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第,2,课时,科学探究,第,2,课时科学探究,浙江教育版,1/40,第,2,课时,中考解读,中考解读,浙江教育版,高频考点,常考题型,中考热度,复习提醒,问题与假设,选择、试验与探究,澄清问题与假设关系,解题技巧是从结论反推到假设和问题,试题多侧重猜测和假设考查,计划与试验,选择、试验与探究,强调试验设计基本思绪,理清题目中试验变量和控制变量,试题侧重对照试验和证实试验方案设计,事实与证据,试验与探究,侧重图像改变趋势和表格中数据分析处理。重视试题情境多样性,事实和证据多以上述两种形式出现,结论与评价,试验与探究,侧重语言表述能力强化,评价主要考查是否存在干扰、是否有对照、方案优势对比等,2/40,第,2,课时,考点聚焦,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1,提出问题与猜测和假设,(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_,中发觉并提出能够进行科学探究问题。,(2),依据生活经验或,_,对问题成因提出猜测。,(3),对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现试验结果进行,_,。,提醒关键点,要围绕探究主题,经过联络生活实际、联络所学知识,结合科学原理等路径提出有探究意义问题。经过思索所提出猜测和假设要含有可检验性。语言表述上,提出问题是疑问句,猜测建立假设是陈说句。,试验现象观察,已经有知识,推测与假设,3/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针对训练,1】,金华,大气污染可对生物造成直接危害,,SO,2,是大气污染主要气体之一,而偏亚硫酸钠,(,化学式,Na,2,S,2,O,5,),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SO,2,气体。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多个透明且条件可调控密闭容器、偏亚硫酸钠、浸泡过小麦种子、清水、小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玻璃棒等来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影响。,(1),依据上述材料,你提出探究问题是,_,。,(2),假如已知种子在,0.01,克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而你试验结果恰好相反,请推测试验失败原因,可能是,_,。,(3),当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原因是,_,。,SO,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或其它合理答案,),试验用种子已经死亡、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胚乳里营养物质被胚吸收,4/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点拨,该题探究是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影响,而题目中所提大气污染气体是,SO,2,气体,所以问题应针对,SO,2,气体提出。关于种子是否萌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因,即外界环境影响,二是内因,即种子内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种子是否死亡,种子内胚是否完整,种子是否处于休眠期等。种子萌发后,都会出现空瘪现象,原因是其内部营养物质被吸收。,5/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1),针对探究,_,,确定相关,_,,列出探究试验所使用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设计相关试验方案,画出相关装置图。,(2),分析影响试验结果,_,,对所研究问题中各种变量进行确认与,_,。应用,_,方法来设计试验。,(3),将变量转化为,_,、,_,事物、现象和方法,(,行为,),,说明在试验中怎样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需要,“,怎么做,”,。,考点,2,制订计划,设计试验,目标和条件,试验原理,主要原因,分类,控制变量,可感知,可量度,6/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提醒关键点,制订计划和设计试验必须紧紧围绕探究目标和条件,并依据相关科学原理进行。变量主要包含:自变量、因变量、调整变量、无关变量。,【,针对训练,2】,仙居,模拟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图,2,1,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试验。,(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_,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氯气气味。,(,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许气体飘进鼻孔。,),7/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8/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2),写出图,2,1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提醒:,HClO,NaOH,NaClO,H,2,O),_,(3),图中试验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含有漂白性物质可能有哪些?,_,若要证实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试验,请简明写出试验步骤和现象。,_,。,Cl,2,2NaOH,NaCl,NaClO,H,2,O,取一红色布条,在上面滴加盐酸,布条不褪色。,含有漂白性物质可能有盐酸和次氯酸。,9/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点拨,此题是考查利用已学知识和信息来处理问题能力。不论什么气体,都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结合信息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及酸性质得到:,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后一反应题中又有提醒,),,答出以上三个反应即可。也可深入深化,写出总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A,中布条不褪色,说明,Cl,2,不含有漂白性;,B,中布条褪色,结合信息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说明,HCl,或,HClO,含有漂白性。若要证实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试验,补充,HCl,试验较为方便。,10/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3,观察与试验,获取事实与证据,(1),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2),依据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_,;由不一样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观察;能针对,_,性质,采取适当测量策略。,(3),会,_,和,_,观察、测量结果。,提醒关键点,基本仪器操作要规范,统计要准确,处理观察和测量结果普通利用分析综正当、比较法、取平均值法等。,观察,变量,统计,处理,11/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针对训练,3】,丽水,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一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猪肉汁进行以下试验:,步骤一:将等量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冷藏室内,冷藏室温度为,6,。,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试验室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试验室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12/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统计在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试验中变量是,_,。,(,填选项字母,),A,温度,B,水分,C,是否有活微生物,锥形瓶,观察结果,A,B,C,C,13/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2),经过,A,、,B,两只锥形瓶试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结论是,_,。,(3),依据以上试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留食品方法,_,。,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温度,高温灭菌法,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生存条件,,A,和,B,比较后者微生物存活量多,试验操作试验变量是温度,前者比后者温度低,也说明室温,25,比冷藏室温度,6,更适于微生物生存。步骤三和四比较,后者有加热煮沸,目标是杀死活微生物。所以,二者试验变量是是否有活微生物。日常生活中保留食品有冷藏法,如冰柜和电冰箱;高温灭菌法,如消毒柜等。,14/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4,检验与评价表示与交流,(1),将证据与,_,建立联络,得出基本符合证据解释。,(2),利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等解释并概括探究,_,。,(3),能区分与预想结果,_,现象,并作出简单解释。,(4),对探究过程和证据取得方式、方法、过程作出合理评价,能说明,_,和证据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5),对观察和测量,_,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_,或取得,_,详细改进提议。,科学知识,过程和结果,不一致,反常结果,准确性,证据可靠性,深入证据相关探究,15/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提醒关键点,评价要从是否有对照组、是否存在偶然性,装置改进优势,试验错误等方面考虑。要注意表示方式和方法,要突出重点,表示科学性和条理性。,【,针对训练,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整体温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以下试验:,取两只健康、性别与生理情况相同成年小白鼠,并标识为甲、乙;,用一定方法破坏甲鼠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16/40,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在相对平静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统计。,(1),若甲鼠体温,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整相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整无关。,(2),以上试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不足,这两点不足是,_,显著降低,(“,改变较大,”,或,“,不恒定,”,),试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体温;要有重复试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试验有一定偶然性;应选取同一小鼠作前后对照,点拨,由结论反推现象,试验不足从体温前测、重复试验、前后对照等角度考虑。,17/40,第,2,课时,综合突破,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例,试验室常以,MnO,2,为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请写出此反应化学方程式,_,;小柯在科普读物中查得一些蔬菜提取液也可催化,H,2,O,2,分解,为此,他设计并进行了以下试验:,(1),将,5,克新鲜莴笋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然后,向研磨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即得莴笋提取液。,(2),用注射器吸入,3%H,2,O,2,溶液,5,毫升,并将针管内气体排出,然后尽快吸入,5,毫升莴笋提取液,密封注射器端口。室温下置于试验台上,每分钟统计一次氧气生成量,(,注射器内体积增加量,),,历时,10,分钟,求平均值。,18/40,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3),用一样方法分别测出加入菠菜、白菜提取液后每分钟氧气生成量。,得到试验数据以下表,(,室温,20,,,pH,为,7),蔬菜名称,每分钟氧气生成量,(,毫升,/,分钟,),莴笋,1.55,白菜,0.7,菠菜,0.9,19/40,(1),上述试验还不足以证实蔬菜提取液含有催化,H,2,O,2,分解作用,还需补充什么试验?,_,。,(2),以后,小柯又做了,“,不一样,pH,莴笋提取液催化,H,2,O,2,分解,”,试验,得到数据并绘成如图,2,2,所表示曲线,分析曲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设置吸入,5,毫升,3%H,2,O,2,并滴入,5,毫升蒸馏水为对照试验,在,pH,为,4,7,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催化作用随,pH,增大而增大;在,pH,为,7,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催化作用最强;在,pH,为,7,10,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催化作用随,pH,增大而降低,20/40,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点拨,经过表格发觉数据缺乏对照,设计一组空白对照试验。据图,2,2,信息得出结论,如,pH,为,4,7,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催化作用随,pH,增大而增大,该结论含有开放性。,图,2,2,21/40,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点评,从探究角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能力。试验结论要注意变量控制。,变式题,苍南模拟,小明学会了测小灯泡功率后,在老师启发下,深入思索:电流一定时,小灯泡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利用如图,2,3,所表示电路,选取分别标有,“,1.5 V,0.25 A,”,、,“,2.5 V,0.3 A,”,和,“,3.8 V,0.3 A,”,字样小灯泡,L,1,、,L,2,和,L,3,,测出它们在电流相同时电阻和功率,来探究小灯泡功率与电阻关系。,22/40,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1),他将灯,L,1,接入图,2,3,所表示电路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图,2,3,(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置于,_(,选填,“,A,”,或,“,B,”),端。,A,23/40,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3),闭合开关后,他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经过灯,L,1,电流为,0.2 A,,再测出,L,1,两端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2,4,所表示,为,_V,,然后计算出此时灯,L,1,电阻是,_,,实际功率是,_W,。,(4),换上灯,L,2,,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示数将变,_(,选填,“,大,”,或,“,小,”,),,为保持电流为,0.2 A,不变,应将滑片,P,向,_(,选填,“,A,”,或,“,B,”),端移动;再测出,L,2,两端电压,算出,L,2,电阻和功率。换上灯,L,3,,做第三次试验,并将试验数据统计在下表中。,图,2,4,0.8,4,0.16,小,B,24/40,次数,灯泡,I,/A,U,/V,R,/,P,/W,1,L,1,0.2,2,L,2,1.6,8,0.323,3,L,3,2.4,12,0.48,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5),请依据试验数据,在图,2,5,中作出小灯泡功率与电阻关系图像。,(6),分析图像可得结论:在电流一定时,小灯泡实际功率与电阻成,_,关系。,正比,25/40,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7),小波认为:为了控制试验条件,小明每次试验要换灯泡还要调整滑动变阻器,这么操作不够简便。对此你能够怎样改进?,_,。,能够将,L,1,、,L,2,、,L,3,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就控制了电流一定,点拨,滑动变阻向哪端滑动,要首先知道滑动变阻器哪一段接在电路中,本题滑动变阻器,BP,段接入电路中,所以,P,向,A,端滑其电阻变大。读数时,要注意电表所接入量程及每个小格所代表量是多少。假如不每个小灯泡测一次,能够把三个小灯泡同时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调一次就能够,只改变电压表位置就可,这么能使操作变得简单一些。,26/40,第,2,课时,跟踪演练,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1,(4,分,),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个新研制环境保护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取了三块相同草地进行试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觉第一块草地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同,那么以下判断中合理是,(,),A,试验失败,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C,新除草剂能投入使用,D,新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D,27/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2,(4,分,),科学探究一个主要步骤是,“,猜测,”,,猜测是依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对提出问题进行合理假设。以下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原因,”,猜测不合理是,(,),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C,食物多少,D,食物种类,3,(4,分,),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一样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一样物体下落快慢是一样。下面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关系后所作交流:,C,点拨,食物腐败与微生物多少相关,与食物本身多少是无关。,28/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1),假如亚里士多德观点是正确,那么小刚试验结果应该是,_,。,(2),造成小强和小丽试验结果不一样原因,主要是存在,_,干扰。,纸片和纸团同时落地,空气阻力,29/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点拨,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重物体先落地,而小刚所试验两个纸片一样重,所以试验结果应该是同时落地。物体在空气中下落,下落过程中主要受到空气阻力干扰。,30/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4,(8,分,),小明想知道家里一只茶壶,(,如图,2,7,所表示,),密度。取壶盖进行以下测量:,图,2,7,(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天平平衡后,将壶盖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后,发觉指针在分度标尺上位置如图,2,8(a),所表示,此时他应,_,。,(,选填字母代号,),A,向左调整平衡螺母,B,向右调整平衡螺母,C,降低砝码质量,D,增加砝码质量,C,31/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2,8(b),所表示,壶盖质量为,_g,。,(2),如图,2,8(c),所表示,将壶盖放入装满水烧杯,把溢出水倒入量筒中如图,2,8(d),所表示。壶盖体积为,_cm,3,,壶盖密度为,_g/cm,3,,用该方法测出茶壶密度比真实值,_,。,42.0,14,3.0,偏大,(a),(b),(c),(d),32/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点拨,在测量时,调整天平横梁平衡后不能再调整平衡螺母,而应调整砝码或游码。游码读数时要读其左侧,因为调平衡时,游码左侧与零刻度相平。溢出水从小杯移到量筒过程中,有部分水残留在小杯中,所以会使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33/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5,(4,分,),某同学在练习电路连接试验中,依据如图,2,9,所表示电路图连接了实物图。检验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1,比,L,2,亮一些。他猜测:灯泡,L,1,靠近电池正极,经过电流比灯泡,L,2,中大一些。请你设计试验,验证这个猜测是错误。,试验方案:,_,_,_,_(,所需仪器不限,),。灯泡,L,1,比,L,2,亮原因是,_,。,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A,、,B,、,C,三点,闭合开关,测量出,A,、,B,、,C,三点电流,比较其大小,(,或:将两只灯泡位置调换后,闭合开关,观察两只灯泡亮度是否改变,),。,因为串联,经过两只灯泡电流相等,依据,P,I,2,R,可知,电阻大灯泡,实际功率大,灯泡就亮一些,(,本题有其它相近表述均可得分,),34/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点拨,能够分别把离电源正极近点和远点电流都测出来。电灯亮度由其实际功率所决定。,图,2,9,35/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6,(12,分,),预测某兴趣小组依据试验室提供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制备试验。,小柯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试验结束时,乙同学发觉搜集到,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测,猜测,:反应生成,MnO,2,分解放出,O,2,;猜测,:反应生成,K,2,MnO,4,分解放出,O,2,。做出上述猜测理由是,_,。,它们都是含有氧元素化合物,36/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试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试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质量不变。则猜测,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方法得出了猜测,正确结论。该组同学选择试验方法是,_,。,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点拨,证实猜测,只要加热后观察其是否产生氧气即可,若产生氧气该猜测正确,不然就是错误。设计氧化钾对锰酸钾受热分解影响要采取对比试验,即一组有氧化钾,一组没有氧化钾进行试验,比较产生氧气快慢。,37/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拓展延伸,试验发觉,,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请设计试验方案验证:,_,。,试验反思,经过以上试验探究,你对,“,问题发觉与处理,”,有何认识?,_,。,取等量锰酸钾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入氧化钾。用一样火焰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集气瓶,用排水法搜集一瓶气体,比较搜集一瓶氧气所用时间。确定锰酸钾分解是否与氧化钾相关系。,必须经过认真分析,用试验来加以证实。,38/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7,(12,分,),为了探究某种细菌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试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试验:,(1),试验前,必须先将,_(,填,“,同一个,”,或,“,不一样种,”,),树落叶分成等量甲、乙两组。试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2),该试验试验组是,_,;对照组是,_,。,(3),试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_,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同一个,乙,甲,乙,39/40,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4),某同学在试验过程中,“,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她能得到预期结果吗?,_,。,为何?,_,。,不能,因为空气中也有细菌等微生物,点拨,控制同一个落叶目标是排除干扰原因。两组试验一组接种细菌,一组无接种,试验组应是接种一组。若放在空气中试验,空气中细菌等微生物对试验结果会有影响。,40/4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