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作环境安全管理
防火
1. 火灾的必要条件
防火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任何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剧烈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可燃物质。如碳、氢、硫、钾、木材、纸张、汽油、酒精、乙炔、丙酮、苯等。
2)有氧化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氯气、氨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
3)有点火源。也就是说,可能导致可燃物质燃烧的能量。如火焰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炽热物体、自然发热物等。
所以只要使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个条件不具备,就可以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发生事故以后,是否已采取措施限制火灾的发展,火灾便会得到控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减少。
2. 防火措施
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的防火措施,该措施是将具有火灾风险的物质和点火源与点火能量放在一起,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使它们无迭造成起火条件。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严禁在加油站、锅炉房等工厂关键部位燃放烟花爆竹,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火焰及焊割作业,最好将维修过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的地方进行维护。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忙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聚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中、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道生炉、熬炼设备的操作,要坚守岗位,防止限道窜火和熬锅破漏。同时,精炼设备必须设置在安全的操作场所,并由专人负责。
5)严禁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用火焰烘烤冻结的管道设备,宜采用蒸汽、热水等化冰解堵。
6)对于混合接触能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容易自燃或因吸水而自然加热的物质,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冲储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7)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8)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9)对于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10)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表面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1)熔渣、应安全处理炉渣等高温物质,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2)对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氯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会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共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3)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水也不能用来扑灭比水轻的油火,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14)钢铁水泄露发生火灾,不可用水扑灭,因为高温液态金属遇水会爆炸。
一旦发生了火灾,我们必须认真果断地采取限制措施,防止火焰蔓延,在限制措施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可燃物的堆积。大多数火灾扩展是由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积聚引起的,从而传播火焰,在有火灾危险的工作场所中,如果大量堆积不必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要贮存这些东西,必须设置安全的仓库和堆场。
2)使建筑物、设备成为非燃烧或难燃烧体。建筑物应当采用非燃烧或难燃烧体的结构,对里面的家具、器具等设备,也应尽量采用难燃烧材料制成。另外,特别要注意,一些材料或制品虽然具有难燃性能,但是,在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的材料,也应避免使用。
3)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油堤、防液堤等。在建筑物内要设置防燃墙,或在走廊内设置防火门等;在易燃液体罐周围设置一个油升降机;在液化气罐周围设置防液堤,以免贮罐泄漏时,使其流体流散得很远。
4)留出空地。在危险物贮存场所,或者在进行危险操作的建筑物周围,要留出一定的空地,或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火灾危险波及到其他设施。另外,根据城建规划,有必要在工厂区和居民区之间建立防护林带,避免公害影响,以保护居民的安全。
5)将危险物设施埋在地下。汽油罐、液化气体储罐是地下储罐中最安全的防火形式。在城市供油站中采用的汽油罐、液化气罐很多都是埋在地下设置的。对于原油罐,最近也采用半地下式的大型油罐。
3.3.2防爆型
1. 爆炸危险场所分类
国家标准《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三类八级。
第一种是气体或蒸汽爆炸混合物的地方,分为三级:
刚性阶段场和在正常条件下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地方;
Q2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以及在异常情况下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地方。
Q3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在异常情况下,它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可能性较小的场所。
第二类是具有爆炸性粉尘或纤维混合物的场所,分为两级:
m纽场所:在正常条件下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地
GZ组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以及在异常情况下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地方。
第三类是火灾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HI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移闪点高于现场环境温度的易燃液体,其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HZ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可能导致火灾危险的地方;
H3组场所:在数量和配置上可能导致火灾危险的固体可燃物质场所。
上述分类分级,主要着眼于防火,公安消防部门经常使用。
2. 爆炸极限概念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该固定范围通常称为物质的爆炸范围或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3. 爆炸事故预防
1)控制和消除火源
(1)火焰
工业生产中的火焰主要始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它火源。
加热易燃物质时,应尽量避免采用火焰而采用蒸汽或其他载热体。如果必须采用火焰,设备应严格密闭,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或妥善隔离。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方应与易燃易爆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烟囱飞火,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喷火,都能引起可燃物的燃烧、爆炸。为防止烟囱飞火,炉膛内燃烧要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汽车、应在牵引机的排气管上安装火花熄灭器。
(2)摩擦和冲击
机器的轴承等转动部位的摩擦、当铁制工具相互碰撞或铁制工具撞击混凝土地板时,可能会产生火花,当管道或容器破裂后物料喷出时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
轴承要及时注油,保持良好的润滑,并经常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
安装在易燃易爆场所的易产生撞击火花的部件,如鼓风机上的叶轮等,应采用铝铜合金,彼铜锡或镀镍合金;冲击工具由镀铜或镀铜钢制成。不能由特殊金属制成的设备应使用惰性气体等进行保护。
为了防止金属零件随物料进入设备内发生撞击起火,可以在破碎机和其他设备上安装磁选机,以去除材料中的铁。当没有安装磁铁分离器时,危险物质办碳化钙助破碎应采用情性气体保护。
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不准穿带钉子的鞋进入易燃易爆车间。特别危险的场所内,地面应由无火花的软材料制成。
(3)电火花
电火花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根据区域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级别和爆炸物质的性质,对车间内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配线等,分别采用防爆型、封闭、隔离等措施。防爆型电气设备的选型等要遵照有关标准执行。
(4)其他点火源
要防止静电、雷电引起的灾害。应防止易燃材料和高温设备、管道表面相接触。高温表面要有隔热保温措施。
2)危险品的处理
首先应尽量改进工艺.用低火灾和爆炸风险物质替代高风险物质。
对于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在空气中会自燃的物质和在水中会燃烧和爆炸的物质,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