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对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化管理中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好与坏,不但是保证设备完好率的关键所在,而且与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密切相关,它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发布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用)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或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因此,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认
2、真做好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本文就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现状与原因分析最近,笔者有幸与卫生行政管理人员 道对市区内以及县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其结果令人担忧。归结起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重采购,轻管理”。市县一级的医疗机构虽然成立有设备管理部门,但在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监管、监测、维护保养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管理力度不够,或称几乎为零。一般医院普遍存在坏了就修,不坏就不修”的现象。从国内来看,20世纪70年代我国各地医院先后成立了器械科或设备科,除负责医疗器械采购及库房管理工作外,还负责一部分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那时
3、维修人员学业较低,素质较差,一般都是由工人改行或初中毕业后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工作内容也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取被动式的修修补补方式,设备坏了就修,修了就用,基本或根本谈不上维护保养。到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先后在一些专科院校或综合性学组建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这部分人员进入医院后一般也与其他维修工一样,专门从事医疗器械维修工作。遗憾的是由于国家对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缺失或相对滞后,加之医院内部在用人制度、职称晋升、人才培养以及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轻工重医的现象,由此而造成人才流失、责任心不强、素质偏低、技术落后、工作效能低下
4、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1 。2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要性应该说,在现代医疗服务过程中,离不开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医务人员诊治的助手与工具。品种繁多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故障的形式各种各样,故障的现象千变万化,极大地影响临床诊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何科学地分析故障,并根据各种不同类型故障发生的原因、频率及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性维护方案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使医疗设备始终有效地、安全地运行,是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3建立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组织机构及管理机构近年来,随着科学
5、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大量出现,纷纷进入临床各学科、各专业。由于制度缺失、管理松散,监管不到位,加之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随之而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凸现。例如:因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或因设备带病上岗”、超期服役”而引发的各种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因不严格执行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违规操作使用医疗器械而导致医院感染事件也时有发生等等。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一名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震惊之余,深感责任重大。29年7月9日,卫生部发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用)征求意见稿,从临床使用前评估、临床使用管理、临床保障管理等方面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进
6、行了规范。规范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工程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并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制订医疗器械安装与集成、验收与临床试用评估、使用中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所获临床信息的安全保障等阶段中各环节的保障制度与技术规范。从临床使用前评估、临床使用管理、临床保障管理等方面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进行了规范。因此,各级医院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医学工程科,除了认真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外,还要重点抓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按照规范上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制定出科学
7、规范的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防止因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医疗事故发生。4医疗设备故障的特点与类型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在医学界已得到广泛应用。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超声、计算机等等多领域、多学科。据不完全统计,医疗设备的种类有上千种之多,其故障的特点与类型也各不相同。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初期故障:主要是指由于生产或设计上的缺陷所导致的医疗设备产品质量问题。这类故障一般在进货验收或临床试用时就能发现,当然也有部分故障在进货验收或临床试用时难以发现,要待临床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即使现行法规中规定的,获
8、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当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范畴。(2)偶发故障:这里主要指由于医疗设备使用者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对操作不熟悉,或未严格执行操作使用规程而导致的设备故障。(3)频发故障:主要是指医疗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机械磨损、消耗性或易损配件的损耗等等因素所引发的医疗设备故障。本文主要针对如何防范这类故障的发生进行讨论。5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与原则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是指设备未出现故障时,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对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性维护方案与程序、技术与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手段与措施,如:日常维护、一二级预防性维护以及
9、大修等方案,通过更换消耗性、易损配件以及对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等方式,达到缓减机械磨损、易损件损伤、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延长医疗设备维修周期、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有效与安全状态,防止事故发生。另外,通过预防性维护保养及安全性能检测,还可以发现一些故障的苗头,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维修计划提供依据,也是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目的所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确保在用医疗设备始终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6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组织形式及方法目前,各级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方面一般均采用以下两种维修方式:(1)按照设备使用科室,实行分片包干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分科比较明确,有利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掌
10、握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技能。缺点是维修工作既不利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也不利于集中维修。(2)按照设备的类别,实行分类包干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维修技能向专业化纵深方向发展,便于集中维修。缺点是不利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各级医院可参照以上两种维修模式,并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酌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组织形式与方法。7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医疗设备在出现故障后的维修一般也称为事后维修,它与预防性维护保养有着本质的区别。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出现故障后所进行的修理工作,其形式是被动性的;而预防性维护保养则是在设备未出现故障时,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按照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或实施方
11、案,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与方法对其所进行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以及安全性能测试,其形式是主动性的。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三级维护保养制。即:(1)日常维护保养;(2)级维护保养;(3)二级维护保养。7.1日常维护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除尘、清洁、消毒等所做的工作。这项工作应由操作使用人员来完成,一般每天进行,或至少每周应进行1次。7.2 一级维护保养一级维护保养是指根据医疗设备的特点及使用属性,按计划或实施方案,对消耗性材料进行更换,对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进行检查。这项工作一般以操作使用人员为主,但在初始阶段应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待操作者能独立操作后,再由操作使用人员单独完成。
12、7.3二级维护保养二级维护保养是指根据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时间间隔与特点,按计划、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对易损部件进行更换,对容易发生故障的重点部位进行拆卸检查,通过更换、调试、加油、自检以及安全防护等,使之符合设备出厂时的技术参教及性能指标要求。这项工作应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必要时可由厂家工程技术人员来协助完成。实践证明,凡是严格执行预防性三级维护保养制的医疗设备,其完好率与安全性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反之,则故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在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确保临床使用医疗设备的质
13、量与安全,防止事故发生。8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计划与实施方案如何制订科学规范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与实施方案,是保障医疗设备正常安全运转的关键所在。临床医学工程科应根据本院医疗器械的类别、属性、特点以及发生故障的频率、时间间隔制定出符合本院实情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与实施方案。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内容、程序、技术、方法、时间间隔以及频率应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故障发生的特点、风险发生的等级以及工作量、材料、费用等因素来综合评定。在实际工作中,应力求使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与实施方案,按时间进度来进行安排可分为:(1)年计划;(2)季计划;(
14、3)月计划。按维护保养的类别来进行安排可分为:(1)日常维护保养;(2)级维护保养;(3)二级维护保养;(4)大修计划。在制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与实施方案时,除了要考虑以上谈到的因素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临床急需的急救设备、故障频发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该重点安排;(2)同类设备或易发同类故障的设备,应该同时安排;(3)单机工作的设备,应该尽量在节假日期间安排;(4)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应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5)季计划应该根据年计划来制订,月计划是对季计划具体任务的分解,是执行维护保养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9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后的检测与验收医疗设备在完成二级维护保养,特别是完
15、成大修后应当进行检测与验收。一般情况下,此项工作可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医疗设备出厂时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以及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及测试指南,通过自检或者依靠设备检验测试来完成。必要时应由厂家工程技术人员或质监部门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确保在用医疗设备测量值的准确性、临床使用的有效性以及操作使用人员及病员患者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设计有自动检测功能,要学会善于利用这些设备自带的自检功能进行检测。例如:飞利浦(PHILIPS ) HEARTSTART MRx型除颤监护仪就自带有操作自动检测程序。其操作过程如下:通过按键进入主菜单”项-选择其他”项-选择操作检查”项-选择启动操作检查”项瑚认后进入自检程序。通过显示屏提示,将除颤能量选择旋钮旋转至150J位置(这一步是必须的),并将ECG电缆线连接好。自检项目包括:一般系统检查、治疗柄、充电按键、电击按键、音频测试、除颤测试、ECG导联测试、电极片/电极浆ECG检查、电池A测试、电池B测试、SpO2测试、NBP测试、打印机检查共13项,测试人员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应答操作。若自检发现哪一项有故障,就会将故障错误提示立即显示在屏幕上;若自检项目无故障,就会自动进入下一项进行测试,直至自检完成,非常方便