性意外,都将被视为主要,试验室必须被清空,锁上,而且试验室管理者要请教安全教授,听从他们意见。,意外和事故,16/36,试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马上进行紧急处理,并汇报试验室责任人。,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马上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衣物,进行消毒处理。,意外和事故紧急处理办法,17/36,试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5,、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马上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马上通知试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责任人抵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程序。,6,、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因为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试验室常规空气消毒。,假如试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办法:。,意外和事故紧急处理办法,18/36,试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预防污染扩散;,(,2,)控制污染,锁门并预防深入进入;,(,3,)通知试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责任人等,方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程序;,(,4,)假如认为适当,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试验室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试验室必须有可靠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生物安全柜:,25ml,福尔马林和等量水混合后放在一个蒸发皿中使其在密封生物安全柜中蒸发,保持最少,6h,,最好过夜。试验室:福尔马林和水体积依据试验室大小而定,】,。详细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5,)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分钟。穿防护服,被溅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方。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该地方。,意外和事故紧急处理办法,19/36,试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含:,1,意外和,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2,处理方法和经过,包含教授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情况。,3,随访检测日期、项目和结果。,意外和事故汇报和检测,1,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同时要马上向主管领导和教授汇报。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时检测。,2,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马上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汇报主管领导和教授。,意外和事故登记、汇报和检测,20/36,职业暴露处理,目标: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在艾滋病初筛试验室范围内职业暴露事故危害,指导和规范检验科工作,保障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1/36,职业暴露处理,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职业暴露评定(评级)。,22/36,职业暴露处理,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职业暴露评定(评级)。,23/36,职业暴露处理,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显著可见血液。,职业暴露评定(评级)。,24/36,职业暴露处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职业暴露评定(评级)。,25/36,职业暴露处理,包含抢救、汇报与保密、对暴露源严重程度评定、暴露危险度评定和用抗逆转录病毒(,ARV,)药品预防或者感染可行性。,暴露后预防处理方法,26/36,职业暴露处理,用肥皂水清洗沾污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洁净。,紧急局部处理办法。,27/36,职业暴露处理,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请湛江市,CDC,对其暴露级别和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定和确定。,暴露后评定,28/36,职业暴露处理,由湛江市,CDC,依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宜超出,24,小时,即使超出,24,小时,也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29/36,职业暴露处理,汇报:发生职业暴露时,向湛江市,CDC,汇报,由湛江市,CDC,依据情况到现场详细指导,并向湛江市抗艾滋病病毒安全药品贮备库(湛江,CDC,)汇报,为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小时以内)开始预防用药,并抽血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和肝、肾功效,并将该血清留样备用。,汇报、监测和保密,30/36,职业暴露处理,发生职业暴露后填报“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记录表”,对事故情况进行登记和保留。详细统计奋不顾身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详细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血液或体液)和含有艾病病毒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取暴露后预防药品,并详细统计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品毒副作用情况(包含肝、肾功效化验结果)、用药依从性情况。,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31/36,职业暴露处理,暴露后,6,个月内要定时检测艾滋病毒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当日,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第,6,个月检测。,监测,32/36,职业暴露处理,如有艾滋病职业暴露,每年,7,月,5,日和,1,月,5,日前将“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记录表”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报湛江市,CDC,。,汇报制度,33/36,职业暴露处理,对事故包括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保密,34/36,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二级试验室建立、培训,生物安全柜使用,生物安全很主要,不能有半点马虎。,思想上要重视,日常工作中要落实。,职业显露,35/36,谢谢!,36/3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