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诵、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 朗诵、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制定〔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亮,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朗诵诗歌指导:
先范读再由同学试读。
3.指导同学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同学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够〞,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齐读齐背,抽检各别背诵。
教
学
后
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